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78章、老兵王贵

作者: 黄爱民 点击:117 发表:2025-10-09 10:52:35 闪星:4

老兵王贵虽然和我相识时间并不长,但是却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晃快四十年了,但是这位热心肠的老兵却一直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王贵是一名上海知青,当年中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长江口外的横沙岛插队落户,当了一名种田的知青,两年后应征入伍,成为我们海军工兵八团的战士。

印象中的王贵中等的个子,圆圆的脸被海风吹佛的黝黑,小小的眼睛眯缝着,笑起来挺和善的,一眼就能够感受到他的机智和幽默。或许是长期的独立生活,养成了他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本来,不论是什么人,只要和他一接触,没多久就会成为是非常好的朋友,但凡你有困难,他都会热心的帮助你,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初次离开家乡来到部队的新兵来说,他就像一位自家的大哥一般和蔼可亲,丝毫没有老兵的架子和腔调,这一点是我最认同他的。

第一次认识王贵是在新兵连,当时我们刚到部队,对高强度的训练有些不适应,加上离家的思乡,我们的情绪都不很高,常常在训练间隙围坐在一起闲聊。

由于我们整个班都是上海兵,因此彼此之间自然就用家乡话聊天,正在这时,一位穿着海蓝色棉冬装的老兵从我们身边走过,当听到我们说的是上海话时,停下了脚步,扭头望着我们。

那个时候我们这些还没有佩戴领章帽徽的新兵,见到戴领章帽徽的老兵都很敬仰,还有些害怕,我们不知道这位老兵要干嘛,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我们哪儿得罪了这位老兵,身边的副班长秦中发推了推我,意思让我上前问问。

我因为从小在部队长大,或许大家都认为我这种场面见得多了,我也就没客气,起身迈着齐步走的步伐来到老兵身边,脚后跟“啪”的一靠敬礼道:“报告班长,新兵连十二班正在训练,请指示,新兵黄爱民。”

没想到这位老兵在回礼后诡异地一笑,慢吞吞地走到我们身边,表情严肃地问:“你们是哪里的兵?”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小心翼翼地回答:“上海兵”

这时老兵才露出笑脸,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冒出一句上海话:“侬好,阿拉是老乡。”

呵……搞了半天他也是上海人,我们原本绷紧的弦一下子松弛了,大家都围上去和他握手,他倒也不客气,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和我们聊起了天。

从那以后我们和王贵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那时候他的营房就在我们新兵连的山脚下,离我们最近了,只要一有空就过来看望我们,和我们聊天,时间一长不但我们十二班的上海兵和他非常熟,连排里的其他新兵也都很熟悉了,只要他一来,老远就有人招呼上了:“老兵你好。”,而他也总是乐呵呵地挥着手说:“来啦来啦,兄弟们好啊。”完全就是一个邻家大哥的样子。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当他得知我们希望能够拍一张身穿水兵服的军人照片,寄给家里的心愿,就热心的联络新兵连的龚红星、宋永才等老兵班长带着自己的白色、蓝色水兵服,配上手枪套为我们留下了军旅的第一张军人照,至今依然珍藏在我们的相册里,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弥足珍贵。

当新兵连结束分兵时,王贵得知我被别人掉包后换到部队农场种田后,主动帮我找到同属于后勤农场连的新兵连一班长,请他多照顾我,并一直把我送上了军车,这一幕令我难忘,铭记在心。

半年多后,当我调回团部后,我就一直想去找他,可是通信员的职责不允许我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然而这个心愿始终在我心里挂念着,直到在八团撤编的动员大会上我才又一次见到了老兵王贵。

那天我们奉命到团部礼堂参加撤编动员大会,由于我们是团部机关的战士,是最后进入会场的,当我们列队进入礼堂时,来自团各直属部队早已端端正正的坐满了。

正当我行使在队列里时,忽然觉得一旁有人在朝我挥手,我扭头一看,啊,竟然是大半年没有见面老兵王贵,我也向他挥手致意。

好不容易熬到休息时间,我随着人流离开会场,左顾右盼寻找着王贵的身影,忽然有人在我后背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果然是他。

原本战友相见理应是格外高兴的,然而因为我们的部队被裁军撤编了,此时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完全没有了别后重逢的喜悦,当他告诉我,他们排也要调防南京归建,过几天就要走了,让我有空去他那里喝喝茶,叙叙旧,算是告别,我欣然答应了。

几天后我和石银林、倪建平三人应约前往王贵所在的一连一排驻地叙旧。

当我们沿着山路来到一连驻地,一眼就看到了和他们的营区连成一片的那一排排熟悉的军营,那是我们当年的新兵连驻地,一年前我们刚离开家乡来到这里开始军旅生涯时,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也是这里认识了可爱的老兵王贵,转眼已经一年过去了,而我们所面临的却是被裁军和整编的残酷事实,令我们感慨万千,全然没有甜,有的全是苦涩和痛苦。

山脚下,看见我们正沿着下山路走来的王贵,远远的冲着我们不停的挥手,我们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来到老兵面前,原本有许多话要说的,可是因为要裁军了,我们的心情都有些沉重,我习惯地向王贵敬礼道:“老班长你好!”

