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陀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海上的佛教胜地,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佛教文化融汇一起,成了名扬中外的“海天佛国”。“想到了就去,普陀山”是普陀山的一句广告语,简简单单,朴朴实实,也让她更似一位简单而实在的老朋友,想到,就拥有了温煦的感觉,在初冬的一天,就开始了我们的普陀山之行。
D1:徐州、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普陀
从徐州到达普陀山,乘坐旅游大巴车要一天的时间,出了江苏境,半个多小时的行程跨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时候,我们感觉了“人定胜天”的力量,是谁在冥冥之中赋予这样的力量。当在宁波的夜晚品尝着“缸、鸭、狗”品牌糯软的汤圆时,在唇齿之间的甜润里,似乎在饮水思源了,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作用?还是有更多其他的元素在起着作用?让我们这群唯物主义者,不免迷惑在这次的普陀山之行中,也愈发引起了我们去走近普陀山,去探究佛教文化的好奇。
D2:慧济寺景区、梵音洞、法雨禅寺、普济寺景区、西天景区
慧济寺景区(感受僧人的虔诚、斋饭的惜福)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紧吃完早饭,踏上了走向普陀山之路,坐了半个小时左右的轮渡,才踏踏实实地漫步在了普陀山之上。沿途的“请香”叫卖声,让我们在一睹普陀山的景致的目的中,似乎可感觉到了这个“海天佛国”顶礼膜拜是众多游客的目的之一。原本自己只是顺便看看,不曾想倒是慢慢地沉浸其中了。
在普陀山轮渡附近,就有通往各个景点的公交巴士,我们首先赶往的景点是佛顶山上的慧济禅寺。佛顶山也称华顶或白华顶,是全山的最高处,华顶云涛是普陀山的十二景之一,我们坐上索道,华顶云涛就在我们之上,却是感觉到索道下面那小小的庭院里依然挂满枝头的柚子,似乎就是一份透着佛恩泽下的因果了。
在乘索道上慧济寺的途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说是小插曲倒不是因为我们的插队,而是我们几个在赶着与前面的几个同行者一起坐缆车,赶路匆忙了些,不曾想,一个携着恋人模样的年轻小伙子脸涨得红红的,在那里唠叨起来,透着满脸的不高兴,似乎我们几个人不该超过他俩往前赶,待我们说明根由,他还是满身怨气,不免想到,到这个观音所在之地,应该心里多份平和,如果随时让一份怨气伴随心旁,菩萨是否也在心头连连念着:罪过,罪过了。“头顶三尺有神灵”,我想佛会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一份平常心和虔诚心,在这个地方学会着谦让,我们让自己的心稍安勿躁,神闲气定,让佛走进心中。
踏上佛顶山,有慧济寺、佛顶山、普陀山鹅耳枥、香云路、海天佛国石、宝陀讲寺、万佛宝塔等景点组成的慧济寺景区就在眼前,登高四望,远山近礁,心旷神怡,真是羡慕老天赐予的这份宝地,只是像雕刻在云扶岩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字,坐缆车上去的我们,也只有对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迹说声遗憾了。虽然说百步沙的风景是出了名的秀丽,一湾金沙被两脉青山环抱,微波荡漾,百步沙如少女般温柔娴静。据说,这里曾经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外景地,许多情侣都选择在这里徜徉漫步,又被称为情人滩。由于普陀山号称“海天佛国”,同来的人们是来顶礼膜拜的居多,我们只有随大流了,随着大家慢慢走进了慧济禅寺的道场。在进入道场前,发现两旁都修成了道场,让你心无旁骛,哪怕是“佛顶顶佛”这样的地方留影,也是默无声息,似乎一声喧哗会打扰了旁边行走的信徒。
普陀山佛顶山上的慧济寺,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是明朝僧人圆慧初创,名慧济寺。寺庙藏于森林之中,依山而建,殿阁楼堂,雕梁画栋,布局别致,里面遍布古木奇异的花卉,植物学家钟观光于寺院后面左侧发现的普陀山鹅耳枥,是世界的珍稀物种。以幽静称绝的慧济禅寺之中,只见一个个手持清香,朝四面而拜,走进寺庙之中,人们或叩首或默默在向神祈祷,让我们也不免肃然起立,在大雄宝殿前,看到一个身着“五台山”字样的僧服、打着绑腿的僧人,走一步全身匍匐伏地,额头触地,都磕出深深的血痕,却依然是全身伏地向前,震撼着我们旁观者的心,开始思考宗教的力量。
