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十九回 战八丁胡霖英勇捐躯 修家书张芳泪诉衷肠

作者: 卷风 点击:168 发表:2025-10-24 11:01:29 闪星:2

摘要:在铜山县柳泉镇西堡村胡氏家族中,胡霖一家七口均投身抗日战争中。胡霖牺牲的时候,他的父亲胡大勋已不再是运河支队支队长,而是升任山东警备九旅十八团团长。他不仅是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在和平时期,他又是一位战天斗地的“劳动英雄”。胡霖的叔叔胡大毅于1941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英勇牺牲。胡家一门英雄,永载史册。胡霖及其家族的事迹,展现了运河支队“勇士倒在冲锋路上,永不退缩”的精神。一门双英烈,七口齐抗战。胡大勋家庭的抗战故事,穿越似水光阴,至今在运河两岸传颂不绝。

  1945年10月28日,已编入山东军区警备第九旅第十八团的运河支队接到紧急命令:“为保障我野战军夺取中心城市,迫使负隅顽抗的日伪军彻底投降,破袭津浦铁路柳泉至韩庄段,炸毁韩庄运河铁路大桥和公路大桥,阻止国民党军北犯!”

  接到命令后,二连在连长单立珍和指导员胡霖的带领下,分别于11月2日和14日两次执行炸毁韩庄运河铁路大桥的任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炸毁铁路大桥,使津浦铁路陷入中断,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

  1945年1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侵犯鲁南解放区。十八团一营二连指导员胡霖,奉命率领二连战士在铜山县柳泉镇的后八丁村进行自卫,据守后八丁村的是国民党第五十七师的辎重营。

  后八丁村,原江苏省铜山县柳泉镇的一个幽静小山村,其村名背后蕴含着一段趣谈。相传昔日有一位妇人嫁至前八丁村,连生八子,故该村得名前八丁。后来该妇人改嫁至后八丁村,再生八子,于是该村便以“后八丁”命名,此即前后八丁两村地名的由来。运河支队英雄胡霖在此献身的后八丁村,正是那场激战的见证。

  胡霖(1922-1945),出生于江苏铜山县柳泉镇西堡村,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第三任支队长胡大勋的次子,担任运河支队二连指导员。

  胡霖出身于抗日军人世家,其父胡大勋曾任运河支队首任参谋长及第三任支队长,其亲叔叔胡大毅同样在抗日前线英勇牺牲。胡霖起初服务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文艺队,得知运河支队兵力告急,主动请缨,从后勤转入前线作战,这位弃文从武的热血青年,在残酷的枪林弹雨中迅即磨练成长为优秀的中层指挥员,并以“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战友们。

  胡霖生前参与对日伪军作战十余次,1945年春节前夕,在攻克扒头山伪军据点的战斗中,虽小指被子弹击断,却隐瞒伤情继续奋战。

  1945年11月,二连指导员胡霖率部在铜北柳泉镇后八丁村设防。后八丁与胡霖的老家西堡村很近,他短暂归家,探望久未谋面的母亲与嫂子。嫂子发现他手上的伤势,他恳求嫂子保密,以免父母担忧。

  胡霖伤势本可在家中休养,然而他仅在家逗留一晚,次日便急匆匆重返前线。

  次日拂晓,母亲将熬夜为他赶制的一双布袜交到胡霖手中。那双袜子以粗白布手工缝制,袜底密密麻麻的针眼,细腻而厚实。胡霖穿上这双充满母爱的袜子,感受到温暖与力量,毅然踏上战场,却未料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1945年11月的那一天,后八丁战斗即将展开。国民党军五十七师布防严密,胡霖率部深入敌后侦察,制定了夜袭敌军的作战计划。一夜之间,胡霖率战士们悄无声息地砍死敌军三百战马,使国民党骑兵团无马可骑,此举成为战场奇闻。此次战斗,他们还缴获了敌人大批马匹与武器。

