太岳,那杆喋血的梭镖
巍巍太岳,悠悠沁水,镌刻着一个壮美的生命定格——一杆飞射的梭镖。
锋芒耀目,红缨如火,时逾近80年,但这杆喋血的梭镖仍然闪耀在人们的心里,那是英雄生命化作凛然浩气,汇入了太岳刚烈雄武的魂魄。
一
时光回溯到1932年底,鄂豫皖苏区,红12师经过苦战甩掉“围剿”之敌,转入莽莽山区休整。夜风清冷,34团团长许世友勘察完地形路过村头碾场,突然看见一个身穿对襟短褂的小战士,正把一杆红缨如火的棱镖舞得呼呼作响。
许世友出身少林,身怀武艺,一眼就看出小伙子的刺杀招式里,颇有几分“杨家枪”的章法,不禁惊奇地“咦”了一声,饶有兴致地叫住了他。
战士名叫楚大明,1916年出生于河南商城县楚家湾村一个贫农家庭,12岁那年从私塾辍学,跟随一个擅长医道、又懂几手武术的郎中当学徒,得以双艺兼修。之后走乡串户的行医过程中,楚大明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陈兴朗。
革命思想的熏陶,让楚大明看到了黑暗中的光明,他毅然弃医改开饭馆,为根据地传递情报,运送武器弹药。商南起义爆发后,楚大明参加了赤卫队,1932年春,商城赤卫队编入红25军74师,楚大明由此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因为有过学医的经历,楚大明被安排当了卫生员。反“围剿”战斗中,楚大明火线救护了不少伤员,可心里却一直渴望能冲在一线打仗杀敌。这个夜晚因郁闷而辗转难眠,便独自溜到碾场上练起了棱镖刺杀功夫。
听楚大明吐完“冤屈”,许世友哈哈一笑说:嘿,有点志气,那就跟我走吧!
意想不到的机缘巧合,竟改写了年轻战士的人生轨迹。楚大明被调到许世友身边当了警卫员,许世友是著名的虎将,每逢大战总是抡起大刀冲锋陷阵,楚大明寸步不离左右,每次战斗归来都是浑身浴血,第二年就入了党。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川陕边境,建立起当时党领导下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部队由4个师1万多人扩编至5个军8万余人。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20余万兵力展开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伺机反攻”的方针,退至四川万源至通江一带收缩防御。
1934年7月,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打响。已担任红9军副军长的许世友,率部坚守万源的大面山、孔家山、南天门一线,依托悬崖峭壁的险要地势,采用滚木、擂石与短促火力交织的战法,予敌以大量杀伤。
敌军投入整旅整团兵力,向大面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激战中司号长中弹牺牲,一颗子弹紧贴着楚大明头皮擦过,像鞭子一下把他抽翻在地,他一骨碌爬起来,头脑“嗡嗡”作响,血流满面,可有个意识却异常清醒,那就是组织全团反冲锋!他一把抓过司号长手里的军号就吹了起来,瞬间,各连司号员紧跟呼应,激昂的冲锋号在山谷时回荡不绝,敌人最猛烈的一轮进攻被打退。
经此一战,许世友看出这个警卫员身上蕴藏着机智勇敢的潜力。没多久,楚大明就被下到警卫连当排长,长征途中历经十几次战斗,楚大明次次冲杀在最前面,半年时间里9次负伤,6次立功,到达陕北时已被提拔为连长。
二
隆冬时季,豫北山区天寒地冻,可山麓的八路军宿营地里却是热气腾腾,工棚里炉火正旺,排成一溜的十几副铁砧前,身穿短褂的战士们正在抡锤打铁,“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直冲云霄。这就是楚大明的制胜奇招——打制梭镖。
