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七十三章 拾金续情(2)

作者: 毕化霄 点击:139 发表:2025-06-19 14:19:06 闪星:2

  因为年代久远,华阳对井上真美的小叔子现在的住处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再加上这十几年来市区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发展之中,许多街道已经“旧貌换新颜”,变得十分难找了。他努力地回想,他带着杨力一边回想一边寻找,走走问问,问问走走,费尽周折,终于在晚上8点多钟找到了林家。

  当华阳和杨力风尘仆仆地走进林家时,看见林家人和那对日本妇女正为丢失了护照和其它物品而愁眉不展呢!她们抬头看见深夜里突然闯进两个“不速之客”,不禁惊讶不已……华阳见状,立即向她们说明了自己和杨力俩人的来意。

  听说他们是来归还她们的失物的,全家人喜出望外,都立即惊喜地站起来,紧接着又一窝蜂般将华阳和杨力围了起来,人们七嘴八舌地追问起来。

  华阳见屋里乱成了一锅粥,但他心里十分明白她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于是,立即从背包里掏出护照,高高地扬起并且大声说道:“大家先不要吵,不要乱,请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请听我说。”大家这才平静下来,陆陆续续地回到座位上。

  华阳手拿护照,杨力手提背包和相机,恭恭敬敬地走到了老妇人的跟前,华阳一边将两本护照递到老妇人手里,一边说:“大娘,您好!这是您的护照,是我们在商店里捡到的。”他又指了指杨力说:“是他先捡到的,还有这个背包和相机以及里面的东西,现在物归原主,完璧归赵,请您查收,看看是否全部都在。”

  老妇人立即站起身来,向着华阳和杨力分别深深地大哈腰鞠了几躬,嘴里不住声地用日语说着:“谢谢,谢谢,太感谢你们啦!”

  华阳走上前去,双手扶起老妇人,也用日语说:“不言谢,不要客气。”这时,林武走上前来,双手紧紧地握住华阳的手说:“太谢谢您了,大哥,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林文的弟弟、井上真美的小叔子啊!咱们见过面的,您以前还来过我家。”

  华阳也紧紧握住林武的手,说:“记得,记得,当然记得。若不然我一时半会儿还不一定能找到这里呢!”两人越来越激动,竟然相互拥抱起来。过了一会儿,华阳问起有关老妇人和那个日本女孩儿的情况。林武这才向他们陈述起来——

  原来这位老妇人也是当年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多年的日本侨民,光复那年,她跟随日本撤退人员回到了日本的老家。她就是井上真美的母亲,名字叫井上慧子。她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探亲并寻故,做一次故地重游并重温旧梦的 “探亲之旅”,因为这里有她的亲情和友情,有她许许多多值得回味和记忆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最初的几天里,她为了去中央大街方便,也为了不过多麻烦林家,她非要带着外孙女——就是那个女孩儿,她就是井上真美的女儿,她现在的名字是入日本国籍时,随她母亲的姓氏起的。她们原想先在马迭尔宾馆住一段时间,然后再来林家住。近一个月来,她在这里用相机拍摄了许多让她心跳不已的景物和人物以及趣事,也购买不少当地的土特产品以及纪念品,她要把这些照片和物品带回日本去,作为她永久留存的可贵资料以及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她在这里辛辛苦苦地跑了好多天,煞费苦心地精心策划并精挑细选,好不容易有了这些令她自己十分满意的收获,可是,就因为她年事已高又疲劳过度,再加上在这里流连得过久,精力和体力均已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外孙女还年轻也粗心,因此,忙中出错丢失了背包,其中最要命的是这两本护照,还有那架相机。她们丢失了护照,那么,她们后面几天在中国就会行动不便,也将为后面的一系列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麻烦;她丢失了相机和照片,就等于丢失了她这些天来辛辛苦苦积累的许多拍摄成果,就等于丢失了她自己许久以来,一直刻骨铭心的许多人生片段的真实记录和记忆,这对她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这又怎能不让她心痛不已,心疼至极!

