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70周年】 志愿军“陆战之王”角逐朝鲜战争生死擂台

作者: 陈辉 点击:2164 发表:2023-08-05 15:48:33 闪星:4

摘要:坦克把矛和盾合为一体,以快速的突击力、机动力和强大的火力、防护力,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被誉为现代战争中的“陆战之王”。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陆战之王”都摆在了“擂台”上,双方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角逐;身单力薄的志愿军步兵也冲上“擂台”,与钢筋铁骨的“联合国军”坦克兵决一雌雄,最后鹿死谁手呢?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来全方位展现志愿军坦克兵、步兵与“联合国军”坦克兵的生死对决。 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坦克兵、步兵共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2006辆,缴获245辆,成建制消灭坦克营1个。如果“联合国军”不是陆续补充坦克,那么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已经无坦克可打了。 志愿军坦克兵在朝鲜战争中,参战246次,出动坦克998辆次,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74辆,摧毁敌火炮20门、地堡864个,击落、击伤敌机569架,其中击落109架。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坦克战和反坦克战,贯穿了整个朝鲜战争,本文不可能全部展现,只能重点扫描那些有特色的坦克战与反坦克战。 让我们先扫描一下交战双方坦克兵的力量对比和志愿军步兵反坦克装备情况。

  坦克把矛和盾合为一体,以快速的突击力、机动力和强大的火力、防护力,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被誉为现代战争中的“陆战之王”。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陆战之王”都摆在了“擂台”上,双方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角逐;身单力薄的志愿军步兵也冲上“擂台”,与钢筋铁骨的“联合国军”坦克兵决一雌雄,最后鹿死谁手呢?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来全方位展现志愿军坦克兵、步兵与“联合国军”坦克兵的生死对决。

  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坦克兵、步兵共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2006辆,缴获245辆,成建制消灭坦克营1个。如果“联合国军”不是陆续补充坦克,那么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已经无坦克可打了。

  志愿军坦克兵在朝鲜战争中,参战246次,出动坦克998辆次,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74辆,摧毁敌火炮20门、地堡864个,击落、击伤敌机569架,其中击落109架。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坦克战和反坦克战,贯穿了整个朝鲜战争,本文不可能全部展现,只能重点扫描那些有特色的坦克战与反坦克战。

  让我们先扫描一下交战双方坦克兵的力量对比和志愿军步兵反坦克装备情况。


  朝鲜“擂台”,始终摆放着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坦克2300多辆,交战双方从装备数质量和战场经验都有着天壤之别。

  1915年8月,英国在履带式拖拉机的基础上,制造出人类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军将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斗,从此开创了世界坦克战史。这个发明坦克的“鼻祖”英格兰,后来追随美国成为“联合国军”的主要成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英军、法军就建立了大量的坦克师、装甲师,装甲兵成为独立兵种。苏军和德军建立了坦克集团军、装甲军。在苏联国土库尔斯克发生的苏德坦克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坦克共13000多辆。诺曼底登陆、北非战役,美、英、法军也将坦克师规模的上千辆坦克投入战场,与发明坦克集团作战的德军战场交锋。参加过“二战”坦克大战的美、英、法都是“联合国军”的成员国。

  在朝鲜战争中,由美国为首的英国、法国、加拿大、泰国、土耳其、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菲律宾、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没有投入坦克师,与志愿军没有进行过数百辆坦克的对抗战。因为,美军认为朝鲜半岛的山地、水网稻田地不适合使用坦克,但“联合国军”仍投入大量坦克,在战场上始终保持2000多辆,其中美军投入坦克1400多辆,英军200多辆,其余为法国、加拿大、泰国、土耳其等国军队投入的坦克。其它国家虽然没有出动坦克部队,但却有美军的坦克配合作战。

  美军把坦克纳入步兵编制,一般以独立坦克营为单位配属给步兵师,共投入朝鲜战场13个坦克营,包括1个水陆坦克营和30个坦克连;英军投入战场的有2个坦克团,1个皇家坦克营;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军队也投入坦克连、坦克排配属步兵。此外,受“联合国军”指挥的南朝鲜军投入战场的有3个坦克营和1个坦克连。

  “联合国军”投入朝鲜战场的坦克型号主要有:美国的M24霞飞轻型坦克、M41瓦克轻型坦克、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M26潘兴中型坦克、M45中型坦克、M46巴顿中型坦克、M47中型坦克及少数的重型坦克;英国的克伦威尔中型坦克、逊邱伦中型坦克、丘吉尔重型坦克等10余种型号,其中在“二战”中显露头角的“王牌”坦克有瓦克、潘兴、丘吉尔、克伦威尔。以创建美国坦克部队的将军潘兴名字命名的M26潘兴坦克是美军的主战坦克,配备的主要武器为一门M3型90毫米火炮,能发射多种穿甲弹,车体装甲厚度达102毫米,不论火力和防护力都超过了苏联的T34坦克。