1939年初春,129师组建东进纵队挺进冀南,楚大明受命担任第2团2营营长。二营是由抗日联保武
装改编而来,装备低劣,楚大明心急如焚,正巧听说当地武工队在破袭战中扒回的一批铁轨就沉在附近的河里,当即带着战士们破冰打捞,营里当过铁匠、木匠的能人齐上阵,没几天就打制出了600多杆梭镖。
“新武器”的操练更是气势慑人,400多人的队伍排成回字阵,梭镖锋芒耀目,红缨赤艳如火,楚大明居中示范,战士们跟随演练,一招一式,杀声震天。
训练刚有起色,二营就接到了战斗任务——夜袭阜城县古城镇日军小队。深夜,二营将日寇“株式会社”悄悄包围,楚大明带着通信班刚到门口,屋里突然冲出两个鬼子,楚大明“砰”地一枪击毙日军中尉,再一甩驳壳枪却是个臭弹。
这瞬间,另一个鬼子已端着“三八大盖”冲到跟前,楚大明闪身扑倒鬼子的同时,一口咬住了他的两根手指,鬼子猛一抽手竟然扯掉了他两颗门牙。楚大明大吼一声,一口血水糊住对方双眼,一招“二指禅”就抠出了鬼子的两颗眼珠子。
身后的战士们看得血脉贲张,一个新战士疾冲上前,一梭镖就将打滚嚎叫的鬼子钉在了地上,后面的战士们挺着梭镖蜂拥而入,杀得鬼子鬼哭狼嚎。
围歼名古屋中队的堂邑战斗中,楚大明命令战士们把所有子弹都打出去,待子弹打光后,他厉声高喊:“操梭镖!三个打一个,人人都要给我刺刀见红!”
白刃战,讲究一寸长、一分强。楚大明早就算过一笔账:“三八大盖”加刺刀有1.68米,比“汉阳造”加刺刀长出20厘米,就特意把梭镖加长到1.88米。在锋利的梭镖前,骄横狂妄的鬼子优势尽失,要么被捅翻在地,要么狼狈逃窜。
靠着锐不可当的梭镖,凭着背水一战的胆气,楚大明一路杀得鬼子魂飞魄散,二营原先的“老套筒”“汉阳造”换成了清黄色的“三八大盖”,各连都配上了“歪把子”机枪,营部还增编了一个迫击炮排。
1940年8月,东进纵队第2团被改编为129师新7旅20团。同年11月,20团参加围打莘县甄庄据点,楚大明率领2营从早晨打到中午,头上、肩膀11处负伤,硬是把鬼子援军死死地堵在外围。部队被换下阵地刚要吃饭时,前方突然传来隆隆炮声,楚大明一把扯掉绷带大喝一声:“鬼子要使么蛾子,跟我上!”二营如同神兵天降般从侧翼出击,一举摧毁日军炮阵地。战后,20团被冀南军区授予“平原猛虎团”称号,楚大明升任副团长。
1943年2月,129师新7旅20团改编为太岳军区第386旅20团。5月,日寇调集2万多人的机械化部队,对太岳根据地进行“铁轮扫荡",刘伯承、邓小平指示386旅插到敌占区实施“釜底抽薪"战术。20团深入敌人腹地,以连克16座炮楼搅得鬼子晕头转向,团长徐绍恩、政委李汉英在战斗中先后牺牲,身上6处负伤的楚大明,率部拼杀3天3夜抵达太行。
日军将20团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急欲拔之而后快,同年10月出动3000余兵力,将20团围困于团城。已接任团长的楚大明偏偏不信邪,硬是率部用手榴弹、刺刀杀出了包围圈。陈赓赞叹说:“这样的铁桶阵,也就楚大明能冲出来!”
三
1946年11月6日的清晨,山西沁水县曲西村北山路口。
伤势尚未完全痊愈就提前出院的楚大明,跨上战马飞驰而去,身后的寒风中传来一个女子急切的声音——“平安回来啊!你的平儿、月儿都等着你咧!”
楚大明双腿猛地一夹马腹,战骑绝尘而去,他只觉得瞬间双眼湿润,这个战场上无畏生死的硬汉子,这一刻竟突然失去了回头再看一眼的勇气。
伫立风中的女子叫周雨,正是楚大明的妻子。那瞬间,丈夫健硕的身影消失在晨曦中,只留下马鞍上那杆梭镖赤艳的红缨,在她心中不停地舞动着、燃烧着。
1944年9月的青浮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冲在一线的楚大明身负重伤,被4个担架队员抬着送往野战医院,因失血过多加上伤口感染,走出没多远就发起了高烧,浑身烫得吓人。警卫员陈三连声催促:“快点!决点!”
