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欢 乐 与 神 圣

作者: 冼生 点击:190 发表:2025-10-04 17:47:55 闪星:2

       当今中国,究竟有多少节日?恐怕谁也说不清。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送灶,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清明扫墓,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中元祭祖,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吃饺子,腊八喝粥,小年再祭灶……  

       公历的:元旦、妇女节、植树节、消费者权益日、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记者节、消防日、国家宪法日……  

       改革开放后“长”出来的:青岛啤酒节、海南椰子节、盱眙龙虾节、吐鲁番葡萄节、大连樱花节、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B站跨年晚会……  

       若再把二十四节气、各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古尔邦节、三月街、盘王节、苗年、藏历新年统统算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在“过节”。  

       节日,是时间的年轮,是生活的标点,是情绪的火山口。  

       除夕,爆竹声里一岁除,全家围炉守岁,春晚倒计时;  

       元宵,十里长街花灯如昼,万人空巷猜灯谜;  

       清明,烟雨纷纷,慎终追远,一束白菊寄哀思;  

       端午,鼓点震湖,龙舟竞渡,粽叶飘香;  

       中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人月两团圆;  

       国庆,五星红旗与朝霞一同升起,万朵鲜花汇成欢乐海洋……  

       倘若把一年比作一条长河,节日便是朵朵浪花,有了它们,日子才不至于沉郁、平庸、单调。  

 

       可在众多的节日里,有一个日子,除却欢乐,还须冠以“神圣”二字——  

       国庆节——欢乐与神圣的完美合璧。  

 

       一、神圣的回声  

       76年前的10月1日,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主席浓重的湘音穿透云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一声,石破天惊;这一声,山河动容;这一声,四万万同胞热泪飞洒。  

       为了这一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血洒黄海;  

       为了这一声,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李大钊“铁肩担道义”;  

       为了这一声,方志敏写下《可爱的中国》,江竹筠把牢底坐穿;  

       为了这一声,百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遍撒热血。  

       于是,10月1日不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红色数字,它被鲜血浸透,被信仰擦亮,被历史托举,成为神圣的坐标。  

 

       二、欢乐的礼赞  

       每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万人空巷。  

       清晨,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出发,正步138步,步步铿锵;  

       上午,战机梯队掠过天安门,拉出彩烟七道;  

       夜晚,烟花腾空,化作“牡丹”“向日葵”“复兴号”高铁,照亮中轴线的夜空。  

       而在边疆,在南沙,在喀喇昆仑,在“雪龙”号破冰船,在“蛟龙”号载人舱,五星红旗同样冉冉升起。  

       此刻,朋友圈被“中国红”刷屏:  

       有人把头像换成国旗,有人写下“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有人晒出三代人同框的合影——爷爷穿旧式军装,爸爸穿85式迷彩,自己穿21式星空迷彩。  

       欢乐,从广场流到街巷,从都市流向乡村,从屏幕流向心房。  

 

       三、76年,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  

       76年,在人类史上只是倏忽一瞬,在华夏五千年却是沧海桑田。  

       我们曾“一穷二白”,连火柴、铁钉都叫“洋火”“洋钉”;  

       我们曾“被开除球籍”,GDP仅占世界1.8%;  

       我们也曾“十年浩劫”,经济濒临崩溃,冤案堆积如山。  

       但,我们挺过来了。  

       小岗村18枚红手印,按下了“包产到户”的确认键;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夜崛起一座城;  

      “神州”飞天,“嫦娥”揽月,“天问”奔火,“北斗”组网;  

       高铁驰骋,5G领跑,北斗时统,复兴号时速350公里;  

       脱贫攻坚,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县全部摘帽;  

       疫情防控,千万人口城市4小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爱国主义——穿越时代的最强音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爱国不再只是呐喊,更是行动——  

       是“蛟龙”号主驾驶叶聪,把“中国深度”刻到7062米海底;  

       是“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把“中国印记”留在月球风暴洋;  

       是“天问”一号环绕、着陆、巡视,把“中国脚印”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  

       是黄文秀们把青春扎根在百色大山;  

       是张桂梅们用病躯托起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大学梦;  

       是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社区志愿者,把普通岗位变成抗疫前线;  

       是每一个“我”,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写进日常的坚守。  

 

       五、节日里的沉思  

       国庆长假,也是“灵魂拷问周”:  

       当有人在朋友圈晒环球影城、迪士尼时,是否想起喀喇昆仑加勒万河谷的戍边人?  

       当有人吐槽“高速拥堵”“景区排队”时,是否想过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只有17架飞机,不得不飞两遍?  

       当有人把“出国深造”异化为“出国镀金”甚至“出国避难”时,是否读懂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真正的欢乐,从来不排斥沉思;  

       真正的神圣,从来不拒绝批判。  

       国庆节,是一面镜子,照见国家的挺拔,也照见个体的渺小;  

       是一把标尺,衡量我们对“光荣”与“耻辱”的定义;  

       更是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把“小我”融进“大我”,把“小目标”对接“中国梦”。  

 

       六、把节日过成“加油站”  

       如何让国庆不止于“七天乐”?  

       ——把红色景点变成“第二课堂”。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看看1921年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到井冈山,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密码;到红旗渠,触摸“人工天河”的凿痕。  

       ——把“为国奉献”细化成“岗位清单”。科研人,瞄准“卡脖子”难题;产业工人,冲击“零到一”的突破;乡村教师,守住“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普通消费者,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把“爱国”翻译成“世界语言”。在进博会上做一回“全球买手”,用中国市场的磁力为世界经济点火;在TikTok上弹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让海外网友跟评“China Amazing”;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用中国方案守护人类共同家园。  

 

七、未来已来,路在脚下  

       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5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届时,国庆节的礼花,或许在月球基地绽放;  

       阅兵队列里,或许有量子迷彩、AI战士;  

       群众游行方阵里,或许出现“星际移民”彩车。  

       但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  

       从哪儿出发,为什么出发,要走向哪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八、结语:把神圣化为日常,让欢乐成为力量  

       国庆节,不是365天里的孤岛,而是365个晨昏的灯塔。  

       它提醒我们:  

       欢乐,可以是一家团圆的灯火,也可以是“神舟”返回舱划破夜幕的火焰;  

       神圣,可以是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宣告,也可以是实验室里的一次数据突破。  

       当国旗升起,我们抬头仰望;  

       当国歌奏罢,我们低头沉思;  

       当烟花散尽,我们迈步前行。  

       愿我们每一次对祖国的深情告白,都不只停留在10月1日;  

       愿我们把节日的欢乐酿成365天的干劲,把神圣的使命写进24小时的分秒。  

      如此,方能不负“国庆”二字,不负先烈所盼,不负时代所托,不负此生所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让我们在欢乐与神圣交织的旋律中,把个人的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让下一个76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更加壮丽的篇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本文感情真挚,情怀质朴,通篇以节日为引,层层递进,来凸显国庆的 “神圣” 与 “欢乐”的主题。从节日中起笔,再聚焦到国庆,从历史回声、当代礼赞、76 年变迁等各个维度,串联起先烈的壮举与国家成就,从而反思现实与展望未来。作者的文字,有诗的深烈和思想的厚度,既用鲜活场景来产生共鸣,又能以深刻追问来发人深思,在欢度节日之际,超越节日,产生了新的飞越。推荐一读。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