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处满诗情
“丹桂迎风蓓蕾开,摘来斜插竟相偎。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里来。”宋人的诗句穿越千年时光,依旧能精准描摹出桂花绽放时的清雅与灵动。每逢秋意渐浓,当梧桐叶染上金黄,枫叶燃起红火,桂花便似被秋神唤醒的仙子,悄然缀满枝头。那细碎的花瓣,或洁白似雪,或金黄如蜜,藏在层层叠叠的绿叶间,不事张扬,却以清冽又馥郁的香气,将整个世界浸润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这香气,是时光酿就的酒,是岁月写就的诗,连缀起古今文人的温情与遐想,让每一缕芬芳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桂花的香,是世间最独特的存在,它不似玫瑰那般浓烈张扬,急于宣告自己的艳丽;也不似百合那般清冷孤傲,带着拒人千里的疏离。它是恰到好处的温柔,是沁人心脾的清甜,像一条无形的丝带,轻轻缠绕着行人;又似一双温柔的手,悄悄抚平人心头的褶皱。走在街头巷尾,那香气会不经意间钻进鼻腔,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在耳畔轻声问候,带来猝不及防的惊喜。这香气是有记忆的,总能轻易勾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愫,唤醒沉睡的温暖回忆,亦能牵出流传千年的典故传说。
相传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吴刚因学仙有过,被天帝罚在月宫砍伐桂树,可这桂树随砍随合,永无止境。这则《淮南子》中记载的传说,为桂花镀上了一层神秘的月中仙气,也让历代文人对桂花多了几分别样的向往。屈原在《九歌·东君》中写下“援北斗兮酌桂浆”,将桂花与天上的北斗星相连,那杯中澄澈的桂浆,仿佛盛满了星河的清辉与诗意。古人爱桂,不仅爱它的香气,更爱它所承载的高洁品格。东晋郗超曾赞桂树“虽无桃李之艳,松柏之坚,然其香远益清,可喻君子之德”,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桂花不与百花争春、独在秋日绽放的坚韧与清雅。
桂花自古便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融,可入诗入画,更能化为杯中佳酿。南北方皆有酿桂花酒的习俗,每逢桂香最浓时,女主人便采摘带露的新鲜花瓣,晾干后与白酒、冰糖一同封入酒坛,置于阴凉角落,静待时光发酵。这一传统,恰与清代《花镜》中“桂可酿酒,香美异常”的记载相合。古人中秋赏月,想来总以桂酒相伴。待至年关,密封的酒坛终于开启,浓郁桂香与醇厚酒香瞬间弥漫全屋,沁人心脾。
主人斟上一杯细品,脸上满是节日的笑意。这笑容里,藏着对一年劳作的欣慰,饱含着家人团聚的温暖,更凝聚着对这坛时光佳酿的珍视与喜爱。一杯桂花酒,盛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与岁月的温柔。
似乎古时文人都爱这桂酒,除了屈原的“桂浆”,唐代宋之问也曾写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其实这喝的哪里是酒,是风雅,是团圆,是藏在岁月里的诗意。
现在在城市中生活,到处都能见到桂花树的身影。公园里、小区中,它们如同沉默的守护者,在秋日里悄然绽放,为这座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增添了一抹诗意与温暖。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漫步在公园的桂花林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形成斑驳的金色光斑,桂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愈发娇艳动人。林中立着一块石碑,刻着“桂馥”二字,旁边题着便是那首熟悉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读来更觉眼前桂树沾染了月中仙气,与古人所见的景致遥遥相望。
周围的人们都被这香气吸引,老人们坐在长椅上,闭目养神,静静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孩子们在桂花树下追逐嬉戏,他们伸出小手,想要接住飘落的桂花,清脆的笑声在林间回荡;年轻的情侣们手牵着手,漫步在桂花林中,低声细语,那淡淡的香气仿佛为他们的爱情镀上了一层浪漫的光晕。我不禁想起《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曾在未央宫植桂树,“高五丈,枝叶繁茂,中秋花开,香闻数十里”。想来千年前的汉宫秋夜,也曾有这般桂花飘香、人声惬意的景致,帝王与群臣在桂树下赏月饮酒,吟诗作赋,那画面,该是何等的风雅与热闹。
