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宣传队(十二)

宣传队(十二)
在回到组织科后,石木林与黄颖萍研究了一下人员安排的事项,他们把宣传队干部安排的意见上报到军区政治部主任那里,同时把在益临中心县县大队挖奸细和作战的报告一并上交。
几天后报告批了下来,石木林接到批示后立即让黄颖萍下达了命令。杨贺桃、赵万香担任保卫科干事,胡进代理保卫科科长,郭春天担任军区医院的指导员,陆明洋担任警卫营一连副连长。接到命令后他们几个人很快便走马上任了。
宋鼎在石木林的安排下进入宣传队警卫排参加学习,服装厂那位女工的弟弟来了之后也被安排到警卫排参加学习和训练。
这天晚上石木林睡到半夜时,突然听到吴如燕在喊自己,他迅速从土坑上坐起身来,发现原来是一场梦。石木林坐在土炕上,他猛然想起吴如燕曾经留下了三十多本书。石木林起身下炕,很快便把吴如燕留下的书都搬了过来。他借着煤油灯,在灯光下翻看那些已经布满尘土的书籍。突然一本他以往没看过的书影入他的眼帘,封面上的字有些已经看不太清楚,但“地形”二字依然可辨。石木林凑到灯光下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是一本《地形学教程》。他心想:地形地形,我们打仗经常在讲地形,以往除了干部间互教互学外,还真没见过这方面的书。石木林打开这本书之后,发现书内的第一行字这样讲:“此书为初级军官必读之物。”他随后看了一下目录,第一章便是讲“地形”。
“好书好书。”石木林自言自语道。他继续往后翻,书中在“地形判断”一章中讲:“用兵之道,地利为先。作战地形务必求有利以避不利,当其不利地形,得由兵力之分配,工事之设施处置适当,遂从而减轻之谓也。利用地形之事于作战上极为重要,然必须与兵之运用相辅而行。”
天亮时,石木林已经把这本薄薄的《地形学教程》全看完。上班后黄颖萍见石木林的眼睛有一点发红,便问道:“石科长,晚上没睡觉?”“睡了半夜,下半夜看了看吴如燕留下的书。我从她留下的书中找到一本《地形学教程》,看了半夜。这本书太好了,以往我们只是靠传帮带教干部战士学会利用地形地物,从来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教材。教材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产物, 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更多与地形有关的知识和术语。比如说: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再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地图有‘正图’和‘草图’之分。什么是‘正图’?什么是‘草图’?书中都讲到。以及像桥梁、道路、凹地、村庄、高地、植物、河流、湖泊等书中也都讲到。再一个像战场上植物的利用、战场伪装、清理射界等事情也都讲的很清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现在的干部主要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在战场上学习打仗,上过军校的没有几个人,系统学习过军事理论的更少。我们没上过军校,只好在战场上学习,在战争中边打边学,许多经验教训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是打完仗后总结出来的。”黄颖萍听后轻轻叹了一口气,她知道眼前只有这个条件,想去上学校没有时间,部队里缺干部缺教材,干部们能到教导队来学习一下就很好了,条件有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这天上午方春燕来找石木林,她说:“石科长,田政委让咱们根据作战的情况编一个节目,我和任江蓉还有黄姐编写出来了,你看看好吗?”“好。”石木林答应道。方春燕立即把写好的剧本交给了石木林。
