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心中的《红楼梦》》第84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白发人痛别玄孙媳

作者: 卢春文 点击:595 发表:2025-09-25 07:57:09 闪星:1

摘要:这一回以细腻且富有古韵的笔触,宛如一幅工笔画般描绘了贾府命运转折的沉重一幕。从荣府角门传来的急促叩门声起笔,引出锦衣军奉旨查抄宁国府的轩然大波。通过对查抄现场的生动刻画,以及贾母、贾蓉、贾珍等人物在变故中的种种表现,尤其是胡氏因惊吓致死这一悲剧情节,深刻展现了封建大家族在政治风暴下的轰然崩塌,凸显了家族衰败的惨痛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封建贵族生活由盛转衰的悲剧画卷。

晓色初分,荣府角门尚笼于霭霭薄雾之中,檐角铜铃于晨风里微微颤动,其声幽咽,恰似弦断之音。忽焉,叩门声骤起,急若擂鼓,竟将晨晓之静谧轰然打破。此声不类寻常传物递信之舒缓,直如重锤击于门环,震得门内立柱亦隐隐发颤。

彼时,贾母方于暖阁坐定,鸳鸯正为其整饬银鼠披风之领角。闻此异响,贾母手中银篦方欲梳理鬓发,不觉一颤,篦齿磕于描金玉镯之上,发出清脆 “当啷” 之声,滚落于锦褥之间。“何事如此慌张?” 贾母声线虽缓,然指尖已透寒凉之意。

未等丫鬟应答,便见荣府小厮连滚带爬奔入,衣襟之上沾有露水与尘土,哭号道:“老祖宗!大事不好了!锦衣军…… 锦衣军已将宁国府团团围住,言称奉旨查抄!”

“查抄” 二字甫一入耳,贾母只觉眼前一黑,亏得鸳鸯眼疾手快,及时扶住,方未栽倒。“快…… 扶我前往宁府。” 贾母挣扎起身,银鼠披风滑落肩头亦浑然不顾,只紧紧攥住鸳鸯之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廊下灯笼尚未熄灭,昏黄之光映照着青石板路上的薄霜,脚下发滑,每一步皆似踩于棉絮之上,虚浮无力。

未及宁府正门,已见猩红一片 —— 锦衣军之袍服于晨雾中格外刺目,仿若一片片凝血。府门大开,几个军卒正抬着描金箱子往马车上搬运,箱盖歪斜,几匹素绫自箱中滑落,被风卷着飘于空中,宛如断线之蝶翼。围观之仆妇、小厮皆敛声屏气,面上满布惊惧之色。

“蓉儿!蓉儿何在?” 贾母颤声呼喊,目光急切地在人群中搜寻。须臾,贾蓉从门内跌跌撞撞而出,发髻散乱,青缎袍子上沾满尘土,腰间玉带歪斜,往日公子哥儿之风流韵致荡然无存。见了贾母,“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膝行数步,抱住贾母之袍角,哭道:“老祖宗!他们…… 他们言说宁府私吞漕银、交通外官,定要尽数查抄!孙儿…… 孙儿实是阻拦不住啊!”

哭声未落,宁府内陡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之哭喊:“奶奶!奶奶您醒醒!别丢下小爷啊!”

贾母心头猛地一沉,一把推开贾蓉,踉跄着向内闯去。穿堂之下,胡氏正卧于冰冷之青砖地上,面色惨白如宣纸之上的冷玉,唇上一点朱红尽皆褪去,双目紧闭,睫毛之上似凝着一层寒霜。其手中犹攥着一方素绫帕子,上面以浅碧丝线绣着半朵并蒂莲,针脚尚且细密,只是线头突兀垂落,似未及收尾 —— 前几日胡氏尚来荣府,笑语盈盈与贾母言,欲绣完此帕子以为贾蓉生辰之礼,如今竟成未竟之物。

“我的儿……” 贾母枯瘦之手轻轻抚上胡氏之脸颊,只觉触手冰凉,如触寒玉。老泪纵横而下,滴落在胡氏青灰色之衣襟上,晕开点点湿痕。旁边小丫鬟哭得抽抽噎噎,断断续续说道:“方才军爷翻查西跨院,动静过大,奶奶本就身怀六甲,受此惊吓,往后退时不慎撞于廊柱之上…… 等我们赶去扶住时,已然…… 已然没了气脉……”

