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工会主席
1、年夜饭
我被安排到兰州钢厂下属的一个分厂——小型轧钢厂担任工会主席。兰州钢厂是一个大厂,下属十几个处级单位,小型轧钢分厂是其中之一。以生产普通圆钢建筑材料为主,产品大都在12毫米——35毫米之间,新上马的生产线年产可达10万吨以上,生产的螺纹钢是兰钢的拳头产品,供不应求,曾经销往海外。下属轧钢车间、加热车间、精整车间、机修车间等车间。
关心职工生活,是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获得全体职工拥护和支持企业发展前提条件,也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会应当关心、关注、关爱职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特别要关心和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走访困难职工家庭,对困难职工进行生活补助,慰问伤病员,成了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型轧钢分厂有职工400多人,多以青年工人为主,有不少未婚青年。厂子有个传统,即每年除夕,要请单身工人吃饭。当时没有职工食堂,多以冷餐为主,再喝点酒罢了。我到该厂的第一个除夕,第一次增加了热菜。原来是几个车间工会主席给我反映了这一情况,提出要在办公室炒菜,把今年的单身会餐搞的丰盛一些。大家的热情很高,有的从家里扛来煤气罐,有的拿来锅碗瓢盆,饭厅就安排在大会议室,旁边的办公室自然成了厨房。采购物品不存在问题,人手也不存在问题,就是缺一个“大师傅”,没有掌勺的。就餐的有50-60人,至少要做5桌菜,谁都不敢上。我被大家推到了前台。干就干吧,反正是自己做自己吃,做不好还吃不饱吗!我虽然在部队没有当过炊事员,但在家里也做过饭,吃的方面总还是有点“经历”吧。“厨房”里帮忙的人有的是,我只管“吩咐”。帮厨按我的要求把菜洗净、切好,把肉切片、切丝,把鱼按要求整好。这些“粗活”由帮厨做了,我只管配菜和掌勺。没有想到,我这次“掌勺”非常成功,做的“大菜”深受欢迎。不少人跑到“厨房”来“观摩”,问我个别菜的做法。一位副厂长进来问“糖醋鲤鱼”的做法,更多人跑来问“青椒带鱼”的做法。原来餐桌上了这道菜后,看着雪白,都以为是肥肉,没人敢动筷子:“都到这个年代了,谁还吃肥膘肉呀!”有人说既然上来了,就尝一口吧。结果夹了一筷子,才知道是美味!于是纷纷跑来问我:“这菜是什么做的?这么好吃?”我告诉做法:先将带鱼去骨,切丝、上浆,用猪油快炸,然后与青椒混炒。所以看起来一清二白,吃起来香嫩滑口。一位女工程师跟我说:“我们兰钢的职工福利好,年年都有成板的带鱼,可从来没有人这么吃过呀。今年学了这道菜,过年我一定要给家人露一手”。其实,我做的这些菜,相当部分之前都没有做过,都是在前几天看了菜谱,“临阵磨枪”,不过我的胆子可能大了些罢了。
我到小型轧钢分厂的“第一炮”就这样“打响了”,我与分厂干部、职工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这顿年夜饭,是小型轧钢分厂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次年该厂的职工食堂就建好了。
2、喜报和红花
企业是搞生产的,追求的是利润。它既要满足社会需要,更要先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职工。所以,提高产能,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落实年度计划,自然成为它的首要任务。
根据工会章程和相关工会法律法规,工会应当有很多职能。例如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引导职工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的职能;教育职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的职能等等。但是,作为一个生产性企业的工会组织,其教育职工、引导职工、协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是不可替代的职能。
工会既是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工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此,我在小型轧钢分厂工作期间,怀有深刻的体会。
厂内的生产调度会,是掌握生产进度、处理相关生产、安全问题的例会,每天早上一上班就在调度室召开。参加人员有当班调度、生产科长、安全科长、机动科长、车间主任和厂领导等。虽然并不要求工会领导参加,但我每天必然参加,做到对生产情况心中有数。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能教育,大力开展练内功活动,提高队伍管理水平,也是基层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担任工会主席期间,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岗位练兵活动,职工技术技能比武活动,对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安全生产,是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钢铁企业,劳动的强度大,安全隐患多,危险系数也大,安全管理更不可忽视。