  当井上慧子发现自己不慎丢失了背包及护照和相机后,她的心里乱极了,回到宾馆后,她一直坐立不安,可是,她们又一时想不起来到底丢失在何处了。后来只好给林家打电话求助。林武接了电话后立即赶到宾馆。因为丢失了“住宿卡”而向宾馆赔了款是小事,可是丢失了护照和相机却非同小可!另外,那些已经冲洗并印好的照片对她们来说也很珍贵啊!她苦恼不已也心疼不已,因为那些照片拍照的不仅仅有她曾经生活过和游玩过的中央大街的各处景观,还有她这些天来在哈尔滨与自己的许多往日的同学伙伴、亲朋好友们聚会及游玩时的珍贵写真,这些照片是她近一个月来在生活的纪实,特别是那些凝固着她往昔在生活的旧时生活环境和旧居的照片等等,有些照片是无法补拍的,再想补拍已经不可能了,特别是有些记录她们在哈尔滨活动的照片以及与众多亲朋好友相聚的照片已经无法补拍了,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听说她来到探亲,才从外地千里迢迢赶来的,有些人在相会之后,就因各种原因先后回去了,更何况,她们此次的归期已经越来越近了。最后,为了避免她们再出其他意外,也为了不让她们自己在宾馆里感到孤单无助,在征得她们同意后,林武就为她们办理了退房手续,将她们接回家里来住……

  如今华阳和杨力为她们送回了这些十分宝贵的失物,井上慧子手拿这些失而复得的心爱之物欣喜若狂,不禁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迎向华阳和杨力,与他们一一热烈拥抱,之后,她又一次地紧紧地手握他俩的手,激动得泣不成声……由于她过于激动再加上多年来已经不说或是很少再说汉语,她的汉语口语已显得不很流利,她断断续续地说:“谢谢,谢谢……太谢……太谢谢啦……你们真是太好了……丢失了这些,我会很苦恼的……你们都是……大大的好人……”说罢,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了,她连说带比划地好一顿嚷嚷,后来,还是林武弄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要求与华阳、杨力合影留念,然后又是好一顿鞠躬行礼,千恩万谢,说是要把华阳他们的形象带回日本去,让家里所有的人都看见,都知道,并说要做永远的朋友。华阳他们欣然答应。

  拍完合影,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华阳提议让她们抓紧时间休息,因为她们在连续劳累又担忧和烦闷之下,身心难免疲惫。临别之时,华阳又提议说:“明天是休息日,我正好没有其他的事情,上午我就过来,我可以陪伴这祖孙二人再去几个景点游览一下。现在咱们赶快走,让她们休息吧。”她娘儿俩都要出来送,华阳委婉地把她们劝了回去,只要林武送他俩。林武说,他们明天不休息,只好辛苦华阳了。林武又说了许多感谢的话,然后一直把华阳他俩送上了公交车后才回去。

  第二天,吃过早饭,华阳如约来到林家,因为杨力在商店工作没有定休日,只好由他自己来做她们的“导游”了。等二位收拾停当之后,华阳便带领着这一老一小上路,他带她们去了几处她们前些天没去过的地方游玩了一上午,中午又在一家饭店请她们吃了一顿十分地道的北方水饺。这顿水饺井上慧子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赞不绝口,还直打饱嗝儿,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吃得最饱也最撑的一顿饭。

  饭后,当华阳问她们还想去哪里时,她们竟异口同声地说,还想再去中央大街上逛逛,因为前些天去中央大街时,没有明白人给引导,好像并没有看得很明白,觉得,今天有华阳做陪,她们可以顺便向华阳了解一些情况,因为这些年变化太大了。她们要求华阳多讲讲有关中央大街的风格特色和历史掌故之类的知识。

  华阳吃惊地看着这祖孙俩,说:“您二位太会选地方了,我记得土耳其著名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可以说,中央大街正是哈尔滨市最具表情的面孔啊!好吧,咱们现在就去好好逛一逛哈尔滨这个最为典型和最具表情的街区啦!”

