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追寻冬青(4—6)
四
山坡上,关博通领着青子和冬子来到一颗大树下,张下一张捕鹰网。随后又在不远的地方搭起一个简单的窝棚,并将一只当诱饵的鸡拴到了树根上。从窝棚里望去,可清楚地见到它。
青子:“这就能捕着鹰了?”
“当然,不过我们要耐住性子,还要几分运气。”
冬子:“神仙爷,那你就仔细给我们讲讲怎样捕捉、驯养‘海东青’”。
关博通:“只要你们愿意听,我就可以和你们说说。捕捉、驯养‘海东青’是一种极富传奇色彩的事。在每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个月份,捕鹰的人就要前往松花江两岸的山林。捕‘海东青’前,先在山坡向阳处,用三块石头搭个∏形支架,寓意鹰神九重天上的金楼神堂,并在里面放一块山石,代表鹰神居住的神山。然后,人们插草为香,进行酒祭。过后才可以张网捕鹰。网上拴一只鸽子或死鸡为诱饵,捕鹰人躲进用树枝伪装的窝棚里,静候鹰的到来。捕鹰人往往要蹲上十几乃至几十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蹲鹰’。当鹰从高空盘旋而下,扑捉诱饵时,鹰就会落网。这时候,捕到鹰的人要拜神,拜谢鹰神格格。
捕到鹰后,人们还要‘熬鹰’。就是将捕捉到的鹰放在特制的鹰架上,几天不让它睡觉,磨掉‘海东青’的野性。然后在通过‘过拳’、跑绳等环节,使鹰听人吆喝,让它上哪它就上哪。此外,训鹰人还要掌握鹰的膘情,对鹰进行‘勒腰’,让捉到的鹰保持一定的体型,并使它的肌肉强劲起来。为此,人们常让吞下裹着瘦肉片的麻线团,它无法消化,便将线团吐出来,多次勒腰后,被捉的随鹰虽已饥肠刮肚,但肌肉却强劲起来。而后它才能轻装上阵,飞上九霄,为人们捕获猎物。其中的珍品被人们称作‘海东青’。从辽时起,驯养好的‘海东青’,就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
人们驯好‘海东青’后。就可进行鹰猎了。到时,人们会在林中敲木呐喊、呦喝,狐狸、山兔和各种飞禽受惊而出,这时撒出尾带小铜铃‘海东青’就会振翅而去,它会像飞箭一般捕向猎物。‘海东青’有时要和山兔相搏,山兔会反身扳弹‘海东青’,这就是人们说的‘兔子蹬鹰’!野鸡也时常会振翅相斗。只有年过三龄的‘海东青’可与狐狸相击。一场鏖战,‘海东青’总是常胜将军。在我国历史上,在女真人建立大金王朝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曾用鹰与辽兵作战,并取得战斗的胜利。可以说我们的民族 ‘海东青’有着密切的渊源。大清以来,清朝皇帝到承德‘狩猎’,常架着‘海东青’。”
冬子问:“‘海东青’真有这么厉害?”
“当然,遥想当年,我们的先人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就像搏击长空追捕天鹅的雄鹰,以破竹之势,一举翦灭了契丹;而后又打败了强大的北宋而问鼎中原。‘鹰’在满族人的心目中它就是一个神物、是满族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图腾。捕鹰、驯鹰是肃慎族先人留给我们的生存技能。拉鹰,不仅是个体力活,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细心,持之以恒耐心,才能得到上天赐予的神物。”
“鹰怎么还不来呀?”青子有些耐不住性子。
突然,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了出来。青子见了不免心中高兴。他说了句“我去抓兔子。”就一下子跑出窝棚,追兔去了。
草丛中,兔子三窜两跳不见了踪迹。
青子懊丧已极,内心虽不甘,也只得往回走。当他走回窝棚时,他一下愣住了,爹和冬子正从网上解下一只网到的鹰。原来,就在他去抓兔子的空挡。爹和冬子网到了一只鹰。
二冬子抱起了捕获的鹰,鹰“炸”起顶毛。他不禁问道:“这是‘小花翅’吧?”
“这还不是‘小花翅’”。关博通在旁答到。
青子差点鼻子没气外了了:“我在这儿蹲守了大半天连鹰毛儿也没看见,没承想我刚一离开,你们就捉到了鹰,这叫我回去怎么见人。”
二冬子:“怎么不能见人,我们回去就说,鹰是我们一起捉的嘛?”
“那行吗?”青子觉得不合适
“怎么不行。”
“你回去真这样说?”
二冬子:“怎么,你还不信?不然我给你起个誓?”
