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五十四章 渴盼来信(2)

作者: 毕化霄 点击:206 发表:2025-06-19 13:22:32 闪星:2

  横滨与东京之间有多条交通线相连,有好几种交通工具穿梭般地在两地间来来去去,十分便利。我们乘坐的是新干线电气火车,这新干线上的列车时速可达每小时二百公里以上。车厢内宽敞、明亮、整洁、安静。每一个旅客都有座位和安全带。车厢内十分肃静,没有旁若无人的喧哗及无视秩序的现象。全程只十五分钟,于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横滨。真是快捷并便利得叫人难以想象。这新干线在火车行列里堪称世界之最,是日本人的骄傲。(读到这里,华阳想,不知中国的列车何时能有这么快甚而超过它的时速?中国人只要发奋图强早晚有一天也会有的!)

  在横滨站下车后,我们没有先去新居,而是径直去了本市最有名的,也是在日本享有盛名的“中华街”,兄嫂要先带我们游览一下市容。这条中华街虽然不是很长,但它的商业气息却十分浓郁,这里店铺林立,据说,这里的店铺基本上都是旅日华人经营的,俨然成了横滨市里的一条小“唐人街”。来到这条街的街口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面矗立着的一爿高大的牌楼,上面悬挂着一面写着“中华街”三个繁体汉字的匾额,分外引人注目。整条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当夜幕降临后,街道两旁霓虹灯闪闪烁烁,变幻莫测。店铺的招牌都赫然写着“高级中华料理?横滨大饭店”“中华果子店”“中华料理?广新楼”“华胜楼”“东华楼”等等,我们走在其间,确实有种恍若置身于中国南方城市的感觉。

  游览了横滨市区之后,我们才来到了新居。新居那里的环境很好,在横滨市也属于最适宜居住的地段,这是一幢滨海的公寓,站在阳台上可以远眺大海。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在海边看大海,而且是近距离的亲近她并与她为邻,今后,我们每天都可以呼吸大海的清新气息,每天都可以领略大海的磅礴气势,我想,这对我娘儿俩的身体健康以及心情都会大有裨益。

  横滨是日本的重要港口城市,横滨早年称“神奈川”,1859年建成港口,也称“大港市”,城市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被美军轰炸而毁,现在全部都是新建的并且具有西方风格。当地气温一般较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京-横滨地区发展迅速,论规模横滨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是日本第三大城市,地位有点儿像中国的天津,她距东京的外港仅30公里,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也是东京湾四大港口之最,也居全国之首。横滨的发展布局与东京相近。横滨市内山下町就是中华街,是华侨聚居区。到横滨一看,我才明白了哥哥和嫂子的良苦用心,他们是想让我们在这里比较容易融入大环境,生活上比较方便些,起码在头一两年内语言环境也会比较好些。真是太感激他们啦!他们还说,在这里有华侨办的“中华学校”,那里的学生都是华侨子弟。我想,我和红雨到这里定居后,就让红雨到这种学校里上学读书。

  在日本,有许多名胜古迹以及街市建筑都可以见证日本和中国之间古往今来源远流长的根脉。

  哥哥和嫂子已经将这新居进行了室内装修,并且家具及用具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家用电器,包括电动厨具、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录音机等等。我想起,我们没来日本前,在咱们家中,当咱们看到从日本寄来的杂志上有一些家用电器时,当时咱们对日本家庭主妇洗衣服都用洗衣机,不用手洗这件事还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还觉得当时在中国只有在洗染厂里,才可以用机器洗衣服的,而在日本却可以家家用洗衣机,简直有点儿像神话!可是到了这里一看才知,对于在日本生活的人家,这只是极其普通的事情,家家如此。在中国时,看到阳子家有一台老式录音机还觉得是件挺奢华的电器,可是到了日本看见了小型卡式录音机,那录音带小得就像小型卷尺或大衣钮扣,而且普及和简单得就像一件玩具,每个家庭,包括大人和小孩子人人皆可拥有!看到新居里的一切,心中不免对兄嫂充满了感激感恩之情。到底是亲兄妹,手足情深,血脉相连啊!我告诉你这些,是为了让你也来分享我娘儿俩的快乐,也是为了让你充分放心,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不要怕我们生活不方便。我多么盼望有朝一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你也能够飞越千山万水或是乘风破浪跨越大洋,从彼岸来到此岸啊!我和红雨都会满怀期盼地等待着你!