  “联合国军”坦克部队的主要战法是,把坦克用于直接支援步兵作战和担任突围、解围、追击等特种任务的机动部队。进攻时,坦克作为伴随火器,支援、掩护、引导步兵冲击;防御时,坦克作为固定或游动的火力发射点,或配合步兵反冲击;被围时,坦克用于内部突围和从外部增援;退却时,在后面做掩护力量,保障部队快速撤离;追击时,以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组成先遣队,向志愿军纵深强行渗透。

  由于受朝鲜地形的影响,美军只有一次在1951年“秋季攻势”中集中使用了500多辆坦克,其余时期,美军坦克都是以营、连为单位,配合步兵战斗,创造了“以火力打击,以坦克夺取,以步兵扼守”的战法。

1690870656986159.jpg

  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了装甲兵指挥所,坦克第1师第1、2团,坦克第2师第3团及坦克第26师第53团作为第一批坦克部队开赴朝鲜前线。后来,坦克第4、5、6团,坦克独立第2、6团先后参战。到1953年之前,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坦克部队保持着4个团以上的兵力,每个团有坦克40辆,共有坦克近200辆,总数为“联合国军”坦克数量的十分之一。最多时达到7个坦克团,坦克数量是“联合国军”坦克的七分之一。

1690870727993775.jpg

       

1690870677111882.jpg

  志愿军坦克的型号主要有:大量的苏式T—34中型坦克、T—54中型坦克、少量的苏式HC—2重型坦克,到战争后期装备了一部分缴获的美军坦克,其中主战坦克为T34坦克,火炮口径85毫米,车体装甲厚度90毫米,在当时也属于先进坦克。

  在朝鲜战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坦克很难大规模机动作战,为此,志愿军坦克部队的主要战法是:从战场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创造了“以直接支援步兵的坚守防御为主,以坦克连、排为单位分散使用为主,以隐蔽突然地突击敌人为主,以近战、夜战为主”的独有坦克战法。

  (图2)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5年12月才成立坦克大队,装备缴获的日式坦克。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成立了坦克师,但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坦克战。朝鲜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从苏军那里接受了大量苏式坦克,进行了突击训练,大部分驾驶员仅驾驶了4—5个小时,炮手也仅发射了20—30发炮弹,他们的战场经验显然不如参加过“二战”、与德军进行过坦克大战的“联合国军”坦克兵。

  志愿军对付“联合国军”坦克部队,采用过坦克对抗战,但主要是步兵利用反坦克武器打坦克。

  志愿军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有国产的52式57毫米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51式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手榴弹、51式木壳反坦克地雷和苏式反坦克火炮。这些反坦克武器1951年秋季开始大量运往朝鲜前线,志愿军利用苏联和国产的反坦克武器,组建了各级反坦克分队,军、师编有独立的反坦克炮营;团、营编有无后坐力炮连、排;各连编有反坦克火箭筒排;单兵配有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榴弹;形成了完整的反坦克体系。

  

1690870707325191a.jpg

1690870713263225a.jpg

1690870718205821a.jpg

  朝鲜战争之初,志愿军步兵基本没有反坦克武器,为了教训横行霸道“联合国军”坦克部队,只能靠炸药包和手榴弹与“联合国军”坦克硬拼,后来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也十分简陋,除苏联支援外,大部分是国内突击生产的,反坦克地雷还是木壳的。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部队与“联合国军”坦克部队相比,从坦克数量、坦克质量、坦克战的经验都不是“联合国军”的对手。更何况,“联合国军”坦克部队还有着占绝对空中优势的“联合国军”航空兵无微不至的“关照”。

  但是交战的结局,却完全相反。


  石岘洞北山攻坚战,志愿军215号坦克击毁美军5辆坦克,荣获“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这是一辆标号215的苏式T—34中型坦克,50多年前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的称号,如今它静静地停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成为志愿军坦克击败美军坦克的历史见证。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历时12昼夜的反击战,志愿军出动坦克25辆次,作战11次,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8辆,摧毁火炮11门、地堡67个,有力地配合步兵,击退美军多达187次的反扑,巩固了阵地,牵制了西线美军的东援,保障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共歼敌3500余名,并使“人民英雄坦克”在战场上脱颖而出。

  1953年7月6日,在夏季进攻战役中,志愿军坦克第2师4团2连的215号坦克随所在连加强志愿军23军步兵199团主攻美军第7师第17团固守的石岘洞北山。

  为了达成战斗的突然性,215号坦克提前一天隐蔽地开赴前沿阵地,他们的任务是消灭346.6高地上的美军3辆坦克,支援步兵夺取石岘洞北山。

  乘着夜幕的保护,215号坦克冒雨开进前沿阵地。天亮前,坦克兵们已用稀泥和树枝把坦克伪装得像小土丘一样,炮管像一根靠在“土包”上的木头。地上所有的坦克履带痕迹都被抹去。

  天亮了,车长杨阿如发现坦克离射击阵地约100米,离346.6高地主峰约有2400米。通过坦克潜望镜,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峰上美军3辆M46重型坦克,正对着其它高地的志愿军阵地开炮。

  正在这时,指挥所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在翌日晚9时9分前,一定要消灭主峰上的3辆美军坦克,配合步兵夺取敌阵地。因为这3辆坦克可以直接射击志愿军前沿阵地,对进攻部队威胁很大车长杨阿如代表大家保证步兵进攻前,把美军坦克消灭掉!

