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八章 魂系蒙古贞(一)

作者: 丁振阳 点击:737 发表:2021-05-17 09:10:28 闪星:20

  一

  一列快车从首都北京站开出来,带着山海关的风,长鸣着,奔驰在美丽的辽西走廊。

  车窗外,银色的山,银色的岭,银色的村庄。阳光火红,普照万里,把辽西山川峻岭,乡村城市打份得分外妖娆。

  车轮铿锵,全速飞驰。坐在车厢里的李庆文却觉得这快车跑得并不快,实在太慢了。像晃晃悠悠的老牛车一样。他头戴蓝色前进帽,身穿新料子服,脚下的黑皮鞋擦得也锃亮。他虽然已经55岁了,四方脸上却泛着壮年人的生机和活力,双眼闪着激动、幸福的光。他年轻了,仿佛年轻了十几岁。在那茫茫的塞北沙荒,在那古老的蒙古贞,有谁被请到中南海小会议厅,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议政”呢?在偏僻的塞北这样的人不多啊!

  1987年1月8日下午。

  北京中南海小会议厅气氛祥和,春意盎然。刚刚获得殊荣的19位“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又被邀请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议事厅里,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议政”。

  在座的领导,对李庆文担任科技副县长这一创举,给予高度的评价,并握着李庆文的手说:“你们辛苦了,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

  李庆文依着列车小小的窗口,看着万里银装素裹的山河,望着无际碧蓝的长空,心潮就像大海,一层雪浪滚去,又一层拍天雪浪涌来。啊,时间如流水,过得好快呀,到自治县蹲点已经5年了。在这5年中,自己和同志们刻苦试验,奋力攻关,创造了辽西旱地增产技术体系,在塞北大地上推广“六项技术改革”,大搞庭院经济开发,使自治县人民看到了振兴的新曙光。

  1986年,中顾委委员、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省委书记全树仁、省长李长春,先后来阜新,都视察了沙扎兰村科研基点。领导们对科研基点和科研成果,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郭峰同志说:“庆文,你们为我省西北干旱地区的耕作制度改革和科学种田,为改变西北低产地区农业生产面貌探索出了新的路子,可喜可贺!”

  全树仁同志说:“以科技为凝聚力,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提高合作质量,适度规模经营,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下一步农村的深化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李长春同志说:“庆文,你们科技贫方向对头,成绩突出,贡献巨大,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闯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省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使李庆文觉得有些不安。他总觉得自己的贡献还太小太小,如果说有一定成绩的话,还应该说是自治县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支持的结果。科研基点的示范田长得多好也只不过是一朵鲜花。县委、县政府领导不竭尽全力的在面上推广,这朵鲜花久而久之,也会凋零的。

  李庆文觉得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能在自治县取得一些成绩,是与当地农科人员结合,得到他们辛辛苦苦配合的结果。自治县一下子推广100万高产田,农民不懂技术,光靠农科院的十几名科研人员能行吗?没有自治县几百名科技人员,下乡走村服务到田间地头,能换来自治县一个个丰收的金秋吗……

  李庆文怎么想,觉得自己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自己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他要在自治县把全身的本事都拿出来,让阜新、让辽西,成为全省的第二大粮仓。

  一想到自治县,他立刻就想到这是个以蒙古族为主体,蒙汉杂居的少数民族县。他知道引导少数民族相信科学,掌握科学,在这个县来说是一件尤为重要的大事,李庆文的神思飞旋,想到了佛寺乡,想到了在那儿蹲点的李哲……

  佛寺乡是个蒙古族聚居的乡,有东藏之称的瑞应寺就座落在佛寺乡的所在地。如果能把这个乡的科技兴农搞好了,将对全县起到一个无声教员的作用。是呀,科院中年知识分子李哲带一个小组,正在那儿蹲点。李庆文了解李哲。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农科院,在西丰县低温冷害课题的研究,一蹲就是4年,随后马不停蹄,又到自治县佛寺乡科研基点。这是位“拼命三郎”,干起工作不要命、不管家的人。下车一定找他商量,今年要让佛寺按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技术体系,种连片高产示范田。佛寺的点抓好了,将对全县有极大的说服力呀……

  李庆文想着想着,又想到了种子问题。杂交种子从外面买,真挺贵呀!如果自己育种,自己种,多余的还可以出售,那不也是农民一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吗?叫谁指导农民育种最合适呢?他想到了吴硕。

  李庆文一想起吴硕,“噗哧”一声不由自主地笑了。

  吴硕是跟李庆文同一天来到自治县蹲点的。到基点后,吴硕搞锌微肥技术,很快在全县推广。接着李庆文又叫他在沙扎兰抓庭院经济开发,也搞的大有成绩。这是位衣着纯朴,实实在在干事业的人。因为他不修边幅,穿着打扮不讲究,还闹出了个笑话,李庆文就笑他这件事。

  吴硕到沙扎兰后不久,一次到蒙古贞宾馆去开会。宾馆服务员见他戴着尖顶草帽,穿着胶鞋,便拦住了他。

  吴硕说:“我是农科院的。”

  服务小姐笑了:“别逗了,咋看你也不是农科院的。”

  吴硕浑身是嘴说不清。

  小姐拦住他愣不让进会场。

  恰巧,县委书记赵富来了,才解了吴硕的围。

  李庆文心里知道,别看吴硕像个庄稼人,可搞起科研来那是一把好手,叫他抓育种就瞧好吧…

  “鸣——”列车一声长鸣,驶进了阜新大地。

  “到阜新了,我回来了”还离阿金车站两站地远,李庆文就兴奋地站了起来,急忙整理好携带的东西,几步到了车门口,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八章(一)主要写首创担任科技副县长这一创举的,在偏僻的塞北是凤毛麟角存在的李庆文到北京中南海小会议厅,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议政”的来龙去脉极其主要目的。为了宣扬李庆文他们很成功的实践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先进的与时俱进的科技脱贫致富的经验,为了使自治县人民看到了振兴的新曙光,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李庆文和同志们历经5年的蹲点,刻苦试验,奋力攻关,创造了辽西旱地增产技术体系,在塞北大地上推广“六项技术改革”,大搞庭院经济开发,闯出了以“科技为凝聚力,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提高合作质量,适度规模经营,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农村改革的卓有成效的一条新路。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对李庆文科研基点和科研成果给予的高度评价,还有省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使李庆文思路飞绪,回忆起自己和科研人员一起蹲点创建这些经验的典型代表李哲和吴硕的令人难忘的创业事迹。一声火车的长鸣打断了他的回忆。回到阜新的李庆文就迫不及待的想大展身手,大刀阔斧的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推广他们的科技兴农的先进经验,好再立新功。为了能够让科技兴农开出脱贫致富之花,李庆文他们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着,贡献着……那么他们的拼搏付出能否做到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吗?我们试目以待吧!推荐阅读,欢迎文友跟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