  次日,胡霖再次率部偷袭马回子敌营,但国民党军队已有防备。后八丁三面环山,北面是山地,敌军布防严密。胡霖单枪匹马滚入沟中,乘敌机枪手打盹之机,夺过机枪,引发敌军警觉,增强了防守。按照十八团的部署,胡霖率领先头部队夜袭,第三天与主力部队一起进攻。然而,敌军先行发起攻击,将胡霖的侦察部队包围,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

  指导员胡霖高呼着口号,身先士卒,战士们热血沸腾。敌军发现胡霖走在前列,用机枪疯狂扫射,胡霖头部中弹,当场英勇牺牲,另有八名战士一同捐躯。

  当时,年仅15岁的运河支队宣传员张景坤正在胡霖的连队。战斗结束后,部队举行追悼会,政治部主任交给张景坤一封胡霖未婚妻张芳寄来的信,胡霖未能看到这封迟到的信件。信中写道:

  “亲爱的胡霖:

  见字如晤。我眼中模糊,心中牵挂与思念。你在战场守护我们热爱的土地,我虽不舍,却为你骄傲。无数夜晚,我想象你在战场上的英勇,你冲锋陷阵,无所畏惧。我担心你的安危,希望你保重,早日平安归来。

  战争漫长,我等你归来,等全国胜利,我们便成婚。

  ……

  张芳呈上

  民国三十四年秋”

  字字句句,泣血锥心。那个时代的恋人,把爱情深埋心底。

  张景坤读完信,泪如泉涌,悲痛欲绝。

  “指导员,指导员……你醒醒……”

  大地沉默,群山静谧,胡霖指导员已无法回应。他的最后冲锋,与那封迟到的家书,永远定格在记忆之中。

  “流血牺牲,日常之事,每一次告别,都可能成为永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二连指导员胡霖同志的壮烈牺牲,深深刺痛了少年时代的张景坤,指导员的牺牲给了他终身难忘的印记,胡霖英勇顽强浴血杀敌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深深影响到少年张景坤未来的人生轨迹,全国解放后,张景坤同志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诗人和音乐家。

  战斗结束后,胡大勋团长到场为烈士送别,当他看到儿子胡霖的遗体时,不愿直视,询问警卫员子弹从何方向射入。警卫员查验后报告:“子弹从前额射入!”

  胡大勋感慨地说:“从前面打进去,是好汉;从后面打进去,是孬种。胡霖,我的好儿子,你是好样的!”

  胡霖仅穿了一天母亲为他缝制的白布袜便牺牲。母亲怀着巨大的悲痛,从儿子遗体上取下袜子,保存了74年,后由胡霖侄子胡永强先生捐赠给徐州市贾汪卧龙泉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成为该馆内最动人的陈展品之一。如今,胡霖的袜子成为家风与牺牲精神的永恒象征。

  在柳泉镇西堡村胡氏家族中,胡霖一家七口均投身抗日战争中。胡霖牺牲的时候,他的父亲胡大勋已不再是运河支队支队长,而是升任山东警备九旅十八团团长。他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在和平时期,他又是一位战天斗地的“劳动英雄”。胡霖的叔叔胡大毅于1941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英勇牺牲。胡家一门英雄,永载史册。胡霖及其家族的事迹,展现了运河支队“勇士倒在冲锋路上,永不退缩”的精神。

  一门双英烈,七口齐抗战。胡大勋家庭的抗战故事,穿越似水光阴,至今在运河两岸传颂不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一双承载母爱的粗布袜,一封迟到的战地情书,定格了一位23岁青年的壮烈人生。胡霖出身抗日世家,弃文从武、身先士卒,断指犹战而不言苦,临阵归家却匆匆别母,最终将热血洒在后八丁村的土地上。他用“前额中弹”的冲锋姿态,诠释了运河支队“勇士倒在冲锋路上,永不退缩”的精神内核,而家族七口齐赴国难、一门双英烈的壮举,更彰显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家国担当。这段跨越时空的英雄事迹,既是运河两岸的精神丰碑,更是激励后人铭记先烈、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