  走在中央大街上,华阳一边精心地照顾着她们,不让其他的人们挤着或撞着她们,一边指指点点并滔滔不绝地为她们做介绍——

  华阳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以独特的城市历史、欧陆街区风貌和多彩建筑风格而闻名遐迩,这些精美的历史建筑特别引人入胜。来哈尔滨游览,首选当然是中央大街啦!要说这条中央大街,还真是一条穿越百年历史,经历百年风雨的百年老街,是一条见证了这座城市难以计数的精彩故事和无穷无尽岁月沧桑的老街,也是一条驰名中外并闻名遐迩的名街啊!据史料记载,这条老街始建于1898年,当时取名为“中国大街”,1925年改名为“中央大街”。这条历经一百多年的老街,是市区最早的一条最繁华的街道,是国内外游客和本市市民重要的游玩、购物、休闲、娱乐区域,已经作为本市标志型地理、文化、旅游名片而广为国内外所熟知,更为可贵的是,她是惟一的一条至今基本上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建筑风格、风貌以及风情特色的街道。有人说,中央大街就像一串华美的、百年不变的镶嵌在被称之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市项下的金项链。如果我们将这串金项链珠子分别细数,就不难发现,构成这串金项链的每一颗珠子,无一不熠熠生辉般闪烁着这座名城所特有的风貌、风韵、风采和风情,您只要略微抬起头来看一看每一幢楼房上的“历史保留建筑”铭牌上标注的数字,再把这些数字略微组合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产物,有:

  1916年、1917年、1918年、1922年、1925年、1926年……应当说,这些数字个个都在昭示着时代的沉浮变迁,都在鸣响着这条街道的历史回音……在这条堪称“建筑艺术长廊”“建筑博物馆”“建筑艺术博览街”的长街之中,涵盖并集中了建筑样式中的精华、经典,这里比较多的是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几大建筑流派,其中有许多欧式建筑,特别是古典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中主义式、新艺术运动式等建筑风格建筑70多栋,其中有市级保护建筑13栋。此外,欧式、法式、俄式、美式、日式建筑也比比皆是,它们在这里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在这里汇集,可谓五步一典,十步一观。这条老街彰显了欧美乃至西方几百年的文化发展史,这些建筑真实地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令这条大街成为远东地区最赋有盛名的街道。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异彩纷呈的迷人景色,构成人们心中不灭的典雅、高贵、浪漫、博大、繁华、时尚、迷幻、整洁的代名词,并成为人们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人们常说:“来哈尔滨如果不到中央大街逛逛就等于没来哈尔滨!”顺便说一下,不光中央大街有‘老洋房’,在哈尔滨老城区随处可见一些散落在各条街道上的这类建筑,它们也展现着丰富多彩并动人迷人的‘表情’。这些别具风格的历史建筑,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几代哈尔滨人的记忆中啦!中央大街两旁那些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每一条堪称百年老街的辅街,都铭刻进人们的记忆,每一条街、每一栋楼、每一座房屋的背后,都有它值得回味的故事。

