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展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真实的故事
点击:244 发表:2025-10-24 10:49:34
闪星:4
序言:央视开播反映中共台湾地下党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引起观众强烈反响,那么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的真实故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些鲜为人知秘密背景?有那些电视剧难以全面展开的悲壮故事呢?《全景展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真实的故事——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纪实》系列文章,将为读者一一道来。
上世纪1949年前后,按照党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中共华东局、上海局、华南局、华北局社会部等机构向台湾秘密派遣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达1500余名。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叛徒出卖,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有1100余人,余下400余人侥幸逃脱追杀,最后能回大陆的屈指可数。
《全景展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背后真实的故事——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纪实》系列文章,作者通过采访原总政联络部,并翻阅台湾大量解密的资料,以及台湾地下党、进步人士烈士的战友、亲属回忆,台湾学者撰写的文章、记者的有关报道,还有当年国民党保密局特务头子的回忆,了解到台湾地下党的发展消失过程和千余名烈士被残害的来龙去脉,从而来展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告慰为祖国统一献身的英烈。
吴石:睡在蒋介石身边的“定时炸弹”
——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纪实(五)
天将拂晓,国民党军一排武装士兵,齐步走进台北延平南路保密局黑牢,押解即将行刑的死刑犯。四名威武不屈的勇士,被五花大绑,以军用大卡车载往马场町刑场,执行枪决。
这一幕发生在1950年6月10日,英勇就义的是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中共华东局女特派员朱枫、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陈宝仓、上校聂曦,他们时年分别为56岁、45岁、50岁、33岁。
电视连续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剧中的吴石将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吴石,字虞薰,1894年8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911年,吴石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参加辛亥革命。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前后受业4年,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总是名列全校第一。后来他留学日本炮兵学校,毕业后又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在日本两校毕业时也都名列第一,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军界,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吴石将军)
吴石在日本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官多年,国民党军队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他的门生。
在上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对垒期间,吴石忠实地站在国民党一边。直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初期,他仍站在反共立场,对蒋介石集团还抱有幻想,曾经为对付共产党军队出谋划策。
1940年初,吴石重见相隔20余年的老友吴仲禧。当时吴仲禧在韶关任第四战区长官部军务处处长和韶关警备司令。他已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隐蔽在国民党军队的上层做地下工作。虽然时隔多年,他们依然一见如故。
吴石满腹军事学问,而国民党却不肯给他带兵的实权,一直没有机会带兵上战场。白崇禧器重他的学识,但也没给他什么实权。对此,吴石深感遗憾。
在抗战的几年里,吴石经常流露出一种愤懑、失望的情绪。他逐渐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官场的勾心斗角,排挤异己,他常慨叹:“国民党不亡没天理!”
1940年底,白崇禧即推荐吴石任第四战区的中将参谋长。吴仲禧也在这时调柳州任第四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两位老友又一起共事了。几年里,吴石经常流露出一种很怒、失望的情绪。吴仲禧后来回忆说:“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在四战区任职期间,吴石还救了被国民党抓捕的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性命。
(吴石将军塑像)
抗日战争末期,吴石曾在重庆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任中将主任。吴仲禧则在1946年1月调任南京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汉年等人指示吴仲禧设法通过吴石的关系在国防部内找一个实职,以便更好地开展军事情报工作。
1946年9月,经吴石帮忙,吴仲禧被国民党国防部委任为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这样,吴仲禧可以利用这个职务,借着到各地巡查、视察部队之便,收集国民党的军事情报。