石木林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看完了方春燕等人写的剧本,他看完之后马上说:“春燕,你们不能写我。”“为什么不能?”方春燕问道。“宣传队是我带的,写我不成了自己宣传自己。你让同志们怎么看?别人会说是我让你们写的。”“可主要情节是宣传队的事,不写你这本子就无法写。再一个我们对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最深,不写我们自己我写不出来。”“那也不能写!”石木林坚决反对,方春燕感觉很委屈。她又说:“这剧本都给黄姐看过,许多情况是黄姐讲的,她说行。”“那你去找她,让黄姐去找首长。”石木林说完便离开了学员村的办公室,朝组织科走去。当他来到组织科后进门便说:“黄姐,方春燕写的那个剧本不能用,得另外写。”“为什么?”黄颖萍不解。“那个剧本不能写我。”“可那是宣传队的亲身经历,你是宣传队队长,怎么不能写?刚才田政委还打电话问剧本的事。”“那也不能写。”石木林很不高兴,嗓门都变高了。
“不能写什么?”说话间田震进了门。“田政委。”石木林与黄颖萍马上站起身来。
“田政委,石科长说那个剧本不能写他,可宣传队的经历都跟他有关系,再说那个唐朝平也是被石科长挖出来的,放掉唐朝平老婆的意见和引诱日伪军上钩的计划都是石科长提出来的。”黄颖萍汇报道。田震坐下后想了想说:“那你们把方春燕叫来,把剧本给我看看。”“是。”石木林转身出了门。十几分钟后,方春燕与石木林来到了组织科。田震大至看了一下剧本后说:“我看基本上可以用,剧本没写真实姓名,从前到后有呼有应,基本上符合要求,再写得戏剧化一些就更好了。演戏就是给大家看的,基于事实,忠于实际,但还要有戏剧化的效果。从主要人物看,派保卫科和组织科的干部去审查干部,去挖奸细,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相符。如果写派其他部门的人去审查干部就成胡说八道了。石木林的意见对,剧本写的也对,我们不是在宣传哪个人,而是在宣传军区党委对基层干部来信的重视程度。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再一个剧本不能以宣传队的名义写,要以政治部的名义写。保卫科、组织科、宣传队都是政治部的下属单位,所以要以政治部的名义写剧本。再一个派你们去挖奸细是党委的决定,不是哪个人的决定。这个剧本还是不错的,再改改就可以用。这个戏就叫‘抓奸细’吧,后面剧本就由黄颖萍总负责,方春燕和任江蓉具体负责,修改后就可以排练了,服装和道具你们应该都有。排练好后我和周主任先看看,然后请王司令员来看看。要在年底和春节前给大家演一演活跃气氛,你们看呢?”“行。”几个人都表示同意。
这天晚上方春燕来找石木林,她说:“石大科长,找你借一样东西。”“什么东西?”“枪。就是从牛艳那里缴获来的小手枪。”“要那个干什么用?宣传队里大枪小枪都有。”“我看那枪好。再说啦,我不要你再拿去送人怎么办?那支枪可以当彩礼。”“当什么彩礼?你呀,脑子太复杂。”石木林说完,便从挎包里拿出了那个小手枪。这支枪他也看着好。在缴获的手枪中有‘一枪、二马、三花口’的说法,这支枪便是‘花口枪’,枪口压着花纹,比利时生产的,多为中高级军官使用。“拿去吧,算是给你的‘彩礼’。保管好,不能丢失了。”“我拿它当道具。”方春燕道。“还有一件事,我这里有一本《地形学教程》,你拿去先看一下,之后要按《教程》去给干部战士们讲课,让大家系统的学习一下有关地形学方面的内容。”“是!”方春燕说完便离开了。
宣传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把“抓奸细”的剧排好了,在年底前经过田政委、周主任和王司令员的审查后通过了。田政委看过后很是高兴,还特批了经费为宣传队的战士们改善生活。
春节前宣传队正式为军区机关、警卫营、兵工厂、医院的伤病员和被服厂的工人们做了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之后军区又把宣传队派到附近的村镇和抗日县政府所在地为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老乡做了多场的演出,鼓舞了沂蒙人民的抗日热情。
