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获得新生(1)
在被关押的人盼望上级领导到湖西的时候,115师政委罗荣桓一行正马不停蹄地向湖西赶来。对于罗荣桓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多争取一点时间,就等于多为革命挽回一些损失。
115师政委罗荣桓从湖上游击队队长张新华那里得知了湖西又有大批同志被捕被杀的消息后,心中如刀绞一般。他亲自听取侦察员的报告,了解敌情,决定具体的行军路线。在行军途中,他们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提高行军速度。
雪花飘飘,寒风习习,南阳湖结着薄冰,蒙着白雪。平原披上白衣,好像为被杀害的烈士带着重孝。罗荣桓心似火烧,他率领随员们和骑兵,快马加鞭,绕过南阳湖北岸,日夜兼程地向微山湖西的单县飞驰。
牢房设在一座地主宅院内,几间阴暗潮湿的房内,关了许多重要人员。除了上述人员以外,还有湖西人民抗日武装最早的领导人李贞乾、鲁西南地委书记戴晓东……他们的许多战友已经惨遭杀害,而他们自己的生命已是朝不保夕。
白天,大家都把目光转向窗户,盼望看到罗荣桓的身影;夜晚,大家都在侧耳倾听,想听出有没有罗荣桓到来的马蹄声。
罗荣桓带领一行人马到达第四大队驻地附近后,为了避免发生不测事件,他们先住进了一个小村子里,随即派朱涤新去通知王凤鸣和区党委书记两人来汇报。同时把自己带来的干部分为两组,去访问群众、干部和被害人员家属,以调查事件真相。
在罗荣桓及其随行人员住的村子里,到处都贴着题为《为肃托的初步胜利告苏鲁豫群众书》的油印传单。看了王凤鸣编造的谎言,愤愤地说:“把党组织搞垮了,大批的党员干部被杀掉了,弄得人心惶惶,干部战士人人自危,还说什么‘初步胜利’,如果‘彻底胜利’,那要搞成什么样子!”
为了防止王凤鸣等人搞鬼,他命令部队驻扎在与王凤鸣邻村的一个村子里,派人到王须仁那儿去带郭影秋等人,进行重新审问。
罗荣桓等刚到湖西四大队所在地,王凤鸣、王须仁和区党委、四大队的一些干部就出村迎接。罗荣桓把王凤鸣和王须仁晾在一边,不和他们握手打招呼,进入住房,罗荣桓看到屋顶和房子周围,都有人站岗放哨,问保卫人员:“放这许多岗哨做什么?”
“保护首长。”保卫人员回答。
“见鬼!都给我撤掉!”罗荣桓严厉地说。
王凤鸣带部队干部来见。罗荣桓不理睬王凤鸣,先接见别的干部,了解“肃托”的情况,又叫保卫部长,找被关押的几个区党委常委个别谈话。
按照事先安排,郭洪涛与区党委书记白子明谈,罗荣桓和王凤鸣谈。
吃罢午饭,罗荣桓派人去喊王凤鸣。
王凤鸣从接到罗荣桓要亲自到湖西的电报,心里早就七上八下,坐卧不安。半年多来,他在湖西唯我独尊,天不怕地不怕,如今要来一个他敬畏的人,叫他怎能不提心吊胆?他参军的时候,罗荣桓已经是红军的军团政治部主任,指战员们对罗荣桓为人公正,坚持原则,关心干部,爱护士兵,都很敬佩。他从罗荣桓的两道电文上,仿佛看见罗荣桓在指责他胡闹!王须仁不断给他打气,说他们的“肃托”,是为了保卫布尔什维克的纯洁性。王须仁口上这样说,心里也怀着鬼胎,他想乘罗荣桓到来之前,把区党委四个在押的常委,当天下午杀了。没想到罗荣桓上午飞马赶到,懊悔动手慢了,感到大事不妙。
王凤鸣走进罗荣桓的屋子,看见罗荣桓和山东分局两个干部都在屋里,赶紧向罗荣桓敬礼,同时忐忑不安地观察对方反应。他发现罗荣桓没有向他还礼,罗荣桓皱着眉头,眼镜后面射出愤怒的目光。王凤鸣抬抬眼皮,看到罗荣桓皱着眉梢,眼镜后面射出愤怒的目光,不由打了个哆嗦,赶紧低下脑袋。大约站了一分钟,才听见罗荣桓低沉的声音:“坐吧!”
