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宛之(1)
唐宛之出落成大姑娘了。高挑的个子,剑眉星目,鼻梁挺直,嘴唇轮廓鲜明,长得越发像她的父亲,只是唐贤齐是长方脸,宛之是下颌微尖,整个脸上线条多了几分女性的柔和,眼睛里多了几丝忧郁。
宛之一入学,就成了引人注目的一位。但宛之深知自己家境之艰难,母亲的不易,所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学习,力争得奖学金,以减轻家里负担。尽管周围的异性目光如影随身,宛之却总是微昂着头,半垂着眼睑,旁若无人地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之间。
但在大二时,一个人拨动了她的心弦。
苏步青,二十七八岁,因成绩优异留校,成了学校里最年轻的助教。这个家境殷实的年青人,没有一丝一毫的轻浮张扬,做学问的态度得到了不少老教授的赞扬夸奖。面庞清秀文静,皮肤白皙,戴一付金丝眼镜,挺拔适中的身材,穿着风衣往校园里一站,真如玉树临风。苏步青身边总有不少女生去请教这,请教那,医学院里漂亮女生不少,他却从未“怦然心动”。而唯独对新入学的唐宛之,苏步青却格外注意,这个女学生眼里常现出的几分忧郁,格外使他牵肠挂肚。
学校里的教务主任,是致远师傅的同学。苏步青从他那里了解到唐宛之的不少情况。苏步青恰恰当唐宛之所在班的辅导老师,也就有机会多接近和关注唐宛之。
一天,苏步青把唐宛之叫到办公室,说:“唐宛之同学,你最近脸色有些发白,嘴唇颜色略浅淡,你是不是有些贫血?我是学临床的,让我看一下你的眼睛。”说着就让宛之坐在椅子上,苏步青戴上医用胶皮手套,翻看了一下宛之的眼皮,然后说:“略微有些营养不良,有点儿贫血,现在不用吃药。我这里有些红枣、桂圆,这些甜东西反正我也不爱吃,你拿去吃吧,对女孩子有好处的。”说着就往宛之手里塞了两个大纸口袋。
宛之赶紧推辞:“谢谢老师关心,我还没什么明显感觉,等放假回家时,让我叔公,妈妈给我调理。”说着起身要走。
苏步青拦住了她,十分严肃地说:“关心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你要知道要当一名医生,从上学到工作都很累的,没有好身体是坚持不下来的。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学习这么好,要是因为身体影响了学业,太可惜了。千万不能拖出病来,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语气这么坚决,宛之听了,只好接过纸袋,鞠了一躬,说:“我以后谢您!”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寒假,宛之回到家。母亲尚好,还能摸索着干活做家务。旁边多了个帮手:承之。俗话说:“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在乡里,像承之这么大的小子,砍荆条、挑水什么的,都能干点儿了,这孩子懂事,知道明月眼神耳力不济,便总是不离明月左右。
这个假期,宛之主要是照顾赵婶。老人家牙全没了,胃口不好,腿脚也已不利索,平时是明月照应着,现在宛之回来了,把赵婶推到前沿炕头,靠着窗子坐,围上被子,说:“奶奶,您什么也别管,就坐这,屋里外头全能看见,就当看景儿!”宛之调换着样给老人做吃的,每天晚上一边给赵婶按摩一边聊天儿说话儿,赵婶看着宛之只是乐。
这两年,玉国没音信。过年都没回来。赵婶不说话,宛之带着承之点灯笼放鞭炮,哄赵婶开心高兴。
假期里,宛之时不时抽空去看致远师傅。听母亲说,战后,致远师傅的家人并没有找到,现在是安心带着徒弟照顾寺庙,诵经,种菜,看起来一脸平静。宛之每次去看望师叔公,致远总是沏上最好的茶。宛之不提敏感伤心话题,只是讨教医道分析中西医之短长,反而话倒是比以前更多。知道宛之要开学了,致远叮嘱:“你们的教务长是我同学,有事只管找他!”