  翌日傍晚,总攻发起前的几分钟,215号坦克开始行动。按照车长杨阿如的命令,炮长徐志强根据白天的观察和计算,瞄准了第一辆美军坦克。

  “穿甲弹!”徐志强高喊。

  炮闩咔嚓响了一下,装填手师鸿山把穿甲弹填进炮膛。

  “咚!”的一下,坦克向上一纵身,一团火球飞向美军坦克。

  车长杨阿如见火球在美军坦克上划起一道绿光,向左上方一闪而逝。

  “跳弹!向下瞄,放!”

  “轰!轰!轰!”215号坦克一连打出3发炮弹,美军一辆坦克冒起一团浓烟。

  “打中了!”徐志强兴奋地喊到。

  

1690870670215159.jpg

  其它两辆美军坦克醒过神来,慌忙掉转炮塔,向215号坦克射击,美军阵地的纵深火炮也开始还击,但由于没找到目标,只能瞎打一气。

  炮长徐志强压住喜悦的心情,使劲揉揉被熏得直流泪的双眼,迅速把炮口指向美军坦克炮口的火光。又是几个连发,美军第二辆敌坦克中弹起火,火光把旁边的第三辆坦克照得清清楚楚。

  徐志强稍移炮塔,又是一连3发炮弹,敌坦克顿时被打哑了。但是奇怪,第三辆美军坦克中了三发炮弹,却没有起火。

  “敌人是不是装死?”

  “再来3发!”杨阿如下达命令。

  3发炮弹又都命中美军第三辆坦克,大家这才放心。

  这时,徐志强转过身来得意地问车长杨阿如:“时间过了吗?”

  “差25秒才到规定时间!”杨阿如说。

  “真痛快!”徐志强表达心中的感受。

  志愿军步兵在215号坦克的掩护下,仅15分钟,就攻占了石岘洞北山,全歼美军守敌一个连。

  但在机动转移中,215号陷在泥里,坦克完全暴露在美军面前了。虽然天黑,敌人虽然算不准具体位置,但成片的炮弹倾泻而下,215号危在旦夕。

  怎么办?驾驶员陈文奎想出了一条妙计:根据以往的经验,敌人知道我们惯打夜战,打了就跑,所以他们也不追,而是随着我们坦克开动的马达声追踪射击。如果我们马上发动坦克,开始猛加油门,把发动声音搞得大大的,然后减弱,就可以把敌人的炮火骗走。果然不出所料,美军真的以为坦克开走了,一排排炮弹拼命往后追打,越打越远,一直追了两里地才停下来。这可把215号坦克兵们乐坏了!

  又过了一整天,215号坦克陷在泥里还没开出来,大家只好对坦克进行了伪装。

  第三天早上,坦克电台又收到指挥所的命令:今晚部队反击敌人的进攻,你们在21点前必须把坦克开出,配合反击作战,消灭敌346.6高地的两辆美军坦克。并派出4名工兵配合你们排障。

  白天,美军像发现了什么,炮火始终封锁着这条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3架美军F—80飞机也不停地轮番轰炸,但万幸的是坦克伪装的好,美军枉费心计。215号坦克的勇士们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和排障,都已十分疲劳,但为了夜晚的反击,他们都咬牙硬挺着干。

  排障救车的关键是找木头,只有用木头把路垫好,才能让坦克开出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215号的坦克兵们把身上裹一层泥、捆上草,爬到几百米外的山上把被敌炮火炸断的树干、树枝用绳子拴在腰上往回施。就这么一遍遍地拖呀、拉呀,终于在傍晚聚集了70多根木头,在工兵的帮助下填平了道路,215号坦克终于在战斗前半小时开出泥潭躲在暗处,但大家一个个已经衣衫槛楼,身上到处是伤口。但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开出泥潭的215号坦克,又悄悄地瞄准了346.6高地上美军新来的两辆增援坦克。

  晚上9时,夜幕又笼罩大地,美军向石岘洞北山发起了猛烈的反攻。346.6高地上新来的两辆美军坦克疯狂地向志愿军阵地轰击,但他们那里知道已经死到临头了。

  215号坦克一连几个急速射,两辆美军坦克中弹起火,车内的美国兵没弄清怎么回事,便命归黄泉了。

  消灭美军坦克后,215号坦克的勇士们又继续寻找敌阵地的明暗火力点,把他们一个个消灭掉,一共打掉敌人20多个地堡,3门火炮,配合志愿军步兵199团夺取了美军占领的石帆北山阵地,并最终控制了石岘洞北山阵地。

(图13)  这一仗,215号坦克共击毁美军5辆坦克,摧毁火炮5门、地堡30多个。

  志愿军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机智灵活,英勇善战,共击毁、击伤敌人重型坦克6辆,其中击毁5辆,击毁敌迫击炮9门、汽车1辆,摧毁敌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出色地完成了7次配合步兵作战任务。为此,志愿军总部除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的光荣称号外,全体乘员记集体一等功一次,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铁原一九O点八高地进攻战,泰国坦克兵遇上了志愿军坦克兵,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美军第3师撤出了阵地,泰国第21团接替了美军阵地”。1951年10月15日,志愿军侦察兵向上级报告了一九0点八高地敌军换防情况。