我在一棵桂花树下坐下,闭上眼睛,任由这香气将我包裹。风穿过枝叶,带来桂花的甜香,也带来了岁月的私语。我仿佛听到了采摘桂花时的声音,听到了童年在桂花树下追逐打闹的欢笑,听到了时光流淌的符波,也听到了古人对桂花的吟咏赞叹。王维在《鸟鸣涧》中写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人闲下来,才能看见桂花悄然飘落,夜静了,春天的山谷显得格外空寂。这份闲适与淡然,不正是桂花所传递的气质吗?它不与百花争春,独在秋日绽放,用自己的方式装点着季节,也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桂花的花期短暂,它不像松柏那样四季常青,也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却在这秋意最浓的时节,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释放自己的芬芳。它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最动人的篇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正如刘禹锡在《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中所写:“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他赞颂桂花不羡慕春天桃李的艳丽,而是在秋天结出果实,绽放荣光,这份坚韧与从容,正是桂花最动人的品格。
望着枝头的桂花,我不禁思考起生命的意义。桂花虽小,却能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带来美好与芬芳。它不追求长久的繁华,只求在有限的时光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如桂花般的人,他们或许平凡普通,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真诚与善良温暖着身边的人。就像古代的隐士,不慕荣利,不恋浮华,在山林间种菊赏桂,饮酒赋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们的生命,不也如桂花一般,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吗?
每当夜幕降临,月色皎洁,桂花的香气在夜色中愈发浓郁。月光洒在桂花树上,白色的花朵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银霜,如梦似幻。我静静地站在桂花树下,仰望着那轮明月,思绪飘向了远方。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写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那清冷的露水打湿桂花的画面,带着几分寂寥,却又充满了诗意。此刻的我,仿佛与千年前的王建站在同一片月光下,共同感受着桂花的香气,体会着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秋风渐起,桂花开始渐渐飘落。那些曾经在枝头绚烂绽放的花朵,最终回归大地的怀抱。但它们的香气并未消散,而是融入泥土,成为滋养新生命的养分,等待着来年的再次绽放。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有起有落,有欢笑也有泪水,但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温暖的瞬间,就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明代高启在《咏桂》中写道:“雪影半窗能共白,香魂一缕解相思”,桂花的香魂,早已化作了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你我与古人。
在桂花飘香的日子里,让人感受着岁月的温柔,也体会着生命的美好。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桂香,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将岁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也将古今的人文雅韵轻轻缠绕。无论是吴刚伐桂的悠远传说,还是屈原、王维、杨万里等文人笔下的诗意情怀,亦或是灶间那坛桂花酒的温暖记忆,都化作了桂花的香气,留在了我的心底。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桂花的香气都会在心中永远盛开。它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也是今天与古今诗意对话的桥梁。在桂花香处,让人能够读懂时光的流转,读懂生命的意义——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只需像桂花一样,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默默散发着光和热,用诗意与美好,装点这漫长的人生。有桂花的日子一定有诗,有桂花的地方,也一定有诗,诗曰:
月里仙枝落俗尘
香牵记忆绊行人
千年故事融秋露
酿作乡愁满客身
【编者按】秋意浓时,桂香最是勾人魂。本文以清冽桂香为线,串起宋人的诗句、吴刚伐桂的传说,亦织入市井酿桂酒的烟火、都市桂花林的闲趣。作者借桂花不事张扬的芬芳,联结古今文人的清雅情怀与普通人的温暖记忆,更由花之短暂盛放悟得生命真谛——无需追逐繁华,只需默默释放美好。字里行间满是岁月的温柔,邀你共赴这场与桂香、与诗意的时空之约。推荐阅读。编辑:静若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