母亲秦明月用浸过桐油的荆条编了个精致的小篮子,说:“你这么忙学业,我看端午都不一定回来。我蒸了年糕还用黄粘米加豆馅给你包了粽子,先带去吃吧!”
苏步青估计这两天宛之差不多该回来了,便常在校门附近的林荫道上转悠。宛之看见他,喊了声“苏老师”,举起了那篮子:“新鲜黄粘米做的,豆沙馅,很好吃。”苏步青欣赏着那篮子:“艺术品呢!是还礼吗?我那点吃的可抵不上这个。”宛之说:“您收着罢,我母亲亲手做的,我们穷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也只有这个。”说罢一笑,转身进女生宿舍楼了。
苏步青曾想过多种方式帮助这个女孩子。送吃食,不要。她说:“我又不是馋嘴小丫头!”送衣物饰品,不收。“我一个学生用不着穿戴这些。”直接送钱,苏步青不敢。那样宛之会觉得是施舍。帮助人的形式要让人能接受才行,何况对于这样一个内心极自尊极清高的女孩子。苏步青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关心她的学习,辅导她,回答她的问题更细致耐心。其实不用这样,凭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宛之也已具备了得到奖学金的资格。
大学二年级,一开学,苏步青再次找宛之严肃谈话:“唐宛之同学,我的实验室里缺位帮手。学校已经同意我从学生中选。学习要好,人要心细,这你都合适。只是最多算勤工俭学,没多少报酬,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说,你愿意帮我这个忙吗?”苏步青这么一说,唐宛之反而不好拒绝了。于是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到六点,宛之到实验室给苏步青打下手,刷洗试管烧杯,准备实验用品,打扫卫生……
在实验室,宛之发现了苏步青的另一面:这个平时和蔼近人的青年教师,做起研究来,可是一丝不苟。每一个试验,从时间到用量都极精确。就是宛之,也不能有丝毫差错,不然,他是要板起脸来训人的:“这个数字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里怎么是六位?医学是科学,关乎人命,来不得半点马虎!”尽管挨了训,宛之却对他更多了几分敬意。
活儿干完了,苏步青却又是一派活跃。他常常变魔术似的拿出一大块鲜牛肉或是两只鸡腿,对宛之说:“哎呀你看,你还得晚下会儿班,帮我这个笨手笨脚的人做做饭!”烧肉,炖汤,一阵忙和,宛之要走,苏步青拉住了她:“陪我吃饭吧!这点吃的权当充一部分工钱了。你非得让我欠你工钱,忍心看我脸上难堪心里不安吗?”弄得宛之心里气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好留下来吃饭,其实,宛之心里也明白苏步青是要她补充营养。半个学期下来,同学们都说宛之脸色越来越好,宛之也自觉体力精神好多了。
这天,宛之帮助苏步青准备实验,苏步青在窗前办公桌旁正准备实验报告,只听得身后实验台上“砰”的一声,回头一看,一股刺鼻的浓烟冒起,宛之手里的试管烧杯炸了,宛之坐在地上,头靠着墙满脸烟灰,已看不清面目,只看见手上滴着鲜血。苏步青二话不说,一把抱起宛之,送到了距离最近的医学院附属医院。
大夫从手术室里出来,苏步青紧追着,大夫说:“刚打了镇静止痛药,让她睡一会吧,她是吓蒙了。刚才已进行检查和清创处理,脑子和眼睛都无事这就万幸。脸上一点轻擦伤,也应无事,只是这只右手,碎玻璃虽已取净,但烧伤烫伤有多么难治,你是知道的。除了我们换药,千万不能动。”苏步青连连点头称“是。”
宛之醒来时,感觉一只胳膊好像被固定了,不能动。再往下看,是一只敷满纱布的手。这伤手被另一双手小心地托着,苏步青正满眼含泪看着这只伤手。宛之看了看周围问:“这好像是医院?我怎么了?”苏步青抬起头,带着泪花笑了:“醒了,疼吗?”宛之摇了摇头。
苏步青万分懊悔:“都怪我,要不是我非得叫你来当助手,也不会有这事。”宛之说:“别这么说,您叫我到实验室,实际上是想帮我。您的好意我心里都明白。”教务主任也来看宛之,便接着说:“步青,这不能全怪你,咱们的实验室,设备陈旧,用品质量也不行。要是在国外,条件会好得多。”又宽慰了宛之半天。
每次换药,都是最疼的时候。宛之虽然一声不吭,但苏步青明显感觉到宛之的颤抖。苏步青只恨自己替不了她。
换完药,宛之会舒一口气,说:“没事的。”苏步青说:“你还宽慰我?你和我一样明白烧伤是多么难治,细胞损伤是多么严重!何况你将来是要当医生的,做外科手术,需要的就是一双灵巧的手!”宛之说:“大不了干不了神经外科和心外科了。要是落了伤疤或手指变形成鸡爪子,那可太难看了!”苏步青用手捂住了宛之的嘴,说:“你胡说什么呢?你什么样在我心里都是最美丽的!”