  一九O点八高地位于朝鲜铁原地区,地方虽小,但位置重要,它是敌人的一只眼睛,既能观察志愿军前沿阵地的活动,又能掩护后面敌人的进攻,成为志愿军的眼中钉。

  正因为地理位置重要,“联合国军”对此也十分重视,不仅工事坚固,而且与其它阵地构成了强大的交叉火力网。对此,志愿军最初没有强打硬攻,采取灵活战术,把它作为诱饵,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每次虚张声势的争夺,美军第3师都留下百八十具尸体,一九0点八高地成了美军填不满的坟坑。

  后来,美军发现这样下去,得不偿失,便让泰国帮凶军的坦克部队配属步兵来当替死鬼。志愿军看到彻底收复一九0点八高地的条件已经成熟,便由志愿军坦克第1师2团2个坦克排和一个自行火炮连配属志愿军步兵第423团攻占一九0点八高地。这是坦克1师首次在朝鲜战场与敌人进行坦克对抗战。

  为了达到坦克兵与步兵的密切配合,战前志愿军坦克2团与步兵423团进行了协商,决定两路进攻,把坦克开到泰军的防御前沿和翼侧,用直瞄射击与间接瞄准射击相结合的方法支援步兵。

  为了避开“联合国军”航空兵的威胁,减少损失,发挥志愿军夜战的特长,志愿军坦克2团把进攻安排在夜晚进行。21时25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猛烈炮火向泰军阵地倾泻,炮声震憾山谷,火光冲破夜空,敌火力点一个个被摧毁,步兵发起冲锋。眼看就要接近泰军前沿,突然泰军9辆坦克迎面扑来,以猛烈炮火阻止志愿军步兵,进攻被迫停止。

  志愿军坦克2团的坦克在步兵曳光弹的指引下,立即组织反击,一场坦克对抗战开始了。

  志愿军6辆坦克利用巧妙的战术队形,向泰军坦克冲去,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左拐右转躲开泰军坦克火炮的攻击,与敌坦克短兵相接,以猛烈的榴弹向其射击,敌坦克落荒而逃,志愿军坦克又以穿甲弹进行攻击,敌坦克的火力很快被压了下去,成了哑巴。

  志愿军坦克又调转方向,掩护步兵占领了一九0点八高地,整个战斗仅用了25分钟。

  天亮时,发现泰军9辆坦克趴在山下,坦克乘员早已跑光,其中4辆被志愿军坦克击伤。这次战斗,消灭了泰军一个加强连,一九0点八高地被牢牢地掌握在志愿军手中。

  中国坦克兵与泰军坦克兵的这一仗,后来作为典型战例, 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装甲兵》册,名垂军史。


  淋浴洞东山伏击战,中国坦克兵专克南朝鲜坦克兵,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

  南朝鲜军虽然名义上没有加入“联合国军”,但其却受“联合国军”指挥,其坦克部队也在积极配合“联合国军”作战。

  “高排长,步兵后撤了,我们怎么办?”

  “我们继续坚守阵地!”志愿军坦克第1师2团1连3排长高三合,在朝鲜沐浴洞东山,果断地向全排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坦克兵们十分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步兵撤退后,敌人很快占领了我军步兵阵地,坦克3排的潜伏阵地成为一线,离敌前沿仅有500公尺,南朝鲜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皮底下。一旦被敌发现,他们插翅难逃。

  高三合对这一点并不糊涂。但在他心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如何出奇制胜歼灭敌人的坦克部队?如何不使潜伏战“前功尽弃”。

  1951年10月7日,上级命令高三合率领中型坦克排埋伏于沐浴洞江北,待机消灭迂回志愿军阵地翼侧的南朝鲜军坦克。14日夜,志愿军坦克排利用我军炮兵发射时机进入潜伏阵地,连夜用草皮和树枝对坦克掩体进行了伪装,与原地貌保持了一致。