  可以说,日本是个四季分明的国度,春季里樱花灿灿,百花争艳;夏季里海风习习,清爽怡人;秋季里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冬季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当地人与国外来的人初次见面时,他们首先要说的往往是:“日本是个四季的国家。”语气之中充满了自豪感,言下之意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就享受不到这种大自然的恩赐,而日本就能够享受这种恩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所到之处的确是花团锦簇,山清水秀,除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一些人造景观外,到处是花草树木,草长莺飞,到处是绿地花海,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据说,日本的绿化也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所用的木材不惜花钱进口。另外,日本的鲜花种植业也是相当发达的,其鲜花的种植量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而鲜花的使用量则居世界第一位。

  我们还去了富士山景区。富士山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火山”,它海拔3798米,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是日本的第一高峰,也是日本的象征,被誉为“国山”,也是日本的第一圣山,它位于日本主岛——本州岛的中南部静冈、山梨两县境内,距离首都东京西南约80公里,由东京与富士山构成的这一带地区形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中心。据传,她是公元前286年因地震引发了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从南面看,火山是雄伟和孤立的,其对称面急剧上升,引向似被截去顶端的峰顶。中央火山口就隐藏其间。富士山最古老的熔岩已确定仅有8000年的历史,使其成为一座十分年轻的火山,但它现在已成休眠火山,至今山顶还可见火山口,因此她不形成山脉,四周几百公里的一马平川上冒出这么一座突兀的高山,自然蔚为大观,只要是晴天,方圆百里的人们都能够一览富士风貌,人们也以每日能见到富士山为荣,因此,围绕富士山的这方圆百里的地面上,叫“富士见”的地方共有几百个。富士山的美丽在于其近乎完美的造型,锥形顶部永久积雪。在晴朗的日子里,美丽壮观的景象主宰着周围的景观,拂晓和日落时山体呈现虚无缥缈的景象,弥漫着玫瑰色——粉红色的光芒。富士山祥和而宁静的特性被看做是众神之家,日本神道教的信徒崇拜自然美,因此,富士山的春色,因后有山为背景,低处樱花盛开,姹紫嫣红,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是十分神圣而又感人的体验。富士山一向是日本人最为关注的艺术主题,不论是谁,如果你说你也很喜欢富士山的话,那么,你的日本朋友和你之间一定会又多了一份感情,可见,在日本“富士情结”有多么的浓重!日本人总是将这座白顶青山引以为荣,在清晨,人们见面问候时,往往会充满激情地说:“今天的天气真是太好了,我都见到富士山啦!”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很容易被富士山激发起无比高涨的激情来。可见,富士山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高、多么重,人们对富士山的情感很浓、很重!

  富士山有三十六景,这三十六景个个都有十分好听的名字,其中有一处景观的名字叫“山下白雨”,很富有诗意,当时听了这个名字我就十分惊奇,也很喜欢,因为那名字里面也有一个“雨”字,与女儿的名字相似,虽然女儿叫“红雨”,它叫“白雨”,但是都有“雨”字!另外,当年生红雨的那天,不是十分奇巧地下了雨加雪么,当时,大家都觉得二月份里下雨是十分罕见的事,连大夫都说‘看来雨是这孩子的吉祥物了,雨肯定能够给她带来吉祥和好运的’。我也相信“雨”会给红雨带来好运并能保佑她的,甚而相信,凡是带有“雨”字的事物都会给她带来吉祥和好运。从那时起,凡是带“雨”字的名字我就特别喜欢,今天又遇上这么个好名字,我也觉得挺奇巧也挺有缘分的! 

