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七十五章 改弦易辙(2)

作者: 毕化霄 点击:126 发表:2025-06-19 14:24:26 闪星:2

  回想起来,这次华阳转换工作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的思想斗争的,因为他在轻工局也已工作了多年,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工作稳定、体面,生活安逸、平静,应该说,这是许多人艳羡不已的工作。但是,他的心中总有一种渴望,那就是渴望打破这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生活,渴望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特别是在文学创作方面。

  在他看来,改行并不可怕,只要下定决心再加上努力争取还是可以办到的,关键是每一次都要“改有所值”,都是对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的重新设定,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靠近能令自己活得更好的那种方式。况且,这次选择比第一次更加理性,因为这次选择的工作是与原来在轻工局的宣传教育处的工作既接近又相关联的工作,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因为编辑出版与宣传教育从宏观上看,应当同属于人文、文字工作领域,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且对于华阳来说,那是更加“专业对口”了。他很自信,凭着自己对中国语言文字所特有的敏感性,干起这份编辑出版的工作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他认定自己有这方面的潜质,同时也感觉,原来的工作已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地迈出了这再一次转换工作的一大步,期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开发出来,再开辟一片新天地。他觉得,这次的选择,自己已经很好地摆正了心态。他知道,兴趣和激情对一个人的事业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它所产生的动力也是难以想象而且难以估量的。因此,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回顾当初华阳在经过了一段思考之后,按照广告上注明的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又亲自到那里报了名,然后抖擞精神,夜以继日地搜集相关资料,复习相关知识,积极备考,不久便参加了考试,并且从上百位参加招考者之中脱颖而出,他的考试成绩排在第一位。杂志社在发出录取华阳的通知前先要政审,政审人员从他的档案里发现了他是个学过多种专业,属于文理兼通的双料人才,他有文科和理科类三个院校的学历和文凭。因此,在研究确定录取人选时,他便具有了明显的优势。在入选名单中,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人选。在笔试入围又通过了面试之后,该社的领导就正式发出他已经被录取的通知,该社准备接纳他出任本社的编辑,他可以马上回原单位办理调转手续,并且为他开出了商调函。

  华阳拿着“商调函”兴冲冲地回到轻工局的人事处要求办理调转。可是,人事处的马文武处长告诉他说:“华阳,有个事情我不得不向你说明了,现在咱们局正处于机构调整期间,并且局领导班子已经对咱们局的新的机构调整有了初步的方案,其中有几个人已经有了新的任命意向,局领导明确提出,这几个人的人事关系立即冻结。不瞒你说,你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个信息是保密的,没到宣布时刻是不能公开的,因此,你千万不要泄露出去,现在是因为你正式提出要办理调转手续,我这才向你透露的。但是,我再一次向你申明,你必须严格保密。”

  华阳一听,不觉一愣,他本来以为现在轻工局已是人满为患,各个部门已经十分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人已经成为了所谓的“九三干部”,即是说,这些人每天迟到、早退,按照机关干部的作息时间,当时是八小时工作制,本应该早8时上班到晚5时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可是,这些“九三干部”却不听那一套,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他们是早9时上班、晚3时就早退,因此人称“九三干部”。这种人不仅懒散,平日里是“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而且还好搬弄是非。全局里只有少数干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按时上下班,华阳就是其中之一。华阳对于这种“懒、散、乱”的状态早已深恶痛绝,但是,他只不过是个普通干部,除了自己管好自己外,他根本无法左右大局,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已。他本想,自己可以趁这次考取了编辑职位的机会远离这个“懒、散、乱”的是非之地,又想,这里本已人满为患,机关本也是调出容易调入难,自己寻找到了出路,要求调出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没想到却也出现了“梗阻”现象。

  华阳不解地对马处长说:“马处长,咱们局本已严重超编,我要调入的单位不要咱们的干部指标,我的调出不是能为局里倒出一个空编,也可以多少缓解一些人事安排的压力吗?这本是好事啊,局里应该支持,而不该限制啊!我求求你,帮帮忙行个方便,把调转手续给办了吧!”

