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黄龙:人间瑶池的水色诗篇

作者: 赵富山 点击:228 发表:2025-11-03 09:38:25 闪星:2

摘要:下山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山头,栈道旁的玛尼堆上,经幡在夜色中轻轻摇曳。回望黄龙,山谷间的彩池已隐入暮色,只依稀能看见月光下钙华滩泛着的微光,像巨龙留下的鳞甲。忽然明白,黄龙的美从不是刻意的惊艳,而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灵——是水与钙华千万年的相守,是雪山与草木的温柔相伴,更是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模样,让人走得再远,也忍不住回头,想再看一眼这人间瑶池的水色温柔。

    黄龙:永远的圣地仙境。赤橙黄绿青蓝紫,悬挂天空的彩虹,每一道都绚丽多彩,都有其独特的风韵。

  黄龙地处西藏过流带,兼有雪域高原的优雅,又有过渡地貌的神韵,每一景使人感觉别样的浪漫、风流。

  来到高原古城松潘,品味的不只是历史的苍桑,藏、羌文化的神奇,还有高原社会变迁的风貌。

  松潘县城四周筑着厚厚的古城墙,是由一些灰砖和红砖堆砌而成,魏晋分明,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城墙上古楼与现代楼,城中苍老的古松桥与现代楼房建筑构成强烈的反差,初看似乎有点不协调,但在不和谐的画卷中,让你领略了雪山上少数民族生活的变迁、生存状态的改变,以及当地风俗如何融进时代的旋律之中。

  此时此刻,似乎没有必要苛求古城凝固在历史的某一刻,让当地人保留原始的习俗,以供游人去观光欣赏,满足一些游人的猎奇心理。

  理想的城市犹如一本杂志,不仅讲述史话传说,汇编当地民风民俗,还将展现今天的风采。应该向人们暗示城市文明从那里来?又将向何方走去?

  古城松潘的脸上就密密麻麻写满了异域文明的发展轨迹,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是游人揽胜的好去处。

  乘机到这里,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减轻旅行的疲惫,十分惬意畅游圣地仙景,体验黄龙旖旎的自然风光。

  假如时间充足,那就慢慢地欣赏沿途靓丽的风景线,石砌羌族民房、藏式建筑,及一些不为人知的民俗,旅游就多了几分情趣。

  当汽车在绵延的盘山公路上驰骋,眼前掠过一座座大山,迎面从高山上奔流直下的清澈瀑布,翻滚的浪花,在深山峡谷之中,奏响欢乐之歌,唤起人们对神秘自然深沉的思考,宛若嘴中细细咀嚼酸中带甜的杨梅,耐人寻味。

  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黄龙结下不解之缘,每去一次,都有全新的感受,黄龙的雪山彩池、深山峡谷,令人叹为观止;深情的黄龙人更加让人难以忘怀。

  很多黄龙人能如数家珍道出世界自然遗产——黄龙有多少个景点,每一景点的风格、特点及美学价值;黄龙的艺术节是如何气势恢宏而富有民族艺术性。当谈到黄龙的营销策略时,他们更多地表现出专业水准,让你不禁对当地发展旅游入木三分的见解表示赞同。

  黄龙:人间瑶池的水色诗篇

  从松潘古城出发,车窗外的岷江峡谷渐渐被海拔抬升的凉意浸透。当藏地特有的经幡在风中舒展,司机师傅忽然放慢车速:“看,那就是黄龙的钙华滩了。”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远处山谷间竟卧着一条“金色巨龙”,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浅滩上,泛着温润的奶白色光泽,像极了藏民腰间的蜜蜡,瞬间将旅途的疲惫蒸成了期待。

  沿木栈道往里走,脚步不自觉放轻——生怕惊扰了这满谷的清灵。最先遇见的是“迎宾池”,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彩池如碎玉般镶嵌在草甸间,池水清得能数清池底淡黄色的钙华纹理,倒映着头顶的云絮与岸边的冷杉,风一吹,云影在池子里轻轻晃,分不清是云在动,还是水在流。

  有藏族阿妈牵着孩子蹲在池边,指尖刚触到水面,便有几尾银亮的小鱼摆着尾巴游开,搅得满池光影细碎,像撒了一把星星。

  再往上走,栈道旁的彩池愈发密集,到“争艳池”时,竟像是闯进了上帝的调色盘。这里的池水不再是单一的清蓝,有的泛着浅绿,像初春刚解冻的草色;有的透着鹅黄,是阳光落在钙华上的温度;还有几池竟带着淡淡的靛蓝,像是把高原的天空揉碎了沉在水底。

