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十七章 志在小山村

作者: 丁振阳 点击:1008 发表:2019-10-08 08:58:26 闪星:9

  


        白遇阳校长非常重视白音的申请,并将申请送报中共阜新市委。市委领导对白音的申请给予高度赞扬。6月20日,学校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欢送白音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欢送仪式上,学校还奖励白音一套学生蓝的衣服。欢送仪式结束后,那顺老师代表学校把白音送到了九区泡子郭家屯村哈山屯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

  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辽西第一个成立的农村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是主任吴振东创办的,他是全国劳动模范,登上过首都北京天安门观礼台,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检阅过国庆游行队伍,也曾出国到过苏联和朝鲜,在阜新地区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到哈山屯的当天,吴振东为白音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热情欢迎白音到哈山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从1954年8月21日起,白音正式成为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当上了新式农民。

  白音到哈山屯第二天就要求干活,社里派他跟车去绕阳河东拉青麻。车老板叫海铁钢,跟白音的年龄差不多。这天久雨才放晴,道上又泞又滑,一点也不好走。到青麻地一看,傻眼了,地里全是积水,车下不去,要想拉就得把青麻从地里一捆一捆地拽出来,弄到路边再装车。

  海铁钢无奈地说:“地里都是水,拉不了,过两天再拉。”

  白音说:“车别跑空,也得拉一车回去。”

  白音趟着水,把一捆一捆青麻拽到地边,然后往车上装。海铁钢看白音干上了,也下手一捆一捆地往外扛,两个人折腾了好半天才装满车,弄得满身都是泥。回来的路上车又陷进了泥坑,车老板鞭子甩得山响,还是拉不出去。白音只好跳下车,脱了鞋,下到泥坑,用肩膀顶着车厢,用力向前拱。肩膀磨肿了,车还是出不去。无法可施,白音和海铁钢只好又把一车青麻卸下来,把空车赶出泥坑,再一捆一捆地把青麻装上拉回来。

  车老板海铁钢看白音太累了,就说:“你还是个中学生,别累坏了,再去拉青麻换个人吧。”

  白音坚决不同意:“你不要把我看成是个中学生,我现在是社员,你们能干的活我都能干。”白音照样跟车去拉青麻。

  白音跟大车拉完了青麻,下午又跟车拉土垫牲口圈,整整一天身上的汗水没有干过。晚上,他躺在炕上全身没有不疼的地方。一个初中学生,开始就干这么重的活,真的难为他了。第一天就累得这样,以后可怎么办呢?他睡不着,从炕上爬了起来,在煤油灯下拿出一个小红日记本。日记本的第一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

  这个小日记本,是校长白遇阳在白音下乡前送给他的,上面的话也是白遇阳校长写的。作为一名有志气的青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白音反复读着老校长给他的留言,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浑身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第二天一大早,他咬着牙又爬了起来,继续跟车干活。

  眨眼两个月过去,白遇阳校长十分惦念远在哈山屯的白音。在一个天空碧蓝,阳光万里的上午,白遇阳校长不远二百里,亲自到哈山屯来看望白音。白校长把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献给白音的400多本书送到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在晚上召开了座谈会,了解白音在农村的生产劳动情况。在座谈会上,白校长说:现在农村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白音到农村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根据毛主席“把初中、高小毕业生送到农村搞互助合作运动”指示来的,请大家帮助他,叫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式农民……

  第二天,白遇阳校长临走前,把白音叫到跟前,嘱咐说:“白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光荣而豪迈的事业,今年全省有15万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昨天晚上的座谈会上我了解到,群众都说你干得很好,很受社员们的欢迎。你在劳动中克服了很多困难,毫无怨言,非常勤奋。听到对你的表扬,蒙中的全体老师就放心了。”

  白音激动地说:“白校长,农村怎么艰苦我都不怕,这一点请老师们放心。我想,过一段时间把母亲也接来,我们母子在哈山屯安家落户。”

  “好啊!”白校长赞扬说:“这才叫长期扎根呢!”

  合作社院子里房子很多,白音建议腾出一间做图书室,供青年们看书学习。社里采纳了白音的意见,还打了一个大书架,共有600多册书。全屯有14个高小毕业生,都在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白音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辽宁省农业函授学校学习,根据函授课程安排天天晚上集中学习。那时候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都不会,社员们也没见过这玩意,对它的真功实效还半信半疑。白音一面组织年轻人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一面给社里提出很多农业新技术方面的建议,什么玉米人工授粉,高、矮棵作物搭配种植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白音下乡那年冬天,他找了一家社员的闲房子,把母亲接到哈山屯安家落户。

  白遇阳校长听到白音搬家的消息后,顶着阵阵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又一次来到哈山屯看望白音。这一次,他晚上住在了白音的家里。

  白音找的是一所四壁透风的破房子,因为搬家的时候都上冻了,房子修缮不了,他就和母亲对付着住了进来。晚上,白校长在他家可冻坏了,没脱衣服盖上被子,上下牙还一门打架。他一夜也没有睡着,第二天早晨对白音说:“你家太冷了,你能在这样的环境坚持下去,真是好样的。这样吧,我回去给你弄点旧报纸来,把屋子好好糊糊。”