  第二天敌机对志愿军阵地前沿进行盲目轰炸,坦克掩体部分塌陷,先后进行了7次修复,均未被敌人发现。先后潜伏了17天,开创了我军最长的潜伏史。

  10月31日,目标终于出现了。

  南朝鲜军8辆坦克向志愿军坦克潜伏阵地运动,第一辆坦克像乌龟似的,在盘山道上慢慢地爬着。后面的敌坦克跟了一段,便隐蔽地停下来,盲目地用机枪向志愿军前沿阵地扫射。

  “排长,打吧!”坦克兵们沉不住气了。

  “再等会儿,多放过几辆来再打”。高三合沉着地回答。前面两辆坦克已进入志愿军坦克的伏击圈,后面的6辆仍没动。经过火力侦察的前两辆坦克,似乎发现了什么,想掉头逃跑。

  “开炮!”高三合果断地下达了命令。话音刚落,七车的两颗穿甲弹分别钻入两辆敌坦克。

  “再来一发!”高三合激动地喊着。

  “轰”的一声巨响,又一发炮弹命中目标,敌第一辆坦克炮塔抖了一下,炮管搭拉下来,腾起了浓黑的烟柱。

  “九车长,你们为什么不开炮?”高三合高声呐喊。

  “排长, 我们掩体的射孔被敌人打塌了,无法射击。”被击伤的第二辆敌坦克已挂上倒档,向后蠕动。

  “七车你们射击!”高三合发出新的命令。

1690870817230392.jpg

  但七车由于射孔狭窄, 炮口摇不过去,眼看敌坦克就要溜掉。突然,九车射孔前出现了工兵副排长魁梧的身影,他用尽全力将压在射孔上的横梁扛起。霎时,一声炮响,九车急促的一炮,把第二辆敌坦克报废在熊熊大火中。这次伏击战,首创了志愿军坦克兵在朝鲜战场以7发穿甲弹击毁敌两辆坦克的战绩。

  战后,全排荣立三等功,高三合立一等功,被誉为“战斗旗帜”,并荣获朝鲜人民政府授予的“战士二级荣誉勋章”一枚。


  高阳之战,英军皇家坦克营全营覆灭,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后,痛心疾呼:“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1690870797139044.jpg

1690870805532174.jpg

  英军29旅皇家重型坦克营,是英军的“装甲劲旅”,也是“联合国军”的手中“王牌”,它装备性能优越的“丘吉尔”重型坦克,多次在朝鲜战场发挥突击作用,但在高阳之战中,运气不佳,被志愿军50军149师某团全歼。

  1951年初的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首先突破“三八线”,“联合国军”防线于1月2日开始全线崩溃。英军29旅皇家重型坦克营和“来复枪团”1营取道高阳向汉城逃窜。1月3日,志愿军50军149师在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军29旅皇家坦克营和“来复枪团”1营的退路。

  为了全歼皇家坦克营,志愿军149师决定利用英军坦克夜间行动困难的弱点,发挥我军夜战、近战的优势,以我之长,击敌之短。149师某团官兵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利用夜暗做掩护,埋伏在英军南逃的公路两侧。

  19时30分,皇家坦克营的31辆坦克以及装甲车、卡车、炮车闯进志愿军149师某团的伏击圈,爆破手们抱着炸药包蜂拥而上,对英军坦克实施抵近爆破。顿时,惊天动地,火光熊熊,皇家坦克营的“铁乌龟”,纷纷被炸成废铜烂铁。某团2营官兵集中火力,击毁了英军后面的两辆坦克,堵住了英军的退路。紧接着又连续报销了英军5辆坦克,皇家坦克营成了惊弓之鸟。

  志愿军官兵们越战越勇,英军乱成一团。在近两平方公里的战线上,志愿军发起猛攻,爆破队员组自为战、人自为战,运用炸药包、手雷、爆破筒,机智灵活地靠近英军坦克猛打、猛炸,甚至跃上英军坦克,掀开盖子“瓮中投弹”。

  机枪班副班长李光禄机智勇敢地将两个爆破筒塞到一辆英军坦克的履带中间,随着两声巨响,英军坦克“趴了窝”。

  副排长陈春贵从侧面抓住一辆英军坦克履带上的铁栏杆,敏捷地跳上坦克的护板,从坦克顶盖缝隙射出的微光中看到了几个惊慌失措的英军,他果断地拉开顶盖,将两颗手榴弹塞了进去,坦克被炸得跳了起来,转眼间变成了英军坦克兵的活棺材。

  战士彭德玉借着敌机照明弹的亮光,手握爆破筒向运动中的英军坦克冲去,不幸被敌人发现,坦克机枪击中了他。彭德玉拼死一搏,他用尽平生力气,追上了坦克,把爆破筒塞进了坦克履带,一团火焰在他眼前闪过后,英军坦克被炸毁了。

  战士李为经发现一辆滚滚而来的坦克护板上有几个英军士兵,他奋力将手榴弹投了过去,护板上英军报销后,他又飞身跃上坦克。这时,炮塔中伸出一支喷着火舌的卡宾枪,李为经用力拖住了枪身,敌人突然松手,坦克又猛然加油,差点把他甩下坦克。“狗日的”挺狡猾,李为经边骂着,边把手雷塞进炮塔,英军坦克没跑出100米,就被炸毁了。

  英军坦克纷纷报销,英军坦克兵死伤惨重,整个山谷火光闪闪,惊雷滚滚。

  志愿军149师某团营长杨树云当年是全歼英军皇家坦克营的战场一线指挥员,50年后他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1951年1月2日,我们越过“三八线”向南追击了敌人两天两夜,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向高阳追击前进”。

  黄昏,师、团首长向我们营介绍了当前敌情。团长孔庆昌向我和教导员交待了战斗任务,命令我们迅速直插佛弥地,在那里为英军皇家坦克营布下天罗地网,坚决聚歼逃敌。

  当时我们营没有反坦克武器,只能靠炸药、爆破筒、步枪、手榴弹打坦克,这对我们营来说是头一回,任务十分艰巨。

  接受任务后,我和教导员研究上级指示,马上召开了干部会,发动全营官兵研究打坦克的办法。

  “坦克射击死角大,好接近,侧面有个铁环,抓住了好攀登,上了坦克,砸潜望镜,折断天线,坦克就成了瞎子、聋子。”

  “用爆破筒炸狗日的履带,它就跑不了了,然后再慢慢收拾它!”

