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七十章 盛情大餐(2)

作者: 毕化霄 点击:164 发表:2025-06-19 13:51:44 闪星:2

  过了片刻,美子仿佛从追忆及追悔中醒来,说:“先不说这些不快之事了,还是抓紧吃吧!对不起,吃饭时我不该说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请你别介意,快吃吧!”

  华阳的确有些饿了,先喝了几口汤,胃口大开,于是,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起来。果不其然,那汤的味道真是极其浓郁而鲜香,十分可口!还有几道小点心,也都是色香味俱佳!华阳早就听人说“吃在广州”,的确是名不虚传,尤其是广州的煲汤,那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美味,它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汤式,绝妙佳品,早已享誉古今,驰名中外,堪称一绝啦!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品尝到如此美味的菜肴呢!

  吃喝了一会儿,华阳说:“太可惜了,这次咱们的女儿没能跟随你一起来,确实是太遗憾了,我太想念她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她啊……”说着,他的眼眶湿润了……美子见华阳十分伤感,似乎要落泪的样子,就立即说:“会的,会的,咱们再创造条件,找机会,一定让你见到她。如果咱们若能再走一步,设法再走到一起,不就天天都能见到了。你说呢?”

  华阳不想再纠缠于这个话题,于是,故意用话头岔开,说:“我想问你,女儿现在还会说汉语吗?在你们临走前,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是有个约定,那就是在日本生活,若是在外面与别人交谈时可以用日语,而在家中,就你俩之时,一定要多用汉语的吗?”

  美子说:“是的,我俩正是这样做的,我并未忘记当初咱们的约定。哎,我给你说个小笑话,也是实事——有一次,在家里吃饭时,我想让女儿帮我去厨房取一把勺子来盛汤。女儿问我勺子放在哪里,我顺口就说了一句中国土语,说‘就在那个锅台上’,女儿瞪着莫名其妙的大眼睛反问我,‘什么是锅台?锅台在哪里?怎么锅上还有台子呢?’问得我也忍不住笑了,是我口误了,在日本根本就没有‘锅台’这种名词。我就急忙改口告诉她,就是上面放做饭用具的平台。然后,再教她在汉语中有些名词的用法以及部分地方土语。女儿特别聪明,稍微一点拨,她就能明白并且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点她随你,她确实继承了你的很多遗传基因,在日本这几年的表现明显地超越了许多日本土生土长的孩子。你放心,我一定会把她培养成为非凡的人才的,你放一百个心好了!”接着,美子换了个话题:“啊,对了,在今天中午,我们同团的同仁们一起聚餐时我把你带来的红肠拿一些分给大家吃,他们边吃边赞不绝口,都说没想到,哈尔滨竟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都让我向你致谢呢!”

  华阳说:“分一点儿让他们品尝一下可以,但别都分了,千万要留一些给女儿带回去,这毕竟是来自家乡的味道啊!”

  美子说:“是啊,我也想到了,已经托人打成了真空包装保鲜,准备带回去呢,告诉她这是你给她的。你放心好了。”

  华阳兴奋地说:“太好了,谢谢!千万告诉她,我非常非常地想念她,盼望她有机会一定要回哈尔滨来探亲,看望在哈尔滨的亲人们,特别是她奶奶,千万别忘了啊!我临来时,她奶奶还千叮咛万嘱咐的,你一定要把奶奶的心愿带回去。”

  美子回应道:“我记住了,你就放一百、一千、一万个心好啦,咱们还会有再见面的机会的。”

  他们边吃边聊,过了一会儿,美子喜滋滋地说道:“我真的没想到,你能够这么快就赶到广州来看我,我知道,你这次出来一定是挺不容易的,光是请假就很难,这我太了解了,另外,购买车票也挺难,你是坐硬座来的,在车上要熬两三天呢!早晨在车站,刚见到你时,我都差一点认不出你了,你在车上熬这两三天,都把你熬得又黑又瘦,看了叫人怪心疼的。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你能来而且是这么千辛万苦地赶来,真的太让我感动了,等我回去后跟女儿一说,她也会很高兴并且很感激你的。这次我出发前,女儿还一再嚷嚷着要跟我一起来,她说她很想爸爸,说已经好几年没见到爸爸了,十分想念!可是,我这是公出,并非探亲,待以后如果中国方面政策能宽松一点儿,我再办探亲,带孩子一起来看你们,好吗?”

