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心中的《红楼梦》第85回 狱神庙茜雪慰羁客 栊翠庵妙玉陷淖泥

作者: 卢春文 点击:334 发表:2025-09-29 10:33:24 闪星:0

摘要:此回以细腻笔触续写《红楼梦》故事,围绕狱神庙中宝玉与茜雪、栊翠庵内妙玉的遭际展开。狱神庙里,宝玉落魄,茜雪念旧情前来慰藉,展现出患难见真情的人性光辉;栊翠庵中,贾府衰败牵连妙玉,她所坚守的洁净与孤傲被无情打破,深陷悲惨境地。文章通过对两个场景的生动描绘和人物刻画,深刻展现了世态炎凉与命运无常,体现了繁华落尽后人性的美好与无奈,以及对高洁追求破灭的悲剧感。

  狱神庙之窗棂,朱漆早尽,唯余斑驳。风自木缝漏入,卷动地上枯槁稻草屑,纷纷扬扬,落于宝玉散乱乌发之间。彼时,宝玉身着洗得发白之粗布旧衫,斜倚墙根。面前矮凳上置一碗糙米粥,已然冷透,米粒结于碗底,映着殿内昏沉之光,其萧索之态,竟比窗外寒色更添几分。往昔怡红院之茜纱窗、翡翠衾,皆如梦幻泡影,遥不可及,唯余满殿霉味与尘土之气,萦绕鼻尖,挥之不去。

  忽闻庙门“吱呀”一声,声若蚊蚋,似恐惊扰殿内之沉寂。一素衣人影,手提竹篮,蹑足而入。宝玉抬眼,见那人影于昏暗中影影绰绰,待其走近,方认出是茜雪——当年因枫露茶一事被撵出府之丫鬟。茜雪虽鬓边已染风霜,然眉眼间温和之色未改。她见了宝玉,脚步微顿,眼圈先自红了,轻声唤道:“二爷……”声虽压低,却难掩哽咽之意。

  茜雪疾步向前,将竹篮轻轻置于地上,蹲下之时,裙摆拂过稻草,簌簌作响。她先从篮中取出一方叠得齐整之旧绢帕,递与宝玉——此帕乃宝玉昔日常以拭汗之物,米白色绢面绣着几竿细竹,边角虽略有磨损,却洗得洁净,尚留皂角清浅之香。“这是我寻觅良久方得,二爷如今或用得上。”言罢,又拿出一碟以油纸包裹之桂花糕,油纸展开,甜香四溢,“此乃我亲手所蒸,去年晒之桂花尚余些许,二爷尝尝,也好品些甜意。”

  宝玉凝视帕子与糕饼,喉间酸涩,眼眶竟自发热。当年枫露茶之争执,犹历历在目,彼时他年少气盛,只知自身委屈,未念及茜雪被撵之艰难。如今落魄至此,府中旧人皆避而远之,唯有这曾被他轻慢之丫鬟,不顾风险前来探望。“你…… 你怎敢来?”宝玉声音沙哑,指尖触碰到旧帕,只觉一片冰凉,“如今贾府罹难,牵连甚广,你难道不怕惹祸上身?”

  “二爷此言差矣。”茜雪掰下一小块桂花糕,递至宝玉唇边,眼神满是恳切,“当年我离府之时,二爷虽未多言,却暗中遣茗烟送与我盘缠衣物——这份恩情,我铭记多年。如今二爷落难,我若躲避,便是忘恩负义之人。”见宝玉不肯张口,她又柔声道:“这糕凉了便失却滋味,二爷多少吃些,也好暖暖身子。”

  宝玉含下糕饼,甜意自舌尖蔓延,却混着泪意咽下。他紧紧攥着手中旧帕,帕上细竹绣纹似仍留存当年怡红院之熏香,“茜雪,我从前……”话未说完,便被茜雪轻轻打断:“二爷莫提从前,当下保重身子最为要紧。我听闻,府中之事尚在查办,终有水落石出之日。”言毕,她又从篮中取出一件半旧之青布夹袄,抖开可见针脚细密,“此乃我为我家男人所制,二爷身形比他高些,权且将就着穿,夜里风大,切莫冻着。”

