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佳节思亲

新一年的春节即将来临,从腊月二十三的大清早起,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便陆陆续续地炸响开来,此后的几天里,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断或续的鞭炮的炸响声。这种种鞭炮声响,宣告了旧历大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这鞭炮也叫“爆竹”,这原本作为驱邪之用的爆竹,现在已经基本上变为了喜庆的象征。在春节期间,这连串的,急促的,火爆的声响营造出热烈而喜兴的氛围,民间亦有“花开招喜,竹报平安”之说,而在炸响声之前的闪亮的红光则成为温暖与旺盛的的象征,鞭炮一般都是用红色作为外衣的,红色又常常联系着喜庆,尤其是在这种特定的时期——除旧迎新,春天来临的日子里燃放,则平添了许多欢乐及吉祥的气氛,因此,爆竹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庆贺春节的不可或缺之物。挂大红灯笼和贴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红灯笼那鲜红而明亮的光彩以及春联上那些美好的词句,能够很好地烘托出吉庆而欢乐的氛围。
华阳急忙拉开窗帘向外望去,但见街上正有仨一群俩一伙的大人及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燃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此时此刻的人们,不论长幼皆现出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不远处有一些逛市场买年货的人们,大家都围拢或聚集在卖年货的摊床前,精心地挑选着自己中意的春联和“福”字以及各色各类的“年嚼裹儿”。还有许多人手里提着已经购买到手的年货在匆匆赶路,整条大街上人头攒动,熙来攘去,热闹非凡……
以往华阳盼望过年,他爱那种热热闹闹而且欣欣向荣的景象,更爱那温馨快乐而又亲情融融的氛围。
从记事起,华阳每年都盼望过年,尤其是小时候,他特别盼望过年,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经济状况不是很景气,物资短缺,商品限量供应,日子过得比较清贫,平日里经常是粗茶淡饭,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鸡鸭鱼肉等像样的“年嚼裹儿”,才能尽兴地品尝糖果和糕点,才能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和新鞋袜等服饰,才能点灯笼,放鞭炮,才能得到父母和亲友们赏给的“压岁钱”……几乎是惟有过年,小孩子一年里的所有奢望才能够得到满足。一进腊月便开始了倒计时,小孩子们便会天天问大人们:“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啊?”“过年时都有谁来家里啊?”“过年买多少鞭炮和吃喝啊?”“过年穿什么新衣,戴什么新帽……”他们满脑子装的尽是关于吃喝玩乐,穿衣戴帽以及压岁钱等等各种各样的憧憬和渴望,每逢得到大人们比较令自己满意的承诺时,便兴奋得整天合不拢嘴。
那时,每逢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用火烧化灶王爷像,谓之送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就开始置办年货,年的氛围也愈来越愈浓。过了腊月二十三,即临近年三十的那些天,华阳都天天盼望着大年三十和春节能尽快到来。
好不容易迎来大年三十(除夕),春节最主要的内容应该是除夕的“团年饭”。每到除夕这天的晚上,一家人会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比平日丰盛很多的团年饭,也有人把团年饭叫“年夜饭”。当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一家人都齐聚一堂之际,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他们会欢快地呼叫:“大家快来,吃团年饭喽!”欢乐祥和的气氛立即溢满了厅堂内外。在吃团年饭时,也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时,小辈人要给长辈们拜年,在小辈人依次向长辈们磕头或行礼之后,长辈们要说一些对小辈们的祝语以及新一年的要求,之后就发压岁钱。小辈们双手接过压岁钱,此时,祝福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溢满了庭院内外……吃过团年饭已是夜里八、九点钟,接着还要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准备午夜的新年钟声响起时吃。这午夜的水饺按华阳祖籍山东的习俗要包素馅的,在包这种水饺时还要再包上十来个馅中带硬币、糖块、核桃或是花生的。如果谁在吃水饺时吃到了钱币、糖块、核桃或是花生,人们就会说一些诸如 “恭喜发财”,祝你“甜甜蜜蜜”“和和美美”之类的祝福语、吉祥话,让你在这许多天里都有特好的心情。
为了这春节,更为了这个团圆的佳期,人们从半个月前就开始忙碌了,就为了这个团圆的佳期,人人都必须欢快,为了家里人,为了求得圆满,也为了自己,大家都必须欢快。然而,今年这个团圆的佳期,华阳不知自己将如何度过?他更无法得知美子娘儿俩今年的春节如何度过?