春节前石木林还意外地见到了穆三叶,他们两个老战友已经很长时间没见面了。穆三叶这次来是奉当地抗日县政府之命,为军区运送物资的,包括银元、粮食、布匹等物资。穆三叶是顺便来看望石木林的。当他提着一个包袱和一把日军军刀,在军区组织科找到石木林后别提多高兴了。石木林说:“穆大哥,老了,您变多了。”“不服老不行,人在三十正当年,四十岁时就差啦。”“快坐,咱这一晃有一年多时间没见了。”“是呀,自从那年你去了一次后再也没见到你。”石木林给穆三叶倒了一杯水后说:“晚上到我那里吃饭,我去一下。”
等石木林走后黄颖萍说:“穆营长,我知道您跟石科长很熟。”“那当然。当年在第一游击大队时我们就是好伙计,好搭档。每次外出侦察就是我们俩人去。他那会才十六七岁的样子,人小志高。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胜于蓝。’我可是落伍了,人不服不行。我在莒县那边还结了婚,现在知道有许多难题。”黄颖萍听后笑了笑。 “怎么称呼你?”穆三叶问道。“叫我黄颖萍吧,我原来在政治部里管宣传工作,调到组织科的时间也不长。”“石兄弟怎么当上组织科长了?”“军区要求他来当。原来的袁科长你也认识,调到七团当政委去了。石木林最初还不同意来当这个科长,田政委熊了他两句他才来。”“石兄弟就是一个打仗的料,你让他写东西他就很难受。”“这几年石科长一直在兼管宣传队,外出后没少打仗,还都打胜了,很有能力也很有福气。”穆三叶听了很高兴,他说:“石兄弟肯动脑子也肯学,和我们这些大粗人不一样。当年吴如燕爱他就很有道理,再说他还肯帮人。我参加队伍后结了两次婚,都是他帮的忙。”“有这事,石科长还是大红娘。”黄颖萍笑笑道。“那当然,再说打仗的事。打仗有悟性和没悟性的人大不一样。我们这些人都没进过军校,指挥打仗完全靠自己学。就像工厂里师傅带徒弟一样,有的徒弟的悟性好就学的快,有的徒弟悟性差教都教不会。再一个是每打一仗后要总结经验,那些方面做的好,那些方面打得差,有失误都要做总结,否则永远无法进步。古人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讲做事要动脑子。不动脑子的人永远没有成功的那一天。打仗不论是打大仗还是打小仗,都要动脑子。我们面对的敌情是复杂的,所以在作战时就要机动灵活地去打、去战,否则难以打胜仗。就是打了败仗都不知道败在哪里。”“穆营长,您讲的太好了。”黄颖萍道。“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本事很大,这得益于他的悟性好。取经路上,孙悟空总能看出问题的结症在哪里,进而采取办法去打胜仗。猪八戒就不行。猪八戒的悟性太差,所以总是打败仗。但在打了败仗后还不动脑子去想问题,所以到下次再打仗时仍然是打败仗,吃货一个。”“哈……”屋里的人都笑了。“古人打仗与现代人打仗有一件事是相通的,就是要动脑子,否则难以成功。古代的高级将领都是靠自己学出来的,没有军校,也很少有人去教他。主动去学习,才有前途。”“大家鼓掌。”黄颖萍笑道。
等掌声停下,黄颖萍问道:“穆营长有几个孩子了?”“一个,老婆又怀上了,唉……人结了婚,才知道什么是苦日子。”黄颖萍听了反而笑了起来。“这科里的人怎么这么少?”穆三叶问道。“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后,许多干部都放到下面连队里了,现在科里只有小刘和小马两个干事。机关缩小了,编制也缩小了。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处,后勤供给反而改善了。”
等石木林回来时天已不早了,机关各科室都开始准备吃晚饭。
“走穆大哥,黄姐你也去,我请客。”
晚饭有豆腐炖肉,有炒花生米,还有胡萝卜炖羊肉,也算是很好了。
被石木林请来的人还有方春燕、任江蓉、胡阳刚和宋鼎。等大家在学员村的那间办公室内坐下后,石木林说:“今天穆营长来看我,我专门去买了一些菜来请穆营长和大家一起吃顿饭。今天也没外人,小方、小任、小胡和宋鼎穆营长都认识,就是黄姐与穆营长是第一次见。我跟穆营长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是好兄弟,他是大哥。论起来当年我还叫他叔呢。”“哈……”众人都笑了起来。