  最妙的是站在高处往下看,无数彩池顺着山势层层叠叠铺开,边缘的钙华堤埂如白玉雕琢,将池水勾勒得愈发灵动,风过时,池面的涟漪与远处雪山的轮廓相映,仿佛整个山谷都在轻轻呼吸。

  走得有些乏时,忽闻水声潺潺,转过一道弯,“金沙铺地”便撞入眼帘。不同于彩池的精致,这里是一整片倾斜的钙华滩,水流顺着滩面的纹理缓缓漫过,阳光穿透水面,将水底的钙华映照得金光闪闪,真如千吨金沙倾泻而下,却又温柔得没有一丝喧嚣。

  有游人脱了鞋踩进浅滩,水刚没过脚踝,凉丝丝的却不刺骨,抬头是碧蓝的天,低头是脚下的“金沙”,恍惚间竟不知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最后抵达“五彩池”时,夕阳已开始西斜。作为黄龙的“王冠”,这片位于海拔3576米的彩池,此刻正被夕阳染得格外温柔。池水比山下的更清透,颜色也更浓郁,深蓝、浅紫、翠绿、鹅黄交织在一起,却不显得杂乱,反倒像一幅精心晕染的水彩画。

  池边的灌木已经染上秋意,红的、黄的叶子垂在池边,与池中的倒影连成一片,偶有几片落叶飘进池里,顺着水流轻轻打转,像是在为这瑶池写一首流动的诗。

  下山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山头,栈道旁的玛尼堆上,经幡在夜色中轻轻摇曳。回望黄龙,山谷间的彩池已隐入暮色,只依稀能看见月光下钙华滩泛着的微光,像巨龙留下的鳞甲。

  忽然明白,黄龙的美从不是刻意的惊艳,而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灵——是水与钙华千万年的相守,是雪山与草木的温柔相伴,更是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模样,让人走得再远,也忍不住回头,想再看一眼这人间瑶池的水色温柔。

  永远的圣地仙境,是大自然馈赠黄龙的礼物。黄龙人珍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悉心加以保护,把自然的仙境奉献给世人尽情享受。

  走进黄龙的主风景区,自然会听到高音喇叭在向游人宣传,提示人们在景区内不要吸烟等,加之游人不断提高的素质和自律意识,使这方净土保持着涤净蔚蓝的天空,使雪山上的瑶池与人文景观交织生辉,使黄龙素享永远的旅游胜地。

  随着黄龙旅游业的发展,新的景区开发,深藏在自然深处的秘密逐渐揭开。这里是地震高发地。

  在松潘这个地震多发区,当地人为了对付地震恶魔,充分体现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聪明智慧,藏民的房屋绝大多数是木质结构的,外表色彩鲜艳,涂抹大红大绿的风云及花鸟虫鱼的图案,呈现出浓郁的藏族文化风格。

  据说当地震一过,倒塌的木楼会很快被重新搭建好,从而减轻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在地震遗址四沟风景区,你会看到历经上万年的无以计数的山崩地裂,形成了罕见的奇峰、深度塌陷的峡谷和耸立的平台、地表断裂的瑰丽景观。

  在这蛮荒的原始深谷里,居住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山外文明地带移民来的幺佬人,他们世代刀耕火种,在森林草地放牧牦牛、山羊;在这里有很多一生都没有迈出过这条山沟的人,他们宛若生活在“世外桃源”里,生活中保留着最古老的原始习俗。

  当山外文明的春风吹来,似乎惊醒了这群山里人,他们的商业意识大增,他们把没有污染的水果、珍贵的药材、绣着映山红的手工艺品等兜售给游客。

  当文明人的脚步纷至沓来,似乎也没有吵醒大山里的“梦中人”,他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男人们吸着叶子烟,妇女缝着针线活,喝着酥油茶,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旭日东升,皓月下沉,千年如一日。定居在黄龙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命就如同大自然的绿色一样单调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以极其缓慢的步伐延续古老的文化;他们用鲜艳的服装点缀生命的色彩;用接近天籁之音的歌声,创造自己的民族音乐,从而使自己从大自然中走来,似乎又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

  黄龙原住民主要以藏、羌杂居的生活方式,永远如一缕霓虹,飘舞在青藏高原的东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解锁黄龙之魂:既有五彩池随光影变幻的灵动、金沙铺地的壮阔等自然奇观,又含藏羌服饰的明艳、酥油茶的醇香等人文风情,更记录古城新貌与深山原民的碰撞、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文字如画卷,尽显黄龙“圣地仙境”的多重韵味。文章字里行间,既有对瑶池仙境的沉醉,亦有对原住民守护家园、平衡发展的赞叹,尽显这片土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魅力。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因频繁获取本网内容,你已被限制访问,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