  “敌人打机械化,我们打巧妙化!”

  ……

  大家议论纷纷,打坦克的办法越来越多,我和教导员心里有了底。

  全营快到佛弥地时就听见坦克的轰鸣声,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我拿出地图对照现地,佛弥地距高阳7里,离汉城50余里,公路高出地面一公尺,坦克不便越路横行,公路边是大山,便于隐蔽,是打坦克的理想战场。我让各连立即做好隐蔽,爆破手们飞快地跑向公路两侧,按分段地区埋伏好,轻重机枪的火力主要部署在公路桥附近。

  坦克的轰鸣声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从山谷口射出了两道白哗哗的光柱,紧接着后面数支光柱在晃动,坦克一辆接一辆出现在公路上,震得山谷都颤抖。

  3辆英军先头坦克进入6连的伏击圈,高地上的机枪开始向英军坦克猛烈射击,坦克的灯光纷纷被打灭。英军坦克喷出火舌,又打炮又打枪,向5连阵地冲来,坦克炮打得冻土和冰雪劈头盖下来,烟雾弥漫在山谷。

  “爆破手怎么还没上去?”我正在着急,只见一个战士跳出沟渠,紧握两根捆在一起的爆破筒冲向英军坦克,把爆破筒插入坦克履带,但又被甩下公路爆炸了,那辆坦克逍遥地继续往前开去。

  第二名战士又跃出沟渠,抱着炸药包爬上公路,把炸药包放在公路上,当坦克接近时,他迅速拉火,把炸药包推向英军坦克底部,翻身滚下公路,遗憾的是炸药包在坦克压过后五六公尺才响,导火索长了,第二辆坦克又向前开去。

  第三辆坦克又开过来。又一名扛炸药包的战士冲向公路,他蹲在公路坑凹处,两手按着地上的炸药包,面对头顶上嗖嗖飞过的英军坦克机枪子弹毫不在意,坦克马上就要压在他的身上,他一拉火,刚蹦下公路,炸药包爆炸了,坦克跳了一下,不动了。那名战士也被炸药掀起的冻土打昏了过去。这名战士叫李光禄,他总结了前两辆坦克没炸着的原因,把导火索剪短了,把靠近坦克的距离拉近了,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终于爆破成功。

1690870811850437.jpg

  开始跑掉的两辆坦克被埋伏在前面的5连1排给报销了,歪倒在公路旁。

  首战胜利,我们无一人战亡。

  后面英军的坦克群又上来了,机枪疯狂地扫射,曳光弹把夜空照的通明。

  “干掉第一辆坦克,挡住英军的退路!”我大声叫喊着。5连5班副班长彭德义抱着两根爆破筒,舍生忘死,跟随英军领头坦克的侧面奔跑,坦克在行进中,一时爆破筒塞不进去,后面坦克顶盖中钻出了一个家伙,用手枪向他射击,彭德义负伤了。但他顽强地坚持奔跑了十几公尺,用尽全力把爆破筒塞进英军领头坦克履带,轰的一声,随着一团火光,领头坦克被炸毁在公路中间,把路全堵死了。

  “太好了!太好了!”教导员兴奋地大叫起来。

  后面的英军坦克全被堵在公路上,5连的指战员冲向公路,4连的任务是担任火力掩护,他们看到英军坦克趴窝了,也抓住战机冲向公路,爆炸声、射击声、喊杀声在公路上交汇在一起。英军坦克兵意识到坦克无法机动就是活棺材,他们纷纷爬出坦克逃命,冲上来的我军指战员用轻武器猛扫,有的英军躲到坦克底下装死,有的双膝跪地举起双手,有的一手举枪,一手举起事先准备好的“投降证”。

  这时,英军第三批坦克开了过来。一名战士跑上来报告,他发现一辆装甲战防车上插着一根天线,里面有发报的声音,我和教导员判断是英军坦克营的指挥车,敌人也许正在求援。我命令5连3排把它干掉。战士王新元把机枪架在桥左侧的公路旁,让过英军装甲战防车的正面,向装甲战防车侧面猛扫,英军装甲战防车慌了手脚,猛一掉头,窜下沟里,车上的炮身撞进路旁的一个稻草堆里,一时进退不得,英军用各种火器负隅顽抗,很快被我军机枪火力压了下去。战士们端着闪闪发光的刺刀围了上去,战士李为经用英语喊话,敌人乖乖地钻出战防车,举起了双手,其中有一名是少校队长。

