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韵悠扬润心 植根贴心百姓
评剧诞生于河北省。上世纪初期大批河北人闯关东来到东北,把乡音乡情浓郁的评剧带到了东北。当年在哈尔滨市,有北三道街的省评剧院和南十六道街的市评剧院,两家剧院交相辉映,曾经产生了一大批评剧名角。直到今天,省评剧艺术中心依然是东北水平最高的评剧团。除了专业剧团外,在哈尔滨市还活跃着一批评剧票社,一大批票友长年坚持练功排练,他们喜欢评剧,热爱评剧,坚持不辍,赓续着评剧的血脉。九月十日,第十三届哈尔滨市百姓戏曲展演季汇报演出(第四场)在道里区文化宫举行。这场演出是评剧专场,有14个票社参加演出,演出了28个传统评剧和现代评剧节目及1个豫剧节目。这场演出是对哈尔滨市民间评剧票社的一次集中检阅,悠扬的评韵带给观众以心灵的慰藉,让人们在欣赏他们精彩表演的同时,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实力强大的紫丁香评剧社率先登场,在乐器齐全的乐队伴奏下,他们演出了8个节目。刘凯扮演《包公赔情》中的包公,以深沉委婉的唱腔安慰劝说嫂娘,先声夺人,赢得观众的掌声。刘崇兰演唱《烈火中永生》中“狱中情怀”一段,她扮演江姐(因地下工作需要,江姐化名许青云),一身正气,虽然是在国民党的狱中,依然大义凛然,抒发革命豪情:“许青云被关进青石牢洞,四周围看不见一线光明,听不见歌乐山风吹落叶,听不见松林坡宿鸟飞腾,离开了众难友荦荦孤影,离开了同志们气息难通,似游鱼离大海波涛如梦,似战马落荒郊引颈悲鸣。洞壁上血斑斑新仇旧恨,这边写长夜漫漫有时尽,那边写鸡鸣风雨唤黎明;这边写一片丹心为革命,那边写为党捐躯死犹生。烈士们写遗言笔记纵横,看先烈前仆后继留传统,斗争的历史血染红。死囚牢熄不了仇恨烈火,雪冰山封不住热血沸腾,哪怕你钢墙铁壁黑牢洞,你就是阴间地狱十八也叫你山崩地裂石破天惊。”铿锵有力的唱词振奋人心。
送走一位女英雄,马慧春表演的评剧《刘胡兰》“不要流泪莫悲伤”,展现了另外一位女英雄刘胡兰视死如归英雄气节,同样振奋人心。评剧《乾坤带》是一出骨子老戏,胡杨和刘丽春演唱了“见银屏苦哀求来把情讲”一段,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张殿馥演唱了现代评剧《杨开慧》中的一段唱,把这位革命领袖的夫人和战友的令人崇敬的形象树立在舞台。徐滨臣和左树臣的一段对唱《柳毅传书》,充满了柔情蜜意。郭文英演唱了一段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让观众改换了一下口味。
百灵花评剧团表演了三个节目。李淑荣和张志民表演的《秦香莲·闯宫》一段,将秦香莲见到丈夫陈世美时二人复杂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韩玉伟演唱了《凤还巢》中的一段后,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上场演唱,他就是郭滨生,他出身梨园世家,讲起哈尔滨评剧界的往事如数家珍。他也演唱了《包公赔情》,声如洪钟,气势不俗。
评剧在传承中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各流派风韵不同,各领风骚。观众熟悉白玉霜白派,评剧另外一派李忆兰李派流传也十分广泛。李派洪琴评剧团以继承李派评剧为己任,卜秀荣演唱了李派名剧《吴双传》中的一段唱,充分展示了评剧李派唱腔优美,低音婉转迭荡,高音清爽激昂的特点。
春蕾评剧团的王秀荣演唱了《苏三起解》中的一段唱,把玉堂春起解前哀怨忧愁的情感倾诉出来。现代评剧《会计姑娘》曾经风靡一时,王琳演唱了该剧中“黑大爷情深意重说了一番话”一段唱,朴素中蕴含着深意。刘玉荣演唱了《樊梨花斩子》中的一段唱:“樊梨花在宝帐怒火难咽,骂一声不孝男,吃了雄心和豹胆,心如铁石胆包天,为娘我威名显,奴才你灭娘的威风在殿前。众三军,多勇敢,你折锐气在三关,大不该败阵招亲把军令犯,依法治罪不容宽。”唱的一字紧似一句,如快刀斩乱麻,字字见血。
夕阳红评剧社的胡国云和韩彩云演唱了《花为媒》中洞房一段唱,张五可与李月娥互相赞美,展现出女性柔美和细腻的感情。谢桂娟演唱了《花为媒》中另外一段唱,这些经典唱段引来观众声声喝彩。
