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展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真实的故事
点击:206 发表:2025-10-26 10:48:34
闪星:4
序言:央视开播反映中共台湾地下党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引起观众强烈反响,那么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的真实故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些鲜为人知秘密背景?有那些电视剧难以全面展开的悲壮故事呢?《全景展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真实的故事——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纪实》系列文章,将为读者一一道来。
上世纪1949年前后,按照党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中共华东局、上海局、华南局、华北局社会部等机构向台湾秘密派遣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达1500余名。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叛徒出卖,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有1100余人,余下400余人侥幸逃脱追杀,最后能回大陆的屈指可数。
《全景展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真实的故事——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纪实》系列文章,作者通过采访原总政联络部,并翻阅台湾大量解密的资料,以及台湾地下党、进步人士烈士的战友、亲属回忆,台湾学者撰写的文章、记者的有关报道,还有当年国民党保密局特务头子的回忆,了解到台湾地下党的发展消失过程和千余名烈士被残害的来龙去脉,从而来展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告慰为祖国统一献身的英烈。
陈宝仓:为正义献身的国民党中将
——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纪实(七)
陈宝仓,为正义献身的国民党中将,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
(陈宝仓将军)
陈宝仓,字自箴,1900年出生在河北遵化石门镇大辛庄。中学毕业后弃文从武,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两年期满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即在国民党晋队中任职,后在张发奎麾下服务。
1937年初,张宝仓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务。同年8月,日军向上海进攻,敌我军力相差悬殊,他受命担任昆山城防司令,率部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为上海及长江下游的百姓、物资转移内地争取了时间。
1938年春,陈宝仓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造成重伤,右眼失明。同年6月,日军以海空军配合向武汉进攻,陈宝仓眼伤未愈即奉调参加武汉会战,经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推荐,出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参加德安战役,是役歼灭日军2万余人,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
抗战伊始,张发奎在上海拜访郭沫若,请求为其组建一个政治部,郭与上海共产党组织商议,遵照周恩来指示,为张组建一个战地服务队,全队30余人,有不少是共产党员。陈宝仓在第二兵团开始接触共产党人,政治上有明显转变。
(陈宝仓将军与家人合影)
1939年春,张发奎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陈宝仓任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负责两广军事政务。陈宝仓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先后为刊物撰写了《天寒岁暮敌的总崩溃战》《我们怎样击退进犯粤北的敌人》《我对广东青年的期望》《中国战争与反对妥协讨击汪派汉奸的斗争》等重要文章。
在这期间陈宝仓有机会与共产党人、进步文化人士广泛接触,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友。同年秋,日军为了封锁中国出海口,截断国际对中国的物资支援,以10 余万之众,从海南岛暗渡,在广西钦防沿岸登陆,沿邕钦公路攻占南宁,直陷昆仑关。国民政府军委会调集各路抗日名将及机械化部队发起总攻,陈宝仓负责组织指挥灵山方面战役。桂南会战历时一年,毙伤日军4万余人,迫使日军南撤。
(年轻时的陈宝仓)
1945年10月25日,陈宝仓将军与美国海军第6师谢勃尔少将一道在青岛汇泉路跑马场主持接受日军投降。
1940 年秋,日军占领越南,中越边境紧张,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陈宝仓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出任主任,代表张发奎司令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事政务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到靖西后即调整布防,推行经济反封锁,严禁、打击武装走私,改组国民兵团,创立通讯情报网,开展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取得岳圩战役胜利,民众赠以“威扬塞外”的匾额。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又在全国掀起一次反共高潮。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被迫撤离,隶属第四战区的抗敌演剧队第四队也成了特务紧盯的对象。时任张发奎的上校待从秘书左洪涛是中共地下特支书记,为了保存力量,建议陈宝仓出面,请求张发奎同意,把抗敌演剧队从柳州调来靖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正是这个原因,陈也被军统特务视为有赤化嫌疑人。
1942年初,越共领导人胡志明等把工作重点移到中越边境靖西,陈宝仓应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的请求,帮助越盟培训爆破技术及其他军事项目人才。同年8月,胡志明在德保县被疑为日本间谍而被捕,专署呈报就地处决。后经张发奎、陈宝仓从中斡旋,把胡志明送柳州第四战区政治部军人拘留所,在共产国际的协调下,1943年9月胡被释放。
由于越共的积极活动和中共态度的明朗化,国民党特务告发陈“放任越共四处活动”。不久,蒋介石密令追捕越共胡志明等领导人,但此时胡等已安全返回越南。为此,国民党军委法庭以胡志明等越共领导人脱逃一事认定陈宝仓在追捕中有渎职嫌疑,传讯陈宝仓前往重庆受审。
(毛泽东主席为陈宝仓签发的光荣纪念证)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为派员去全国各地抢先接受日本投降感到要员不够而着急,陈诚深知陈宝仓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是难得人才,故向蒋介石推荐陈宝仓为军政部山东胶济区接收特派员。至此,陈宝仓这场法庭危机才化险为夷。
抗战胜利后,陈宝仓调任第四兵站总监部总监。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向蒋介石告发陈宝仓有遗失给养物资,资助解放军的嫌疑,因而被免职。
1948年春,陈宝仓在香港加入地下民革,并得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饶彰风、方方等接触,陈宝仓表示可赴台湾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的愿望和决心。是年底,陈宝仓涉嫌案撤消,调任国防部中将高参。
1949年陈宝仓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赴台湾工作。1950年6月,因蔡孝乾出卖,共产党卧底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枫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从容就义!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
【编者按】陈宝仓将军在国民党内部,却心系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主动为中共传递重要情报。尽管面临重重危险和误解,他始终坚定信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七)》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陈宝仓将军波澜壮阔而又悲壮的一生。文章从他的早年经历写起,详细叙述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在解放战争中逐渐觉醒并投身中共台湾隐蔽战线的过程。作者运用丰富的历史细节,如他在各次战役中的具体行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以及遭受的种种磨难,使陈宝仓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文章也揭示了中共台湾隐蔽战线的艰难与残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些无名英雄为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这不仅是一篇缅怀先烈的文章,更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意。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