  马处长说:“华阳,不是我不帮忙,这个忙我实在是帮不了,这是局领导发了话的。我刚才不是说了嘛!别人要调出,特别是那些‘九三干部’,只要有要调出的,有多少我给办多少,并且积极欢送。可是你,如果没有局领导的批准绝对不行!”

  华阳又苦苦哀求:“马处长,我恳求你帮帮忙。你不知道,为了从事我平生最喜爱的编辑工作,我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对于这种工作,我已经盼望了很多年了,求求你,想想办法,办法总是会有的啊。”

  马处长说:“我看你真的挺想调到那家杂志社去,另外,我觉得你这个人挺好,我就给你出个主意,但是,你对别人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华阳迫不及待地问:“什么好主意?快告诉我,我绝对不对任何人说。我发誓!”

  马处长压低了声音悄悄地说:“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告诉你吧,局领导班子开会讨论机构调整方案时,我列席了那次会议,当时把你作为新的机构中提拔人选之一的,不是别人,就是主管你们处的常务副局长柳震局长,你不是以前经常给他写材料吗?你平时又那么能干,柳震局长觉得你挺得力的,所以,他力主这次机构调整时把你提起来。如果你去求他,把你的迫切心情和苦衷好好地向他陈述陈述,只要你能说得动他,他又是常务副局长,他在局里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举足轻重啊!只要他一松口,我这里你就放心好了,只要他一点头,我立即开绿灯。我想,只有这个办法可行,就看你的决心和力度啦!”

  听马处长说得十分恳切,华阳又思索良久,觉得他说得入情入理,于是向马处长道了谢,走出干部处,他又径直走向常务副局长柳震的办公室。他轻轻敲门,只听见房间里柳震局长的声音:“请进!”

  华阳轻轻地推开房门走进去。但见柳震局长正在埋头阅读一份文件。见华阳走了进来,就朝着华阳微微一笑,说:“啊,是小华啊,来来来,快请坐。”待华阳坐定,柳震局长笑容可掬地问道:“小华,你来找我有事啊?”

  华阳说:“是啊,局长,我是有点儿事要麻烦您呢!”

  柳震局长又笑容可掬地问道:“别客气,有事请说,找我什么事?”

  华阳说:“局长,最近我参加了一个杂志社招考编辑、记者的考试,我有幸被杂志社录取了,他们已经给我开了商调函。我想尽快办理调转手续,可是,听说这事得局长您批准呐!我想请您批示一下。”

  柳震局长又笑了,显然他已经猜测出这是马处长的主意,于是就开门见山,说:“是有这么回事,说实在的,如果换了别人,这事直接由人事处办理就行了,你也知道,咱们局的情况,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这次机构调整,主要就是要改变这种“懒、散、乱”的状态,有些人要被精简下去,而有一部分可用之材,特别是优秀人才,还打算提拔和重用,像你这样的既有人品又有能力的人,我们是有所考虑的,而且你是咱们局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之一,我们已经有所安排,我劝你就不要调转了,安下心来,好好工作,你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

  华阳当然明白他的用意,可是,华阳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于自己已经确定了的目标,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况且这又是自己多年来的梦想,岂非些许眼前利益所能动摇的。他又语气坚定地对柳震局长说:“局长,我感谢您的好意,也知道您的良苦用心,您更是为了要把咱们局的局面来个彻底的改变。可是,我能找到自己平生最最喜爱的职业也是非常不易的,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我觉得,这是很适合发挥我的特长和潜能的事业,也是我愿意一生为之尽心尽力最理想的职业了,这是个有利于我的职业发展的良好机会啊!我恳切地求您能成全我,我在这里先给您鞠躬了,求求您能成全,也谢谢您了。”

  柳震局长对华阳这坚决的态度和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撼并感染了,他怔怔地看了华阳足足有两三分钟,然后将手在办公桌上轻轻地敲击了两下,仿佛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他又对华阳劝说道:“你刚才说的,我都听明白了,你是下了决心的,可是,咱们局里也是正当用人之际,我实在是不想忍痛割爱啊!这样吧,你先别太着急,既然杂志社已经认可了你,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的,你让我再多方面思考一下,研究一下,好吗?”

