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河津的抗日战役
日本入侵河津:民国27年(1938)3月5日(农历二月初四),日军冈崎骑兵联队入侵河津县境,地方县府军政人员在县长续德卿的带领下,慌忙逃往北山避难。城内留守的几名警察,在受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的师才学率领下奋力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师才学饮弹身亡,县城被日军占领。日军驻河津兵力约一个加大混合营,并设有特务机关(川崎负责)、谍报机关(金子负责)、情报处(石黑胜太郎负责)、宪兵队、工作队、经济封锁队等。宪兵队分灭共班、经济班、治安班、宣抚班,宣抚班后改为新民会。日军伪军连同特务汉奸总共2000余人。日军占领河津后,到处砍伐树木,毁坏房屋和庙宇,沿公路要塞处筑碉堡、设据点,抢粮派款,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做。到民国34年(1945)9月投降,日军在河津整整糟害了7年半,对河津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据典型村调查,民国27年(1938)至民国34年(1945)日军盘踞河津期间,仅阳村乡9个村庄即被烧毁民房228间,被屠杀民众163人,其中用刀杀者52人,枪击者74人,抽血致死者23人,投进地窖室死者14人。
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大队:民国27年(1938)夏天,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游击大队一大队派人来河津宣传抗日救亡,扩大补充兵员。连指导员北沙和连长王佑文与地下县委负责人邵泽民、马平定接头后,经常到东庄、固镇、黄村、禹门、南午芹和樊村等地活动。不久就发展成一支拥有六七十名队员和40余支枪的队伍。经常在河津人民抗日武装自卫队的配合下,开展割敌人电线、贴抗日标语、打击汉奸“皇协军”和维持会。这支队伍后来被带到新绛游击队大队部,经短期训练后,编入八路军。
自卫队袭击日军城西据点:民国27年(1938)5月,中共河津县委自卫队在总队长韩富才率领下袭击了日军城西据点,打死打伤日军数人,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河津人民的抗日精神。
禹门战役:民国27年(1938)9月,国民党新编第八师驻守师家滩至陕西韩城芝川镇一线河防,该师二十二团一营(加强营)守东禹门及东龙门山。12月20日,驻荣河的日军一面炮击黄河对面的芝川镇,佯装渡河。另一面,却集结兵力,以七、八联队滕田大队为基干,附以伪军贾子庚、马子平等部计四五千人准备偷袭禹门渡口。12月25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一营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兵分两路,一路攻占东禹门渡口,一路攻占东龙门山云中寺高地。守禹门渡口的一个加强排,在激战中全部壮烈殉国。云中寺守军利用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打退了日军数十次冲锋,自己伤亡亦达70%以上。终因兵力悬殊,云中寺及关帝庙阵地曾一度失守。新八师朱振民副师长命令二十三团两个营由师家滩渡过黄河,从东龙门山侧翼向日军发起攻击,经过血战,于12月30日收复了禹门渡口及龙门山阵地。此役给日军以重创,新八师阵亡官兵271名。
北张自卫队包抄日军:民国28年(1939)9月10日上午,驻苍底坡口日军10多人到樊家峪抢掠。北张自卫队得知这一情报后,兵分两路前去包抄日军。自卫队行至樊家峪村口时,正遇日军牵着牲口出村。自卫队员立即从丈余高崖上跳下直冲敌群,日军急忙用迫击炮等还击。经过一场激烈拼搏,日军被迫扔下所抢牲口财物仓皇逃走。
小停战斗:民国27年(1938)11月19日,驻河津县城日军携大炮两门、轻重机枪10余挺,围攻驻扎在南小停之第二战区六大队。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下午3时左右。六大队在澹台勇指挥下,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六大队几次向中央军和九专署求援均无结果,遂从暗道撤入沟东上阳村。此次战斗,六大队阵亡7人,伤2人;日军陈尸百余具。
南午芹战斗:民国29年(1940)5月2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国民党一0九师与侵入河津的日军在南午芹、张吴一带发生了遭遇战。战线长达20余里,战斗十分激烈,打了一昼夜。后因日军飞机前来增援,一0九师只好败走。此次战斗双方均有伤亡。
孝原伏击战:民国31年(1942)7月初, 共产党员冯保娃事先侦知日军便衣队“扫荡”通化、孝原一带,便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地下中共河津县委。县委与当时倾向抗日的雷文清取得联系,在孝原设置了伏击圈。当日军便衣队进入伏击圈后,遭到突然袭击,被歼30余人。
【编者按】河津抗战历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诗。这份记录河津抗战的资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全方位展现了河津地区在抗战时期的复杂局势。既呈现了日军的残酷暴行,又详细记录了国共两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力量的抗战行动。资料以时间为线,用具体事件和数据说话,不仅让我们直观了解河津抗战的历史细节,更激发了人们对先辈抗争精神的敬仰。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