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代表着职工利益,对保护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工会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格局中“群众监督参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履行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要职责,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才能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各种权益,才能抓好安全生产。因此,我组织分厂及车间工会人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厂内的一切安全管理活动,为消灭、减少安全事故做出努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生产热情,掀起一个比干劲、赛贡献的高潮,实现生产任务目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成了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以落实当月生产任务为目标,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以抓好生产经营为主线,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在内部形成一种拼搏进取,争做贡献的浓厚氛围。以竞赛促生产、促安全、促管理、促效益、促发展,为实现全年生产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在那些日子,小型轧钢分厂的劳动竞赛搞的扎扎实实,红红火火。轧钢车间的生产记录经常被刷新,班产、日产动不动就破记录。每当此时,车间就要向分厂报喜,敲锣打鼓,非常热闹。我就组织工会人员给前来报喜的工段长、工人身披红带,胸佩红花。有时我还要带领他们到总厂去报喜。
3、一夜学会跳舞
企业需要生产建设来创造价值,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职工的劳动。工会作为企业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代表着职工的利益,工会开展文体活动是使职工放松身心,保障职工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文体活动的开展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每年厂子都要因检修停产一段时间,长达几十天。这期间是工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的好时机。我们就组织开展篮球赛、排球赛、棋牌赛、拔河比赛、KLOK比赛、交谊舞等有益活动,活跃职工生活。每到过年过节,还要举办书画展览。书画爱好者很多,大家踊跃参加,作品琳琅满目。我是书法爱好者,也有作品参展。带领职工制作花灯,举办灯会,猜灯谜,领取小奖品,热闹的很。有一年我来了兴趣,调来全厂职工名册,按职工名字编写了不少灯谜,更是调动了职工的兴趣。
这里不能不说说我学习跳交谊舞的事。在那个年代,跳交谊舞已成时尚,形成风气。社会上有很多舞厅,工厂也经常举办舞会。舞曲开始是由乐队伴奏,后来有了KLOK伴奏,有唱有跳。工厂有的是活动场所,有的是职工餐厅,有的是大会议室。组织者大多为工会。相对来说,我是一个较为“古板”的人,接受新事物慢,也不会跳交谊舞。举办交谊舞活动,我是组织者,但组织完毕,讲几句话,讲完就离开了,从不参加,于是成为“诟病”。很多人动员我学习跳舞,被我拒绝。甚至总厂工会举办“扫(舞)盲”培训班,我也拒绝参加。有的职工跟我开玩笑说:主席,你要学会跳舞呀,否则下次选主席,我不给你投票,把你选掉!我虽然不怕被“选掉”,但长此下去,不利于群众关系,于是下决心学习跳舞。又不好意思向人请教,只好自己“偷学”。买来教学磁带,在家里偷偷地照学。就这样初步知道了什么是三步、四步,什么是探戈、恰恰。这一年春节前,在厂内大会议室,主持完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开始举办舞会。凭着偷练了几天的“功夫”,大胆地邀请舞伴,第一次登上“舞台”。结果是全场没人出场,就看我和我的舞伴两个人跳了。我的舞姿潇洒,步伐稳健,身板挺直,有军人“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我一下子就成为“舞星”了,给大家的震动不小。很多人跑过来问:主席,几年了,从来没见过你跳舞,你怎么一夜之间就学会跳舞了,还跳的这么好?很多女士过来邀请,要我作她们的舞伴,有些人轮都轮不上。有位女士过来几次,后来终于与我跳了一曲,她高兴地说:“我终于跟主席跳上舞了”。一夜之间成为“舞星”,名声在外,有人找上门了。原来区政府相关部门要举办中老年交谊舞大赛,正在组织力量,物色参赛人员,有人推荐了我。他们通过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找到我,要求我参加,但我谢绝了。后来,他们还把一位漂亮的女舞伴带到我的办公室,叫我“过眼”,动员我参加,还以为我在对舞伴挑剔呢。其实,我是由于刚刚学会跳舞,哪有胆量去参加什么大赛;再说,我学习跳舞,为的是加强与职工的联系,为的是应付一些场面活动,不敢以此招摇过市。
由于广泛的开展了文体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生活,稳定了职工的思想情绪,使职工的身心得到放松,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改革印象——价格双轨制
大概是1988年的一天,一位搞房地产开发的老战友找到我,要求我想办法给他批点钢材,并许诺要给我“好处”。那时钢材可是个紧俏货,价格高,货源少,一般人根本搞不到。记得当年小型轧钢分厂生产的螺纹钢出厂价格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内价格约2000元或不足2000元一吨,一种是计划外价格,可以在计划内价格的基础上加价20%以上出售。
