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五章 绿色的冬天(一)

作者: 丁振阳 点击:715 发表:2021-04-29 07:56:20 闪星:20

  在一个僻静的小山沟里,一位老汉正在猫腰弓脊地割荞麦。

  李庆文拿眼睛一扫,这是块足有三亩地的镐头荒。开三亩地的镐头荒,得起多少个早,贪多少个晚,流多少汗哪!费九牛二虎的力气,主人为啥偏种这低产的荞麦呢?

  李庆文百思不解,问老汉:“你这块荞麦能打多少?”

  老汉直起腰,喘口气,说:“100斤是保准啊!”

  “下多少种?”

  “50斤。”

  “那也不合算哪!”

  “咋不合算用50斤换100斤还不合算。全家过年吃几顿荞麦饺子,还能把来年的种子留出来。”老汉看了看李庆文,神神秘秘地说:“你不知道吧,这荞麦可是‘神庄稼’呀!”

  “‘神庄稼?’”李庆文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汉拧上一锅老旱烟,讲起了“神庄稼”的来历……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个十分可恶的老地主,大伙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猪皮斗”。

  猪皮斗家里有个用猪皮制成的斗。他年年一到五、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便把猪皮斗用水泡湿,然后拿到烈日下去晒。猪皮一晒就抽巴,装粮食就少了。一斗只盛八升。他就用这个抽抽巴巴的猪皮斗向穷人放粮。到秋后收租子的时候,他又把猪皮斗用水泡上。猪皮泡软乎了,就往里边放沙子。放满后使劲摇晃,摇晃下去再往里添沙子,一直放到能盛一斗二升的时候,用它收租子。这样一来,他的租子样得不说,另外一斗粮一放一收就可以敲榨穷人四升粮食。穷人家家户户,大大小小恨透了猪皮斗。全村的人都烧香磕头,求神灵治治“猪皮斗”。

  心诚的老百姓,终于感动了上帝。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当即喝令龙王带着大雨冰雹下界,为民除害。当夜,龙王和雷公得令,腾云驾雾而来,冰雹从天而降,把庄稼打得跟乱麻一样。雷公劈死了“猪皮斗”,回天堂领功去了。

  第二天早晨,穷人听说雷公劈死了“猪皮斗”,都都拍手叫好。可是龙王没有分清哪是老地主的庄稼,哪是穷人的庄稼,把满山的庄稼全用冰雹砸死了。穷人一看又发愁了,这不得活活的饿死吗?百姓们又都烧香祷告,求神灵保佑度过这大灾大难之年。

  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把龙王埋怨一番,说他不该不分青红皂白,把百姓的庄稼都给砸了。此时,人间正是三伏,种什么也不赶趟了,怎么办呢?

  忽然,一位神仙站出来奏明玉皇,说天上有一种草本植物,开白花,其果三角形,有棱,黑色,磨成面可供食用。如今正是种植季节,现已发芽。

  玉皇闻听大,便叫那位神仙连夜把那种植物芽子。搬到百姓的庄稼地里。几天之后,老百姓看到地里长出来一种不认识的青稞子,也未在意。到了秋天,白花早谢,黑色的子粒累累。用手将黑色外皮搓掉,里面是雪白的面粉。胆子大的人把那子粒掳了一些,到家里磨成面,做成面条一吃,清香可口。消息传开,百姓们纷纷上山收割,家家闹得大囤子满小囤子流,十分快乐。人们觉得这种庄稼生的奇巧,便给它起了个名“巧麦”后来,人们叫白了,叫成了“荞麦”。

  老汉讲完了故事,哈哈地笑着说:“你说,这荞麦不是‘神庄稼’吗?

  这笑声好像一把尖刀,绞得李庆文的心尖流血。下50斤种子换100斤粮,实在是件悲哀的事,可老汉还有闲肠子讲民间故事,这是多么可怕的麻木啊!

  “唉——”李庆文长长地叹了口气。塞北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造成地力和农民智力的双重贫乏呀。怎样提高人们的素质,增强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使广大农民从贫困落后封闭的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变得自信精明,有致富本事,从而进一步发挥土地的潜力,这是李庆文开始深思的问题。

  近几年来,北镇县的元角寺、张把村富了起来,他们靠的是庭院经济;沈阳郊区也很富,靠的是塑料大棚蔬菜生产……难道沙扎兰村就不能搞庭院经济吗?

  李庆文看着居住零散,房屋破旧和横三竖四排列不整的街道,心想,这个样子是不利于搞庭院经济的。还有,土地承包后,各户的自留地和饲料地都分夹在大田中间,谁家想种点细菜,既不便侍弄又怕丢,谁家也不想操那份心费那份劲。如果重新规划村舍布局,逐步地把每户的自留地,饲料地调整到院子里,发展庭院经济,实行园田化管理,那该有多美呀。搞庭院经济既可提高农民的素质,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李庆文决心对沙扎兰村重新规化,狠抓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庭院经济既涉及农民,还涉及土地政策问题。你李庆文想得怎么好,农民晃脑袋不干怎么办?土地政策不允许怎么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五章(一)写到老汉讲“神庄稼”的故事,引发了李庆文的深思。农民根深蒂固的落后的冷漠的固穷思想,让李庆文感到肩上的责任之沉重;老汉有闲肠子讲民间故事让李庆文思考到改变群众麻木思想迫在眉睫;“神庄稼”的故事,让李庆文感到农村地力和农民智力的双重贫乏,更让李庆文感悟到发展庭院经济的必要性,教给农民真正的脱贫致富的本领的迫不及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有了奋斗的愿望和意志,扶起来的贫困群众才能硬得起腰杆、迈得开脚步,真正的脱贫致富。有效的扶贫需要精准的设计,需要对贫困者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扶志,是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领,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还得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扶智,是传授给贫困群众走出困境的方法和技能,提升他们脱贫的能力。发展庭院经济是当务之急,最佳之法。这样就可以提升人们的素质,增强了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使广大农民从贫困落后封闭的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变得自信精明,有致富本事,从而进一步发挥土地的潜力。因此只有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但是想得好,不如做得好。在沙扎兰村搞庭院经济既可提高农民的素质,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发展庭院经济既涉及农民,还涉及土地政策问题。农民晃脑袋不干怎么办?土地政策不允许怎么办? 推荐阅读,欢迎文友跟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