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勒口】
这是一部百岁老人的自传。难能可贵的是,老人92岁才开始本书的写作,焚膏继晷,经年累月,一点一滴情景再现,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倾注了老人对岁月的珍重,对生命历程美好的回忆,对人性的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主人公李长慧1920年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诗书世家,其父李宝常早年间即与当时湖北杰出的大书法家张裕钊和杨守敬齐名,以“三楚名士”之誉而名重一时,并为青年时代的张大千所仰慕与推重。
这本自传记述了一名弱女子“志于学”而改变命运的传奇故事。作者自幼饱尝人世沧桑,但她自强不息,未读小学而直接念初中,继而16岁独自离家负笈远游;抗战爆发后逃难到重庆,艰难自立谋生;尽管没有读过高中,却仅凭八个月的昼夜补习,终于在录取比例悬殊的情况下考取了中正医学院,并收获了在战乱中萌生的美满爱情。毕业后,她以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煤矿工人服务几十年,曾光荣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的全国“群英会”。
她的人生信条是:做个好医生,回报所有的人。
【后勒口】
本书是对历史的感性解读,是民国时期口述史的珍贵补充。全书以个人经历为主线,通过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细节描述,展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与人生的鲜活气息。
作者以朴实的笔触,呈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艺术与生活之种种,掀开了旧时代大家庭沉重幕帘之一角,传递了内陆商埠城镇近现代化的早期面貌,记录了中国第一批教会学校的办学新风。而一代学子在抗战中艰难刻苦求学,不仅有著名的西南联大,还有作者履历所至的唐山交大和中正医学院。作者在颠沛流离中屡屡遇到陌生的好心人,闪烁着离乱年代的人性之美;主人公经历的炽烈青春爱情,则不啻为苦难岁月中穿透沉郁阴霾的一缕温暖阳光。
个性化的书写,使人看到了和历史书不一样的历史。
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