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七十五

作者: 温国兴 点击:776 发表:2024-11-25 07:57:07 闪星:1

摘要: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发是,在工作、学习等取得一定成果时,切不可沾沾自喜,要继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持续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这样才能巩固成果并继续前进。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或项目时,要像宋义那样学会全面分析形势,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在团队合作或领导用人方面,要综合考虑成员的能力、品德等多方面因素,品德良好、行事稳重的人可能在某些任务中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因只看重能力而忽视品德带来的潜在风险。

  秦朝灭亡后,各路人马纷争不断,《资治通鉴》卷第八记载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原文如下: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馀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攻陈留。闻武信君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魏豹下魏二十馀城,楚怀王立豹为魏王。

  后九月,楚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

  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沛公道砀,至阳城与杠里,攻秦壁,破其二军。

  这段话的大意是:项梁在东阿打败了章邯,就领兵西进,等到达定陶时,又再次打败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在雍丘交战,把秦军打得大败,还斩杀了李由。项梁于是越发轻视秦军,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宋义规劝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失败。如今士卒们已经有点怠惰了,而秦军兵力却一天天增加,我替您担忧这件事。”项梁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就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您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吗?”高陵君显回答说:“是的。”宋义说:“我断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您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死罪,走得太快就会遭受灾祸。”秦二世调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把楚军打得大败,项梁也战死了。

  当时接连下雨,从七月一直下到九月。项羽、沛公攻打外黄,没有能攻下来,就离开那里,去攻打陈留。听说武信君项梁已死,士兵们都很恐慌,于是项羽和将军吕臣就领兵向东撤退,同时把楚怀王从盱眙迁到彭城定都。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地。

  魏豹攻下了魏国的二十多座城池,楚怀王就封魏豹做魏王。

  闰九月,楚怀王合并了吕臣、项羽的军队,由自己统领;任命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统领砀郡的军队;封项羽为长安侯,号称鲁公;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担任令尹。

  章邯打败项梁以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就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国,把赵军打得大败。章邯又领兵到邯郸,把那里的百姓都迁徙到河内,并且把邯郸城的城墙全部拆毁。张耳和赵王歇逃进巨鹿城,王离包围了他们。陈馀到北方收集常山的兵力,得到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城的北边。章邯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城南部的棘原。赵国多次向楚国求救。

  高陵君显在楚国,见到楚王说:“宋义曾断言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过了没几天,那支军队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有交战就预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王于是召见宋义,和他商议大事,十分高兴,就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让他们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当初,楚怀王和各位将领约定:“先攻入关中的人就可以在关中称王。”在那个时候,秦军强大,常常乘胜追击敌人,各位将领都认为先入关不利。只有项羽怨恨秦军杀了项梁,激愤地表示愿意和沛公一起向西攻入关中。楚怀王手下的各位老将都说:“项羽这个人,勇猛凶悍而且狡猾残忍,曾经攻打襄城,襄城的百姓没有一个活下来的,都被他活埋了,他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毁灭的。而且楚国多次进军征伐,前面的陈王、项梁都失败了,不如改派一位宽厚的长者,以正义为号召向西进发,去通告秦朝的父老兄弟。秦朝的父老兄弟被他们的君主折磨很久了,如今要是真能有一位宽厚的长者前往,不施行侵夺暴虐的行为,应该是可以攻下关中的。项羽不可以派遣,只有沛公向来是宽厚的长者,可以派遣。”楚怀王于是没有答应项羽,而派遣沛公向西去攻占土地,收集陈王、项梁的散兵来讨伐秦朝。

  沛公从砀地出发,到阳城与杠里,攻打秦军的营垒,打败了秦军的两支队伍。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骄兵必败。项梁在连续取得胜利后就轻视秦军,有了骄傲的表现,不再重视潜在的危险,最终导致失败身死,这告诫人们在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局势的正确判断。还告诉我们,打仗要有知兵先见,宋义能在军队未战之时就看出项梁军因为将领骄傲、士卒怠惰以及敌军力量变化等因素而可能失败的征兆,说明懂得分析军事形势、洞察各种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很重要的。此外,用人需考量品德:楚怀王在选择西进关中的人选时,考虑到项羽的残暴以及沛公的宽厚,认为以宽厚长者的形象去安抚秦朝父老更有利于攻下关中,可见用人不仅要看能力,品德和行事风格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发是,在工作、学习等取得一定成果时,切不可沾沾自喜,要继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持续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这样才能巩固成果并继续前进。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或项目时,要像宋义那样学会全面分析形势,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在团队合作或领导用人方面,要综合考虑成员的能力、品德等多方面因素,品德良好、行事稳重的人可能在某些任务中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因只看重能力而忽视品德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项梁连胜后的骄纵致败,如同一记警钟,在历史的长河中长鸣。古往今来,因一时胜利而冲昏头脑者数不胜数,他们在成功的光环下忘却了潜在危机,最终走向衰败。这警示我们,无论是个人在学业、事业上取得进步,还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暂获优势,亦或是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都不能陷入骄傲自满的陷阱。骄傲会蒙蔽双眼,使我们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视而不见,对内部隐藏的问题麻痹大意。唯有时刻保持谦逊,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稳立潮头,实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