正在这时,一只慌不择路的兔子,一头撞到前面的树桩上,当即晕倒。
青子忙跑向前去,顺手将撞晕的兔子提起。“哈”青子高兴了:“书上说的什么‘指鹿为马’、‘守株待兔’,看来是真有这事。嗨,古人没有瞎掰,今天还真让我撞上了。”
青子一手拎着兔子,看着冬子手中的鹰,用另一只手做了个鬼脸:“这我回去就可有的说了。”
五
学堂内,索家的冬子、索三江、小冬妹和关家的老二与七八个孩子陆续在各自的座位上坐下!只有前面冬妹旁边的一个座位还空着,孩子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
冬妹:“冬子,听说你们昨天拉了一只‘小花翅’”?
冬子:“那是我和青子一起抓的。”
冬妹:“我去看看行吗?”
冬子:“青子阿玛说那不是‘小花翅’,我和青子准备把它放了……”
话音刚落,屏风后传来咳、咳的咳嗽声,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夫子,从屏风后转出。
与此同时,青子也闯了进来,除了身上的书包外,手里还拎着一个用高粱杆编成的笼子。见到老夫子从屏风后转出忙把拎笼子的手藏到身后,愣头愣脑问了一句:“我没来晚了吧?”
老先生并没有在意反问:“你说呢?”
“看样子,我还没晚”。青子边说边在座位上坐下,把手中的笼子和背的书包分别放到座位下面和桌子上面”
老先生没有像往常一样翻开书,让学生背诵或讲解,而是拿着一把戒尺来到青子面前:“把手伸出来。”
青子小心地伸出手。老先生举起戒尺朝青子的掌心狠狠打去。 “啪、啪……” 老先生一连打了五下。
学堂出奇地安静,青子瞪着一双大眼睛连眨也不眨。
打完青子掌心后,老先生开始了授课:“《孟子·梁惠王上》”。接下他边念边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这个老夫子心真狠。” 身边的小冬妹的眼圈湿润了。
青子在下面,不时地向小冬妹指着他带来的匣子,并轻声说:“兔,兔子。”
这堂课,先生讲了些什么,青子一句也没听进去。休息了,老先生向屏风后走去。
青子向小冬妹打开了他带来的匣子,里面果然有一只小兔子。
小冬妹没有看那小兔,而是抓起青子的手掌:“我知道,你是为我带兔子而挨打,打的痛吗?”
青子摇摇头。
青子拢着小鹰的翅膀,冬妹小心地在旁边抚摸。嘴里哼着“海东青”的歌谣:“海东青是神鹰。白脑门红眼睛,金翅膀银爪子,飞得快,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懵。阿爸打猎它帮忙,抓了天鹅取珍珠。拴上绸子系上铃,吹吹打打送进京。皇上赏个黄马褂,阿爸偏要大铁弓。铁弓铁箭射得远,再抓天鹅不用鹰。”
“冬妹,你喜欢我们家的青子?” 看着两个孩子高兴玩耍,关博通不禁问。
冬妹不好意思:“不,我是喜欢你家的这只小鹰。”
“你们家又不是没有‘鹰’,我瞧你天天都往这里跑?是不是喜欢我家的青子呀?我看你俩就像对‘娃娃亲’。”
小冬妹天真地:“什么娃娃亲?”
“好孩子,只要你愿意,我就跟你阿玛说去,保不齐就成了。”说完把身子转向青子:“好孩子,说说你们长大后想干些什么?”
青子:“我喜欢‘海东青’,我想成为一个像它一样坚忍、正直、智慧、勇敢的人。”
冬妹爽快地:“我想读书识字学文化,将来做大事。不过我也喜欢‘鹰’。”
“小小的年纪就有这么大抱负,好!如果捉的这只小鹰真能驯养成的话。我就把它送到你家去!”
索冬妹着急地:“不行,不行,这可不行,我阿玛知道了会骂我的。”
青子:“爹,你不是说,这只鹰不一定能驯成‘海东青’吗?以后我会捉一只‘小花翅’,把自己亲手捕捉驯养的‘海东青’送给她。”
关博通看了青子一眼:“你想亲手捕捉驯养的 ‘小花翅’,恐怕你连什么地方能找到‘小花翅’都不知道?”
“当然知道了。”
“那你不想做悬壶济世给人问医送药,治病救人萨满了吗?”
青子:“这是两回事。”
黄昏,从野外捕捉来的那只鹰蜷缩在土炕的一角仍旧无精打采。它已经一连好几天不吃不喝了。
青子拿着一块肉仍在尝试着喂它,可是它仍旧不吃。
“爹,您看这只鹰仍都已发蔫了。”
“它已有几天没吃食了?”
“六天了,要是它到了明天它还不吃怎么办?”