“石老弟是在讲大实话,是我不让他叫的,三叫两叫都叫老了。”众人又是一阵笑。“好,大家先吃饭后说话。”石木林道。
穆三叶吃了几口饭后说:“石兄弟,我这次来给你带了几样东西来,其实我知道你不缺这些东西。我们前些日子打鬼子时缴获了许多东西,特地给你带一些来。你看这把军刀,与以往咱们缴获的日军军刀不一样。你看这刀穗是红色的,刀鞘是双环的,咱们以往缴获的日军军刀鞘大多是单环的。你看里面的刀也很好,刀上加工出许多云彩花纹,不一般。”穆三叶说完便把军刀交给了石木林。石木林接过来后抽出一半看了一眼后道:“千锤万打出好刀。这上面的云彩花纹是在打造这把刀时,经过千百次锤打加工后才会出现的,一般简单加工的军刀造不出这种云纹,这不是一般军官用的。”“我们击毙了一个日军的大队长,从他那里缴获的东西都很好,都送给你了。”石木林马上说:“我们以水代酒,祝贺穆营长打了一个大胜仗。击毙日军的大队长,在咱们的作战中不多见。”众人立即举起水杯来齐声祝贺。
1944年春节后,宣传队又开始了学习。这天上班后放哨的战士到组织科报告说:“石科长,来了两名妇女说要找您,说她们是秦家村的。”“秦家村?”石木林马上想起那年在秦家村外打的那一仗,以及住在秦家村的事情。他说:“快请她们来。”石木林说完便朝门外走去。当他出了组织科的院门后,果然看见两个妇女牵了两头毛驴,还带了两个青年人。
“石队长,您还认识我们吗?”其中一个妇女问道。“认得认得,你是秦村的张主任。”“那我呢?”另一个妇女问道。“认得,您是秦余根的娘。”“对,是我们。”那个妇女连忙答应道。“快屋里坐,这位是黄副科长,这两位是科里的干事。”石木林边走边介绍道。
当张金花和秦余根的母亲等人在科里坐下后,黄颖萍为她们倒了几碗热水。
“张主任,你们怎么想起到这里来?”石木林问道。“余根娘想儿子了,年前就想来但村里比较忙,我们在送了十几个民兵参加八路军后决定过了年来。村里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山货,昨天出了门在一个亲戚家里住了一夜,又往这里赶。原来不知道您在这里,到这里后问了很多人才打听到你们是军区的宣传队。”“是宣传队,秦余根在这里很好。”石木林拿出怀表来看了一下后说:“你们先坐着,我去一下。”
石木林匆匆忙忙出了门,半小时后他回来了,秦余根跟在他的身后进了门。
“娘。”秦余根见到他的母亲后喊了一声便扑了过去,余根娘与儿子拥抱在一起,屋里的人都倍感欣慰地站起身来。
秦余根很快便与母亲分开了,他说:“娘,我很好,我们这里也很好,娘放心吧。”他说完后又转向张金花等人说:“张婶,周芦、徐堂沿,你们也来了。”“你娘来要,村里不放心就派我来陪着。周芦和徐堂沿也要当八路军,上次村里没让他们去,这次非要来。我想你在这里当八路军,他俩也能行就让他们跟来了。”石木林和黄颖萍注意到张金花和秦余根母亲的身上都背着一支汉阳造步枪。
张金花又说:“石队长,这次村里还让我们带了许多山货,是送给宣传队的,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大嫂这样吧,咱们先吃饭,饭后我们集合起宣传队员,你们跟大家拉拉家常。”“行。我喜欢你们的女战士,个个都是好样的,我还有事要请教你们呢。”“好。”石木林看看表后说:“黄姐你也去吧。小刘小马下午你俩在科里,有事去学员村找我。”“是。”小刘小马答应道。
石木林对张金花带来的这两个小青年很满意,他让秦余根把他二人带到警卫排里安排下。
午饭,石木林让严管理员为张金花和余根娘做了两个有肉的菜,还专门为她们做了白面饼。饭后,方春燕把全体学员都召集到了大教室里,并在每张桌子上都摆上大枣与核桃。当石木林、黄颖萍陪着张金花二人来到大教室后,受到全体学员的热烈欢迎。