  哥哥告诉我:“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她圣洁清新无比,一树独秀,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她艳而不妖,清雅不俗,日本人也都十分喜爱。每年春季,这里樱花盛开之际,一眼望去,朵朵饱满,树树娇艳,名副其实的繁花似锦。在这些樱花的映衬下,远眺富士山,那景色才真叫迷人呢!”

  在富士山的周边,我们游览了整整一天,却连一半的景点都没有游完,说实在的,在富士山的周围,美景实在是太多了,仅一两天是无法游遍的。

  当日近黄昏之际,我们才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我一边跟随着大家往回走,一边还忍不住回头顾盼,但见在夕阳的映照下,山川草木都已被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橙红色的余辉把它们装扮得分外迷人,也为富士山平添了几分神秘……我登时觉得心摇目眩起来,感到有一种撼动人心的非凡力量在催动着自己,我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仙境一般的山光水色和这奇异无比的土地迷醉了!

  游过富士山的第二天,我们又游了几座城堡和寺庙。日本是个历史悠久,并且对古代文明、文物古迹保护得很完善的国家,在日本,每个地方都有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比如说古城吧,那可是各有不同并各具形态,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群里,在这现代大都会的闹市之中,出其不意地现出一座古老而质朴的城堡或是僻静而幽深的园林或寺庙,能够给人以“闹中取静”的别样感受,这种现代与古老的大反差,不仅不失风雅,反而更能衬托出一个城市的高度现代化,也使人领略到这些城市的历史悠久和文明发展,实在是令人不禁嗟叹不已啊!而且这种融合也显得与众不同并和谐别致。著名的姬路城,白墙黑瓦红飞檐,很具中国风范,据说,这是中国唐代传入日本的,只可惜这类建筑在中国已经难以见到了。日本也是个历史古国,文化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渊源颇深,有许多相似相近之处,使许多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人,置身其中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在一家饭店吃过午饭后,我们去浅草寺。浅草寺是东京一座著名的寺庙,据说,到东京的外地人或是外国人,一般都要到此处来游览一番。浅草寺坐落在台东区的隅田河畔,四周是一片很大的绿地。从雷门进去,必须穿过一条名字叫做“仲见世”的长廊,长廊大约有200米长,上面全部覆盖着玻璃顶盖,长廊两侧是一家挨一家的店铺,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有点儿像中国的贸易市场。我在这里看见许多工艺美术品,由于你暂时还来不了,我就为你买了一幅大画轴,是用植绒工艺制作的,非常好看,上面印有东京以及浅草寺的标志性景观,过两天我会给你寄回去的。来到浅草寺,但见香烟缭绕,别有一番鼎盛景象。在几处祈福求愿的场所,有的人正在虔诚祷告;有的人正在进献香供;有的人正在饮用“圣水”……

  日本是个高速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建设速度惊人,我就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奇迹般的现象:一周前,我们到某个地方去游玩,那地方附近有一大片空地,一周之后,我们再途经此地时,突然发现,就在那片空地上,竟然奇迹般地矗立起一座大厦,这怎能不叫人瞠目结舌并匪夷所思呢!用一个汉语中的成语来形容这种变化,我觉得是十分贴切的那就是“日新月异”!看到这些奇异的变化和惊人的速度,让人不得不信服,在这个国度里,在它的各个地方机构里,有许多人是在认真地做事,在努力地奋斗着。

  “时间就是金钱”——这个理念已经溶入了日本人的血液之中了。轿车在日本也只不过是平日职员们上下班以及主妇们上街购物和外出的交通工具而已,在日本当今生活里,列车和汽车这两种交通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哥哥说,不久,我娘儿俩也会有一辆代步的漂亮的小轿车。