连奔带跑进入安泽县地界时,楚大明突然迷迷糊糊地呻吟了两声:“水,水……”陈三赶紧叫停下,一个担架队员摘下帽子使劲扇了把风,说我去找水。陈三看到她头上垂下两条辫子,这才发现她们原来全是当地妇救会的女干部。
很快,辫子姑娘从老乡家灌回了一水壶米汤,楚大明一口气喝下半壶,大概是分辨出给他喂汤的是个女子,迷迷瞪瞪地说了声:“好了,大嫂…….”
辫子姑娘闻言脸一红,扭过头说:“我不是大嫂。”
另3个女担架队员看到这情形,不禁“扑哧”一笑说:“楚团长,你没看她还梳着辫子吗?她叫周雨,还是个17岁的小丫头片子呢!”
这就是战地奇缘,虽然仅是匆匆一瞥,但彼此却深深地扎进了对方心里。
楚大明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被太岳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时年28岁的楚大明英俊孔武,况且尚是单身,由此还引出了一段插曲。
医院里有个留苏回来的漂亮女医生,有天给楚大明检查伤口后,腼腆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孰料楚大明一瞪眼说:“咱过的可是刀口上舔血、弹雨里打滚的日子,你就不怕当寡妇吗?”一句话把女医生呛得伤心而去。
转眼到了1945年9月,那天,妇救会主任带周雨赶着马车去部队送军鞋,路上突然向她问起楚大明的事儿,周雨霎时脸就红了,手指绕着辫子久久不吭声。主任心领神会,便绘声绘色地给她讲起了楚大明战场上的拼杀故事。
山路弯弯,秋风猎猎,周雨静静地听着,目光痴痴地投向远方,塬上饱满的高梁穗子艳红如火,她感觉看到的是楚大明梭镖上的红缨,那是她生命的诗。
1945年10月,386旅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0旅,楚大明担任副旅长。转年2月,楚大明和周雨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的日子分多聚少,楚大明战斗间隙像风一样吹来,转眼间又像风一样骤然飚去。思念丈夫的日日夜夜里,周雨心头回味最多的他身上浓浓的硝烟味,还有那62块伤疤的剜心之痛。
1946年12月,胡宗南纠集重兵,再次部署偷渡黄河进犯延安。赶赴前线的前夜,楚大明对周雨说:“要是咱们有了孩子,男的叫楚平,女的叫楚月,如果我哪一天壮烈了……”周雨急忙一把捂住丈夫的嘴,不让他瞎说。
谁知此去一别,竟是永诀。
四
12月25日,4纵将胡宗南部的67旅诱进了包围圈,10旅全力以赴组织展开中央突破。这当口,楚大明突然出现在蒲县井沟的旅指挥部,旅长周希汉大吃一惊,因为按照楚大明的伤势推算,此时他应该还在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8月中旬的赵城攻坚战中,楚大明率领20团攻下南关古庙,胳膊中弹,鲜血直流,卫生员要给他包扎,被他一声厉吼吓了回去。就在赶到炮兵阵地组织攻城火力时,敌军几发炮弹落在旁边爆炸,旅作战科长福延英当场牺牲,楚大明被弹片划开半边腹部,肠子溢了出来,送到野战医院抢救一个星期才苏醒。
此刻,没等旅长开腔发问,楚大明一把抓起作战方案,当看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11月6日“如胡军向延安急进,你们亦急进;如胡军缓进,则你们可占领吕梁……”的电报时,当即就要赶去前沿阵地。旅长说你伤势还没完全好,先在指挥部待着。片刻,当旅长从望远镜中收回目光时,楚大明已不见了踪影。
午后时分,天空乌风翻滚。楚大明带领一支突击队,旋风般地杀上了敌人指挥部驻扎的高地,犹如一把尖刀突然插入了敌人心脏,将敌军切割成两半,参战部队迅速实施分割围歼,至26日黄昏,敌67旅被全部歼灭。
1947年1月27日,10旅与敌46师、71师残部在中街村区域交火,面临覆灭的敌军负隅顽抗,楚大明大吼一声:“我就不信拿不下它!”转身就冲向前沿阵地。看到楚副旅长到来,被敌人火力压在战壕里的战士们立刻精神振奋。
冲锋号声响起的瞬间,楚大明率先跃出战壕,擎举驳壳枪高呼——“同志们,冲啊!”就在这时,一束机枪子弹泻落他的前胸,英雄冲势未减,向前扑倒。
噩耗传到晋冀鲁豫军区4纵司令部,陈赓司令员难以置信,愣立半晌后,泪水突然哗哗而下,痛心疾首地说:天妒英才哟!那可是个铁打的硬汉子啊!