方春燕首先讲话,她说:“今天,秦家村的张主任和秦余根的母亲,专程到军区来看望儿子和看望我们宣传队,还为我们送来四麻袋的山货,我代表宣传队表示感谢。新来的战士没见过张主任她们。那年在秦家村外,我们宣传队在外出为部队演出时,曾在那跟鬼子伪军打了一仗,解救了许多乡亲百姓,之后还在秦家村住了近三天的时间,与秦村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春节刚过,余根娘想儿子了,特地到军区来看望儿子,同时送来村里两个青年人,让他们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学员们一齐鼓起掌来。等掌声停下,方春燕又说:“请石科长先讲一下。”“今天下午不学习也不训练,大家都轻松一下。宣传队中的老战士都见过张主任,我们今天就请她和秦余根的母亲跟大家随便聊聊,大家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都可以讲。下面我们先请张主任讲话。”
张金花坐在讲台上,她对宣传队的全体成员说:“我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石队长让我先讲我就随便说说。自从你们在我们村外打了一仗后,给我们村留下了八十多支枪,管大用了。石队长在走时要求我们搞好训练,修好进村的大门,在村里道路上修建矮墙,加固围墙,我们都照他的意思办了,果然时间不长,鬼子又来了。”张金花娓娓道来。
那天,天还没亮,二百多名鬼子伪军再次偷袭秦家村。上次日伪军前来袭击秦家村时,非但没能抢回粮食、牛羊和妇女,反而被八路军打了一个埋伏损失惨重。这一次日军确定该村没有八路军驻守后,决心对秦家村进行一次报复性袭击。而秦村的百姓在宣传队走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部组织了起来,组成了一支有四百多村民参加的民兵队伍。没有钢枪的民兵以大刀、长矛、土枪为武器,分片分院包给各家各户。村里加高加固了围墙,村口安上了用酸枣树做成的大门。村民兵还找来一门土炮用以加强防守的火力。费县的鬼子伪军利用夜色前来偷袭时,被村里值班的民兵给发现。枪声一响,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把守住进村的道路和围墙。日伪军在夜间以猛烈的火力向秦家村发起了进攻。子弹在天上飞,炮弹在地上炸,而秦村的村民们则藏在石头围墙的后边用步枪、土枪和土炮与鬼子伪军相对抗。激战中村里多处燃起了大火,不断有村民被鬼子打死打伤。日伪军还先后多次炸开了村庄的围墙,但很快又被村民们拼死堵住。在激战中有两个鬼子从秦余根家的围墙上翻进院子里,没等他们站稳脚跟,一个被秦余根的爷爷用铡刀劈死,另一个被秦余根的母亲用长矛刺死。秦家村的村民以死相搏,拼死抵抗,这是日本鬼子在偷袭秦村前不曾想到的。
张金花最后说:“我们秦村的村民不怕死,不怕打坏房子,我们从天亮打到天黑,最后在区中队的支援下打败了鬼子。费县的鬼子伪军丢下了近百人的尸体后狼狈逃窜,我们以很大的牺牲换来了一场胜利。”
“大家鼓掌。”石木林道。宣传队员们对张金花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张金花又说:“我们村里现在步枪更多了,三八式步枪和汉阳造步枪加起来有一百多支了,基干民兵也有一百多人了。我们这次来还有一件事,就是想跟你们学学拼刺刀,我们村里的民兵不会拼刺刀。”黄颖萍说:“大嫂,拼刺刀的事可以让女兵们教你,她们都是拼刺刀的好手。”
张金花又说:“打了那一仗后,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打仗,怎么打鬼子,村里的乡亲们都感谢石队长,感谢宣传队。”张金花说完后站起身来朝战士们鞠了一躬,又迎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余根娘说:“那次我们还抓住了一个小鬼子。”“抓住一个小鬼子。”女战士们听了很惊讶。“是呀是呀。那个小鬼子也就有十五六岁的样子,跟余根差不多大,当时他受了伤,后来死掉了。在那个小鬼子死之前他还在一张纸上写了两个字‘投降’。”余根娘的话又引来一片掌声。她又说:“那一仗我们打死了五十多个日本鬼子,张主任一人就打死了六个小鬼子,还打死打伤好几个伪军士兵。打完那一仗,县委授予张主任‘神枪手’的称号,她是我们县第一个女神枪手。在我们来之前,听说县里准备把张主任调到县大队去工作,这县大队也是八路军啦。”