老战友告诉我,黑市钢材价格已经达到4000元甚至更高价格。他的一位朋友,以2800元一吨价格购进20吨螺纹钢,以4000元价格转手,转眼即获利24000元。但是,他的这位朋友,为了获得这20顿钢材的批条,给了某领导5000元的好处。我听了感到震惊。
实际上,这牵扯到那时国家实行的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是1979年至1993年间中国所实施的渐进式增量改革(体制外优先改革)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双轨制的特点是同时存在体制内价格和体制外价格两种价格体制。即同种商品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种价格体制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如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属于计划调拨或计划统一分配的,由国家统一定价,继续实行指令性计划价格,而把计划内生产的允许自销的一定比例及超产部分的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格。
有理论认为,价格双轨制的实施是当时中国经济形势下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刺激了短线行业的发展;使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所需经济资源;为地方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但是它的消极作用也十分突出,它冲击了国家计划;推动了产品成本的上升;造成非规模经济企业的过量增加;特别是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和土壤。在价格双轨制的体制下,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所谓的“官倒”、“倒爷”,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种寻租活动获得了巨额垄断资金,并催生了中国第一批“权贵资本”。今天,当人们讲到资本的“原罪”时,总也离不开“价格双轨”。
记得当年在兰钢周围,有一批一批的“倒爷”,包里装着成包的钞票,在为“寻租”问路。围着兰钢,与兰钢做生意的一些公司,后来一个个都“发了”。曾经的一名小车驾驶员,后来离职办了一个汽车修理点,后来又与兰钢做钢材、生铁生意,不几年就成了“大户”。在兰钢经费周转困难时期,曾经一次性借给兰钢数千万元,由兰钢用于购买生铁等生产资料。这些“倒爷”一个一个起来了,兰钢这个大型国有企业却慢慢地垮了。
在价格双轨制的背景下,在钢材销售火爆的情况下,厂长在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说:现在钢材销售很好,问题也有。为了防止你们犯错误,钢材批售必须由我一支笔来批,其他人都不能过问。当后来钢材市场疲软,销不出去的时候,这位厂长在又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说:厂子是大家的,不是我厂长一个人的,厂子有了困难,你们大家都要有所担当,你们大家都要想办法销售钢材。你们要发动全体职工找亲戚、找朋友、找关系卖钢材。
当时,我无力帮助我的老战友,无法帮他买到平价钢材。
随着体制外价格机制的逐渐发育和壮大,使体制内价格丧失其显赫地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价格双轨制最终也必然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经济将逐步走向正常发展道路。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官员和社会腐败蔓延,似乎正是从实行价格双轨制之后开始的。从那时到现在,有时候我都在想:价格双轨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吗?除此中国经济改革再没有其它可循之道吗?价格双轨制造成的腐败蔓延,最终会不会毁了我们的党,毁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价格双轨制是谁发明的?发明者将来从历史的角度回过头看,将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功臣还是罪人?我不是经济学家,不懂经济,无法评价,得不出适当的结论。也无意扩大该制度的负面作用,不过是曾经在工厂工作过的一个基层干部,对此有一定感触,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想罢了。
5、改革印象——砸三铁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晚上,在一辆“招手停”上,遇到一位原小型轧钢分厂的女工,姓胡,年龄约40岁左右。这时已是凌晨1时左右,因应酬方面的原因,我回家太晚了。胡女士告诉我,她下岗了,后又“买断”了。按国家统计局和劳动保障部的说法,下岗职工是指在原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但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要求,尚未就业的人员。“买断”是指下岗后通过“买断工龄”的方式与原用人单位脱离了关系。她告诉我,她买断工龄的“价钱”是一年800元,她的工龄是19年,共得到15200元的补偿。孩子还小,父母已老,家里经济困难,她还必须要在外面打工。她是在一家咖啡厅打工,岗位是洗碗工,整天和水打交道。她伸出她的双手,双手粗糙,略显浮肿。她说不仅如此,还因为工作时间长,下班时间晚,睡眠不足,又长时间站立,双腿、双脚也肿了。她是刚下班,乘车往家走。