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心中有鬼”与“糊弄鬼”

作者: 刘迁 点击:266 发表:2025-10-17 10:56:35 闪星:0

  有鬼吗?

  心中有,就有;心中没有,就没有。

  到底有没有?回答是肯定的——相信的人说有;不相信的人说没有。

  相信的人说一定有,而且毕恭毕敬。

  不相信的人说没有,而且嗤之以鼻。

  相信的人,一到了该体现“孝心”的时候,就会虔诚的燃香礼拜。听从巫医神汉的,就属于这一种。因为他心里有鬼。

  不相信的人,到了应当进行祭祀的时候,才去坟头行孝。因为他心里没鬼,只有怀念。

  因为有人不信,才闹出了上坟烧报纸的笑话。赵本山在一个小品里有道白曰:“上坟烧报纸,你这不是糊弄鬼呢吗?”

  上坟有烧报纸的吗?没有,肯定没有。本山老弟只是想用这样一个段子,来表现晚辈不怎么孝敬,形容对扫墓不怎么严肃,引逗观众发笑而已。可是,它却成了一句经典的台词,经常有人“引用”。

  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举动,什么样的规模,才不是“糊弄”鬼呢?才真是“尊重”鬼呢?当然,不仅仅是烧不烧报纸的问题。

  不同的年代,焚化的纸钱(冥币)也不一样,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品种,都有所区别。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我不知道)以后,祭祖扫墓时所焚化的纸钱大致有四种:黄钱纸、阴大洋、银元宝、金元宝(特殊的时候还有纸活儿)。那个年代,很少见或几乎见不到特制的黄钱纸,就以“包装纸”替代;阴大洋也是民间自己印制的,或印有简单墨色图案的约64开长方形纸张,或以红墨水在包装纸上印制多个圆形图案(印图案那个物件叫“魍神咒”);还有一种变通的方法很可笑:把一张10元的纸币(当时面额最大)放到包装纸上,用手心“抹挲”(masa)一下,就如同纸币的数额了,需要多少张,就“抹挲”多少次,这是不是在糊弄鬼呢?银元宝和金元宝是用银色和金色纸张(俗称“瓦银”、“瓦金”)叠成元宝形状而成的。一张“瓦银”或“瓦金”纸大概有4开那么大,根据所需数量裁之后而叠之。有的时候还在元宝的平口边沿写上“重量”,体积小的写“十五两”,中等的写“二十五两”,大的写“五十二两”。在“瓦银”、“瓦金”上写字很难,不粘,铅笔、钢笔、毛笔都写不上去,奶奶让我在平口边沿贴上一红纸条,在纸条上写毛笔字——奶奶算是“发明家”呀!。那个年代,置办一次“烧纸”事宜,用不了多少钱,几块钱而已,卷成一卷,腋下一夹,带上“洋火”即可走人。

  而今,可大不相同矣,可谓“与时俱进”也。首先,焚化的各种纸钱都是现代化的工业制品,出炉于工厂的机械化生产线,那些印制的冥币十分精致,与国家流通的人民币相比只是面积、面额大小不等而已。其次是焚烧的数量比过去多多了,用车拉,装得满满登登;用人扛,需多人分别负载;堆到坟前,跟小山似的,焚化殆尽,没有个八小时,是烧不完的。再有,过去的纸活儿(用彩纸扎成的各种物件)扎的是牛马、车、房之类的,而现在扎的是只要你能想到的,无所不扎,对逝者或是投其所好,或是孝子孝女心愿的体现,亭台楼阁、高楼大厦、别墅、轿车、彩电、电脑,现代化生活用品无所不包……所以,而今的“鬼”都不是穷鬼,富裕得很。从“鬼”的腰包演变来看,也可以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吧!一位男士去墓地给父母上坟,一边焚化纸钱,一边嘱咐二老:“这些钱可真不少,花不了存到银行里,可千万别往外抬呀,那老谁A家就是例子。他前几年往外抬了两千块钱,到现在都好几年了,一点儿都没要回来,连本钱都瞎了。”

  焚化纸钱,不管是过去的少,还是今天的多,其实都是“糊弄”鬼。虔诚的也罢,不经意的也罢,都没有什么区别。心中有的,自然虔诚;心中没有的,自然是糊弄。

  其实,鬼是应该糊弄的,尤其是自家的“鬼”。

  对于鬼,你不糊弄他,又当如何呢?

  之所以强调糊弄自家的“鬼”是应当的,是因为本人在认知上、在理论上、在内心的情感上,与他人的行径有所不同。本人只参与家族内部的祭祖、扫墓活动,其他的看病消灾之类的焚化纸钱等活动一概避之,不屑一顾之。

  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和春节前夕,按照常理,每个家族、家庭都会进行规模或大或小的祭祀活动,或家族群众集体行动,或同胞兄弟姐妹一同前往,到墓地焚化纸钱,祭奠先人;就是那些远离家乡、定居外地的游子,也会采取遥祭的方式完成这种心愿,有时他们会在几年中特意回到家乡一次,进行祭祖,这说不上是不是糊弄鬼的问题,而是一种仪式。这种仪式,不管它隆重与否,不管参与人数多少与否,从根本上讲,它体现了三层意思:第一,证明墓地里长眠的先人有后代,坟头收拾得干干净净和坟前的灰堆就是证明;第二,后人没有忘记先人,因为他们在坟前留下了纸灰;第三,是后人纪念先人诸多方式中的一种方式。那些墓地没人清理,坟头塌陷没人填土,经年不见纸灰,人们一看,第一句的评论便是这家大概“绝户”了。

  所以说,“鬼”是应当“糊弄”的。只要是应当糊弄的鬼,到了该“糊弄”的时候,就应当去“糊弄”一番。这只看你心中有没有,有的是哪一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全文以“有鬼吗”开篇,层层拆解祭祖焚纸的本质——看似是“糊弄鬼”,实则是人心的投射与情感的寄托。作者坦诚“自家的鬼该糊弄”,既区分了迷信与传承的边界,也道破祭祀背后,是生者对先人的情感联结与家族血脉的无声延续。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