“鹰隼一般三、四天不吃东西没关系,如果五、六天再不吃东西就麻烦了,如果到了天亮鹰还不见好转,就要给它放回山林了,也许把它放回山里还有一线活的希望,鹰必竞是自然界的生灵……”
“我们要是放了它,它能再回来吗?”
“哪那能回来呢?这天也不早了,你回屋睡觉吧。”
“这鹰就没有缓了吗?”
“这鹰还小,它是受到惊吓了。回头我再添把柴,把屋里的炕再烧的暖和点,或许它还能有缓。要是到天明,它还是这么倔强,就把它放了吧。”
“爹,您去歇着,我来烧。”
天明,蜷缩在土炕上的那只鹰,整整一夜依旧是不吃不喝。
关博通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一眼奄奄一息的小鹰,对青子:“孩子,放了它吧。它回到山里或许还有一线活的希望,它必竞是自然界的生灵。”
“好吧。”
“放了它后,你在它的身旁撒些碎肉。记住把它放回原处就回来,别再管它。”
六
雪岭上出现了一只狐狸在雪地里逃窜。索赫里松开套在“海东青”脚上的套子,把手臂上的“海东青”放飞。“海东青”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在蓝天上展翅翱翔。
索家老爷索赫里和索家老大站在孩子们的身后,准备看着这场即将到来的“鹰”抓狐狸的表演。
天空中,“海东青”一头扎了下去,和狐狸撕打了在一起,几个回合,“鹰”终于抓着了狐狸。它振翅飞起,最后飞回到索赫里的胳膊上。
“我这只鹰怎么样?它虽不如你那只进贡的‘海东青’。可也算是一只‘海东青’”。索赫里的话里透着几分自豪。
孩子们看到了狐狸都不敢上前。
青子大胆地将狐狸拎起,将它围在自己的脖子上。他一蹦一跳地来到冬妹面前:“冬妹姐,这只狐狸的毛皮真好看。拿回家做个个狐狸皮围脖吧。”说着,将围在脖子上的狐狸取下。
索冬妹看了看青子手里拎着的狐狸,又看了看青子,随即说到:“我不要狐狸,我要你脖子上戴的那个物件。”原来青子在取下围在脖子上的狐狸时,狐狸的小爪,将青子戴在脖子的玉佩勾了出来。
“冬妹姐,你喜欢这玉佩?好,我现在就摘给你。”说着他扔下手中的狐狸,将戴在脖子上的玉佩摘下。
索冬妹:“你真的要给我?”
青子:“只要你喜欢,我就送给你了!”说着随将取下的玉佩戴在索冬妹的脖子上:“冬妹姐,我爹说这玉佩的名字叫 ‘玉鸮’。就是我们常说的鹰隼。冬妹姐你记住了,以后我一定捉一只最好的‘海东青’给你。”
关博通见状哈哈大笑。索赫里在旁:“你笑什么?”
“鸮在上古时期,就是通神的飞行动物。我们的祖先就将其制作成玉,佩挂在胸前表达原始崇拜,期望借助‘玉鸮’来沟通天地,通达神。可它也是……”
“是契丹大辽国的神鹰玉器!也是给女儿的定情物,”索赫里猛醒。大笑:“我那傻孩子,什么都敢要。没想到你那小子还真有点意思,这么小就知道疼人。”
“那我们两家的娃娃亲就算定下了。以后,我要是出了‘家’,这孩子还要你多照看。”
“怎么你想把这孩子推给我呀?”
“我是说假如。”
“你是狡兔三窟呀。”说完索赫里莞尔一笑。
【编者按】第六章(4—6)节以海东青为精神图腾,串联起少年成长、邻里情谊与文化传承。文字兼具山野的粗犷与童真的细腻,将驯鹰技艺、民俗风情与人物命运融为一体。雪岭鹰飞映照着童真与初心,乱世中的一抹亮色在捕鹰、办学、定情的脉络中缓缓铺展。关博通的驯鹰箴言藏着处世之道,青子与冬妹的懵懂约定载着纯粹向往,学堂的戒尺与山野的风共同雕琢着少年心性。海东青的桀骜与驯化,恰似这动荡时代里人们对坚守与变通的求索,既有对传统信仰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朴素期许,于平淡叙事中勾勒出乱世里的温情与力量。被放回山林的小鹰能否存活?青子日后真能捕获并驯养出顶级的 “海东青” 赠予冬妹吗?青子与冬妹的 “娃娃亲”能否顺遂发展?两家的情谊会因时局变迁而产生裂痕吗?青子既想成为像海东青般的勇者,又未放弃萨满行医的志向,他终将如何抉择?学堂的教化能否在孩子们心中扎根?面对日益动荡的时局,少年们的理想会被现实击碎吗?象征定情的“玉鸮”玉佩,未来会成为两人命运的羁绊,还是引发意外风波的导火索?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