  华阳见局长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自己也不便操之过急,那就只好暂且等等吧,于是他说:“局长,我知道您爱惜人才,我虽非什么人才,您能够看得起我,我从心里感激您,感谢您的知遇之恩。可是,我确实十分向往这份编辑工作啊!机会难得。请您体谅。”柳震局长笑着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将华阳送出办公室。

  在其后的几天里,华阳不断地为能够顺利地调转而奔走着,他或是直接找柳震局长谈,或是拜托一些与柳震局长谈得来的人从中斡旋。由于柳震局长经常外出,再加上他很忙,有时又很难找,就这么一来二去地不知不觉间两三个月过去了。

  杂志社那边多次催促,华阳又多方交涉,最后,还是华阳想了个“李代桃僵”的办法,他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找一个能够顶替自己的人来轻工局工作,自己才便于脱身。他说服了一个原本是自己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又和自己同在轻工局系统工作的人,但是,他一直在轻工局下属的一个木制品公司机关的宣传科里做科员,有点儿怀才不遇。华阳在征得了他本人的同意之后,通过许多办法将他调入了轻工局。由于他是本系统内人员,其调转相对比较便利。华阳这样做,实际上也成全了这位同学。当他再去找柳震局长谈调转之事时,柳震局长笑眯眯地用手指点着华阳说:“以前,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小华还挺会用计的,可是,这计策却用到我的头上来了,过去对你还真是大材小用了。行了,我也想明白了,你这是‘人往高处走’啊,看来真是谁也拦不住了,我们这小庙也装不下你这大神啊,我也不想让你枉费心机,一会儿,我打电话跟马处长说,我已经同意你调走了。”

  见柳震局长已经应允,华阳立即又是深深鞠躬,又是拱手作揖的,好一顿千恩万谢,然后一路小跑来到干部处找马处长。当他走进干部处时,就听见马处长接电话的声音,听见马处长不住声地连连应承:“好,好,局长,我明白了,我马上给他办理手续。”他放下电话,见华阳已经走进了办公室,马处长笑容可掬地说:“你还真行,还挺有招儿的,到底突破了柳震局长这一关。”

  华阳感谢道:“这还得多谢您这马大处长啊,如果不是您的指点,恐怕我根本就办不成。谢谢了,改日一定请您。”接着,马处长就为华阳办理了调转手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七十五章(2)节的文字如机关走廊的瓷砖,映出体制内的人情世故与理想微光:华阳的“曲线救国”是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折中,马处长的“暗语指点”显职场潜规则中的温度。作者以“商调函”为引,串联起编制桎梏、人才博弈与时代机遇,于公文往来间见个体命运的主动选择,于体制褶皱中见改革初期的思想破冰。体制内的“突围战”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展开:华阳为追逐编辑梦想,以“李代桃僵”之计破解人事困局,既显职场智慧,亦见对文学初心的执念。柳震局长从“惜才挽留”到“成人之美”的转变,暗合改革开放初期人才流动的微妙生态——当铁饭碗不再是唯一选择,个体对职业价值的追寻,终将在时代缝隙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路径。华阳入职《生活向导》后,能否在市场化期刊浪潮中打造出独特的办刊风格?那位顶替他入职轻工局的同学,是否会在未来的职场发展中与他形成有趣的命运对照?柳震局长 “大材小用” 的评价,是否预示着华阳在编辑领域将迎来超出预期的职业成就?当文学理想照进现实采编工作,他又将如何平衡商业逻辑与人文追求?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