  风又从窗缝灌进,吹得殿内神幔轻轻晃动,烛火亦随之摇曳。茜雪为宝玉披上夹袄,手指触碰到他冰凉肩头,不禁眼眶泛红:“二爷且在这儿忍耐些时日,往后我得了空,便来探望。”她不敢久留,唯恐被人撞见惹来祸事,临行前又从怀中摸出几枚碎银,小心翼翼置于宝玉手心,“二爷拿着,买些热粥喝,莫要总吃冷食。”

  望着茜雪身影消失于庙门外,门轴 吱呀”一声闭合,殿内复归寂静,只剩宝玉一人。他紧攥碎银与旧帕,泪水潸然落下,滴在粗糙布衫之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这狱神庙之寒夜,竟因这旧仆之念,添了几分暖意——原来繁华尽处,最是珍贵者,并非金银珠宝,而是这岁月沉淀之旧情。

  且说栊翠庵中,红梅本应开得如火如荼,如今却遭践踏,枝折瓣落,殷红花瓣与尘土相混,散落青石地上,触目惊心。庵堂木门被踹得歪歪斜斜,门环脱落一只,垂于门边晃荡;佛像前供桌翻倒在地,青瓷香炉摔得粉碎,香灰与碎瓷片洒落一地。往日纤尘不染之禅房,此刻一片狼藉。

  妙玉身披沾有泥污之月白袈裟,瑟缩于佛龛之后,双手紧紧攥着胸前念珠——此念珠乃她自苏州携出,颗颗圆润光洁,如今被她攥得发热,指节泛白。几个粗莽汉子正在庵内肆意翻找,将她珍藏之汝窑茶杯、羊脂玉瓶随意抛掷在地。其中一汉子拿起那只成窑五彩小盖钟,眯眼端详,竟随手一摔,“什么破瓷片,还当作宝贝藏着!”

  “住手!”妙玉厉声呵斥,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她一生追求洁净,视这些茶具如性命,如今遭此糟践,心中孤傲与悲愤交织,几欲冲垮多年修持之禅心。

  那汉子转过头,咧嘴露出黄黑牙齿,“哟,这姑子倒有些脾气!如今贾府已倒,你这庵堂还想清净?告诉你,今儿我们是来拿东西的,识趣的就别挡道!”言罢,上前一把扯住妙玉袈裟,“瞧你这细皮嫩肉的,比那些官宦小姐还俊俏,不如跟我们走,保你享不尽荣华!”

  妙玉猛地推开那汉子,后退几步,脊背重重抵在冰冷佛龛之上,佛像尘埃簌簌落下。她望着满院狼藉,望着被玷污之佛像,只觉心口剧痛——她一生“欲洁何曾洁”,虽遁入空门,刻意与尘俗划清界限,终究难逃世事纷扰;如今贾府衰败,她这栊翠庵之清净地,亦沦为虎狼之穴。

  “你们这些浊物!”妙玉眼中满是绝望,却仍强撑最后之孤傲,“我乃出家之人,岂容你们这般亵渎!”

  那汉子被推得恼羞成怒,揉了揉胳膊,又上前一步,伸手便抓妙玉手腕,“出家之人?如今这世道,出家也救不了你!”另几个汉子亦围拢过来,七手八脚欲将她拖拽出去。妙玉奋力挣扎,胸前念珠突然滑落,散于地上,被汉子们狠狠踩碎——那串相伴多年之念珠,颗颗碎裂,恰似她毕生追求之洁净,于这污浊世间,碎得彻底。

  她望着地上破碎念珠,望着被践踏之红梅,忽忆起当年宝玉生日,她差人送去之“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帖子——那时她以为,自己能永立“槛外”,冷眼旁观尘俗起落,不沾半分污秽。可如今,她这 无瑕白玉”,终究深陷泥淖,再难脱身。

  庵外风愈发紧了,卷起地上梅瓣与尘土,迷了妙玉双眼。她不再挣扎,缓缓闭上双目,一行清泪顺着苍白脸颊滑落,滴在沾泥袈裟之上。栊翠庵之晨钟暮鼓,自此再难响起;她一生追求之空寂与洁净,终成泡影,消散于这萧索寒风之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字以狱神庙的萧索为底色,勾勒宝玉落魄时的境遇,往昔繁华与当下冷粥、稻草形成鲜明对比。而茜雪的出现,携旧帕、桂花糕与半旧夹袄,以“铭记旧恩”的坚守,在寒夜中注入暖意。既还原了红楼人物的细腻情感,更以“繁华尽处见旧情”的内核,让这段互动成为乱世中最动人的温情注脚。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