华阳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他长大成人后,特别是结婚生了女儿之后再过年时的情景,以往每年过年,红雨就像全家三代人中的一轮小太阳,有的人为她买来了好看的新衣、新帽、新鞋,为了让她过年时能够穿戴得里外三新;有的人给她买来了美丽的头花、胸花、领花,为了让她过年时打扮得更加漂亮可爱;有的人给她买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花炮、糖果,为了让她过年时能够快快乐乐并甜甜蜜蜜。春节到来的那些天里,她被打扮得更加花枝招展,活泼可爱,被华阳和金瑛领着到各个长辈家中去拜年,所有的长辈见了她都喜欢得不得了,都会大把大把地给她“压岁钱”,有的长辈还舍不得让她离开,非得留她小住几日才肯放她回家。那些天里,她每天都像一只美丽的小天鹅,又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欢欢乐乐,活活泼泼地四处游弋,飞来飞去……
华阳站在窗前,看着街市和人群,心里想着美子和红雨,如今新春又至,不觉间,她们母女俩已经与自己离别将近一年了,不知在这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女儿是否也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也在热切地盼望着过年呢?她们母女俩现在正在做什么呢?回想往年过年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今年过年带给自己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难以名状的心绪;往年过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而今年过年却是在整个家族中缺少了一大一小两个最美丽的女子,在自己的小家中却是只有他自己孑然一身,孤苦伶仃……
华阳此时的心情与往年恰恰相反,他不是在盼望过年,而是害怕过年,随着春节的渐渐临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郁闷。别人家在这个时候正是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过年的一切准备事宜的时候,比如打扫房间、浆洗衣物,再购置用品、采购年货,而他却是整日里除了上班或看望父母以外,就是下班后,躲在家里,看看书报或听听广播,对置办年货和浆洗打扫却提不起一点儿兴致来。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是矛盾的,他有时很怕自己动手去整理那些家用杂物,因为在那些物品之中,都或多或少地遗留着她们母女俩的气息,每当他拿起这些物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念她们,这种思念引来的则是无尽的感伤。那些旧物中留有他们爱的印记,它们在默默讲述着情与爱的故事,讲述着难以忘怀的往事。它们传递的是深深的情和浓浓的爱。睹物思人,所有关于爱人及儿女的往事都是最难忘的记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这些曾经他们使用过并喜爱的所有物件,虽然是他十分喜爱的,但是,在当下这种情境中,特别是年关在即之际,却能勾起他的思亲之痛,让他想起“从前”。
他强烈地回想起前些年,他们一家人欢欢乐乐地在年前及年中忙忙碌碌的那些日子,怀恋着那段真切、纯净、温馨、实在的日子。然而,时光无法倒流,任凭你如何怀恋,如何感念,逝去的已经无法追回,脚步也无法回到“从前”。
他常常做梦,这些梦几乎都与她们母女有关——他梦见她们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就像从前一样,一家人欢天喜地在一起过年,在梦中,他还努力地下着决心——既然她们已经回来了,这回就一定要设法留住她们,从此再也不让她们离开自己了,一家人好好过日子……然而,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仍然孑然一身,孤零零地躺在床上。他躺在床上不起来,心想,不知现在她们在做着什么,想着什么,是否也在做梦——做着同样的梦呢?如果是那样,说明她们的心灵与自己还是相通的,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我们有朝一日再团圆,再相聚的梦想就是可以实现的!
除夕之夜,华阳是在父母的家中与父母兄嫂、两个侄子一起度过的,按照中国的风俗习惯,除夕夜的团年饭就是团圆饭,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吃这顿团年饭的,可是他知道从今年起,只要她们母女俩在日本扎了根,他们一家就很难再有像前几年那样“一个也不少”地坐到一起来吃这团年饭的机会了。当爆竹和焰火炸破黑夜,迎来新年的黎明之际,许多人家的大人和孩子欢天喜地地穿戴上渴望已久的新衣裤和新鞋帽,拿起鞭炮风风火火地跑出门去,尽情地玩啊、闹啊,走街串巷去拜年……可是,华阳却无精打采地返回了自己家中,他蜷缩在沙发里看书,他不愿意到任何人的家中去走动,去拜年,因为他觉得不论到了谁家里,看到的都是人家男女老少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再看看自己却是一副孑然一身的可怜相,不仅不会给人家带来喜兴和欢乐,反而会“大煞风景”,也会令自己徒生烦恼。
一位朋友在他的家中发现了那些旧物,他说:“你这是典型的怀旧心理。其实,怀旧并不是坏事,恰恰相反,它是值得人们尊崇的,因为怀旧是对以往那些难以忘怀的人或事的一种眷恋和思念,是对那些甜蜜岁月的一种追寻和眷顾,它可以勾起人们对已经逝去的以及在以往年代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情情事事以及友好至爱的美好回忆和深刻反思,这些回忆与反思常常可以成为含有深意的主题,而这些含有深意的主题在时间的流程中留存着回忆,从而又使得这个主题的“深意”在回忆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乃至深化。”
尽管华阳在努力地回避着与亲朋好友们的会面,可是,大家却都没有将他遗忘,正月初一那天——也就是春节的大清早,几位朋友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华阳的家中,其中还有他的大学同学高富和姜环,大家进入他的家中,都立即发现这个家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原本井井有条而且一尘不染的家居,现在变得杂乱无章并且一片狼籍,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哎哟,华阳,你这哪里还是个美居和爱巢啊,这分明就是狗窝嘛!看来‘光棍’‘跑腿子’就是不行啊!咱们大家都得卖卖力气,赶紧给华阳张罗一个对象,再找一个新娘啦!”
【编者按】第五十八章春节的热闹喧嚣,反衬出华阳的孤寂落寞。往昔团圆的回忆,成了此刻思念的注脚,字字皆是深情。春节将至,鞭炮声、红灯笼、春联营造出喜庆氛围,华阳却因美子母女远在日本而心绪复杂。他回忆起往昔过年的欢乐与团圆,如今只剩孤独与思念,对过年从期盼变为害怕,家中也因思念变得杂乱。朋友们前来探望,还提议为他找对象。面对朋友的提议,华阳会接受为他找对象吗?美子母女在日本如何过年,会给华阳寄来新春祝福吗?华阳会走出思念的阴霾,重新打理生活吗?他与美子母女的情感在春节的考验下会有新变化吗?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