欣艺评剧社的杨双和赵慧滨演唱了《会计姑娘》中的一个片段,与前面的演唱不同,他们加上了黑大爷的一段唱和念白。表演《祥子与虎妞》的二位演员,表演感情真挚,情感丰富。王淑慧等表演了《花为媒》中“绣罗帕”一段,表演质朴自然。在《蝶恋花》中扮演杨开慧的王殿华,曾经是一名吕剧演员,她的表演气质高贵,声腔悲凉中蕴含着勇气,一段《古道别》赢得了观众喝彩。关殿霞以女扮男装表演了评剧《成兆才》中的一段唱“青灯照白头”,将评剧艺人的从艺道路诉说给观众:“青灯照白头,心血纸上留。百部戏文写就,世人用心收。走走走三步两步九龙口哇,走走走圆场卧鱼水中游;走走走正冠捋髯再抖水袖,走走走亮相叫板放歌喉哇。一步一回首,步步心中留。从冬唱到夏,从春唱到秋。直唱得绿水无忧因风皱了面,直唱的青山无悔为雪白了头;直唱得牧童拄杖成老叟,直唱得村姑白发领妞妞。一部写一生,一出度春秋,无怨无悔朝前走,坦坦荡荡竞风流,竞风流。戏台一亩三分地,成兆才不疲不倦的老耕牛哇,老耕牛。”
白素芹演唱了评剧《夺印》中蓝菜花一段诙谐滑稽的唱段“吃元宵”,她用夸张的动作和挑逗的语言,把这个烂菜花演活了。马惠春演唱的《杨三姐告状》中“一见哥哥上锁条”,唱的情真意切。俏夕阳评剧社的赵艳芳演唱了《谢瑶环》唱段,把这位古代女清官的形象展示给观众。阳光评剧团表演了五个节目,《打金枝》《苦菜花》《金沙江畔》都十分精彩。尤其是在演唱《金沙江畔》时,观众充当了幕后演员,几乎成了全场观众的合唱,气氛热烈。伍慧琴等表演的评剧《白蛇传》中“红楼结亲”一场戏,三位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一位熟悉内情的观众告诉我,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表演十分轻松,尤其是扮演小青的演员,十分活泼,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朝气。
最后一个节目是徐秋月和李彩文表演的评剧《杜十娘》“船头”一折戏,杜十娘的感情变化巨大,原以为跟着李甲回家成亲,十分的喜悦,当听到李甲为防父母责备将她卖给孙富时则怒不可遏。那段唱感情波澜起伏,演员的表演令人动容:“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好一似凉水浇头我的怀里抱着冰,肛肠寸断说、说不出话,云蒙遮眼两耳鸣心如刀扎。周身是得得得地战,不料想路遇无情雨和风。哎呀,我那杀了人的天哪!”演员的表演声泪俱下,十分感人。
在观众的赞叹声中,全场演出结束。整场演出,演员表演十分劲道,功夫了得;观众情绪高涨,十分入戏。据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向我介绍说,他们在票社活动有几十年了,台上演出的票友都很有名气。他们平时每天都要练习,吊嗓子,练功。我问他,唱戏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吗?他说,那当然,唱戏可以增加肺活量。他还告诉我,这些票友为唱戏付出了很大代价,戏装要自己买,没有退休的要挤时间练习。我感到,评剧的韵味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能在内心产生共鸣。评剧是植根于河北人乃至东北人心里的戏曲,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这次哈尔滨文联、道里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大力支持百姓戏曲演出季的汇报演出,我们看到,广大戏曲爱好者在这个他们称其为“票友节”的活动中,切磋技艺,交流演出,以此推动民间戏曲的发展,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一日
【编者按】作者观看了百姓戏曲展演季第四场的汇报演出盛况,感慨万端。叹为观止于这场演出所彰显的评剧悠扬润心,植根贴心百姓的意义价值。现场演出的剧目展示了评剧唱腔悠扬婉转,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植根并贴心百姓生活的特色。第四场汇报演出的剧目植根并贴近百姓生活的丰富多样的剧情,还有精彩生动、真实细腻、极具特色、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百姓生活的表演特色,再加上评韵悠扬润心的旋律,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情感共鸣的空间,起到了精神滋养的作用,还通过反映民俗风情和普及传统艺术,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