这话一说出,两人都一楞。因为他至今还都没明确表示过什么。苏步青低下头,托着宛之的伤手说:“我跟大夫说了,你会得到最好的治疗,还有功能康复训练,不会落什么毛病的。”
苏步青捧着那只伤手,头靠在床沿睡着了。宛之柔和的目光落在苏步青乌黑的头发和修长的十指上。这才是外科医生的手。宛之正发呆,苏步青的眼镜掉到了地上,惊醒了。宛之说:“你不能这样日夜不睡地守着,身体受不了的。我自己会注意。”苏步青说:“伤口愈合时,会发痒,你难免夜里会下意识地动,我来想个办法。”
苏步青还真有办法,不知用什么草药做芯,用薄薄的纱布裹成了中间凹的小枕头,把宛之的伤手轻轻放在里边,又透气又舒服,宛之恢复得很快。
纱布打开时,手上除了伤处肤色有些微微发红,疤痕几乎细微到看不出来。
苏步青拿来两只碗,交给宛之一双筷子,让她把绿豆一个个夹到另一只碗里。又不知从哪找来了棉布针线和剪刀,让宛之剪裁,缝合,细得跟绣花似的,一边指点着宛之练,一边说:“外科大夫有时干的就是裁缝,木匠,铁匠的活……”
出院那天,苏步青捧着一大束红玫瑰,站在了宛之面前,宛之接了过来,脸映得红似玫瑰。宛之心灵深处那根爱的琴弦,被拨响了。
大学里,尤其是星期日,家离学校近的同学,回去了。还有结伴逛街的,尽管有情侣的影子出现在湖畔树边,校园还是显得比平日清静得多。很少像宛之这样还一人闷头扎在宿舍里读书学习的。苏步青款款地来了,除了关心学习,有时还和她下下围棋,这次竟拿来一把月琴,说:“人一生其实应该会一样乐器,何况还能训练手指灵活。”宛之的宿舍里还生的是煤球炉子,苏步青这个南方人竟比宛之还会侍弄这炉子。检查烟道是否通畅,烟筒接缝要贴好封条,怎么封火最合适,走之前要看看所有的窗户,临告别时每次不忘微微一笑嘱咐一句:“把门插好。”这一切细微的关照,都使宛之心里暖暖的,常常苏步青离开半天了,宛之还沉浸在那甜蜜的回味里……。于是女生宿舍里,便时常响起悠扬的琴声:“1-356-551-7-65-6543-45
i-232i535i ii66775 4466-325
i23543-323 i-725i-
【编者按】家境清苦却坚韧自尊的宛之,与温润内敛的年轻助教苏步青,因学业交集渐生牵绊。苏步青以细致入微的关怀,默默守护着敏感自尊的宛之;而宛之在这份不动声色的温暖中,逐渐敞开心扉。实验室意外成为情感的催化剂,苏步青的焦急守护、精心疗护,让两人的关系突破师生界限。从红玫瑰的告白到月琴悠扬的陪伴,点滴细节晕染出爱情的温柔底色。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