  “另外,中央大街北端即松花江边广场的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始建于1958年,是为了纪念1957年全市人民防洪胜利而建,这座塔是人民伟大力量的象征,象征着哈尔滨人民勇敢坚韧团结一心的真正地标。她不仅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和地标,还是这座城市的城徽,也是一道驰名中外的壮丽景观。这条大街乃至整个城市敞开着博大而又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并融汇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习俗以及灿烂文化中的精华。这些艺术精品在这里交相辉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中央大街中段的那幢带有尖顶头盔的大厦,这座建筑原为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开设的松浦洋行,始建于1916年,竣工于1918年。设计师是俄国人A·A·米亚科夫斯基。这座建筑是砖混结构,仿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现今已移作它用。这座建筑充分展现了巴洛克式建筑的特色,此大厦以其规模宏大又造型精妙的建筑艺术风格,在这条大街上彰显着独领风骚的优势地位,它那繁复惟美的建筑风格,将建筑艺术的结构美、雕塑美、装饰美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尤其是大厦顶端那形状好像古代尖顶头盔的穹隆,更为这座大厦平添了许多巍峨、壮观的气势。当人们登上大厦的最高层放眼远眺之时,定会疑惑于自己是否已经置身于异国的街市,或许会怀疑这里究竟是巴黎,还是莫斯科?无怪乎许多国外旅游者或是外国来宾,面对此情此景都会情不自禁地慨叹:‘哦,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贯穿大街首尾、由南向北不断延伸的这条马路修建于1924到1926年,这条马路连同这条大街全长1 450米,整条马路宽21.34米,全部是用由花岗岩雕造的方形石铺成的,每一块路石皆是同一规格——高15厘米、长18厘米、宽12厘米,其形状犹如一块块俄罗斯方形面包,故而人称“面包石”。据说,这些路石每一块在当时都价值一块银元。可以说,此路是银元铺就的啊!这些路石一块块铺展得整整齐齐,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这条马路上共用了86万块面包石,铺成全长1 450多米的方石路,修建后近百年来,虽然历尽沧桑及风剥雨蚀,尽管从来未经维修过,却依然如故,完好如初。有了这些路石的“呵护”,整条街道总是干干净净,明明亮亮,既无尘土飞扬,又免雨水泥泞,而且与街道路旁星罗棋布的多样式的建筑搭配得那么协调一致,和谐统一。这条马路的艺术性、和谐性、稳固性,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堪称一绝。据有关专家测定,这条百年老街上的“面包石”至少还能再使用一二百年。刚才不是说,当时一块路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吗,而一个银元足够当时普通百姓一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再加上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几百家商行、店铺,这条繁华鼎盛并流金溢彩的百年老街可谓是寸土寸金,黄金铺路!这条大街被誉为“第一街”“中国最美步行街”,成为哈尔滨乃至北方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驰名中外的神奇街道,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称其为‘远东第一方石路’。

  “现今,这条大街已经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禁行各种车辆的“步行街”。“步行街”自开通以来,日接待游人20余万人次。最为迷人的还是“步行街”的夜晚,每逢夜幕降临,这里更加流光溢彩,花团锦簇,异彩纷呈,游人如织,香风阵阵,洋味浓郁,别具一番“异域风情”,这条大街完美地具备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已经成为许多人闲暇时光或是旅游观光经常光顾的打卡地,人们或是阖家老小,或是亲友结伴,或是情侣双双,大家即使不买什么,也愿意在这里走一走,逛一逛。尤其是许多中外游客,来此后常常是惊叹不已,甚至于流连忘返。再请往中央大街东西两侧看,那些横贯中央大街的从“头道街”一直排到“十六道街”及其隔街对应的另十六条辅街,那里有一座座、一片片西式小洋房、小别墅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更为这条大街涂上了洋气十足的浓重色彩。

  “透过大街最北端的防洪纪念塔再向北望去,风光旖旎且闻名遐迩的‘太阳岛’与中央大街隔着松花江遥遥相望。太阳岛也同中央大街一样,早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景区,中央大街与太阳岛、啤酒、冰雪皆为这座名城的闪亮名片。看到中央大街的街景,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可这座风情万种的都市,她不愧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省会城市以及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位居第二的大都会。有的城市只有一个季节最美,比如‘北京之秋’‘上海之春’而哈尔滨却有两个季节都很美,故而享有‘冰城夏都’的美誉。可以说,是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

