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十五问 四性

作者: 安之 点击:133 发表:2025-10-11 13:05:48 闪星:3

  这一问讨论的是,组成人性的基本四性。

  首先,人的物质部分,我们可以称作“物性”,是底层基础。它是人遵守物理和客观世界的那部分。它们是碳、是水、是微量元素、是蛋白质,是肌肉、骨骼、血液——那些割裂来看是“死物”的东西。它们和石头、铁钉没有本质的区别,受物理和化学世界的规律的束缚。它们是人死后湮灭入尘埃的那部分,也是近乎永远不会消亡的那部分。它们既是组成人的,又是组成其他动物、植物、无机物的部分。不因人而特殊,也不依附于人之上。

  其次,人的生物底层的部分,可以称作“生物性”。我们可以类比植物、细菌、单细胞生物之类。它们大多数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由知觉引导,能发布指令,能趋利避害,能繁衍进化以适应环境。它们推测为物质世界进化而来的产物(不排除神造的、外星人之类,暂不讨论),受进化(演化)和概率的影响,突变和渐变的规律符合外部环境,呈现大概率渐变、小概率突变的情况。

  再然后,是动物性的部分,特别是哺乳动物。它们和生物性最大的区别,是处理复杂环境时候的效率,以及以大脑和脊椎等器质为基础的,情绪反应机制。我们不必列举哪些动物有强动物性,哪些动物相对较弱,只了解其抽象集合即可。它们是对印象/记忆,进行类思考的加工,形成了“情绪”的快速反应机制,来应对复杂的环境,以增加适应的效率和成功率。

  最后是人独有的神性,或者说它是“我识”独有的,是基于对印象/记忆的思考加工,是精神世界的。它受肉体、环境、文化、客观世界的影响,但自由度更高。人的思考,近乎于神性。

  四性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一、拥有越多的“性”,生命就越高级。石头只有物性,是“死”的,没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的生物本能;植物有“物性”和“生物性”,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的本能,是生命,但缺乏效率和自由度;动物具有除了神性的所有特性,拥有更高效的本能、更有效率的情绪机制、更自由的行动能力(以适应环境);人是拥有神性“我识”的动物。

  二、所谓“高级”和“低级”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但有复杂度的区别。在因果律和概率的条件下,突然出现复杂度高的生物的可能是极小的,至少我们的世界没有打破这个顺序;同样在这两个条件下,高级且复杂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效率更强,这也是大概率发生的,除非环境发生突变。(例如恐龙大灭绝时代的环境突变,造成了相对高级的恐龙的灭绝,但很多原始的植物、细菌、单细胞生物、动物都适应环境繁衍到现在。)所以我们认为复杂是高级的,演化进化会向着更复杂或更高级,在大概率上是成立的。

  三、由此而推,人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思考能力、精神能力,具备“我识”,人是比所有非生命、生命都复杂而高级的,人也具有更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效率,这是存在并成立的。这并非人类沙文主义,人类也不因为高级和复杂,而在环境发生巨变时有更高的幸存可能——例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用妄自菲薄,承认人类更高级、更复杂、更适应温和或极端的环境,没什么好害臊的。

  四、“人性”并非四性的总和,首先是因为“物性”太基础,几乎是所有客观物的共性,对思考“思考”本身,意义不大;其次,“生物性”和“动物性”在人身上,可以合并成一个东西,植物、单细胞生物、细菌之类的本能特性,在更“高级”的动物身上都有,只是表现形式各异而已,可以视作一个“合集”。

  五、至于为什么我认为“人性”不单单是“神性”,而是“神性”与“动物性”的结合,是因为要达到人的幸福,就需要正视人的动物性本能,倘若不能正视人的本能,只关注精神的神性的幸福,那是神的幸福,而非人的幸福。

  六、也许存在比我们更高级或复杂的“神”、“外星人”,他们具有高于“我识”的能力和境界,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就像我们高于动物一样。我们和他们之间,也会有一道存在但看不见的鸿沟,那就是“界限”——就像我们和动物之间那道“界限”一样。如果没超过这道“界”,哪怕他们能力再强、样子再怪、生存方式再奇特,甚至可以轻易毁灭人类,也仍旧是和我们同级别的生命。

  七、无论人性是四性还是两性,都只是概念和定义而已,简单深刻、直指人心,我们要讨论的人性,就是人的共性。有其动物性中带来的部分,也有思考的独特神性部分。

  我之所以把四种基本性都罗列出来,加以提问、思考,为的是提炼人性的部分。我们只有凝练并洞悉人性,才能满足它。而满足广义上的人性,是满足我个人幸福的基础。

  我首先是“我”。我的个性中,不可避免的有人的共性——“人性”。我既需要了解“人”,又需要了解我。满足“人”的,未必满足我;但不满足“人”的,必然无法满足我。

  最后这两段话,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是我个人满足之路的方向标。但我不能否认,有些人个体上,在某些时候是尊重自己而反人性的。比如自杀或者杀人,前者反第一性本能,后者反第二性本能,这些都是违反了动物性。这是我目前还未讨论的问题,那就是:

  一、人能否通过违反人性而满足自我。

  二、看似满足自我而违反的人性,是否为更深层次的人性。

  今后我们会讨论这两个问题,而上面一段讨论,是为这些问题做的准备,且看看它们会走到哪里去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一章节作者以冷静而锋利的笔触,剖开了人性的层叠结构——从作为物质基础的“物性”,到生命本能的“生物性”,再到情绪与效率并存的“动物性”,最终抵达人类独有的“神性”:“我识”的觉醒。这一章不仅是概念的铺陈,更是一场关于“人何以为人”的思辨之旅。作者并未停留在四性的划分,而是进一步追问:人性的本质,究竟是神性与动物性的交织,还是某种更复杂的动态平衡?当我们谈论幸福、自由甚至生存的意义时,是否真正理解了驱动我们的,是哪一个层面的“性”?尤为深刻的是结尾留下的悬念:人能否通过“违反人性”实现自我满足?那些看似背离本能的极端行为,是否恰恰揭示了人性更深处的暗流?这一问,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通向更幽微人性迷宫的钥匙。推荐阅读。编辑:冬青树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因频繁获取本网内容,你已被限制访问,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