待我们拿着斋饭票去吃斋饭,自觉地加入排队领斋饭的队伍,只见师傅朝我们手里一只碗里盛着用白菜、菜花所做的菜,再往菜中添点咸菜;朝另外一只碗里用木勺子挖一勺子米饭。我们静静等待,又静静地找个位置坐下来,望着墙上所写的中间两个大大的汉字“惜福”,着实体会着旁边的两行“餐餐常思农夫苦,粒粒难报佛祖恩”的内蕴,也让我们在慧济禅寺这样朝拜的氛围里,在斋饭这样的品尝中,里里外外都是感受着佛教文化,也让自己不知不觉加入到了朝拜的队伍之中,着实感觉到了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所在了。
当我们坐着回程缆车从佛顶山下来,都少了言语,就是看缆车下面的树木也是有着别样的味道,而俯瞰可见的绿黄相间的松涛,似乎也浸染了一份寺院的色泽,是人与自然与宗教和谐相处的境地都在心中飘摇。
梵音洞(在小公交上感受人间的规则、佛门的规矩)
我们第二个游览地是法雨禅寺,坐上普陀山上的小公交,在中途忙里偷闲地领略了梵音洞的魅力。梵音洞是普陀山著名的观音菩萨示现真身的岩洞,洞北侧崖壁上的“梵音洞”三字,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这里和紫竹林旁边的潮音洞并成为“两洞潮声”,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佛经中“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所描写的就是这里。
梵音洞山石险峻,洞高80余米,长久以来,梵音洞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变化莫测的奇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站立在云遮雾掩碧层层的詹圣阁中,海潮冲击,声若惊雷,信徒们面崖礼拜。听潮观海,仿佛置身世外仙境一般。仙境终究不为我等凡人所拥有,短暂的一瞥,多了份喟叹与留恋,好在我们再次登上小公交,看着路旁三三两两走来的僧人,还让我们感觉到还依然在这佛的国度,还在朝拜的途中。而对于上了小公交的两个僧人,售票员认真地核验着他们的证件,在这里,哪怕一身僧衣也不足以证明身份,不能够在佛门圣地随意而行,要僧衣与证件合一,才可以畅通无阻。与僧人同坐岛上的小公交,让我们感觉到了佛门有佛门的规矩,人间自有人间的规则。
法雨禅寺(感受三支清香的真谛)
法雨寺,也称后寺,普陀山三大名寺之一,原为海潮寺、护国镇海禅寺。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兴建大殿时,赐予法雨天花额,改名法雨寺。走近法雨禅寺,我们为法雨禅寺古老的树而景仰不止,我们在他们的臂弯下,似嗷嗷待哺的孩童啊,它们经历了多少风雨,才拥有了这份遒劲与繁华,更不用说法雨禅寺殿宇194间,殿堂楼阁,气势非凡,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其中以九龙观音殿建筑最为辉煌,殿中九龙盘拱等建筑系康熙时由金陵迁移至此,甚为珍贵,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虽然法雨寺前方百米处的千步沙,1300米,海潮拍岸,涌雪逐浪,来如飞瀑,大风激荡,炫目震耳,是山中奇观。而在慧济禅寺接受了熏陶的我们着着实实地踏上了顶礼膜拜的路程。我们在法雨寺的小卖部里请了三支香,因为以三支清香为标准,代表自己及一切众生,以“身、口、意”三业敬“佛、法、僧”三宝,敬香在表心,大巴烧香,烧高香等行为,视为以攀比心、贪心来敬佛,把佛、菩萨世俗化了,重要的是佛无贪心、身心清净、平等慈悲。我辈应广发善心、慈悲、清净之心来供养,就是发心纯正、与佛法相应,诸佛欢喜赞叹,功德圆满。正像人们所说的:三支清香敬三宝,发心纯善无瑕秽,勿以贪心作供养,功德具足悉圆满。
普济寺景区(树上上蹿下跳的小松鼠让人们感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如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而我们的第三站普济寺景区是揽胜朝拜者的必到之处,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中枢,宏伟的琳宫梵宇与寺前的莲花池、多宝塔、八角亭、瑶池桥等美丽的景致相互辉映衬,构成一幅绚烂多彩的天然图画。
