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装部长
1、武装部长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被调任兰州钢铁集团公司武装部部长。其实早在前几年,兰钢党委就拟任我担任这一职务,党委书记曾经找我谈话,只因我不愿意而作罢。这一次是经给我反复做工作,我不得不同意。原来预备役要授衔,武装部要选一名合适的部长。虽经兰钢党委选择,上报了几人,但是军方均不同意。因为军方看了我的档案,认为非我莫属。后来得知,实际上早在我到任之前三个多月,兰州预备役高炮师已下了任命,任我为该师三团司令部副参谋长。所以兰钢只有给我反复做工作,要我赴任了。我离开部队十几年了,不得不再走“回头路”,不得不再摸枪杆子、“炮筒子”了(兰钢编有一个预备役高炮营)。
人民武装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县级单位设立的一级组织,是本地区的军事机关,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兼兵役机关,是同级地方党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组成单位和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后备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兵役和动员工作,指挥民兵执勤作战等。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人民武装部,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武装部的性质和职能与地方政府的武装部门基本一致。但企业追求的是效益,工厂追求的是产量、质量和效能。因此,一些企业可能认为,企业设置武装部门是一种负担,容易把武装工作边缘化。但兰钢对武装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部里编有一个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一名,有专职武装干事4人,另编有一辆吉普车,专职司机一人,供武装部专用。另有武器库、炮库,编有数名职工看守。各二级单位都编有兼职武装干事。我到职后,为了加强国防教育,倡议成立了“兰钢业余军校”,由我担任校长。随后开展了大量的国防教育活动,尤其是在组织预备役人员,对兰钢中学、兰钢职业中专、甘肃省冶金厅职业中专等学校开展新生军训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预备役
兰钢是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多,复原转业军人也多,有一个预备役高炮营。因此,抓好预备役部队建设,为国防建设培训后备力量,成为武装工作的重头戏。这一年,兰州预备役高炮师要给预备役军官授衔了,并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兰钢接受授衔的预备役军官有30多人。为参加阅兵式,兰钢预备役抽调100多人,组建了一个方队,进行严格训练。训练内容主要为队列训练,也即是起步、跑步、正步训练。方队人员大多是复转军人,有一定基础,但训练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正步训练,短期内很难达到高标准要求。那段时间,我整天盯在训练现场。授衔之后,兰州预备役高炮师在兰州东方红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其师团已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战区军种、兵种,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要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
预备役部队的出现,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开始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前苏联在预备役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使预备役规模不断扩大,到20世纪80年代,预备役人员达2500万人之多。美国一直强调预备役建设的重要性,把预备役作为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以色列的预备役是国防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划分为14个征兵区和动员区,每区编1-2个成建制的预备役旅,各旅编入所在军区的战斗序列。兵役法规定男性预备役军人每年要返回部队14天,接受训练,直到55岁止。上述措施,保证了预备役人员军事素质的提高和战时动员的快速实施,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48小时便动员了近30万后备人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人迅速增加到40多万人。
中国的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例、条令。基本任务是:努力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作战能力;切实做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编者按】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渐盛期,国企成为改革的重点,“价格双轨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砸三铁”、“下岗”……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阵痛冲击着国有企业和产业工人。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之时,赴任总厂武装部长,离开军营十多年后再摸枪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