  阳,当我们在亲友们的陪同之下,游览这些优美风景和名胜古迹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一半是欢喜一半是忧愁,欢喜的是与日本的亲友们相聚、相亲、相爱、相守,共享美好时光,忧愁的是我娘儿俩与你却是天各一方,不能共享天伦之乐。现在,我将我们这些天来所游览的地方这么详细地为你描述一番,为的就是与你分享,也祈望这样做,起码在心理上感觉到仿佛你也已经来到了这里,也在陪伴我们一起游览观光,一起分享幸福而美好的时光。对了,在富士山我还给你买了几幅大幅的富士山风景画,在浅草公园给你买了一幅带挂轴的植绒画,另外,在电视塔景区游览时还给你买了一些纪念品,也会一并寄给你的。你可以把这些画挂在家里,随时观赏,我希望这些东西或许也能让你领略到日本的美丽风光,而且其中也寄寓着我们对你的思念。

  前些天,哥哥和嫂子陪伴着我们母女俩一起去了古城奈良,这是应了我的要求去的。我之所以要求去那里游览,想法有三:一是因为我听说在奈良的西郊有一座古寺——唐招提寺,据说是中国唐代一位高僧——鉴真大法师受当时的日本皇室邀请东渡日本前来弘扬佛法时,于公元759年建成,人们感念鉴真大法师的艰忍精神以及他那慈悲为怀的理念,就是在他圆寂后的一千多年里,那里的香火始终十分鼎盛,听人们说,佛家讲‘慈悲为怀’,所谓‘慈’,就是给人以快乐和幸福,所谓‘悲’,就是为人解除苦难和灾祸,这也正是我们最为崇尚的精神和理念啊!我相信,那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与中国,特别是与佛教有关的遗迹的,我很想到那里去拜谒并感受一下佛法的神圣;二是因为奈良是日本最古老的都城,她在公元710-784年日本中央政府形成时期,曾是日本的国都和古文化中心,在这个时期中,天皇政府就设在奈良,中国化和佛教在此期间也得到高度发展,而且这里至今仍然保持着日本古典风格;三是因为奈良与中国的西安在建制上以及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西安曾经对奈良以及“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化产生过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奈良是日本的第一个固定的首都和历史名城,她是按照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现属中国西安市的辖县)的模式建成的。据说,日本现在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就是那个时期的人们热心于研究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结果:不仅在日文中采用汉字,还用汉字抄录大量的中国手稿,特别是佛经;用汉字编纂了两部正史——《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日本诗人的汉诗集——《怀风藻》也在此时期出现了。此外,当时的日本中央政府又仿照中国法典模式制定法典,取代了本国固有的缺乏结构性的传统法律;日本中央政府又仿照唐制,设太政官和治部、式部、民部、兵部、刑部和大藏各省,另外还设神祗官司神道仪式。

  在奈良,到处可以感受到中国唐代建制和文化的影子,在这里可以充分领略到日本和中国文化和传统之源远流长,深感日本和中国友好关系之源远流长,也让人情不自禁地缅怀那些古往今来,为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增进,做出贡献的人们和他们的不朽功绩!同时,我也要向那些先人们学习,今后一定多做一些对中日友好有益的事情,为促进中日友好多做贡献。

  我们来奈良的时候是3月末,春天来了,樱花渐渐地开了……奈良的樱花也是十分著名的。我很爱看日本本地的樱花,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日本赏樱花的最佳时节,在这期间,我们不仅在奈良观赏了樱花,而且又去其它的地方赏樱花,往少了说也有十几次去赏樱花了,比如: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在上野公园看,在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在奈良看……晴日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樱花之“海”随处可见,日本真是名副其实的樱花之国啊。每次看到樱花,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六年前,咱们举行婚礼时那新颖别致的婚礼设计,想起那个用牡丹与樱花“双花装扮的婚礼”,也想起了咱们婚前和婚后的许许多多美好生活和美好时光,我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那么,我宁愿咱们能够立即回到“从前”,回到咱们的青少年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我多么多么祈望咱们能够回到“从前”啊!如果咱们能够回到从前,再重新过一回的话,那该有多么好啊!真是没有过够那些美好的日子啊!如果能重新来过,我想,咱们一定会倍加珍惜的!

