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十九章【抗战】忆《光荣的成长》的英雄故事之跟我走

作者: 老马 点击:153 发表:2025-09-14 17:04:33 闪星:1

  一、26军英雄前辈刘志太

  刘志太,1918年出生,山东省莒南县人, 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纵队四支队排级特务员,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连指导员、连长、营长等职。1943年率一个连在泰莱公路伏击日军,击毙泰莱地区日军总指挥官藤田大佐,打死日军50多人.受到鲁中军区及延安八路军总部通令嘉奖。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26军78师233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等职。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在上海战役中,带领全团官兵袭击敌飞机场,穿插至吴淞口阻止敌军逃跑,一次俘敌4万余人。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8师233团团长。参加了著名的二次、四次、五次战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57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六军七十七师参谋长、副师长,济南军区直属工区主任、工程兵副司令员、装甲兵顾问。


                                          二、跟我走

                                                               刘志太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个月明如镜的晚上,营长命令我带一个班到山东章丘埠村抓个“舌头”回来,准备了解一下敌人的情况,搞他们一下。

  埠村四门都有伪军的岗哨,不能进去,只有东北角的大阴沟(淌水沟)勉强可以进去。我们就由那儿一个接一个地进了埠村。刚到街头,迎面来了一个人,他穿着长大褂,戴着礼帽,一摇一摆地向我走来,到了跟前。我问他:“你干什么的?”他满不在乎地说:“我是保长,给你们办事的。”我一听是保长,想放了他,但既然碰上啦,也得利用一下,这对我们的任务是有帮助的。我上去抓住他的领子。他两只手忙捂住我的手说:“弟兄们,有话好说么,有什么吩咐,兄弟一定照办!”我把帽沿一指(当时我们的帽沿比敌人的长)说:“你给谁办事?〞他眼睛得有杏子那么大,闪着惊恐的眼光,手也放下来了,把嘴一张:“啊!你们是八路。……。〞

  我立刻打断他的话:“别嚷!嚷就要你的命!”同志们的枪都逼到他的胸前。

  他忙淡笑着说:“不敢,不敢。〞

  我问:“哪里有岗?

  他说:“西门。〞

  我说:“走!带我们去。〞

  他忙说:“是,是。”

  他领我们穿过几条街向西门走去。忽然听枪栓哗啦响了一下,有人问:“干啥的?〞我扯了一下保长的衣襟,把匣子枪口抬了抬对他说:“回话时不许说我们的事。”保长点了点头对敌哨兵说:“我是保……保……长……。〞我们一面说,一面向前走。当敌人问口令时,我们已到了他们跟前,几个同志上去夺下了敌人的枪。这两个伪军嘴一张正要喊时,两条手巾趁势塞到他俩的嘴里。

  我看已抓到“舌头”,就准备回去。一个同志说路北有个大空院子,我想,何不利用它多弄几个“舌头”呢。我说:“同志们,咱们多抓几个舌头好下好?〞

  同志们问:“怎么抓法呢?”我说:“咱们就给敌人站岗,趁这个机会抓。〞同志们都说这个办法好。我说:“在敌人窝里大家可要谨慎小心。”大家表示坚决服从指挥。

  我留下两个同志替伪军站岗,把这两个伪军带到大院子里。突然从斜对门射来一丝灯光,原来那里住有伪军。这可不太好,但要是带着个伪军找个合适的地方是不便的,我又感到这里很保险,因为在他们眼皮底下他们还不大注意,我们的指挥机关有时不就住在敌人的碉堡底下吗,我决定不动了。把匣子枪在他俩个眼前一晃说:“不许嚷,嚷就不客气。”两个伪军唔唔地点点头。我拿下他俩口里的手巾问道:“口令是什么?〞两个伪军伸伸脖子,咂咂嘴,咽了口唾沫说:“偶然。〞

  得到口令后,我就派了两个同志把他们送回部队,这样即便我们发生了危险,部队首长也可以从他们嘴里了解到情况。我把口令告诉了西门的岗。街上还有几个卖小吃的没走,不断有人走过,为了便于掌握情况,又派了两个同志在那儿。一切布置好了,就等着“舌头〞来啦。大概过了半个多钟头,从南边过来两个人。我问道:“干啥的?〞那边懒懒的有气无力的回答:“换岗的。”

  “口令?〞

  “偶然。〞

  我用枪对住他们说:“不用换了〞。两个伪军一听心里很乐,可是等走近了,一看匣子枪对着他们,吓得一怔,知道不好,撒腿就想跑。我把枪一举说:“跑就打死你。〞两个伪军乖乖的停下来。“走!跟我走。”上这两个家伙很顺当的被带到大院子里。

  又等了一回听到西门的岗哨问:“谁!”那边有人回答:“带班的。〞

  “口令?”那边怪声怪气地说:“他妈的,聋啦,带班的,带班的,听不出来?〞

  我怕带班的到了门岗跟前认出是我们的人,破坏了我们的计划,就连忙到大院子门口喊道:“带班的,过来,有个事。〞带班的问:“什么事?〞

  “你来就知道了,反正不是坏事。〞等他一进院子一下子上去两个同志把他的枪夺下来了,他却木鸡一样的站在那里直翻白眼。我又把匣子枪动了动说:“老实点!”就叫同志们把他拉到大院子的角落里。

  街上的岗哨也带来两个过路的伪军。

  我出了大院子,看到斜对门有一个伪军正在擦枪。多一个是一个,你也过来吧。我就喊:“喂!出来,出来。〞

  他对我望了望说:“我擦枪呢。〞

  我说:“你出来吗。〞他一面擦枪,一面向我这张望。我连连向他招手,他疑惑的看了一会,丢下枪就走了过来。我说:“带着枪,带着枪。〞他拿着枪过来了。也被我带到大院子里。