1947年至1948年间,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此时,吴石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开始倾向革命。吴石知道吴仲禧正在进行一些秘密工作,也就主动提供条件,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1947年4月,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后,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经常往返于沪宁之间,不断送来重要情报,递交给华东局。
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吴仲禧到南京见到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参谋长李树正,请李多加关照,给予方便。吴仲禧到徐州后,李见了吴石的信,对吴仲禧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见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详细标明国共双方部队的驻地、番号、兵种等,把东起海州、西至商丘的整条战线的形势反映得清清楚楚。吴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设法将上述情报向潘汉年汇报。吴仲禧后来回忆说:“这次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吴石的有力帮助,没有李树正按照吴石的嘱托作了种种关照,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挥师逼近南京。国民党国防部尚保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主张直运台湾。吴石却以福州有“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为理由,建议暂移福州。国民党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吴石派人将500余箱机要档案从南京押送抵达福州,保存在于山威公祠大殿内。吴石已得悉将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他打算一旦时机成熟就在福州起义,将这批军事机要悉数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吴石与家人)
到榕正式就任时,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当局电促速将存榕档案运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一方面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派员率警卫运台;另一方面下达“死命令”,要忠实部下、 国防部史政局总务组组长聂曦和随从参谋王强把298箱绝密档案全部转移到位于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最后交给了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
2014年1月21日,福建黄埔军校同乡会的会长、93岁的王强老人看了福建《海都报》“虎穴藏忠魂”系列报道后,在福州向《海都报》记者周德庆讲述了当年的往事:“我当时是福州绥靖公署情报处参谋兼吴石的随从参谋,27岁。1949年8月15日上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逼近福州,我匆忙赶往位于汤井巷的吴公馆。
王强,我今天对你下一个死命令。你一定要保护好那298箱绝密资料,人在档案在。你要把它完完整整地交给解放军。”吴石的表情严肃。听完长官的命令后,王强感到了这批秘档的分量,表示坚决照办。
第二天凌晨,吴石乘坐飞机,离榕赴台。越日,福州解放。3天后,王强遵照吴石的命令,将298箱资料交给了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绝密资料中,有国民党海事图、国民党西南兵力部署图、国民党西北兵力部署图等。
“老长官的这道命令,改变了我的一生。”王强呈献秘档后,被批准入伍到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从一个旧军人开始向革命军人蜕变。
王强在吴石身边工作前后约4年。他回忆这4年,在无意识中,成为了吴石向我党提供情报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吴石将军狱中手记)
王强介绍,他和吴石的初次见面是在1945年的秋天,地点是重庆的吴公馆。初次见面,我不敢坐,直到吴石夫人王碧奎女士招呼,才小心地坐在旁边的一个角落。王强解释,跟随吴石将军后,这种又敬又畏的情结,一直隐藏在内心。
淮海战役后,王强每周三次接到吴石的命令,到国防部第二厅去取“敌我态势图”。按照国民党军内的分工,国防部第二厅负责情报搜集工作,而吴石的国防部军政局负责各次战役后的总结工作。
“取回情报后,他用红色和蓝色的箭头,标明国、共两军的最新兵力部署图。然后,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解放后,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吴长官将上述军事情报标上箭头挂到墙上后,要用相机拍成照片,然后通过地下党,传递情报。
“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解放军能势如破竹,我想,这些情报应该起了作用。”王强老人很欣慰,当年自己的“唯命是从”,是很有意义的。
国民党还都南京后,在王强的印象中,吴石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从南京坐火车前往上海。因为,负责接送工作的正是王强本人。
“当时,有部下猜测,长官是不是在上海有了小老婆。”王强回忆,这是句玩笑话,没有人相信。平日来,吴石不抽烟、不喝酒、不爱参加社交舞会,生活一直很清贫,且最为厌恶的便是国民党的腐败。
据官方的“吴石档案”记载,他是1947年开始为我党工作的。通过同乡挚友、国民党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部长何遂的牵线,1947年4月在上海,吴石会见了中共中央上海局的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等人。
“我现在明白了,当年,吴石将军频繁前往上海,是为了传递情报。”王强说。
王强的回忆,真实再现了吴石将军为我党情报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
1949年7月,吴石由福州经广州辗转到香港找到吴仲禧。吴石告诉吴仲禧,福建绥靖公署已经结束,他已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要到台湾去。吴仲禧曾请他考虑,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可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吴石坚决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为了避免嫌疑,他将携夫人王碧奎和两个小儿女一同去台湾。留下大儿子韶成,大女儿兰成在大陆。
