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六十六章 再续锟铉

作者: 毕化霄 点击:188 发表:2025-06-19 13:40:38 闪星:2

  曾经遭遇过爱情波折和生活苦难的人,也许会更加懂得拥有爱情和家庭生活有多么美好和可贵。此时的华阳也充分地领略到了这一点。

  虽然美子母女俩走后,华阳一直心怀惦念,孤独感时不时的袭上心头,但在事业上,华阳可以说还算是顺风顺水,每天,他用繁重的工作,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可是一回到家里,看到家里清锅冷灶,四顾无人,就觉得心情特别郁闷,他信步走到阳台上,看见在柔和的夕阳里,别人家的夫妇成双成对地牵拉着孩子甜甜蜜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心头就别有一番滋味,这一情景更加勾起了他的思念和思恋之情,他太孤独了!

  朋友们多次问他:“难道你自己的下半生就这么在孤独之中度过吗?正像明代大作家冯梦龙在《古今小说》中说的那样:‘苦日难熬,欢时易过。’如果你再这么苦熬下去,那可不是个办法,还是得尽快地成个家啊!”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独身生活,又忍受了长时的寂寞和孤独之后,在父母、亲友和同学、同事们等一干人的一再劝说之下,华阳也不免进行了认真地思索,他觉得细细想来,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的心灵极度疲累的时候,抑或当你感到极度的寂寞和孤独的时候,最向往的莫过于能得到亲友诚心诚意的安慰,更渴望能有一个伴侣与自己共度时光,也最渴望能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宁静安居的完整的家。

  美子母女俩去日本两年后,在众人的一再劝说下,华阳也感觉到自己是该结束单身生活了,美子母女俩肯定不会回来了,应该组建新的家庭了,是该想想下一步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直面自己的人生了,他想起美子临行前“荐贤”的郝华来,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母亲,母亲听后立即说:“你能这么想,实在是太好了,明天我就找与郝华她家住近邻的一个老姊妹,你也认识的张姨,请她做媒人去说说。”

  华母立即去找张姨说了此事,张姨听了后立即双手一拍说:“太好了,我早就听说了华阳的事,我也为他着急啊,他早就应该再找个好姑娘成个新家了。要说郝华啊,那可真是个好姑娘。我愿意做这个媒,不是都说‘促成一桩婚,多活十年’吗,这桩婚我得帮你促成。你在这等着,我现在就去说。”说罢,她就去了郝家。

  到了郝家她一五一十说明了来意,正巧郝家全家人都在,全家人一听都表示赞成郝华与华阳处对象,前面曾经交待过,他们郝家人与华阳家以前有过往来,郝华还帮助照顾过红雨呢!而且郝华的大姐郝梅和华阳及金瑛初中时还是同班同学,相互之间都比较了解,以前相处也不错,可以说感情融洽。他们家也听说了华阳家变的情况,他们家里已经商量过,想把郝华嫁给华阳,郝梅正想找机会去找华阳呢,想不到华阳家竟先行一步,找媒人上门来说媒了,真是不谋而合啊!因此,当场郝家就答应了,并且让张姨回去转告华阳家,让华阳以后可以直接去他们家找郝华。从此,华阳与郝华就算正式处对象了。

  华阳经常在下班后或节假日去郝华家,郝华也经常来华阳家。有一天,郝华又来华阳家,他们谈的十分欢快又和谐,谈了很久,天色已晚,华阳邀请郝华共进晚餐,她欣然同意,她说:“好吧,怎么都行,你说了算。”这句十分随和又欢欣的回应,让华阳感到十分满意,而且倍感亲切,这表露出她是个非常随和又有亲和力的人,也是个既豁达又大度的人。她能这么痛快的接受自己的邀请,还特别乐意接受,也说明她已经从心往外认可了自己,对自己也是十分信任的,这是个多么良好的开端啊!从此,他俩就像都找到了最理想的另一半,相处愈来愈亲近,愈来愈和谐。华阳深深感到,郝华的确不负众望,是自己名副其实的人生佳偶。