王贵笑嘻嘻地回礼道:“别客气,我不是班长,老兵而已。”说完招呼我们来到他们营房门口的桌子上坐下,我一看还真不错,不知这老兄从哪里搞了一张小圆桌子,周围摆了四把小方凳,桌上竟然摆着一整套的功夫茶具,中间一个紫砂壶,看来还真是有档次的品茶,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正规的喝茶。

我们坐下后,就看着王贵娴熟地将茶具一一清洗、上茶,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不禁暗暗佩服这老兄的茶道功夫。

当王贵把一小杯茶双手递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接过后不解地问:“这么小的杯子喝起来太麻烦,又不是喝酒,干嘛不干脆用咱当兵的茶缸痛快。”说完一仰脖子像喝酒一般的干了,还煞有介事地把茶杯在大家面前晃了晃,意思我干了,没想到王贵乐了,他用手指着我说:“哎,我说老弟,我是请你喝茶,不是喝酒,你刚才的动作是喝酒的动作,喝茶不是这样的,要慢慢品味,边喝边聊,要的就是这样笃悠悠的感觉,不需要豪迈气概。”

说完像表扬一样给自己倒满一小杯,双手平端着举到胸前再送到嘴边,轻轻地咪了一口,然后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还美的摇摇头,发出赞叹声。

我们相互看看,并没有感受到他的这番品茶的意境,石银林学着王贵的样子,也干了一杯,然而他并没有王贵那般的惬意感,一脸茫然地说:“我怎么没有你这样美的感受,不就是普通的茶吗?和我们平时的喝的茶有什么两样,不也一样苦苦的。”

倪建平佯装很懂似的数落石银林:“这就是你不懂了,你那是喝茶,人家老班长这叫品茶,关键在这个品字……”

呦呵,你小子不也是土老帽一个,在这儿充大个,我呸!我们俩立即组成了同盟军,向他发起了攻击,倪建平赶紧作揖表示求饶,山野里回荡着我们四人的笑声。

望着殷勤地给我们倒茶的老兵王贵,我的心里挺复杂的,想到他也马上要走了,这一别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

我的心事很快被王贵看出了,他依然笑眯眯地给为我们不断加水,发烟给大家抽,我忍不住了,拿起火柴给他点上说:“我说老兵,我们团都没了,为什么你没心事,总是乐呵呵的呢?”

刚要点烟的王贵稍稍楞了一下,点燃后猛吸一口吐出烟圈后打岔道:“瞧瞧这里的风景多美呀,这辈子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当兵,还遇到你们这些战友和兄弟,足够了……”

沉默,我们都无语了。

稍许王贵笑着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当兵啊?”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当兵,每个人当兵的原因都不尽相同,而我是为了军人父亲血脉传承而当的兵,原本信心满满地来到部队,准备大干一番,像父亲那样做一个职业军人,可是谁又想到刚当兵一年,竟然遇上了我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百万大裁军,或许这就是命,我们谁也没有说话。

王贵还是乐呵呵地给我们倒茶递烟,看我们都不说话,就点燃烟缓缓地说:“当兵前我在海岛插队落户,很苦,因此当兵是我们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因此我当了兵。虽然当兵也很苦,但是比起在农村种田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再苦四年一熬就过去了。我们都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裁军我们小当兵的也没办法回避,遇上了就要面对现实,我倒没什么,已经三年老兵了,再有一年就服役期满回家了,就是现在裁军马上让我回家也很好.插队两年,当兵三年,五年了,是该回家开始新的生活了……”

王贵的话让我感到有些心酸,我们就在这样沉闷的气氛中告别了,临别前我握住王贵的手依依不舍地问:“老兵,以后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王贵眯着小眼睛笑着说:“一定能,我们都是上海人咋不能见面,我们是战友,今后机会多得是。”

两天以后,老兵王贵和他的排被调往南京与连队汇合了,紧接着他退伍了,听说他被分配到一家造纸厂工作。十几年后,我在一家国企任职时,正好与该企业有合作项目,我赶紧向他们领导打听老兵王贵的消息,他们也很认真,马上让劳资科查,结果还真有此人,不过说此人已经留职停薪,到社会上去闯荡了,我遗憾地没有能够见到他,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见到过这位热心肠的老兵。

一晃四十四年了,老兵王贵你在哪里?你好吗?

终于传来了王贵的消息,因为他当年的排长张水明在找他,他当年一连战友群都在找他,于是我联系了他当年插队的横沙岛战友俞建忠,最终却得到的是他已经走了。十多年前他就患病脑梗中风,造成行动不便,而在上海疫情防控期间,原本体弱多病的他没能扛过去,静悄悄的走啦。

老兵王贵:愿你在天上一切安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78章以四十四年的时光为轴,细腻勾勒出老兵王贵的鲜活形象——他是新兵连里用上海话打破隔阂的“老乡大哥”,是为新兵圆“军人照”心愿的热心人,是裁军时用茶道与豁达化解沉重的老兵。从初遇时的亲切互动,到分兵时的贴心托付,再到离别时的品茗畅谈,战友情在细节中愈发醇厚。结尾得知王贵离世的消息,更添岁月的怅惘,却也让这份跨越半生的惦念与敬意更显珍贵,平凡老兵的温暖与担当,早已刻进战友记忆的深处。编辑:李亚文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