王凤鸣就着身旁的椅子坐下,松了一口气。他开始汇报“肃托”的情况。
平时非常有耐心的罗荣桓,这时打断了王凤鸣那些漏洞百出的汇报,严厉地问:“你为什么把梁兴初抓起来?”
“他是托派,和徐州敌人有勾结。”王凤鸣硬着头皮,强词夺理地回答。
“有什么证据?”罗荣桓进一步追问。
王凤鸣举了举手里的材料:“有别人的口供。”
“这口供是怎样弄来的?你打人没有?有没有逼供?有没有用刑?”罗荣桓一阵连珠炮式的发问。
王凤鸣实在招架不住,只得吞吞吐吐地承认自己对梁兴初等人用了刑罚。
“用刑罚逼出来的口供,算什么证据!如果别人的历史你不了解,梁兴初的情况你还不知道吗!他爬过雪山、走过草地,身上负了十几处伤,怎么会成为反革命?!”
王凤鸣还想狡辩,罗荣桓拍案而起:“你抓了那么多人,杀了那么多人,既不请示,又不报告,你无法无天到什么地步!我要不是带着部队来,我看你也会把我抓起来。”
专横跋扈的王凤鸣终于瘫软在椅子上。又沉默了一阵,像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朝王凤鸣劈头盖脑打来!他听见罗荣桓严厉的声音,对他训斥地说道:“王凤鸣!你们搞的什么鬼名堂呀?你在湖西搞独立王国,称王称霸,胡作非为!你是部队干部,手伸得那么长,谁让你抓地方工作呀?你抓人,杀人!不请示,不报告,你到底想干什么?党有肃反政策,有干部政策,你可以任意破坏!你毁掉党在人民中建立起来的威信!你是在帮助日本人摧毁抗日根据地!你知道你犯了多大的罪吗?”
“我,我……”王凤鸣支支吾吾,想解释一下:“他,他们都是托派……”
“胡说!”罗荣桓打断他的话:“哪来这许多托派?坏人总是极少数的!中国是有托派,南有叶青,北有张慕陶,都是一小撮人。你这个湖西地区,一抓就是五、六百,一杀就是那么多!都是你和王须仁脑壳里有毛病,疑神疑鬼,制造出来的托派!你把革命同志当敌人,抓起来枪毙,关进班房,你成了什么人啦?要不是看到你从小当红军,在革命队伍长大的,真要以为你是打进来的奸细,把你抓起来杀掉!”
王凤鸣缩了一下脑壳,好像钢刀落在脖子上。他乘罗荣桓停顿,还想分辩一下,说:“杀掉的人都是证据确凿的。”
“什么证据?”罗荣桓拍着桌子吼道:“你自欺欺人!你们用肉刑,搞逼供,搞诱供,相信假口供,相信假坦白,把这些当成定案的证据,怎能不冤枉好人?你自封为马克思主义者,却不懂什么叫实事求是!搞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你喜欢摆老资格,怎么不接受当年抓‘AB团’的教训?不接受鄂豫皖、湘鄂西和陕北肃反扩大化的教训?你重犯了当年的错误,不是明知故犯吗……”
【编者按】第四十二章当湖西“肃托”冤案的腥风血雨笼罩革命队伍时,罗荣桓星夜驰援的身影如破晓之光。文中既见他穿越风雪的行军之急,亦显审讯王凤鸣时的雷霆之怒,从驳斥“托匪”谬论到痛斥刑讯逼供,字字句句皆为拨乱反正的历史强音。此章以“雪花为烈士带孝”的意象开篇,至罗荣桓拍案怒斥的场景收束,在冷峻叙事中暗藏情感张力,既还原了冤案平反的关键转折,更凸显了革命领袖力挽狂澜的担当。面对罗荣桓的厉声质问,王凤鸣会否彻底坦白罪行?被关押的梁兴初等同志能否即刻获释?湖西根据地又将如何走出这场历史浩劫,重建革命秩序?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