  华阳引导着她俩已经走到了防洪纪念塔广场,接着向东拐,顺江向下游方向走去,不大一会儿,来到了青年宫。华阳又介绍说:“青年宫可是不简单,我想,你们也听说过‘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吧,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首创的全国第一个大型音乐盛会,此会的许多音乐会就是在这个青年宫举办并演出的,‘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之后,国内又推出了上海、大连两地创办的大型音乐会,并称为全国三大音乐盛会,每年一届流传至今。有专家说:‘哈尔滨若少了音乐,就少了灵性。这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音乐是其一大亮点;这是一座移民城市,多元文化造就她文化包容和音乐灵性的特点。’据说,中国的西洋音乐教育始于哈尔滨,故而哈尔滨素有‘音乐之城’的美誉,甚而上世纪初就有‘西有维也纳,东有哈尔滨’之说。外来人一进哈尔滨,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她那浓浓的音乐氛围。另外,从历史上看,哈尔滨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她曽经被誉为‘亚洲国际第二大都市’,在全国乃至亚洲大都市中的地位十分显赫,也曽经有过两段繁荣昌盛的历史:一段是她因中东铁路而兴起后,这里陆陆续续来了俄国、立陶宛、格鲁吉亚、朝鲜、日本等国来此定居的人,还有从中国关内山东、河北闯关东来此地的人们,此外,也有大量因“十月革命”“二战”而逃难或避祸的人,譬如犹太人、波兰人、白俄罗斯贵族等,故而这里自然而然地融进了各种各样不同种族文化及饮食,也融合了不同国家灵魂与血液。随着铁路的建设,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哈尔滨,到了上世纪20年代,苏俄以及日、美、英、法、德等国对哈投资达三四亿美元,外商企业达两千多家。在这种种因素的合力之下,造就了这座华洋混杂的,堪称‘与欧美各大城市并驾齐驱’的国际大都市,作为国际性商埠,她先后吸引来33个国家的16万多侨民,带来了异国风情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休闲娱乐和服装饰物等等,这一切无一不在深深地影响并推动着这座城市,也必然成为了她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志,哈尔滨的所谓‘东方莫斯科’之誉也由此而来,那时,漫步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洋葱头’大圆顶建筑、拜占庭式的东正教教堂,还是太阳岛上形状各异的别墅,都令人无限着迷,那时,有19个国家在哈尔滨设有领事馆,故而哈尔滨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另一段繁荣昌盛史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1953年前后,由于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两大战争之后,百废待兴,国内工业十分薄弱且落后。但是,哈尔滨因为地理位置靠近苏联,具备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齐全,经济腹地广阔,人口素质较高等因素,在国家‘一五、二五’期间承接了13个苏联援建的大型项目和16个从辽宁‘南厂北迁’项目,哈尔滨成为了国内最重要的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也迅速由一个金融商贸城市转变为重工业城市。实事求是论起来,那时如果拿上海与哈尔滨做个对比的话,那么,请别忘了,哈尔滨可是当时国际公认的“亚洲国际第二大都市”啊!而且那时北平、上海拍发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电报都必须经过沈阳—哈尔滨中转才能送达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七十三章(2)节的文字如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般厚重,在市井善意中嵌刻城市史诗:相机背带串联起侨民乡愁,建筑肌理诉说着殖民与工业的双重历史。华阳的解说既是对异域访客的文化馈赠,亦是对城市黄金时代的深情回眸,于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中,映照出哈尔滨作为“文化熔炉”的独特气质。中央大街的方石路上,一场跨越国界的拾遗故事与城市记忆交织。华阳不仅归还了日本侨民遗失的相机与护照,更以“城市导游”的身份,在巴洛克式穹顶与松花江晚风之间,展开哈尔滨百年历史的长卷——当老妇人镜头里的欧陆建筑遇上华阳口中的“亚洲国际第二大都市”往事,遗失的不只是物品,更是被时光尘封的跨国记忆拼图。井上慧子会如何用失而复得的相机记录华阳讲述的城市故事?这些凝结着哈尔滨记忆的照片,是否会成为她与美子母女分享的媒介?华阳在导览中流露的对城市往昔的眷恋,是否会勾起他对美子的更深思念?当这对日本祖孙返回日本,这段因失物而起的缘分,将如何影响中日民间的记忆传承?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