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三十三
《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主要记载历史事件。司马光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是有取舍的。对于一般的事件,他只是用一句话做记载,比如卷第五,就有这样的文字:“赧王下五十一年 秦武安君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田单为赵相。”这应该是两件重要事件,但是没有什么复杂的过程,更没有“有资于治道”的意义,所以一笔带过。而对于有的事件,则详细记载,通过人物的对话与行为,揭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事件的利弊得失,从而让后人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让人读而受益。
在卷第五(周纪五)赧王下五十三年有如下记载:
楚人纳州于秦以平。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乃遣使者告于赵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赵王以告平阳君豹,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乐吾德,何谓无故?”对曰:“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固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得谓之非无故哉?不如勿受。”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请受之。王乃使平原君往受地,以万户都三封其太守为华阳君,以千户都三封其县令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忍卖主地而食之也!”
这段话记载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楚国把州陵献给秦国用以求得和平。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了野王,将上党与外界的通道切断了。上党郡守冯亭与民间人士商议说:“去都城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秦国军队每日都在推进,韩国又无法接应救援,不如以上党去归顺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必定进攻他们。赵国面对秦兵,一定会与韩国亲善,韩、赵联为一体,就可以抵抗秦国了。”于是派使者去告诉赵国说:“我们韩国无法守住上党,想把它献给秦国,但郡中官员百姓都心向赵国,不愿做秦国的属下。我们现有大邑共十七个,愿意恭敬地献给赵王!”赵王把此事告诉平阳君赵豹,赵豹说:“圣人认为接受无缘无故的利益不是好兆头。”赵王说:“别人仰慕我的恩德,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呢?” 赵豹回答说:“秦国蚕食吞并韩国土地,从中切断道路,不使他们相通,本来以为可坐待上党归降。韩国人之所以不把它献给秦国,就是想嫁祸于赵国。秦国付出了千辛万苦而赵国坐收其利,即使我们非常强大也不能这样从弱小手中夺取利益,何况我们本来就弱小无法与强大的秦国相争。这难道还不是无缘无故吗?我们不应该接受上党。”赵王又把此事告诉平原君赵胜,赵胜却劝赵王接受。赵王于是派赵胜前去接收,封原上党太守为华阳君,赐给他三个拥有万户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又封县令为侯,赐给三个拥有千户百姓的城镇做封地。官员和地方人士都晋爵三级。冯亭不愿见赵国使者,垂着泪说:“我实在不忍心出卖君主的土地还去享用它!”
这段文字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方面启发:从赵王角度来看,应谨慎对待意外之财。赵王在面对上党地区要求主动归附时,没有充分考虑其背后复杂的局势和潜在风险,被眼前看似巨大的利益所吸引,可以说是见利忘义。这警示人们对于突然出现的利益诱惑,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分析,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好处而忽略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要切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赵王在决策是否接受上党时,仅因平原君的建议就做出了决定,而没有充分重视平阳君提出的合理意见。这提醒我们在面临重要决策时,应该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权衡利弊,避免因片面听取某一方的意见而导致决策失误。
从冯亭角度来看,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无奈。冯亭虽然不愿意将上党交给秦国,但在韩国无力抵抗的情况下,他选择将上党献给赵国,其目的是试图联合赵国对抗秦国,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对国家的一种复杂情感。他的行为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复杂的局势中,人们有时候会面临艰难的选择,需要在不同的困境和矛盾中寻找可能的出路,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在国家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
从秦、韩、赵三国局势角度来看,国与国关系中的利益与制衡是需要全面考虑的。秦国的扩张导致韩国上党地区陷入了绝境,韩国试图通过将上党交给赵国来转移祸水,而赵国接受上党则引发了秦赵之间的矛盾激化。这反映出在国与国关系或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各方势力的利益冲突与相互制衡。它告诉我们要理解各方在竞争中的行为逻辑,以及利益在驱动国与国关系和势力平衡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提醒各方在博弈中要洞察其他势力的意图,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冲突或成为他人战略中的棋子。
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后,我们在处理当今世界国际交往中的复杂关系时,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编者按】本文以《资治通鉴》中记载的秦、韩、赵三国围绕上党地区的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赵王、冯亭的行为以及三国局势所带来的启示。从赵王的见利忘义与决策失误,到冯亭的忠诚与无奈,再到三国关系中的利益与制衡,层层剖析,不仅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当今世界国际交往中如何做出理性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