何世平是何遂将军的三儿子,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在上海工作。几十年后,他回忆:父亲何遂将军当时已在台湾,与自己的二儿子何世平一家潜伏台湾做高层情报工作。吴石将军是自告奋勇,代替何遂将军留在台湾从事情报工作,为解放台湾,统一全中国做贡献的。
吴石赴台前,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一号”。吴石抵台后,就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由于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吴石无法通过地下组织将军事情报送给华东局。
1949年10月25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在缺乏军事情报的情况下,攻打金门失利。同年11月,解放军攻打舟山群岛也受到重大损失。这两仗给人民解放军敲了警钟。解放台湾比原先预订的更加困难了。为尽快取回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华东局决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女党员朱枫(朱谌之)赴台与吴石联系。
1949年11月27日,朱枫从香港抵台,与台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蔡孝乾取得联系。一个星期后,吴石在寓所秘密接见朱枫,向她提供了一批绝密军事情报的微缩胶卷,内有:《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最新编绘的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台湾海区的海流资料;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飞机架数。
另外,还有《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等,这批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递到华东局情报局。其中,几份绝密军事情报还呈送给毛泽东。《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引起了毛泽东的特别关注,并查问这些情报的来源。当毛泽东听说这些情报是一位秘密女特派员赴台从一位国民党上层人士“密使1号”那里取回时,当即嘱咐有关人员:“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还挥毫写下了一首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1949年12月,蒋介石集团面对人民解放军即将进攻、解放台湾这一态势,加紧对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进行破坏。
(吴石在陆军大学签署的公文)
1950年1月29日,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在不到一周内,蔡孝乾叛变,供出所有名单资料,并供出吴石与华东局女情报员朱枫秘密会晤达六、七次之多,陆续为她提供了一些重要军事情报。
1950年3月1日,台湾当局下令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罪名逮捕吴石将军,吴石将军夫人王碧奎、吴石的亲密朋友“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亲信随员聂曦上校等人。
1950年5月6日,吴石将军临刑前,大义凛然,从容吟诵了在狱中所作的一首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吴石将军被害时年56岁。
吴石临刑前遗书儿辈,谨守清廉勤俭家风,树立民族正气。吴石被害后,国民党保密局派人连日搜查他的住所。但在清理这位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个人家产时,仅查出一根金条,称重四两。连负责搜查的国民党特工也不无感慨:这么大的官,太不值得了!感到不可思议。
对吴石枪决后,一组行刑照片就出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这是蒋介石的命令:“死要见尸!”吴石在台湾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多次参与重要军事战略部署,所以对吴石案,蒋介石无比震惊和愤怒,全程亲自督办,并委任特别军事法庭审结,判死刑,立即执行。
“死要见尸!”是蒋介石在发泄对吴石的刻骨仇恨,也是吴石宁死不屈的真实写照。
后人对吴石评说,他如果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仍可以过着高官厚禄的优逸生活;他如果听从吴仲禧的劝告,留在大陆,不去台湾,以他对革命的贡献,人民政府自然也会厚待他。
吴石弃暗投明,在国民党政权垂死挣扎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赴汤蹈火,毅然去台湾,想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坚贞不屈,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种向往光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实在可嘉。
下期介绍朱枫烈士英勇就义的壮举。千余名台湾地下党和进步人士就义前最具震撼力的照片就是朱枫临刑前的情景,刚毅、无畏,宁死不屈,临危不惧,巾帼英雄慷慨赴死的镜头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敬仰,使人难忘。
【编者按】吴石将军的故事,是一曲忠诚与信仰的赞歌。他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到弃暗投明为党工作,最终为解放台湾壮烈牺牲。《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烈士寻踪(五)》以详实的资料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全景展现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背后吴石将军等烈士的真实故事。文章通过讲述吴石将军的生平经历、他与中共地下党的联系以及为情报工作所做的贡献,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深明大义、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共台湾隐蔽战线那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感受到了烈士们为祖国统一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纪念。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