她说她还年轻,就这样被厂子“推”出来了,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那段时间,正是举国上下推行企业改革“砸三铁”的时候。所谓“砸三铁”,即砸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并且“以三铁砸三铁”,即以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去砸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所谓“三铁”,它指的是新中国多年来劳动用工制度的计划化和固定化形成的铁饭碗;工资分配制度的统一化和刚性化形成的“铁工资”;企业人事制度的资历化和终身化形成的“铁交椅”。开始是破,后来发展到砸。于是,下岗分流、停薪留职、自谋职业、买断工龄、内退,放长假、厂内待业等,成了那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词汇。其目的是甩包袱、提效益、开源节流、减员增效。
其实,下岗的潜意词就是失业。在减员增效的旗号下,开始是停薪留职,让一部分人走上社会自谋职业。这种办法对于一些有技术或有条件的人有利,但对于那些年龄偏大又没有技术的职工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大部分年龄已高,失去了原单位稳定的收入和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各种保障。他们除了原单位以外很难实现再就业,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不会要这个年龄段的,与年轻人在竞争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他们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有工作经验却没有文凭和专业技术职称,难以适应用人单位专业技术要求。他们以前是靠死工资生活,也没有资本积累,无法重新创业。他们只能从事诸如卖早点、蹬三轮、家政服务、摆地摊等社会边缘职业,收入极低。
后来又实行厂内待业、放长假等过渡措施。这种下岗表面是待分配或者等待再上岗,其实是被企业无情的抛弃了。在放长假、两不找、买断工龄、分流的冠冕堂皇下,工人被一步步赶出了工厂,成为真正的失业人口,真正的无产阶级。据官方统计数字,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发生下岗职工2137万人,多数是40-50岁的工人,这些人实际上是新中国工业的开拓者,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有功之臣,现在成了无业人员。根据他们的年龄和经历,也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应该多做贡献的时候。他们被迫下岗,只拿基本生活费,有的连基本生活费也拿不到,于是出现了上访、绝食、自杀等严重社会现象。后来受到职工的抵制和社会舆论的批评,不得不中止。
砸三铁是改革开放最豪迈也是最血腥的举措。
砸三铁实际触及到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从此之后,产业工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往昔的风光了。后来受到批评和抵制,是很自然的。
不过,无论是价格双轨制还是砸三铁,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暗流。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流是好的,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77年的全球第九位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衣食住行均发生了深刻巨大变化,日子越过越好。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个人对邓小平同志在那个时代背景条件下,敢于力挽狂澜,开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到由衷地敬佩。邓小平同志无疑是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改革开放是一条历史的道路,漫长的道路,充满荆棘和险滩,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邓小平同志虽然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并没有划定每个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条条框框,需要后来者根据情势原则具体确定。至于后来历史阶段的改革应当怎么搞?怎么改革?怎么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底线?这个底线又是什么?后来者应为他们的抉择独立承担相关历史责任,不能一说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一股脑儿推到邓小平身上。
【编者按】从部队到地方工厂,从团长到工会主席。凡此过往皆为序章,一切从头再来。一顿年夜饭、一场交谊舞拉近了与职工的距离。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了千千万万名优秀的人才,不是只会走正步甩手榴弹,他们的才华、智慧、忠诚、坚强不输于任何群体,他们永远是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推荐阅读。编辑:沙海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