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十章 老家(三)

作者: 安之 点击:155 发表:2025-09-28 15:36:27 闪星:3

  午饭间,我和二哥被告知,今天爸妈会来接我们,明天一起回家。我们这才意识到,暑假已近结束。一天天的疯玩,让日子早没了周期。想起来也有一个月没见到爸妈,好像即便头来的几天,也并没有太恋家的意思,不免略觉惭愧,但很快又被离别的不舍冲散了。

  我问大姨夫:“老骒猪今天能生吗?”大姨夫笑着用布满老茧的手,“扎”了一把我的脸,笑着说:“不好说,看你们运气。”

  我和二哥没有午睡的习惯,今天更是不愿浪费,于是决定下午去“闷鱼”。村里南边有条小溪,河面很小,两岸也就四五米的距离,村里人不屑给起名,只叫“河沟”。“河沟”流淌穿过村里,下游积成一个“大坑”。大坑由来已久,不知是人工还是天然形成,据说有两三人深。水里泛着浓绿,并不清澈,更不能洗澡。大坑里有鱼,但没见人钓过,老家的人仿佛不太喜欢钓鱼这项娱乐。

  我和二哥的“闷鱼”行动,是在小溪的上游。方法是在透明的玻璃罐上,系一圈绳子,再用树枝吊起来,玻璃罐里放上些馒头米粒之类的鱼饵,沉到水底,几分钟之后提起来,里面多半会有几条小手指大小的杂鱼。之前的几星期,河沟干涸,我们也没什么机会“闷鱼”,有限两次,收获也不大。由于前两晚的降雨,今天水流很是充沛,水线拉升了不少。我和二哥一人一个玻璃罐,每次提起,都会收获一小缸子杂鱼,间或还有透明的虾,甚至有一次闷上来一条不小的泥鳅。随着收获越来越多,器皿已经不够,我被二哥派回去拿更大的家伙什儿。

  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回新院时,发现爸和二姨夫已经到了,在和大姨夫、大哥聊天。顾不上打个完整的招呼,我让大哥帮我拿个脸盆。大人们囫囵听完我兴奋的介绍,凑趣地笑。大哥蹲在地上笑完,站起来领我道:“哪儿有用脸盆装鱼的,我给你找个桶。”二姨夫诧异的问:“你俩能闷多少鱼,用得着拿桶?”随后几个人就当打发时间的,和我一起去了河沟。

  一行人到了岸边,把杂鱼和小虾倒腾进桶里,大姨夫凑过去看了一眼,笑道:“还真不少麽,一会儿喂鹅。”

  爸独自向下游走了一阵,又折回来喊我们,来到一处浅滩,河中间顶出一个小包,把水流分割成好几股。他大概说了几句,大山哥很快跟上思路,卷起裤脚踩进河里,用河岸的泥和石头,把溪中间的小包逐渐延长。我和二哥虽然没看明白,但也都下水帮忙,反正妈不在,爸是不太管我裤子脏了、湿了之类。很快,我们在溪水中间拦起来半座“堤坝”,靠近我们这半边的水流,只能通过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口子流走。

  现在连我都能看到,从“堤坝”边偶尔穿过的大小不一的鱼,它们一滑而过,露出流线形的背。爸和二姨夫挽裤脚下到水里,和我们一起用手围鱼,却怎么也抓不到,有几次明明手摸到了,还是让鱼儿溜走。最后还是大姨夫想出了办法,他回家拿来两个大“笊篱”。爸接过去,一手一个,与肩宽的平举,竖在水面上。当看到有鱼经过,就双手同时截下。水流从笊篱的缝隙流过,鱼却被困在了两个笊篱中间。我和二哥七手八脚地把鱼抓出来,大概有巴掌那么大,也不知是什么种类,兴奋地装进桶里。

  就这样,我们又把“堤坝”加宽加厚,让窄流更适合笊篱截断,爸和二姨夫轮流上阵,每过一会儿就能收获一两条,这可比闷鱼有意思,收获也完全提升了几个档次。抓鱼用不了那么多人,大山哥插不上手,刚好几个和他一般年纪的小伙经过,都是他平时的玩伴,于是喊他们一起下河沟摸蚌、摸鱼。那几个小哥看我们玩得热闹,也不扭捏,纷纷撸裤腿下水,有的索性脱得只剩底裤。他们大呼小叫的互相比赛,引得村里路过的人驻足观看,善意的聊天打趣。

  天色渐暗,截流的水面不太能看清鱼经过的痕迹了,远处山哥他们几个的身影也逐渐模糊,间或听见山哥大声骂:“艹,又是个‘老蚧’”——他今天摸了很多癞蛤蟆。大姨夫这时候又慢条斯理的出现,背着手站岸边看我们水桶里的收获。里面除了杂鱼,还有十几条泥鳅,二三十条巴掌长的鲫鱼、草鱼之类,还有不少黑色的拳头大的河蚌。爸看到大姨夫,就喊我们上岸,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和二哥不情愿,在水里磨蹭。大姨夫接过笊篱,让爸他们先回家收拾,带着我和二哥,提着一只空桶,又往下游走了一阵,直到存水的大坑。

  在一棵坑边的大柳树下,大姨夫用手指着水面,让我们看有啥。借着仅有的余晖,我们看见水面下翻涌着密密麻麻的蝌蚪,人心里也麻酥酥的。大姨夫让我们用笊篱去抄,一抄就是一桶底,每只都是拇指盖那样大小,没几下就装了小半桶,黑漆漆地蠕动在一起,而水里仍然还有很多。看差不多了,大姨夫喊我们上岸,我们也终于肯慢悠悠地跟他回家。路上,二哥拎着桶走在头前,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换左手。大姨夫则用粗粝的手拉着我,跟在后面,我问:

  “蝌蚪干嘛用?”

  “喂鹅。”

  “蝌蚪和青蛙不是‘益虫’吗?”

  “啥是益虫?”

  “就是对人有好处的虫子,相反的是害虫。”

  “青蛙是虫子吗?”

  “叫法不重要,就那个意思,对人有益。”

  “哦,水里不是还有很多?不缺青蛙。”

  “为什么今天这么多?”

  “不知道,可能顺水流下来的吧。”

  “往年有过这么多吗?”

  “有过吧,不太注意,坑里鸭子多,可能就吃了……”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傍晚一定在我们身上照出了剪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一章节以一场夏日河沟的捕鱼为轴,细腻铺陈了童年夏末的离别前奏。从孩童“闷鱼”的自得其乐,到父辈联手“截流”的智慧与野趣,最后以大姨夫捕捞蝌蚪的插曲收尾——三代人用不同的方式与乡土互动。这场看似随意的嬉戏,实则是故乡对游子一次深情的认领。临时筑起的堤坝,围住了即将流逝的暑假,也围住了一去不返的时光。当夕阳将身影拉长,桶中游弋的收获与蠕动的新生,都成了记忆里永恒的剪影。推荐阅读。编辑:冬青树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因频繁获取本网内容,你已被限制访问,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