  华阳说:“那太好了,我等你俩的佳音。我真想能尽快地见到她啊!”接着,他又问:“快说说,你俩在日本居住和生活真的很习惯吗?过得还好吗?”

  美子说:“一开始也不是很习惯,主要是从小就与日本的家人们分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又彼此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难免有些疏离感。但是,中国和日本是毗邻之邦,不是早就有‘日本和中国同文同种’的说法吗?都说日本和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日本有许多人对这些也都是十分认可的。日本人在待人接物及处世行事方面,同咱们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一些差别。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感觉最为明显的就是礼仪方面,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时时都是礼貌先行的,人们一见面,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都是彬彬有礼并客客气气的。在日本语言中,特别是日常用语中,敬语十分繁复多样,比如说‘谢谢’,在中国,可以用于对各种各样的人,基本上没有性别、年龄、辈分、职务以及亲疏上的差别,而日本则不然,同样是‘谢谢’这句话要分清是对男人说还是对女人说;是对老年人说还是对年青人说;是对辈分高的说还是对辈分低的说;是对上级说还是对非上级说;是对地位高的人说还是对地位低的人说;是对生人说还是对熟人说,虽然表达的都是致谢的意思,但是,说法却各有不同。据说,在日本因说话的对象不同,表示谢意时的用语竟有几十种之多。日本人见面,不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是首先相互向着对方点头微笑。有人说,‘在愉快的场合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在不愉快的场合也都会面带微笑,这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啦!’因此,这两年多,在许多场合,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对骂或是斗殴的现象呢!刚开始,我还真是不大习惯,觉得太繁琐,好像有点儿虚头巴脑的,不够实诚,其实并不是不实诚,而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种礼仪规范,一种社会风气。有时,我还会把一些用语用错,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华阳说:“这两年多,让我真切地品味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我经常会怀念起咱们从前那些美好的时光,想咱们从前那些相亲相爱相守的好日子,真想再回到从前,总觉得生活真的很奇怪,越是美好的日子却过得飞快,还没来得及仔细地品味,就匆匆而过,转瞬而逝了,然而,有些不好过的日子却又那么缓慢,那么难熬啊!在思念从前最难忍耐的时候,我常常特意跑到咱们曾经学习及生活过的地方去,比如十八中、六中、五中以及咱们的旧居附近去看,去回忆,去寻找那些过去的影子。故地重游的确能够找回一些旧日的感觉,心情也会好一些。望着那些故地的场景,我常想,如果好日子能够从头再来,好日子能够慢慢地过,那有多么好啊!这么一看又一想,我还真的觉得这些记忆及那些旧事又是新的了,仿佛你俩并未走远。然而,要想回到从前,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未等华阳说完,美子就急忙插上来说:“怎么不可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咱们想回到从前,找回与从前一样的生活,找回从前的感觉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实我到了日本不久,就渐渐地产生了想回到从前的想法。”

  华阳一听,吓了一跳,以为她们母女在日本出现了什么不顺或不好的遭遇,就急忙追问:“怎么?你们在那里过得不好吗?有什么事情让你俩不顺或不快了吗?难道你俩在那里遇到什么困难或什么挫折和打击了吗?若有什么难处,有什么困境赶快告诉我,咱们再想办法,看看我还能为你们做些什么来化解。”

