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思绪和感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的无情渐渐远去,随着我的思绪在不经意间来到了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此时送来了凉爽;秋分,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随着秋分的到来,凉爽的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如果说春天之叶如妙龄少女的脸那么柔嫩,夏天之叶就如一位成熟女性的脸那么香滑。那么秋天之叶就像是位老婆婆,经过一场秋雨的一番清洗,虽然表面上像涂上一层胭脂,有点鲜艳,但那从内到外逐渐泛黄的疲态却出卖了它脆弱的灵魂。被秋雨任意肆虐的树叶,那点点飘零已经宣告了秋天成为大自然的主宰。秋风卷着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宛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在大自然中,我独自一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任思绪在秋风中渐渐远去。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在远去的秋风中叹息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
秋分不光是丰收的季节,更有着独特的美丽——像春一样的活泼,像夏一样热情,像冬一样纯洁。清晨的阳光温柔地铺满稻田,秋风拂过晒谷场的草垛,云朵在湛蓝的天空里游走,像被风吹散的棉花糖。秋分是顽皮的画师,把银杏叶刷成金黄,给枫树抹上胭脂红。细雨落下时,它用梳子把雨丝捋得又细又密;月光洒下时,它悄悄给菊花戴上晶莹的霜花项链。难怪老人们总爱坐在门廊下,望着秋天的晚霞发呆。秋分来得总是匆匆忙忙,露水未干的清晨,它踮着脚尖溜进果园;烈日当空的正午,又躲在晒谷场的谷堆后捉迷藏。傍晚突然送来凉风,把晾衣绳上的衬衫吹得啪啪响。夜里桂花香飘满院子,蛐蛐代替知了在墙根唱歌,月光把菊花映得像是会发光。
秋的脾气是时刻多变的,早上还晴空万里,转眼乌云就压到屋顶。细雨刚沾湿晾晒的玉米,暴雨又噼里啪啦砸下来,把夏日的燥热冲进排水沟。可等我们慌慌张张收完衣裳,它又掀开云被,露出太阳暖暖的笑脸。秋是大地最慷慨的时节。稻穗沉甸甸地鞠躬,柿子像小灯笼挂满枝头,板栗撑开裂壳露出圆滚滚的肚皮。晒场上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拖拉机突突地拖着新收的红薯,空气里飘着烤栗子和糖炒山楂的甜香。秋分的美是橘子汽水味的——不像春的青涩,不像夏的浓烈,不像冬的清冷。站在高高的草垛上眺望,雁群在云朵间排队,风卷着落叶跳圆圈舞,远处的山峦像打翻的调色盘。
此时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落叶终要归根吗?为了获得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在第二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
在我国各地区,秋分时节是最忙碌的季节,特别是东北地区,因为这个时段正好是秋收的时期,所有的庄稼都开始收割了。有句话说得好;“三春不如一秋忙。”意思就是春天播种期在忙也不如秋天忙,这个时节如果延误了收割庄稼,遇到大雪或者霜冻加上雨雪泛滥,所有的庄稼全部都会烂在地里。这样的天气造成的灾害农人们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冰雪雨灾害会使粮食欠收减产,所以,农人们说,三春不如一秋忙。昼夜平分:秋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这意味着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完全相等的,各为12小时。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半球的白天会逐渐变短,黑夜则会逐渐变长,而南半球的情况则相反。这种昼夜平分的现象,是秋分节气最显著的天文特点之一。
秋分时气候转凉: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随之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凉,早晚温差也会逐渐加大。秋高气爽:秋分时节,由于暖湿空气已经逐渐退去,而冷空气还不是特别强烈,所以天空通常会呈现出湛蓝的颜色,云朵也变得更加洁白、轻盈。此时,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含量相对较少,空气清新,能见度高,给人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非常适合外出游玩、登高望远。
秋分节气的风俗;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秋雨是最有个性的,秋雨中的景物也分外有特点,个个卓而不凡,与命运进行无声的抵抗,虽然美好的岁月已经接近尾声,但是他们却在秋雨中欢快地唱着歌。雨丝如梦如幻,飘飘洒洒,稀稀疏疏地时有时无,仿佛清晨薄衫的秋气。雨落无声,渐渐将苍白的大地染上浅浅的眉黛。长街静默,延续着秋忧郁的性情;风情脉脉,不无企盼地向怀人敞开凄清的愁思。不论悲喜,不带炎寒,只那一股凉意吹去,淡淡地摩挲着肌肤,仿佛微微的雨丝落在心间,为激烈的热血降温。碧水扬波,层林微低。
风未止,雨未尽,衣未温,思绪的温度与云的暗色相随。于是惆怅,叹流年如梦,去日苦多。而今朝之思混混沌沌,无头无绪,无有尽期,飘然如潇潇秋雨,轻盈灵动,辗转缠绵,似有还无,落在幽空,和清风共醉。秋天悄然的来临,为大自然的结束增添了一份美景,为银装素裹的冬天带来了准备,让那落叶静静地飘洒吧。秋分的思绪伴着亲身的感受,来体会秋分的美好时光。
【编者按】秋分,是自然时序的温柔刻度,也是人间烟火的生动注脚。这篇散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分的多面景致:既有“草木摇落”的古典清愁,也有晒谷场、果园里的丰收甜香;既写秋叶“归根护根”的生命哲思,也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气候变迁,更将祭月、吃秋菜的民俗融入其中。作者以思绪为线,串联起秋分的物、景、人、俗,让节气不再是冰冷的时间节点,而成为可感、可触、可叹的生活诗篇。推荐阅读。编辑:静若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