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中国的“适”文化
“适”就是适合、适宜、适度、恰到好处的意思。远古时先贤们在“仰望天文,俯察地理,观各类生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的“适”文化。它不仅是古人先进的世界观,也是古人科学的方法论。
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都生于“道”,而且都运行于“道”,人只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理解“道”掌握“道”,进而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事,而不能改变“道”创造“道”,否则就会遭到“道”的惩罚。因此上道家主张无为,即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不强求、不放纵,也就是一个“适”字。儒家的经典《中庸》也云:“中”就是适度、适合,无过之也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是折中或者走中问路线,更不是装糊涂和稀泥,而是要遵循自然之大道,秉持人类之大德,根据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采取尽善尽美的最佳力案,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适”的境界。
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中医学和命理学也强调一个“适”字。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人体内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功能也是这种状态,五脏六腑任何一项都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否则就失衡,失衡则为病,调理的目标不是增强人的体质,而是恢复人体的平衡。命理学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人出生的四柱八字构成的,即十天干十二地支,而十天干十二地支蕴含着五行的金、水、木、火、土,五行本无好坏也无优劣,关键在于五行的搭配,举例来说,土命人如土重则为湿土,土便不能生金;土轻则为浮土,也不能藏金,若土不多不少,也能与金水木火合适的搭配,则会一生富贵。
从人种学的角度来说,人种的产生就源于一个“适”字。从生物学上来说世界的人种只有一个,那就是智人,下分三个亚种:非洲的尼格罗人种(黑人)、欧洲的高加索人种(白人)、亚洲的蒙古利亚人种(黄种人)。根据当代的基因学说判断,在四万年前,非洲的黑人迁徙到欧洲,由于纬度的增高、光照的不足,大量的儿童患上了佝偻病,大面积的死亡,只有极个别基因突变的、皮肤变白的孩子存活了下来;成年人也大量的患上了肺源性疾病,也是大面积的死亡,只有极个别基因突变的成年人,鼻子变高鼻管变长,起到暖化湿化空气的作用,才存活了下来。当然迁徙到中纬度的蒙古利亚人(黄种人),介于低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所以皮肤比白人黑,比黑人白;嘴巴比白人大,比黑人小;鼻子比白人小,比黑人大;身高比白人低,比黑人高。
再从人类文明史的开端来说也源于这个‘适’字。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不可能产生在自然条件太好的地区,也不可能产生在自然条件太差的地区。太好的地区激发不了人的奋斗精神,创造不了文明,太差的地区人类难以生存,更别说创造文明了。像欧洲的大部及北欧,在远古的时候,到处是高大茂密的森林,新石器无法开垦一块或数块可以耕种的土地;中国的西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气候干燥降雨量又少,人的生存无法保障,也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而中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一带,河湖纵横,森林茂密,虽气候适宜,可对于农业生产也是很不利的,所以中国的南方和西部也不可能诞生中华最早的农耕文明,只有在自然条件适中的中原一带诞生农耕文明。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可能说不清这个“适”,也总结不出这个万物运行的规律,可老百姓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自觉不自觉地践行着“适”文化,总结出了“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的气象谚语;“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的农业谚语;“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的社会谚语;“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处事谚语。可见“适”文化不仅揭示了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成为了人类思想行为的准则。
【编者按】文章从道家“道法自然”、儒家 “中庸之道”切入,串联中医阴阳平衡、命理学五行搭配,再至人种演化、文明起源,于古今中外的广阔维度中,层层剖析“适”文化“恰到好处”的精髓,既见哲学智慧的深邃,亦显生活实践的通达,堪称对东方生存智慧的精妙诠释。推荐阅读。责编: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