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is_readable():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dev/urandom)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tmp/)

Filename: core/Security.php

Line Number: 603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application/core/Security.php
Line: 603
Function: is_readabl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application/core/Security.php
Line: 1009
Function: get_random_bytes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application/core/Security.php
Line: 190
Function: _csrf_set_hash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写在前面、第一段、出发-银河悦读
menu
加入书架

写在前面、第一段、出发

作者: 安之 点击:248 发表:2025-08-25 11:16:31 闪星:0

  写在前面:


  首先,这是本小说。有虚构,至少部分虚构。有些属情节需要,有些则未必确实。亲身经历会记忆模糊,耳闻和传说更无从考证。文中写到的人,难免从身边就地取材,却绝不能一一对号。他们的经历和性格也被合并、拆分,甚至完全臆想,以至于面目全非。

  其次,我没有写爱情,也没有办公室政治。偶有提及,一带而过,并非本书重点。也许哪天我会单独写,那就另一些故事了。

  环游的见闻,以及各色的人,尽量客观地叙述,不评价,不贴标签。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给人贴标签,喜欢从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身上,推导整个群体。你们“北方人”,我们“湖南人”,他们“满族人”,那些“大龄单身女”,这些“普信男”等等之类,无论对别人还是自己,皆要贴上自己的“客观”评价。文人和学者尤甚,最喜欢说“我们中国人”……

  你看,我也如此。人类啊,总是如此傲慢。

  最后,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第一段、出发


  我踏上这段旅程,写下这篇文字,直如人生。

  没有说走就走,都是蓄谋已久。为了这次环游中国的旅程,我筹备三个月,谋划七年,甚至前半生都在为此做准备。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却异常平静,既不兴奋,也不忐忑。

  吃完爸煮的“上车饺子”,给妈掏了耳朵,被静和天哥送到楼下,我上车发动,看后视镜中的人影消失在转角——和每次休完假回外地上班,没什么区别。好似太阳升起又落下,潮水涨了又退,每天都是普通一天,没什么区别。

  每一段旅程,都有一个起点。无限的可能性,在出发的刹那,交汇于一“点”,完成了它们的终结,从可能性变成确定性。再在这个点之后,生出新的无限的可能性。最终,这些新的可能性仍会交汇于一“点”,是为终点,也是新的起点。终点和起点是双生子,以终为始,以始为终,互为“因果”。

  每个普通的起点,其实都注定不凡。所以看似平常的今天,也必定没那么普通。

  如无意外,我最终会回到家,到达这趟环游的终点。而终点终究不是目的,目的许是一路风景,许是路过风景的心情。所以人们才说旅途像人生,活着不是为了死,是为了生命中间的那些东西。

  但这生命中间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漫无目的求索?似是而非的感悟?身不由己的命运?无处安放的悲欢?戛然而止的旅途?

  我知我一切未知,无论是否求知,人生都已经在路上了。某天定会停下,只不知是哪天,在哪里,因何而停,为何而止。

  无论如何,我前半生的准备,如旭日跳出海面的那一霎,如婴儿啼哭的那一瞬,汇于这平凡一天的一点。今天的起点也是往日终点,往后的旅途,日后的人生,又将汇于在哪个点上呢?我这无限可能的人生,无可逆转的归于平静之前,又能找到什么样的意义和答案呢?此刻我一无所知。

  至于现在写下的这篇文字,从落笔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不再属于我,它属于它本身。它也必将有它的终结,在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之间,有属于它的无限种可能。我不知道它是否有宿命或者使命,就好像我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一样,只能寄希望于寻找。我们得在旅途中感受旅行,在写作中感受写作,在思考里感受思考,在生命里感受生命。

  至于各位,可以捏捏这本书的厚薄,估量一下它到底有多少字,说了多少话。这在你现在,是确定的;在我现在,是未知的。我们交错和相会在神奇的时空里,相视一笑,坐等其他无限可能的闯入者,一起,捏捏厚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读行笔记》的开篇,是一场冷静而炽烈的自我剖白。作者以近乎哲学的笔触,将“虚构”与“真实”轻巧拆解,又悄然缝合——这是一本小说,却比许多“真实”更逼近本质。他拒绝爱情与办公室政治的套路,更警惕标签化的认知陷阱,以行旅为镜,照见的是人间的复杂与傲慢。“没有说走就走的旅程,都是蓄谋已久。”这句话或许正是全书精神的注脚。出发的平静之下,藏着半生的沉淀与追问。起点与终点的辩证、可能性与确定性的交织,被作者凝练为诗意的哲思:人生并非奔向死亡的竞赛,而是途中风景与心境的体验。文字在此脱离作者的控制,成为独立的生命,与读者在时空交错中相遇。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却意外地照见了许多人的困惑与追寻。它不提供答案,只提供一场沉默的共振——正如我们共同面对的世界:无限可能,终归平静,却始终值得出发。推荐阅读。编辑:冬青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