  没过几天,白校长派人给白音送来了很多旧报纸。屯子里的小青年帮助白音把屋子糊了一遍。尽管屋子糊了,在腊月的时候,白音母亲的还是被耳朵冻坏了。

  1955年春天,白遇阳校长在《辽宁日报》上发表了《关心和培养农村知识青年》的文章。文章以白音为例子,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文化和科学,农村的知识青年是未来农村的主体,农村党、政领导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感情,把党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推向前进的道理。

  1955年9月2日,《辽宁日报》用大版面发表了8000字的大通讯《光荣的一年》,副标题是:《——记从事农业生产的初中毕业生白音》,还配发了社论,社论的题目是:《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是光荣的》。社论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从事生产劳动,已被青年们看成是光荣、豪迈的事业。去年,全省有15万初中、高小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其中,约有14万余名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们有热情,肯学习,对于新鲜事物感觉敏锐,富有创造性。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今天本报所介绍的白音,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值得初中、高小毕业的青年们学习……


  社论中,对白音热爱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热爱劳动人民,兢兢业业地从事农业生产;对白音在农村的革新精神;对白音爱护生产合作社财产的集体精神……大加赞赏,给予弘扬,号召全省初中、高小毕业生向白音学习,走白音的路。

  同年9月6日,《辽宁日报》又发表了阜新市蒙古中学校长白遇阳写的《学校应该教育参加生产的毕业生》和白音母亲口述的《白音走的这条道是对的》两篇文章。不久,《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转载了《辽宁日报》上的部分文章,使白音这个名字,不但在辽宁大地叫得非常响亮,乃至全国也小有名气。

  白音进步很快,他被评为县劳动模范,被选为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被评为辽宁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辽宁省林业积极分子,被选为共青团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5月15日,共青团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政协大礼堂隆重召开。以毛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出现在主席台上。当白音看见主席台上的毛主席时,激动地高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他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晶莹的泪花,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最难忘的时刻。是啊,在茫茫塞北,在偏僻的蒙古贞,能有多少人见过毛主席呢?刚刚20岁出头的白音就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呢!5月25日,出席大会的代表还被接到中南海怀仁堂。在怀仁堂,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这张照片白音保存至今,成了他人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瞬间。

  在农村的劳动中,白音渐渐地体会到,要想当好农民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在县委的关怀下,白音于1958年考入辽宁省工农速成中学,一年后又考入辽宁大学哲学系。1962年回到县工作。他在任公社副主任和乡党委副书记期间,培育出了辽西有名的“白音谷子”。他在任县民族歌舞团团长期间,创作了大量蒙古剧,是阜新蒙古剧奠基人之一。在阜新市蒙中建校50周年之际,白音夜不能寐,心潮逐浪,写下了一首歌词,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情怀:


  娜仁花跟着太阳笑,

  孩子眷恋母亲怀抱;

  蒙古中学我的母校,

  学子们为你自豪。

  阳光的照耀,

  老师的教导。

  雄鹰从这里展翅,

  骏马从这里起跑。

  啊!蒙古中学,

  我爱你,我的母校。


  玛瑙石雕琢才成宝,

  钢铁需要炉火锻造,

  蒙古中学我的母校,

  学子们为你自豪。

  祖国的希望,

  民族的骄傲。

  园丁把蓝图描绘,

  鲜花把明天拥抱。

  啊!蒙古中学,

  我爱你,我的母校。


  白音是辽西蒙中的骄傲,是白遇阳校长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骄子,也是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光辉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白音的带动和影响下,在蒙中历届毕业生中,学习白音,走白音的道路,形成了热潮。同时,辽西蒙中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1957年《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相继发表社论:“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活动”、“一面读书,一面劳动”。举荐河南、贵州两个勤工俭学的典型经验。教育部、团中央决定指出:“勤工俭学是体现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革新教育制度,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劳动者的重大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明确地提了出来,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在这些方针政策和舆论的推动下,全国大中学校很快建起了工厂、农场。白遇阳校长更不甘心落后,他亲自跑发电厂、总机厂,搞厂校挂钩,搞到了设备和原材料。胡克副校长到锦州商业学校,要来车床、柴油发电机,很快办起了铸造、机械加工车间,校园西侧又建起制砖厂,安排学生劳动。为了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让学生学农,又办了植物园。校办农场占地百余亩,种粮种菜,供应学生食堂。饲养场有猪、鸡、鸭,猪最多存栏达八十多头。有一个时期,学生食堂改善生活,猪肉能基本达到自给。

  由于市蒙中勤工俭学成绩显著,校办三厂行动快,效果好,阜新市勤工俭学现场会,曾在这里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市蒙中的典型经验。这一年,学校还受到省、市的表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白遇阳校长谆谆教导下,他的学生白音响应党的号召,贯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而且成为了这一时期践行志在小山村的杰出代表。白音刚一下放到农村,没来及歇息调整,就迫不及待的要求下地劳动。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自强不息,辛勤劳动,而且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更大的胜利。作为导师的白遇阳也时常鼓励白音要志在小山村,放远未来。长期扎根于小山村的白音在劳动期间也以白遇阳校长为榜样,并且以“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文化和科学,农村的知识青年是未来农村的主体,培养自己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感情,把党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推向前进”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乘风破浪继续前进。白音在农村得到了锻炼,成为他人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他也是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光辉典型。白音不仅成为辽西蒙中的骄傲,而且是白遇阳校长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骄子,最终更使市蒙中成为了勤工俭学的典型,受到省、市的表扬。俗语说:付出就会有回报。白遇阳在教育事业上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他还获得了哪些回报呢?要想得知答案,欢迎跟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