战士们闻言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方春燕说:“大嫂,你跟余根娘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天,由宣传队的干部教你们学习拼刺刀,之后我们再调一个排给你们演练一下班、排战术,你们一块学学。在你们走时,让秦余根跟你们回去住一个星期,教村里的民兵学一点战术,增强打鬼子的能力。”石木林接过话来说:“关于战术问题,我们今天再重点讲一下。”他站起身来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防御作战。”石木林接着说:“刚才张金花主任讲的在秦家村打的这一仗就是一种防御性作战。我们还曾在李庄、在五井镇分别打过防御战。防御战包括山地防御战、村镇防御战。打防御战前首先要了解我们防御作战的地形地貌和兵力情况。第二要了解敌人的兵力情况。要了解敌人的兵力情况,就要派出侦察员去了解敌情或抓一个‘舌头’回来。最好是抓一个敌军官回来,以便我们能了解到比较多的敌情。在无法抓到‘舌头’时,就要通过观察的方法来了解战场上敌人的情况,判断敌人的兵力与火力情况,以此来调整我们的兵力部署。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败。不知己也不知彼,每战皆败。’在防御作战中首先是一个防的问题,我们在战前首先要占领制高点,居高临下进行防守。在防守中消耗掉大量的敌人兵力后,如果我们还有力量或有外援,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打破敌人的进攻。我们在李庄作战时,就是在得到外援后才最终战胜了吴化文的伪军,打了一个胜仗。防御作战,不论是主动防御还是被动防御,第一件事就是要坚决的打。只有敢打才有出路,才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刚才张主任讲的秦村防御战就是一个例子。强调一点,战场上的情况非常复杂,千变万化,不能用一种办法去打仗,要灵活应对,机动作战。第二讲一下突破战术。当我们在防守中确定要进行反击时,就要组成尖锐的突击力量,在战场上形成强大的进攻力量,要一鼓作气,在一点或多点突破敌人的战线,同时在进攻时要形成梯队冲击力量,以机枪火力和刺刀来打击对面的敌人,给敌人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从而打开缺口,力争一次打垮当面之敌。在突破战中,如果有迫击炮等重武器时效果会更好,会给敌人以更大的杀伤。第三个讲一下进攻战术。进攻时要抓住敌人的弱点,然后发起突然的进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力求在进攻中消灭掉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我们还要保持主动,保持好进攻的队形,避免与敌人打成拉锯战。作战时要机动灵活,不能死板教条,要重点打击敌人的指挥官和指挥所。敌人的指挥官或指挥所一旦被打掉,敌人的队伍就会乱了套。”石木林把话停下来后看了一下战士们后又说:“今天讲的这些战术问题只是一个大的框框,作战的时间地点不同,战术原则就不同,就要结合当时的情况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不可以死搬硬套,变成教条主义。”
石木林的话讲完后,会场上传来一片热烈的掌声。
【编者按】硝烟暂歇,宣传队的笔墨与枪杆依旧滚烫。从石木林在吴如燕遗留的《地形学教程》中汲取作战智慧,到方春燕等人将五井镇战事改编成《抓奸细》剧目的赤诚,宣传队在学习与创作中延续着战斗的脉搏。穆三叶的到访带来老战友的情谊与实战感悟,秦家村乡亲的探望则见证着军民共抗敌寇的深厚联结——张金花的神枪传奇、村民死守家园的壮举,恰是宣传队播撒的抗日火种燎原的见证。石木林在战术讲解中强调的“灵活机动”,不仅是作战之道,更成了这支队伍在硝烟与文墨间坚守初心的注脚。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