  在信的末尾,华阳看到红雨用很稚嫩的汉字所写的一行大字:“爸爸,我们想念你,我们热爱你!爸爸,多多保重,爸爸,我想你!——女儿:红雨”那行字写得很大,而且笔迹比较稚气,他一看就知道,那是女儿在她母亲的帮助之下写成的,因为她还小,有的字她还不会写。看到这里,华阳又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他手捧着随信寄来的一沓照片哭了许久……在泪水朦胧中,他仿佛看见美子和红雨那也都挂满了泪珠并充满了忧伤的脸——就像在车站上送别那天,列车刚刚起动时那样……他在心中默念:“美子、红雨,你们可要好好的啊……我只能在这与你们远隔千山万水的家里,衷心地祝愿你们平安、幸福,一切顺利、如意,直到永远,永远……”

  华阳再看那封信的日期,此信已经是一个多月前写的了。因为那时的国际信件分别要经过两国海关的严格审检查验,一封信往往要耽搁一个多月!

  读完来信,华阳深深地体会到美子和红雨那满怀深情的爱和倾吐不尽的眷恋,他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待他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之后,又将信从头至尾地读了一遍。他觉得,这封信里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无尽的思念及浓厚的情意,就像闪闪发光的金玉。透过那洁白的信笺,他看见了两颗晶莹剔透的心!

  信的落款处写着:“永远爱你的美子和红雨”。随信还寄来了许多彩色照片,那些照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鲜艳夺目,不仅人的脸色和服饰都很自然而鲜亮,就连花草树木看上去也都那么鲜艳而且生动,令人叫绝!

  在那些照片里,既有她们刚下飞机时日本的亲人们前来迎接时宏大场面的写真,又有她们近日来在日本生活及游览时的留影,还有她母女俩与亲朋好友们在一起的生动场景的纪实,以及女儿的一些生活照,其中有她身穿小和服在家门前与她母亲的合影;有她在幼儿园与老师及小朋友们一起演出,一起嬉戏时的有趣记录。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女儿十分开心,也很会照相,不论与任何人合影时,她都能现出十分高兴的样子,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将嘴唇弯成弦月形,就像明亮的“月芽船儿”在夜空之海上摇荡,她的一双秀目笑眯眯地现出十分天真可爱的样子,就像两片鲜嫩的柳叶挂在树梢上随风摇曳,令人艳羡不已,拍手叫绝。谁见了这些照片都会立即领悟,她这小小年纪竟然如此的善解人意并知情达理,都会看懂她的心思,因为她懂得,不论谁来与自己合影,那都是人家喜欢自己和尊重自己,为此,她努力地做出十分快乐、十分友好又十分诚恳的姿态来!

  过了几天,华阳将这些彩色照片拿给亲朋好友们看,人们除了对彩色照片感到十分稀罕也十分惊奇之外,对照片上红雨的可爱形象都是赞不绝口,彩色照片上的她更像个活灵活现的小天使,人见人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五十四章(2)节一封跨越月余的家书,盛满横滨的海风与富士山的雪光。美子笔下的中华街牌楼、唐招提寺的香火、樱花海里的旧梦,在异国风物与故土记忆间架起桥梁。红雨稚嫩的字迹刺破山海阻隔,让每处景致都成了思念的注脚,字里行间,是中日文化的交织,更是未曾褪色的深情。以信为媒,让异国风光与人间温情同框。美子的叙述既有对文明根脉的叩问,更有对爱人的绵长牵挂,平淡中见厚重,细微处显真章。当樱花再开时,美子对“回到从前”的执念是否会催生出新的行动?红雨在中华学校的时光,会让她与故土的联结更紧还是渐疏?那幅寄往哈尔滨的植绒画,能否成为跨越重洋的下一次奔赴的伏笔?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