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在脉搏里永恒
一
十月的黎明,风把夜色一层层吹落。
旗杆像一根银色的骨头,戳破暗蓝的穹顶。
五米长、三米三宽的红,倏然醒来,
龙一样抖鳞,发出“哗”的一声——
那不是布,是十四亿颗心脏同时掀开被角。
二
七岁开蒙,把一枚红纸星攥在手里。
跑过泥路,跑过雨声,
跑成掌心一抹浅绯。
母亲笑:你把国家捏化了。
我不说话,只把那一抹绯红
按在胸口——
从此,皮肤底下多了一粒火种,
一生都在悄悄发芽。
三
红,从硝烟里游来。
南昌、井冈、乌江、太行……
每经过一次火,它就亮一次。
1949,它第一次升上二十二米,
告诉世界:
东方,有人重新系好衣扣,
把脊梁挺得笔直。
四
今天,它悬在36000公里的北斗,
贴在38万公里外的月背,
钻进4亿公里的火星尘埃,
也缩成0.0001毫米的光刻,
绣在芯片的睫毛上。
每一次新的高度,
都在替它回答:
“制定者”三个字,
我们已亲手拿回。
五
贵州晴隆,云在脚下翻涌。
第一书记把旗杆插进悬崖,
说:要让红比贫困更高。
三年后,
藤梯变成钢梯,呼喊变成4G,
苞谷变成油茶,土坯变成民宿。
彝族老阿妈笑:
国旗红,油茶青,腰包鼓,心里明。
六
北京凌晨两点,
便利店的灯比星光亮;
喀什的巴扎,
烤馕的炉火与警灯交相辉映;
漠河零下四十度,
摄像头仍对雪原眨眼。
红,被缝进2亿监控头、200万警徽,
做成一件看不见的羽绒,
披在十四亿人肩头。
七
亚丁湾,浪打湿水兵的旗;
南极,零下六十度的风把它猎猎撑开;
也门撤侨,
女兵郭燕把旗举成一条通道,
对岸子弹呼啸,
旗角只轻轻颤了一下。
那一刻,
红是永不失效的登机牌,
把“回家”两个字,
写进每一次颠簸的母语。
八
2049,我们把它递给孩子。
它不再只是被瞻仰,
而是被续写——
续写在稻穗灌浆的声响,
在快递汗湿的背心,
在深海10909米的漆黑,
在芯片0.0001毫米的黎明。
每一道纤维,
都在轻声呼唤:
来吧,把你们的名字织进下一寸经纬,
让它更高一米,更红一分。
九
此刻,我把右手贴近左胸——
红与心脏同频:
咚,咚,咚。
像黎明更鼓,像晚星更漏,
像复兴号穿过隧道时
与钢轨的合奏。
那声音说:
向前,向前,向前——
在你的照耀下,
我们终将抵达星辰,
也必将回到自己。
十
红,不是颜色,
是胎记,也是引擎。
我们把它贴在胸口,
也摊在掌心——
让左手伸向未来,
让右手留给故乡。
从此,
每一阵风都是升旗,
每一次心跳都是敬礼。
十一
二十五年后的十月,
第一片银杏落在金水桥,
旗依旧鲜红,五星依旧闪亮。
我们化作它的一根纤维,
在秋风里轻轻回答: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我们;
这里,是一粒朝霞的纽扣
刚被早班公交碾过,
‘咔’——
永不落幕的黎明。”
【编者按】作者创作的诗歌激情飞扬,用中国红串联起根植在内心的记忆、以历史征程与时代发展为主线,用精练的文字凝聚着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每一段红的叙事,其情感与画面感非常突出,写满了赤子心的热血与真诚,叙述了祖国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诗情融于了宏大的时代的主旋律。从七岁开蒙,红色火种开始生根发芽。红,从硝烟里游来……。这是一组触及心灵的壮美诗歌,无不令读者共鸣,红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与鞭策我们奋进的引擎。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