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军医的故事 第四章(4)
第四节 慈父般的老师孙居坚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1998年,国内拍摄第一部反映军医大学学生生活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让我想起我的临床带教实习老师孙居坚。
1975年8月结束了临床课程,开始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我们来到了梅田矿务局医院,负责老师是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孙居坚,山东人,大个子,很胖,满脸络腮胡,就像水浒里的鲁智深。梅田矿务局医院的师资力量和设备都比较好,就是病人的病种单纯些。我们吃住在矿务局招待所,16位同学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上下铺,老师就住在我们隔壁。招待所的生活很方便,就是水不干净,特别是一下雨,水龙头流出来的都是黄泥或黑色的煤粉混悬液,真有点煤矿的特色。我们觉得实习点的生活条件差,老师却说这里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老师与我们“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为我们制定实习计划,每天早晨叫我们起床。记得一次下雪天的早晨,老师催我们起床到招待所院子里扫雪,叫了这个,那个躺下,最后老师一个人去扫雪,我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透过窗户望见白茫茫的院子里,独自扫雪的老师身影。老师和我们一起在招待所食堂用餐,然后带我们去上班。带我们轮转科室,到科里了解我们的实习情况,有时陪我们实习、陪我们温书、值班,带我们去矿区做普查,还经常给我们讲课,介绍经验和教训。遇到不懂得问题都可以随时问老师,老师都一一给我们解答。老师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把一切的一切都给我们安排好。
我们实习组分为四个小组,每组4个人。3个组在梅田实习15周,1个组在湖南宜章县医院实习5周。老师定期乘公共汽车到宜章县去看望那的同学,每次临行前,老师会告诉我们去几天,如果超过时间回来,同学们就商量好,送给他一个白眼球,跟我们讲话都故意不理睬他。
1975年9月18日,矿务局十一矿发生瓦斯燃烧事件,有二十五名矿工烧伤,各级领导对此事很重视,广东和湖南省附近地方医院,以及我们军医大都派了专家医疗队,我们在宜章的实习同学也赶回去参加抢救工作。我们轮流值班,因我们的住所离医院往返半个小时路程,夜里2点钟交接班,虽然我们有几个同学做伴,但老师总是放心不下,怕我们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每晚无论刮风下雨,不管多么劳累,他都半夜起床接送我们上晚夜班,就像老母鸡护雏似的,同学们都很感动。我们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老师给予我们的是一生取用不尽的学识和受益一生爱心。矿务局的人都说:“老师对你们真好,就像是你们的父亲。”。
老师带我们下矿井参观及劳动,体验了解矿工的生活,看到了工人们为建设社会祖国大干快上的革命精神。这个矿的精神面貌很好,给人以蓬勃旺盛的感觉。我们收治的烧伤伤员即使在说梦话,都想到的是工友。
快到新年的时候,老师组织我们到病房做好事,为手部受伤的病人写家信,病房里生着碳火,似春意盎然。我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思绪万千,洋洋洒洒写了几大张,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写的很富有诗意,念给病人听,病人反应说家人可能听不懂。
老师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学习、怎么工作、怎么生活。星期天带我们去赶集,我们不吃的东西就送给老师吃。有一次赶集买的柚子,又苦、又涩、又酸,老师吃的满脸皱的像核桃,表情像苦瓜,我们还笑他很贪吃,这么难吃的柚子还要吃。老师还带我们逛书店,告诉我们有些好书大城市书店买不到,因为买的人多,小地方因买的人少,反而能够买到。老师带我们去爬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骑田岭,累的我们看见一头母猪都恨不得骑上去。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上山顶,照张相片留念,洗出来一看跟在平地照的一样。同学门发现老师站在我的旁边,搂着我的肩膀照,大伙好嫉妒,抗议这样不行,下次照相老师要站在她们旁边。每次照相,她们又慌慌张张寻找最佳位置,全然没有注意老师站在哪里,老师总是低调的站在最后面。老师对我特别关照,说我老实,他不照顾我,我就会被人欺负,别的同学都挺厉害的,没有他的关照也不会吃亏。