楚大明壮烈牺牲,激起了将士们的冲天愤慨,10旅迅速以强大火力撕开缺口,全歼中街村之敌。战后,陈赓在报捷之前,先给军委发去一封电报:
楚大明,32岁,河南人,1931年入党。现任我纵队十旅副旅长。他艰苦奋斗16年,光荣负伤20余次……不幸在此次汾孝战役中光荣牺牲,实为极大的损失,全军上下悯懊异常。
1947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复电,再次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在我军历史上,旅团级干部两次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实为罕见。
楚大明出殡的那天,全旅6000多将士集体为英雄送行,陈赓挥泪写下了挽联——“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那一刻,虽然远在数百里之外,但战将却感觉自己的视焦延伸到了前沿阵地,正亲眼目睹英雄壮烈的一跃——
英雄跃出战壕,罪恶的弹雨在他胸前激起艳红的血色之花,可他挟风雷电的身躯仍如一颗燃烧的子弹,更像是一杆飞射的梭镖,向着前方疾冲数米,飞溅的鲜血化作一束炫目的红缨,铸成了一抹光耀太岳的壮丽与永恒……
【编者按】 这篇散文讲述了英雄楚大明的生命旅程。楚大明出生于河南商城县楚家湾村一个贫农家庭,读私塾辍学后,跟随一个擅长医道、又懂几手武术的郎中当学徒,在走乡串户行医过程中,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陈兴朗,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部队,因有行医经历,成为一名卫生员。但他强烈的心愿还是上战场。偶然的机会,楚大明在舞动梭镖排解郁闷时,被出身少林、身怀武艺的许世友遇见了,成为时任红12师34团团长许世友的警卫员。在一次战斗中,许世友看出这个警卫员身上蕴藏着机智勇敢的潜力,就让楚大明下到警卫连当排长。长征途中历经十几次战斗,楚大明次次冲杀在最前面,半年时间里9次负伤,6次立功,到达陕北时已被提拔为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提拔为营长、副旅长,他在营里组建梭镖排,带领战士操练梭镖杀敌,在白刃战中,利用梭镖优势,杀得鬼子要么被捅翻在地,要么狼狈逃窜。楚大明是一员虎将,更是一员猛将,每次战斗都是冲锋在前。1946年12月,胡宗南纠集重兵,再次部署偷渡黄河进犯延安。这时伤未痊愈的楚大明回到部队,面临覆灭的敌军负隅顽抗,楚大明大吼一声:“我就不信拿不下它!”冲锋号声响起的瞬间,楚大明率先跃出战壕,擎举驳壳枪高呼——“同志们,冲啊!”就在这时,一束机枪子弹泻落他的前胸……楚大明牺牲时,32岁。晋冀鲁豫军区再次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称号。之前,曾被 作者说,在我军历史上,旅团级干部两次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实为罕见。文章也讲述了楚大明的爱情故事。文章以梭镖为线,串起了英雄的战斗故事。出殡那天,全旅6000多将士集体为英雄送行,陈赓挥泪写下了挽联——“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