  华阳和郝华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感情愈加深厚,便进入了谈婚论嫁阶段。两家协商后定于1975年的“十一”结婚,因当时仍在“文革”中,不能大办,便决定采取旅行结婚的方式,去华阳那居住在天津的亲大伯家,虽然大伯已经去世,守寡的大娘以及大哥、大姐、二姐、三妹、四妹及小弟弟都在天津,相互多年未见,趁此机会亲戚们见见面,走动走动。

  结婚那天中午,在举行了结婚仪式后,大家簇拥着这对新人乘坐租借的大客车,直奔火车站候车室,待到由哈尔滨直达天津的特快列车进站后,大家又把他们安全送上了列车。列车起动,挥手作别。列车朝着天津方向飞驰而去。经过近20个小时的颠簸后,列车驶抵了天津火车站。

  华阳和郝华走出了天津火车站,见大娘亲自带领她的小女儿和小儿子正在出站口前,手举着写有华阳名字的木牌翘首以待。

  华阳和郝华来到了天津的大娘家,受到了大娘一家,包括大哥、大姐、二姐以及弟弟、妹妹的热烈欢迎。他们在家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

  晚餐后,大娘将两位新人领到早已为他们收拾好的“临时新房”里,他们发现床上的被褥都是崭新的。华阳和郝华在天津居住并游玩了半个多月后,又到北京一位表叔家居住并游玩了十多天,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然后才欢天喜地返回哈尔滨,至此,蜜月旅行便告完成。他们返回哈尔滨后,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有时华阳想,常听人们在比喻最亲密、最和谐的关系时往往会说“水乳交融”或是“融乳与共”,但是,自己还是比较欣赏那种“鱼水之情”之类的比喻,特别是在比喻夫妻关系时说“鱼水之情”。他觉得,这种比喻最为贴切,因为它不仅刻画出了夫妻之间的一般生活,而且让人联想到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情。仔细想来,关于夫妻情深的形容词和成语还真是不少,比如鱼水和谐、鱼水情深、鱼水之爱、鱼水之情、鱼水之欢或是共欢鱼水等等,这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最最和谐的关系莫过于鱼和水了——鱼因为有了水而鲜活,水因为有了鱼而生动。最为和谐的夫妻正像鱼和水,谁都离不开谁,相互需要,也是你侬我侬地密不可分,尤其是鱼儿,它永远都离不开水,如果离开了水,它就无法生存下去。而水却是可以离开鱼的,只是无鱼之水缺乏生动的气息。如果丈夫或是妻子都能将自己比作鱼而不是水的话,那么,这个丈夫亦或是妻子就不自私,就不会凡事都从本位出发,肯定会觉得自己不能没有对方,离不开对方,而是更需要对方,更依恋对方和感恩对方的,那么,这对夫妻的关系也一定会是最为和谐,最为快乐的,生活一定会幸福美满。

  华阳再婚后,每天他再回到家里的时候,家再也不是他一个人冷清苦闷地守着的空荡荡的屋子,厨房里再也不是清锅冷灶的了,而是一进家门,就感觉到家里到处是暖融融且热乎乎的,连心里都是暖暖的。看到妻子开门来迎接自己,或是在厨房里正戴着围裙在做饭,就觉得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又有了一个可以与自己相互呵护,相互依偎,相互温暖的人了,自己又有了家的感觉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六十六章生活的裂隙终被人间烟火缝合,郝华的出现如温水漫过礁石,让历经风霜的华阳重识安稳的重量。鱼水之喻里,藏着对婚姻最朴素的敬畏——不是占有,而是彼此成为对方鲜活的理由。孤独的灶台终于等来烟火,历经波折的华阳在亲友的撮合下,与知根知底的郝华牵起手。从媒人登门的一拍即合,到餐桌前的欣然应许,再到天津蜜月里的崭新被褥,平淡的细节里藏着生活重建的暖意。他将夫妻情比作鱼水,深知水的包容与鱼的依恋,恰是对过往伤痛最温柔的疗愈。婚后的柴米油盐中,华阳与郝华是否会遭遇新的磨合?那些深埋的过往伤痛,是否会在某个瞬间悄然浮现?天津的亲人、哈尔滨的旧识,又将在他们的生活里掀起怎样的涟漪?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