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吕布的悲哀

作者: 闲步生云 点击:351 发表:2025-09-27 12:36:23 闪星:0

    历史上很多人值得悲哀,比如王勃、李贺的年龄,岳飞的莫须有,致远舰的奋力一撞,但从未有一人如吕布悲催,他一生忠勇,却背负千年骂名,至今不衰。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众多英豪轮番登场,各领风骚。江东诸雄自不待言,他们早怀反心,起了自立门户的念头;袁家兄弟四世三公,位极人臣,却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然造反;汉室宗亲的刘备貌似忠厚,打着绍汉的旗帜偏安一隅,过着皇帝的瘾;至于以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称的曹家父子更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反心早著。

    吕布把大汉王朝和献帝放在心中,与一众反贼虚与委蛇,妥协斗争,最终兵败山倒,被刘备一言以杀之。吕布死后,汉献帝叹曰:“吕布虽有反心,然曾救朕于危难,可追封忠义侯。”可见,吕布在丁原、王允、董卓之间反复横跳,欲救大汉于水火,即便是献帝亦不能完全明悟。

    汉献帝死后要求将自己葬在吕布墓旁,曹丕自然不能遂他的意,将其葬在吕布墓旁三十里有余,以将两人分开。

    千年以降,人们嘲笑其为反复小人,无人赞其忠勇。他忠于大汉,忠于献帝的事被大家选择性忘记。

    这就是中国文化吊诡的地方。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天下以忠孝为至高美德,人人大谈忠君爱国,人人都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造成这种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的撕裂呢?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利已主义,习惯于说一套,做一套,说得道貌岸然,做得理直气壮。一个能熟练游走于这两套价值观人被称为情商高,有大境界、大情怀。成功之后自然万民仰戴,失败了,人们也以悲情英雄视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历代国人对项羽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但从无人批评其逼死义帝,背叛盟约,这是一种精神分裂。

    姜维死时蜀人均骂他逆贼,后人好歹还他一个公道,至今甘肃天水还有伯约路、伯约号列车。

    袁崇焕凌迟时,北京人花钱买他的肉生吃,后来人们知道他抗清的真相,大声痛哭,为其披麻戴孝。

    只有吕布,从正史到小说,从官方到民间,只以三姓家奴称之,又有谁唤其一声“忠义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审核通过。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