  英军指挥车被我们俘虏后,其余坦克群乱了套,不分东西南北,到处乱闯,我们营的炸药、爆破筒用完了,还有几辆英军坦克做垂死挣扎,他们用坦克炮、机枪、卡宾枪、火焰喷射器盲目地射击、喷火,在坦克周围构成了一道严密的火网,战士们无法靠近。

  我命令各连重新组织火力,猛打坦克外面的敌人,终于把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战士们在没有炸药包和爆破筒的情况下,冲上英军坦克接开坦克盖子,把手榴弹塞进去。还有的战士爬上英军坦克,用枪托敲打坦克炮塔,大声叫喊敌人出来投降。

  英军被打傻了,纷纷从坦克中伸出双手投降,战士们见到敌人的手就往外拖,后来在一辆坦克中还拖出一条洋狗。英军皇家坦克营的官兵和他们的洋狗都成了我们的战俘。

  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志愿军149师以3个连的兵力全歼了皇家坦克营,重创了“来复枪团”1营,击毁英军坦克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敌200余名,俘英军少校营长以下227人。

  此战,成为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装甲部队的一次最惨重的损失,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坦克、在战场上最早使用坦克的英军皇家坦克营,被志愿军的土战法和手中的“原始武器”,打得灵魂出壳。后来,据外电报道,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以其名字命名的“丘吉尔”重型坦克营——皇家坦克营全营覆灭后,痛心疾首,连呼:“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秋季攻势,“联合国军”出动500多辆坦克发动坦克“楔入战”,结果坦克损失五分之一。

  美军的霞飞坦克、瓦克坦克、谢尔曼坦克、潘兴坦克、巴顿坦克;英军的克伦威尔坦克、逊邱伦坦克、丘吉尔坦克等不同型号的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大规模出动,黑压压向志愿军阵地压来,这是美军在朝鲜战场发动“秋季攻势”时的情景。

  1951年9月,美军为了增加谈判筹码,发动了“秋季攻势”,进行了朝鲜战争阵地防御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楔入战”,动用了“联合国军”500多辆坦克参战,占“联合国军”坦克总数四分之一。

  9月初,美军首先以美2师附法国营、南朝鲜军8师全部,向文登公路至北汉江地段发起进攻,同时集中配属的美坦克第72营、南朝鲜坦克第31大队共40多辆坦克,沿文登公路向北突击,企图攻占志愿军东线要点鱼隐山。

  志愿军第68军在文登公路两侧204师防御阵地前设置了大量防坦克障碍物,并集中204师62个反坦克排,连同军加强的反坦克武器,共有无坐力炮21门、火箭简24具,组成军了反坦克大队严阵以待。

  9月12日,“联合国军”40余辆坦克,在炮火的射击掩护下,以梯次队形沿公路两侧突进,在遭志愿军204师反坦克炮兵的打击后,强行进至志愿军阵地前沿。志愿军反坦克手迅速用火箭筒、无坐力炮反击,当场击毁敌人坦克5辆、击伤4辆。

1690870842284526.jpg

1690870851795442.jpg

  美军坦克连遭打击后,以部分坦克炮火压制204师反坦克火器,掩护被击伤坦克的修理,其余坦克则继续向志愿军纵深阵地冲击。204师反坦克大队组织严密火力封锁受伤敌坦克,阻敌修理;同时选择有利阵地游动射击,又击毁美军坦克3辆,击伤2辆,其余敌坦克施放烟雾妄图逃窜,又被204师拦头堵截,击毁击伤4辆。

  13日、14日,美军不甘心失败,又纠集剩余坦克继续攻击,又遭204师反坦克大队的沉重打击。志愿军612团3营机炮连战士胡连使用无后坐力炮一连击毁4辆敌坦克,荣立特等功。经过13昼夜战斗,志愿军204师共击毁击伤敌坦克38辆,配合步兵毙伤“联合国军”7690余人,其中美军3390余人,粉碎了敌人进占文登里的企图。

  美军在志愿军第68军进攻正面受挫后,又以美7师、24师、南朝鲜军2师、6师共4个师的兵力,集中200多辆坦克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志愿军第67军西起芳通里,东至旧岱以南20公里防御正面发起猛攻,由于这一地区道路多、地形平坦,美军采取以集群坦克引导步兵实施战术迂回的战法,实行“坦克楔入战”。

  志愿军第67军第一梯队师、团均组织了反坦克分队,仅67军200师每团有一个反坦克连,下属4个反坦克排,1排、2排、3排为无后坐力炮排,共配无后坐力炮9门;4排为手雷排,携反坦克手榴弹及爆破筒,并配有轻机枪、冲锋枪等,负责打敌伴随步兵,保障反坦克分队的安全。

  9月21日,志愿军第67军第600团一机连无后坐力炮11班和3连6班合组反坦克排,在424.2高地山脚下担任反坦克任务。6班隐蔽在公路两侧,班长阎杰率两名新战士在公路东侧。

  上午5时许,三辆敌坦克呈三角形沿金城、金化段公路前进,当行进到志愿军600团炮阵地500米时,营迫击炮开始射击,第二发就命中了第一辆坦克了望孔,敌坦克失去了方向,不能行动,驾驶员弃车南逃。

