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四十六章 把委屈埋在心底

作者: 梁成琛 点击:123 发表:2025-09-25 11:34:42 闪星:2

  1939年12月,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恢复工作,李贞乾继续担任县长。

  在“肃托事件”中,除了被杀害的同志外,李贞乾是受刑最重的一个。

  李贞乾虽然受到各种酷刑的折磨,但他仍以党和革命的利益为重,把各种委屈深深地埋在心底。

  他的妻子师文秀带着女儿三美(李荣)前往探亲,看到他遍体鳞伤,周身裹着纱布的惨状,泪如雨下。

  李贞乾告诫师文秀:“事情已经过去,坏人已经抓了出来。你不要难过,我的伤会慢慢好起来的,不要再把我的情况告诉别人了。”

  师文秀要留下照顾李贞乾,李贞乾说:“这里有护理,你就带孩子回去吧,你回去了,家里人也就放心了。”

  师文秀不走。

  李贞乾只好严肃地说:“我还要工作,你在这里不行!”

  师文秀这才带着孩子不情愿地离开了丈夫。

  当听说李贞乾恢复了鱼台县县长工作时,张令仪便带着父亲去看望李贞乾。

  张令仪是跟随最后一批无辜受害者解放出来的。

  张令仪与李贞乾有着家庭亲人般的感情,李贞乾一家一直把张令仪当做自己家的孩子。

  张锡九接到张令仪的平安家信,惊喜万分,迫不及待再次沿着第一次来的路,到山东看女儿。他的到来,立刻引起了轰动,大家都禁不住为老人这种爱女之心所感动。第一次来,女儿因蒙冤被囚禁没能见到,带回去的是悲痛。这次“湖西事件”弄清楚了,父女俩可以倾诉父女之情了。女儿的遭遇让他伤透了心,他打算带着女儿回家。

  当李贞乾见到张令仪父女时,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说:“是什么力量使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条件下。冒着极大的危险,第二次来到这块因错误肃托而造成重大伤害的土地上看望女儿?人人都讲母亲是伟大的,我看小张又这么好的父亲,穿敌占区,过封锁线,一次再次地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这不是伟大的父爱,是什么?”

  张令仪父女被说得激动不已。

  李贞乾转而安慰张锡九:“你女儿小小年纪,就参加抗日救国队伍,这也是牺牲了小家的幸福,只有打走了日本鬼子,咱们才能享太平,到那时,想读书、工作都可以。在这里有这么多的同志在一起,互相帮助,你尽管放心好了。”

  李贞乾的一番话,把张锡九的嘴堵住了。他本来对女儿遭这么大的灾难,伤透了心,这次来,把女儿路上穿的衣服都带好了,原本想让女儿回家,不在干什么革命了。他深知李贞乾在“肃托”中受尽了折磨和屈辱,本来打算安慰一下李贞乾,不想却被李贞乾的一番话打动了。听了李贞乾的话后,他无言以对了。

  李贞乾马上询问张令仪的工作安排问题。

  随同郭洪涛来的社会部部长刘居英见张令仪聪明利落又能干,就问她愿不愿意到抗大学习?

  张令仪说:“愿意”

  “湖西事件”处理结束后,张令仪跟着刘居英来到山东分局。正值山东妇联筹备姊妹剧团,组织上就分配张令仪参与剧团的筹备工作。

  李贞乾带伤踏上县长的工作岗位,他整治县政,干劲不减往常。

  鱼台县委考虑李贞乾在爱国人士中的威望较高,决定由他兼任县委统战部长,李贞乾又欣然接受了。

  12月15日,为了争取黄体润积极抗战,李贞乾拖着带伤的身体,约黄体润的在便集会晤。黄体润起马前往,二人见面后,不禁悲喜交集,通宵长谈,李贞乾谈及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让黄体润大为感动。黄体润表示,他不会改变抗战的意志,但面对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仍抱有较大的抵触情绪。黄体润谈到苏鲁豫支队长彭明治屡次约地相见,因距离较远,未能相见时,李贞乾说:“他现在正进驻四区的韩庄。”黄体润便约李贞乾明日一同前往会见彭明治。

  当晚,黄体润在日记中写道:

  “觉此君忠党(共产党)爱国之精神,不时流露言表,绝不因受折磨,灰心短气,其主张国共合作……殊堪令人钦佩也!”

  12月16日,李贞乾约黄体润会晤彭明治。彭明治和李贞乾对丰县常备队破坏如此多的道路和构筑如此多的据点表示满意,说有利于阻挡日军坦克的进攻。黄体润则祝贺八路军在南阳、谷亭战大捷,及各县抗日武装对八路军仰若泰斗。接着,彭明治和李贞乾对国民党地方当局制造的“千里井惨案”表示愤慨,并希望丰县常备队能同苏鲁豫支队和湖西抗日武装积极配合,顾全大局,团结抗日。会谈后,黄体润随李贞乾到鱼台县政府小坐,然后返回赵庙总部。

  黄体润面对李贞乾的伤势,仍能继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更加增加了对李贞乾的钦佩,同时对苏鲁豫支队则产生了较强的反感(尽管此时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已经调离湖西),他口头上答应了彭明治和李贞乾的要求,但行动上仍然坚持分道扬镳。

  17日,黄体润、董玉珏联名,由窦雪岩作陪,拟定19日借毛庄欢宴,约请彭明治、吴法宪及李贞乾、郭影秋、白子明等。黄体润、董玉珏把斗争矛头直指丰县常备队一大队内的共产党员,准备排挤驱逐丰县常备队内的共产党干部。

  考虑王效斌继续留在丰常工作很危险,丰县党组织决定将他调出丰常。

  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安排,重新调整了在丰常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成立了党的特支,李旭华(安徽萧县人,战前浙江大学学生,时任丰常一大队教导员)任书记,刘万钊、李性真、张启功任委员。18日夜,王效斌带领“丰常”宣传部30多人不得不从便集撤出了丰县常备队,而后又有许多同志陆续撤出,留下的同志转入秘密活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四十六章主要交代介绍了李贞乾用带伤的脊梁撑起鱼台县政,以“忠党爱国”的精神叩开黄体润的心扉,纵使伤痕未愈,却在暗夜中把团结抗日的星火,播撒进湖西大地的褶皱里。当遍体鳞伤的革命者与持重的地方势力对坐长谈,政治理想与现实博弈在便集的寒夜里交锋。李贞乾用伤痛淬炼的信仰,让“肃托”阴霾下的统战工作,有了穿透历史烟尘的重量。然而,黄体润口头上的“钦佩”能否化作实际的合作?当丰县常备队的共产党员被迫撤出,湖西抗日统一战线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裂痕?李贞乾带伤奔走换来的共识,又能否抵挡住国民党地方势力暗涌的排挤浪潮?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