“身孕” 二字如惊雷炸响于贾母耳边,她猛地看向胡氏之小腹,那里尚显平坦,却已藏着一条未出世之性命。贾母喉间一阵发紧,一口腥气险些涌上,强自忍住,颤声道:“蓉儿,快…… 快取一方干净之素绸来,与你媳妇盖上,莫让寒气侵了她。”

贾蓉早已哭得瘫软在地,闻得此言,唯知点头,却动弹不得。还是旁边宁府之婆子急忙去取了素绸,轻轻覆于胡氏身上。

此时,贾珍被两个锦衣军押解着从内院而出,玄色朝服之盘扣松开一颗,露出里面的素色中衣,头发散乱垂于颈间,往日之倨傲张扬,此刻尽皆化作灰败之色。见了地上的胡氏,贾珍猛地挣开锦衣军之钳制,扑上前去,却被军卒死死按住肩头。“我的儿!是为父害了你!是为父造下的孽,报应在你身上了!” 贾珍嘶声哭喊,声音嘶哑如破锣,泪水混着鼻涕淌于脸上,全无半点公爷之体面。

锦衣军冷声道:“贾大人,休要耽搁,速速随我等回衙听审!” 言罢,便拖拽着贾珍往外行去,脚镣拖于青砖之上,发出 “哗啦哗啦” 之声,仿若泣诉。

贾母目睹此景,只觉心口似被巨石压住,喘不过气来。往昔宁府何等热闹?元宵夜宴之时,胡氏随尤氏为众人布菜,手捧玉碗,笑盈盈递与贾母炖好之燕窝;春日赏花之际,胡氏还亲手折下一枝开得最盛之海棠,插于贾母鬓边,笑道 “老祖宗戴着,比花儿还精神”。那时她总道,贾府枝繁叶茂,根基如泰山般稳固,纵有风波,亦能安然扛住。可如今,不过半日之间,宁府遭抄,孙媳惨死,连未出世之玄孙亦未能保住 —— 这百年望族之体面,竟碎得如此不堪。

“老祖宗,风大,咱们回吧。” 鸳鸯见贾母身子摇摇欲坠,急忙扶住,又为她披上银鼠披风。贾母微微摇头,目光落于胡氏手中之帕子,那半朵并蒂莲在素绸之下若隐若现,似在倾诉未竟之愿。“好孩子,委屈你了。到了那边,莫要记挂这边之糟心事,安安稳稳地……” 话未言完,便已哽咽难语。

众人簇拥着贾母往回走,途经宁府之花园,往日胡氏亲手浇灌之秋海棠,此刻蔫头耷脑垂着花瓣,菊花残瓣铺满一地,被人践踏得狼藉不堪。晨雾渐散,日轮缓缓升起,却无甚暖意,惨白之光洒在查抄之箱子上,映得那些鎏金纹饰亦失却光彩。

回到荣府,贾母坐于炕上,手中紧攥着那件胡氏前几日送来的酱色缎面棉袄 —— 上面以米白丝线绣着 “福寿延年” 之纹样,针脚细密,足见胡氏绣时之用心。鸳鸯端来热茶,她却未曾动,只是凝视着棉袄上的绣纹,喃喃自语道:“往日里只道咱们贾府根基坚固,如泰山不倒,谁知一场风波,竟连个弱质女子也护不住…… 这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我竟也要亲尝了……”

窗外风渐紧,卷起庭中落叶,打着旋儿落于窗棂之上,仿若呜咽。贾母将棉袄紧紧抱于怀中,双目微阖,两行清泪顺着眼角皱纹缓缓滑落,滴在棉袄绣纹之上,晕开一片深色。暖阁之中寂静无声,唯余她细微之啜泣,与窗外风声交织一处,更衬得这荣府,添了几分萧索悲凉之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经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家族兴衰史,也是一部封建体制社会的兴衰史,作者从一个章节向我们介绍了贾府的败落,值得我们思索,很有现实意义。审核通过,敬请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