  这时,第二辆距阎杰小组约40米,阎杰挺身跃出,向敌坦克扑去,从其侧后对准油箱投出一枚苏式手雷,接着又连投三枚,敌坦克燃起大火,驾驶员见势不妙,跳车欲逃,被击毙。

  志愿军第596团2营战士用九O火箭筒在后洞里南山山脚下,击毁一辆敌坦克,车上伴随工兵坠车震死。后面的 敌坦克即仓皇逃走。

  第一天激战,志愿军第67军共击毁敌坦克17辆,其中,战防炮击毁6辆,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及苏式手雷击毁6辆,其它炮火击毁5辆,并消灭敌人1140人。

  此后,双方鏖战10昼夜,67军共击毁敌击伤美军坦克47辆,其中击毁39辆,美军坦克部队惨败而归。

  在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坦克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军坦克第5团在支援步兵进攻西场里北和67高地的进攻战中,出动坦克12辆,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使用坦克最多的一次,共击伤敌坦克22辆,摧毁地堡46个,配合步兵歼敌2000余名。志愿军坦克第1团3连也创造了7发炮弹击毁敌人2辆坦克奇迹。志愿军坦克第5团击毁击伤敌坦克6辆,其中击毁1辆,摧毁敌弹药库一座。。

  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00多辆,配合步兵歼敌7.9万人,狠狠地教训了“联合国军”的坦克部队。此后,“联合国军”再也不敢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坦克了。

  1954年1月,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在谈到反坦克问题的说:“我们入朝时,反坦克火炮很少,只有六O火箭筒、爆破筒、地雷、手雷等,打敌少数坦克还可以,当敌大批坦克冲人或突围时便很难阻止,而敌坦克却可以大胆逼近我前沿和翼侧抵近射击,掩护其步兵冲锋或拦阻我之攻击。

  “第五次战役后,我们坦克出动了,尤其是增加了九O火箭筒、战防炮、无后坐力炮等,加上构筑了反坦克阵地,曾给了敌坦克几次严重的打击。如前年第68军、67军在文登公路一个时期击毁了敌坦克60多辆,第47军在五里一天击毁了敌坦克7辆,第63军在智陵洞一天击毁了敌坦克12辆。从此以后,敌坦克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横冲直撞了。”

  邓华进一步总结了反坦克经验,他说:“根据各部队反坦克经验,在战术思想上,不仅是打走而是要求得歼灭,大批的应在阵地以外打,少数几辆可以放进来,开始打头,以后打尾,使它回不去,并尽量地从后侧面打。

  “在公路与平坦地区均应有反坦克的布置。反坦克武器、步兵、炮兵、战车与工事障碍,各种力量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有纵深的反坦克阵地:第一道为障碍区:第二道为反坦克小组阵地;第三道为步兵阵地;第四道为炮兵阵地。

  “反坦克小组及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应有许多预备工事,尤其要有广泛而错综的交通壕连贯起来发挥我之机动。野炮、榴炮、战防炮应有穴洞或重掩盖工事。在阵地前沿要设置多层的人工障碍,根据具体地形挖反坦克壕、三角坑、陷阱、削壁以及埋设反坦克地雷等。如发现敌人大批坦克向我前进时,我野、榴炮在有效射程内即可开火,力求击毁之,并隔离其步兵;当敌坦克进入我前沿障碍区时,我一切反坦克炮火即集中射击;敌坦克再逼近我第二道阵地时,我反坦克小组亦应协同动作打击敌之步兵。”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对志愿军对付“联合国军”坦克部队的经验做了高度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凭着英勇无畏精神和丰富的反坦克经验,终于彻底战胜了在“二战”中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坦克部队。


附图:

1690871005634933.jpg

                                               对志愿军打坦克进行总结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


1690871014217310.jpg

                                                            参加国庆受阅的中国装甲兵  


1690871021958317.jpg 

                                                         参加1999年国庆阅兵的坦克部队 

  

1690871030225056.jpg

                                                            中国装甲兵的新一代。陈辉摄 

  

1690871060619872.jpg

                                                            中国新型主战坦克。陈辉摄. 

  

1690871071106766.jpg  

                                                             我军装甲兵在军事演习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此文重点描述了朝鲜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坦克大战。阐明了我志愿军坦克部队的坦克数量达到最多时也不及“联合国军”坦克数量的七分之一,而且“联合国军”坦克部队还有着占绝对空中优势的“联合国军”航空兵无微不至的“关照”。如此大的悬殊,意味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坦克部队和“联合国军”坦克部队(陆战之王)都摆在了“擂台”上,身单力薄的志愿军步兵也冲上“擂台”,与钢筋铁骨的“联合国军”坦克兵决一雌雄,最后鹿死谁手呢?请细细阅读作者的长文,给了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同时你会感觉正在观看一场又一场的宏大场面的坦克大战,是一部反侵略战的史诗片。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让你重温中国志愿军坦克兵、步兵与“联合国军”坦克兵的生死对决。让人们清晰认识到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凭着英勇无畏精神和丰富的反坦克经验,终于彻底战胜了在“二战”中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坦克部队。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