我们在梅田矿务局医院实习结束的前夜,在招待所与老师话别,我们大唱、大跳狂欢到半夜,吵得隔壁住招待所的客人无法入眠提出抗议。我们认为他们不理解我们的心情,不近人情。次日,老师带我们乘火车,换汽车,送我们到韶关部队实习点,一路上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到达目的地,老师顾不上休息,帮我们打扫房间,铺床,把我们安顿好,将我们的情况介绍给部队的带教老师,交接完毕后,老师才返回梅田。部队派了一辆吉普车,送老师去火车,我们一起送老师上汽车。临别时,老师走在前面始终没有回头,听连队的领导说老师哭了,就在老师跨上车门的一瞬间,同学们看着老师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望着远去的汽车,我觉得老师一定是很不舍,放不下,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
毕业前夕,孙老师设家宴招待我们,老师和师母又是采购,又是下厨,全家忙得团团转,搞了满满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对于长年累月吃食堂的我们,真是觉得太丰盛了,大伙像秋风扫落叶似的一扫而光。山东人口味重,我们吃完,还要说老师小气,菜煮的那么咸,就想让我们少吃点。餐后大伙坐在老师的床上聊天,害的老师都没处午休。
毕业后,老师到福建永安一零三医院讲学,还带病专程乘火车到南平九二医院看望我们。看我们毕业后是否有长进,老师一一询问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体情况。老师说他越病越会吃,如果不会吃,就是病的很严重了。可是那次我们给老师煮的他很爱吃的面条,他都吃不下去。
多少年来,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怀我们。我难产老师说他要在就好了;我生病,老师还给我诊治,开中药,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学生是老师一生的牵挂,老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学生,不图回报。教师节的时候,我给老师寄一张贺卡,老师就已经很满足了。靳桂明同学来信说,老师说林俊碧同学最好,每年教师节都给他寄贺卡。我还会继续给老师寄贺卡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祝福的心情,除了一张薄薄的贺卡,一些思念的话语,还有那么一点点贴心的关怀。用我思念老师的心,真诚地祝福老师健康!我们永远报答不了老师,就像儿女永远报答不了父母一样。
孙老师,多少个寒暑,多少个春秋,多少个夜晚,您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点燃着一颗颗明亮的新星。老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灿烂的职业,人们把老师比作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的,除过父母之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了。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老师永远都是一个温暖而令人尊敬的称谓,老师以他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平凡劳动,向社会昭示了一种光荣崇高,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一日为师,终生难忘。毕业25年了,总没有机会去看望您,但我时常想起您,怀念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我会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报答师恩。在教师节十五周年之际,写篇散文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一只笔,难以写出对老师的崇敬,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对老师的思念。二十五年沧海桑田,惟有师生的情谊永恒不变。
林俊碧 写于1999年9月10日教师节
江城子 赠林俊碧同志
二十五载重相逢。
聚匆匆,别匆匆。
语音未改,依旧似前容。
更记得梅田日月,
群学子,逞英雄。
赠来画印友情重。
水仙绿,牵牛红。
心旷神怡,化作画中蜂。
感有幸教师伟业,
知桃李,浴春风。
孙居坚 2001年5月30日
【编者按】这篇《实习军医的故事 第四章(4)》以书信体回忆恩师孙居坚,字里行间全是滚烫的师生情谊,读来令人动容。文中的孙老师像“鲁智深”般朴实热忱,却有着“老母鸡护雏”的细腻:雪天独自扫雪、深夜冒雨接送女生夜班、带学生赶集逛书店、爬长征故地……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把“同吃同住同学习”的日常写得鲜活真切。尤其是老师吃苦涩柚子时“满脸皱得像核桃”、照相总低调站在最后、病中仍专程看望学生等细节,让一位无私奉献、把学生当儿女的师者形象跃然纸上。“老师对你们真好,就像是你们的父亲”——这句评价恰如其分。从临床带教到生活关怀,从做人道理到人生指引,孙老师的爱渗透在点滴日常里。而学生毕业多年仍坚持寄贺卡、难忘师恩的惦念,更让这份师生情跨越二十五年时光,温暖而绵长。文中的细节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真实的记忆诠释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分量,让人读完满心感动。推荐阅读。编辑: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