  美子见华阳紧张得脸色都白了,就冲他一笑说:“看把你吓的,也没有那么严重了,我是说,这两年多,经过我的细心观察和有意地仔细考察,再加上在体验了日本的现实生活以后,我就发现,那里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充裕,在日本的收入都很高,但是,日本人的消费水平也相当高,你知道,我在中国时还算是个敢花钱,敢消费的人,再加上父母和你,你们都宠爱我,我那时在一般人看来像个购物狂,可是,在我眼里,那些日本人简直就是‘购物疯子’,我看了都吃惊!刚开始,在一些生活习惯上还是常常出现不协调或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和情感融合等方面。我觉得与在中国相比还是存在很多差别,我觉得真的不如中国。就拿日本人之间的人情事故和人际关系来看,就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人与人的相处,更多的是讲究相互的利益关系,说白了就是金钱观念特别浓重,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是看对方对自己究竟能有多少利益,对自己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至于亲情、友情等方面都只处于次要地位,就是说,感情和情意方面比较淡薄,就拿我本身来说吧,在未回去之前,在日本的亲人们听说了中国的‘文革’方面的一些传言,又知道了我在中国当时的遭遇后,都十分着急,他们为我担忧,连续不断地往中国发信,又为我们办好了回日本方面定居的所有手续,而且十分焦急地催促我们抓紧办理中国方面的手续,赶快回国,他们是担心我在中国出什么意外,体现了亲情的可贵,这我得感谢他们。可是,当我母女俩真正回到日本之后,起初一段时间还算可以,对我们母女俩还有些关照,也经常与我俩来往,可是,过了不到一年,他们就慢慢地变得冷漠起来,好像觉得我俩成了他们的负担,有时连续一两个月都没有一个电话,有时我俩因为初来乍到的,人生地不熟,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而难题,自己一时解决不了,想请他们帮忙,可是,他们的态度真的让人难以接受,有时是带搭不理的,有时是推三阻四的。这种事情发生了好几次,真的让我十分伤心。更为严重的是我那二姐,竟然像是与我断绝了关系,几乎不与我们来往了,后来我听说,是她婆家人阻挠她与我们来往,她就狠心把我们抛开不再搭理了。有的姊妹也只是隔很长时间来个电话问候问候或是逢年过节见见面而已!现在,我们母女俩只好一切靠自己打拼,独自维系生活。总算老天开眼,‘老天饿不死瞎家雀’,经过打拼和闯荡,我自己也闯下一片新天地,生活总算有了不小的改观,有了不菲的收入,而且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一些积蓄。我真的没少设想过,如果就以我现存的资财,再回到中国来生活的话,靠这些也是能够维持一个十分富足的家庭生活的,你尽管放心好了。说实在的,阳,我现在是真的后悔了,真的想带孩子再中国回来啊!”说罢,她悄悄地瞄了华阳两眼。华阳感觉她是话中有话,她是故意说给华阳听的,看他有何反应。

  华阳并不迟钝,他也有了些感觉,但他不动声色,用频频地为她添菜或是说别的话头岔开了。他之所以一再岔开这个话题,就是想让她尽早断了企图复婚的念头,其实,这也是为她好,回想当初支持她娘儿俩去日本纯属被当时的情势所逼,“不得不放手”,而如今,时过境迁,双方异域阻隔,而且自己已另组家庭,有了各自的生活,想再在一起已经不可能了。华阳是希望她别再执著于不切实际的空想,徒生烦恼,想让她定下心来,别再等待那已经无法“走回头路”的所谓破镜重圆,别再企望 “再回从前”的所谓复婚了,让她重新振作起来,抓紧寻求新的婚恋,开始新的生活,别再自误自弃!华阳想起有名人说过:“有一种爱叫放手,真爱一个人就要设法让他(她)不再执迷于过去,一切向前看,让他(她)幸福!”

  接着,他们又说了一些关于中国国内亲友以及她母女俩在日本的一些事情。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吃喝了一个多小时,尽管华阳是在放开量地大吃而特吃,因为已经摆上餐桌的饭菜不吃也带不走,那时的中国餐馆还不兴“吃不了兜着走”的规矩,如果有人带走剩菜剩饭是会被人笑话的,再说,那时的中国各地饭店都不为顾客准备,也不提供带走剩菜剩饭的食品袋或是餐盒之类的用具,剩菜剩饭根本无法带走。尽管他们一直在放开量地吃,还是只吃掉了不到一半的饭菜,剩下的一大半佳肴只好忍痛割爱,“弃之不顾”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七十章(2)节最动人的不是“再续前缘”的痴念,而是明知不可为的克制。宴席间的话语,像珠江的水一样漫过往事与现实。美子细数日本生活的疏离,那句 “想回中国” 藏着对旧时光的执念,而华阳的频频岔开,是成年人对“不可能”的体面应答。红肠的家乡味、女儿的汉语习得,在 “回不去” 的叹息里,成了慰藉彼此的微光。满桌未吃完的佳肴,恰似这场重逢——盛情满满,却终有剩余的遗憾。美子“想回中国”的念头,会催生出怎样的后续行动?华阳的刻意回避,能否让美子彻底放下复婚的期待?那两个神秘尾随者,是否已摸清他们的行踪,即将带来新的风波?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