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运河魂18

作者: 梁成琛 点击:173 发表:2025-08-10 17:29:50 闪星:2

运河镇的头号汉奸是杜老二,本名杜亚本,是杜尤贵的叔,也是运河镇的大地主,台儿庄战役后当了汉奸,杜尤贵投靠了运河煤矿的日军,被保举为运河镇的维持会长。徐州沦陷不久,因他替日军效劳有功,被任命为运河镇伪区长,他手下有一支伪区中队,有短枪4支,步枪30多支。

一个月前,日军在运河镇建立了敌伪据点,又配给他一挺机枪,被正式编为运河煤矿皇协军的一个中队。

就在邵青莲带队袭击桥头日军的同时,梁震也带队向运河镇方向行进。

傍晚,在朦胧暮色的掩护下,彭先生引导梁震率领在运河镇东面的高村山口悄悄驻扎下来。

此时的季节已是初夏,但夜风仍有丝丝凉意。

战士们在临时休息,梁震和彭先生一起研究捉拿运河镇日伪区长杜老二的战斗方案。

天黑了下来,在这茫茫的夜色中,从高村山口匆匆走出一队人,径直向运河镇敌伪据点插去。

走在前面的梁震,腰束武装带,斜挎一支二十响快机盒子,步履矫健,英气勃勃,身后的队伍就是短枪队。

为了扩大影响,鼓舞运河镇群众的抗日情绪,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梁震和彭先生决定:分两路同时夜袭运河镇伪区公所和敌伪据点,速战速决。

伪据点在运河镇西头,伪区公所则在运河镇的东头。为了分割两处敌人,由彭先生带领二十人从运河镇南的庄稼地里斜插过去,袭击伪据点,梁震则带领十五个战士,由运河镇的一名地下党员彭先生引路,直奔镇东伪区公所。

伪区公所就设在杜老二家的大院。院内五间腰房,西头两间是办公室,当中一间是过道,东头两间是杜老二的卧室,门东有一间耳房,住着杜老二的两个护兵。伪区队人员全部住在西厢房里。

杜老二认为运河镇靠近运河煤矿,在日军的鼻子底下,非常安全,所以只在大门外设了两个门岗。

队伍接近杜家大院时,梁震命令大家隐蔽好。

彭先生走向杜家大院大门。

彭先生轻轻咳了声,门岗便向他们走来。

原来,这两个门岗也是运河镇地下组织的内线。都是彭先生的学生,为生活所迫当了伪军,暗地里为地下党做些工作。

这次奔袭运河镇,就是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所采取夜袭行动的。

两个门岗来到彭先生面前,小声地说:“情况没有变化,区中队的武装都集中在大院的两个厢房里,人都睡下了,杜老二的住房在后院,只有两个值夜的。”

彭先生迅速招手,让梁震的队员过来。

梁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一个门岗另加两个战士留在大门外警戒,另一个门岗带领彭先生和四名战士去捉杜老二,其余的人由他亲自带领,分两队去两个厢房搞伪区队武装。

门岗带领彭先生和四名战士迅速向杜老二的住房走去。

与此同时,梁震带领战士摸到西厢房,他们悄悄拨开门,只见伪军们睡得象死猪一般。

战士们迅速把所有的枪支都收集到一块。

这时,有几个伪军被惊醒了,有人问:“谁?干什么?”

战士们持枪严厉警告:“不许喊!谁吭声,要谁的命!穿衣服到门口集合!”

此刻,伪军已全部醒了,看到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一个个伏地求饶。

彭先生和四名战士摸到杜老二的住房。

门岗先悄悄把门东耳房护兵的门反扣上,然后,来到杜老二住房门前叫门。

    杜老二正搂着小老婆,从梦中醒来,喝问:“什么事?”

门岗说:“区长,有人找你。”

“谁?”  

“你开开门就知道了。”

杜老二似乎觉得深更半夜找他没有好事,不肯开门,便从枕头底下抽出了盒子枪。

杜老二的小老婆忙喊护兵:“小三,去看看是谁?”

这时,两个护兵也被惊醒了,忙问:“干什么的?”

紧接着,手忙脚乱地穿衣声、摸枪声、开门声。

正在这紧要关头,一个战士摸起事先准备好的铁棍,窗口捅去。“咚”的一声,窗乎开了一个洞,随手将一根绳子吊着的两颗手榴弹投进窗里,厉声道:“不许喊,再喊就拉弦了!”

两个护兵看见窗台里吊着的手榴弹,情知不好,不敢吱声了。

窗外命令道:“把枪扔出来!”两个护兵的手枪从窗户里丢了出来。

一个战士把门打开,两个护兵披着衣服、抱着头走出耳房,嘴里直喊“饶命!”

护兵交枪的过程,杜老二在屋里听得清清楚楚。他握枪的手不由自主地垂了下来,象只斗败的公鸡,全身哆嗦开了。他知道,如果开枪反抗,马上就会招来一颗手榴弹,丧命的首先是他。

杜老二趿拉这鞋,战战兢兢地打开了门,连忙说:“我开门!”

几个战士拥进屋。

一个战士上前缴了杜老二的枪,并对他说:“我们今晚奉命来跟你商量抗日问题,请跟我们走一趟。如果老老实实,魂邪归正,我们决不杀你;如果狡猾拖延,惊动了日本侵略军,马上就要你的命!”

杜老二点头弯腰地说:“不敢,不敢,我去。”

两个战士也把穿着睡衣的杜老二的小老婆押出来。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未发一枪一弹,共缴获短枪3支,手枪1支,步枪34支,子弹千余发,骡马,生俘杜老二等43人。

彭先生命战士们押着杜老二等走向镇东门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