位于普陀山灵鹫峰南麓,坐落在白华山南的普济禅寺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她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殿宇十余处,楼栋12座,加上堂轩共300多间是岛上最大的寺院,全寺共六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普陀山寺院之首的普济寺、第一大寺院,与法雨寺、慧济寺合称普陀山三大寺,共同构成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主要构架。息来禅院、积善堂是普陀山佛教协会所在地,佛教协会设在这里,全山重大的佛事活动和接待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主殿为大圆通宝殿,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称“活大殿”。此殿供奉观音大士,和一般寺院主殿供奉如来佛不同。观音坐像高6.5米,莲花座高2.3米,庄严慈祥,极为气派,四周还有观音三十二坐化身像,为观音教化众生而化出的各类人物。
虽然说普济寺景区的主要景点由普济寺、海印池、多宝塔、法华洞、百步沙、朝阳洞等组成,莲池夜月、宝塔闻钟法华灵洞、朝阳涌日各为普陀山十二大景点之一,其中,普陀山正门东南侧的多宝塔,方形五层高18米,用太湖石砌成,是珍贵文物,是普陀山三宝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在普济禅寺里对着八个寺庙里的神仙一一朝拜,而是在出口处不远,我们看到那几个人合抱的参天大树下,人们围观着松鼠的情形,只见几个可爱的小松鼠,一会朝树下窜,一会又忽地上了树洞里,更是在人们给予的食物里给人们呈现着她可爱的模样,都一一入了游人的相机镜头里,更是生动在人们的心里,我们在这佛教圣地,就看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和谐的景致。
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普陀山的三大寺,普陀山观音道场我们朝拜玩了,走上了西山景区,去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好景致。
西天景区(感受被神话了的石头让普陀处处充满了禅意、感受当地居民神仙般的日子)
西天景区,位于普陀山的西南部,是全山石景荟萃之处,心字石、磐陀石、梅福庵、观音洞等组成,盘陀夕照、梅湾春晓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心字石”,在刚刚走近西山景区时,她就从松树丛中显露出她的一弯红红的爱心,一个“心”字有几个人大,遒劲有力,据说,两个人在爱心石前合影寓意为:一心一意,引来了恋人们在这里相聚;听说,一群人在这里留影则表示着众志成城,齐心合力。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在这里就聚结出一份向着我们的目标努力的凝聚,我们是一个团队的美好影像就在大家的欢呼里达到了顶峰,是对于神的祈祷默念之后又一种法力无边的形式,都留在普陀山这份霞光石影里了。“二龟听法石”,是花岗岩纵横交错的多组节理,在高温多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风化结果形成的奇石景点,两个乌龟栩栩如生,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天达到造化,感慨这份鬼斧神工了,只是人们说:人与龟不能够合影,大家悄然而过。
而走近“磐陀石”,这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磐陀石”,真的可称普陀山的一大奇观,是普陀山的石中之圣,磐陀石是由两块石头相磊而成,上面的石头体积达40余立方米,而它与底石相接触的面积仅10余厘米,看起来犹如悬在半空而即将坠下,实为人间奇景,传说当初观音菩萨开辟道场时,普陀山还是一座浮山,漂移不定,为了让信众求法有路,观音菩萨取来了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镇在这里,从此,普陀山才被镇在南海,不再移动,所以磐陀石是普陀山的镇山之石。石头上刻的“磐陀石”三个字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之手,民国时,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石题字“金刚宝石”。
普陀山的石头都被神话了,我们也融合在海天佛国的这份美景之中了,更不用说还有像短姑圣迹这样的地方。短姑圣迹,地处岛西南海岸的天然石埠,古时为朝山进香舟揖唯一停靠点,相传,古时,姑嫂二人来此礼观音,二人虔诚数年,适值到山,小姑临经期,嫂短小姑,小姑也很是惭愧,不敢进山,独自留在船里,到中午,潮涨路绝,小姑很饿,见有老妇提着篮子走来,投石水中,款款走到船上,送食物给小姑,小姑很是奇怪,不知道是谁,午后,嫂礼佛还舟,给食于姑,小姑说:刚才老妇已经送饭来了,众人都很惊奇:有佛现身,嫂子连忙返回殿里祈祷,瞻仰莲花宝座,观音大士衣裙还湿着。