  一个十五六岁的勤务员提着一壶水由这经过。我心想围着伪军头子转的人了解情况更清楚,好机会不能放过。我迎上去问他:“给谁提水?〞他说:“给大队长。〞“给我喝一碗吧?〞他说:“大队长不愿意呀。〞“怕他干什么。〞我听到好几个同志都在问口令,知道他们又在搞“货”了。我怕影响他们的动作,就把小勤务员拉到大院子里。我问他:“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八路军。”小勤务员听了吓得一抖,水壶差一点没掉在地上,我说:“别怕,八路军不打人〞。我向几个“舌头〞蹲的地方一指,说:“去,和他们蹲一起吧。〞小勤务员说:“还有鬼子呢。〞我说:“我们就是来找鬼子的。”

  不一会,同志们又带进好几个“舌头〞。我看这样挺得势的,也不费劲,就想利用这种机会,反正是抓的越多越好。在口令“偶然”的声中,到北门、东门去换岗和带班的,以及由这里经过的伪军,都被我们抓到大院子里来,有二十多个,我们越抓越来劲,越不想离开这儿。走到街上,见一个伪军在买稀饭喝。咱是见一要一,一个也不放,我问他:“你干什么的?〞他答道:“我喝稀饭。”“口令〞我脱口而出,问过后,又感到这句话问的可笑,但也无法收回。他以为我在开玩笑,笑着回答说:“喝稀饭么。”既然问错,就错着办吧,我说:“连口令也不知道,跟我走!”

  他感到我的口气不对,就半真半假地说:“上哪去?〞“到那边我告诉你口令。〞“我知道口令〞他愣着眼似理非理地说:“你打哪里出来的,到这里找我的麻烦。”我说:“你走不走?”他强硬地说:“不走!〞看他那神气,就知道是个兵痞。这样的人软硬不吃,不好对付,非用武力压他不行。我把匣子枪一摆,打着官腔说:“他妈的,知道口令为什么不说,走!”

  喝稀饭的伪军看我这个劲头。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以为腿粗不好惹,没办法跟着去了,刚到大院子门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拿着一支大盖枪,从斜对门伪军宿舍里出来,张着面盆似地嘴说:“他妈的,谁在站岗,喳喳呼呼的一点也不肃静。〞

  我一看出来个大家伙,心里高兴的就说:“我呀!”他到我跟前盛气凌人的拉了一下枪栓说:“你他妈的再咋呼我枪斃你。〞有个同志看这家伙自动的送上门来,上去抓住他的枪。他抬起脚朝那个同志的大腿就是一脚。“他妈的 ,你想造反。”说着举起枪就要向他打。这一来我火了,自己的同志怎么能让敌人欺负。我扳起了匣子枪的机头,真想打死他,但又一想抓一个大家伙总比抓一个小兵强,所以没有这样做。我把帽子沿往左边一拉,上去攥住他的胳膊说:“你干什么的!〞他睁大眼睛看了看我的帽沿,知道事不对头,松了枪猛的甩开我的手回头就跑。被他踢了一脚的那个同志举枪就要打,我怕打枪惊动了敌人,事情不好办,就按住了他的枪,放跑了他。那个同志握着枪,眼光狠狠的看着逃跑的伪军官说:“这会算便宜了你。”

  我看事情不妙了,便押着伪军就走。伪保长跪下说:“八路长官,求你放了我吧,我家里还有个年老的娘,还有老婆孩子,不然全家都完了。〞

  其实把伪保长带走也没有什么用,放了,以后或许可以给我们帮点忙。我把伪保长拉起来,对他说:“放了你,你要记住,以后要做对人民有利的事,做对鬼子不利的事,帮助八路军,不然以后就不客气”。他连连点头说:“是,是!照办照办。”说着就顺着墙根跑走了。

  埠村那么大,咱人生地不熟的到里边去摸不着道,找老乡带路不合适,只得找个伪军带路,虽然这比较危险。我对带路的伪军说:“到东南角去,抄近路没有岗哨的地方走,要走错了先拔掉你的脑袋。〞那个伪军说:“没错没错。”

  我怕带路的伪军逃跑了,一只手攥着带路伪军的衣服,一只手提着枪。穿过一条街又一条街,走过一条巷又一条巷,很快到了东南角的“大阴沟〞了。这时,敌人在城里乱吹哨子,我叫两个同志先过去。在那边看看,再叫伪军一个个跟着过去。

  我们出了埠村,奔上了大路。村里的敌人,正在乱喊叫乱放枪,可能是要抓我们,岂不知我们已离开埠村了。


  老马

  2025.7.8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二十九章以细腻的笔触再现虎口拔牙的精彩过程,老马的回忆如同一幅抗战时期的微观画卷,以刘志太率班奇袭埠村为切入点,从智擒保长、巧换岗哨,到以假乱真抓“舌头”,将敌后作战的惊险与智慧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场看似“偶然”的行动,实则是八路军战士果敢与谋略的必然胜利。此章所描述的“口令乌龙”“伪军对峙”等细节充满戏剧性,既展现战争的紧张刺激,又透出革命先辈随机应变的英雄本色。此次行动获取的情报将如何影响后续战局?那个侥幸逃脱的伪军官是否会展开报复?刘志太在后续战斗中,还会遭遇怎样惊心动魄的敌后交锋?倾情推荐阅读赏析!欢迎广大文友积极踊跃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