在这里所说的“短姑圣迹”,就在我们夜宿所住的中信普陀大酒店旁边,右边几百米处,酒店面临金沙绵延、碧波荡漾的海湾。我们晚上在沙滩之上漫步,听着海涛声声,似海在向你述说着普陀山的神奇,恍如隔世,只是酒店旁边的村委会正在演出着越剧,人们晚饭后聚集在一起享受着吴侬软语下的演出,演员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有模有样,惹得我们与村民们坐在一起观赏起来,感受到别样的民风村情,感受着人们幸福的生活,感受了佛国圣地神仙般的日子,不禁让自己融入其中。
D3: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海上卧佛
“不肯去观音院”(感受在佛国里主权的内蕴和豪气)
第三天,我们就走近酒店左边的紫竹林。紫竹林,顾名思义,是因为这里的竹子的竿的紫色的,据说是来自北京的紫竹院,竹林禅寺的“不肯去观音院”因为钓鱼岛主权而赋予了现实意义,“不肯去观音院”历来被视作普陀山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寻常。
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海上遍布铁莲花,船不能行,他便向佛像祷告,但最终还是在潮音洞旁泊岸,他遗憾道:日本的众生真的是无缘见佛的。有当地居民张氏睹其灵异,随舍宅供奉佛像,被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道场的开始,让我们感慨不已,也让我们感受在佛国里关于主权的内蕴和豪气,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
我们在“不肯去观音院”前的潮音洞旁往下俯视,只见潮音洞洞内怪石交错,犬牙森严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海浪拍击,潮水奔腾如海,仿若蛟龙腾起,浪花飞溅,声若雷鸣,也了解之所以唤作“潮音洞”的因由了。据说有的信众有时叩求菩萨现身赐福,香客有时却是可以见到真身,听说,就有香客从这里跳下而求得超生的例子,我们不得不考虑这里的佛教文化对人的影响之深。为此,我们也踏上了最后一个景点南海观音。
南海观音(感受佛国里的大气与步步高升的现实意义)
到南海观音所在地,据说顺着莲花图案而上,就可以保佑“步步高升”。像我们这等年龄的人已经不想什么俗世的“步步高升”了,却是因为当地人一句话:踏着莲花也可以保佑我们自己的生活步步高升向上啊,于是我们踏着地上的莲花图案,自发地排着整齐的队伍,虔诚地走向南海观音。
矗立在普陀山南端龙湾上岗、紫竹林景区的南部的南海观音巨型露天铜像是普陀山的标志性建筑,无论其宗教地位,还是文化价值,都堪称普陀山之最。南海观音铜像重70余吨,高33米,其中,下层台高13米,佛像高18米,莲花座高2米,像中渗入黄金6500余克,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海天佛国的象征。据说,在1997年10月30日的大佛建成开光仪式时,原本阴天的天空阳光乍现,照耀佛身,被四海信众传为美谈。南海观音菩萨金身闪耀,脸如满月,慈眉秀目,左手托起法轮,右手施无畏印,显现大慈大悲之相。在无处不在的虔诚氛围里,整个岛上没有大声喧哗的,轻声细语,大家都怀着虔诚的心在顶礼膜拜着心中的那份神圣,一根香一心一意,九支香,全家幸福平安,都在那袅袅的紫烟中了,都在那一次次的叩首之中了,更是在那与南海观音合影之中了。因为南海观音,是唯一可以与观音合影的地方,于是,站立在南海观音的右侧,摁下快门,也祈求她的一份福佑。
“海上卧佛”(在人们每年的还愿中,感受“想到了就去普陀山”的神秘与神奇)
就要离开普陀山了,我们在路过竹林寺旁边又放眼远望洛迦山的海上卧佛。远望洛迦山似一尊大佛仰卧在莲花洋上,头颈腹脚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卧佛”之称。洛迦山为观音菩萨修行之地,与普陀山齐名,同属朝佛圣地,历史上称普陀洛迦山,佛教信徒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山”的说法,我们也算游完整个普陀山了。
细沙绵延的海滩依然吸引着我们,碧波荡漾的海湾恋恋不舍的拥抱着我们,身心在这里都拥有了依靠,岛上的风光,我们一次是无法全部囊入心中的,像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我们只有以购买这里的名列中国三大水仙之一的水仙去弥补这份遗憾了。“想到了就去,普陀山”是普陀山的一句广告语,简简单单,朴朴实实。我们在此也似乎更加理解这句广告语的另外一层内涵了。 我想,当人们的许诺得到了实现、梦想实现了,会再来普陀山的。听说,每年都有许多人们重来普陀山,是为着她的美景而来,更是为着还愿而来,这更是让我们嗟叹普陀山的神奇了。我们还会再来吗,不知道,不知道,却是有着那么多的美好,让我们在这里伫足,在这里回眸……
【编者按】审核通过,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