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一章 秦明月(胜利·玉国回乡探亲)

作者: 彩虹升 点击:136 发表:2025-07-17 09:56:11 闪星:0

这天宛之从县城回来,跑进家门,一头扑在明月怀里,大声喊:“妈,妈,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战争结束了!”致远师傅说:“我也刚刚听到了这个消息!”赵婶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明月楞了半晌,当确定了消息是真的时,她泪流满面,随即背顺着墙一下坐到了地上,仰望苍天,大声说道:“贤齐,贤齐,你听到了吗?咱们胜利了!你可以闭眼了?!”

玉国回来了,骑着高头大马,皮靴铮亮。明月听到马蹄声,看着那人在马上的姿式。吓了一跳,心里“咚咚”的。眼前,使她想起了八年前丈夫的身影。

玉国叫了声什么,说了句什么,其实明月都没大听清。幸亏宛儿放暑假在家,把玉国领了进去。

多年不见,战争中音信皆无,甚至不知生死,玉国见到头发近全白的母亲,不由跪下,抱住母亲的腿,叫了声:“娘!”赵婶悲喜交加,又是哭又是笑。

明月赶紧拉着宛儿做饭。饭桌上,赵婶得知玉国已是少校团长,高兴地摸着玉国的肩章问:“这回不走了吧?”玉国说:“先住几天。”致远师傅又腾出一间房,让玉国娘俩住。第二天,玉国带着宛之到镇上买了好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这些年这娘仨太苦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补偿。回到家里,赵婶和明月一样一样打开看,高兴地摆弄着。

玉国到明月屋里,看着明月,半天不语。他已经看出明月的行动不便,也从赵婶那里得知了明月受伤的经过。他不便趴到明月耳边大声说话,于是拿出了纸,写出了一寸见方的大字:“其实你比我还小好几岁。大哥没了之后,我心里一直有你。先是敬你为嫂,后来……,但我想都不敢想,更不敢开口。那太不仗义。再说,打起仗来生死难保,我自身都居无定所,更不敢说给你安定的生活。现在战争结束了,我也有能力了,不管行与不行,我要把这话说出来,我们能不能……”不等他写完,明月说:“你现在是团长,我是半残废,我配吗?我能拖累你吗?我还有宛儿!”玉国又写道:“我就是要照顾你们娘俩!”明月说:“那宛儿就拿你当亲叔叔,我就拿你当亲兄弟,你叫我姐,叫我名字都行,反正你娘早就也是我娘了!”话说到这儿,玉国就不好再往下说了。正好宛儿抱着好些东西进来,两人的谈话就此打住。玉国起身要走,明月收拾起桌上的纸笔,说:“宛儿还没有到她爹坟上去过,我想请你陪我带着宛儿,给你大哥去上坟。”玉国郑重地点了点头。

坟头儿上已长满了青草。周围的树也长大了许多。玉国事先让人刻了一块石碑带了上来。日本鬼子已经被打跑了,抗日英烈不应再被埋没。刻有“抗日烈士唐贤齐之墓”大字的青石碑立在了坟前。三人一起又给坟培了新土。明月说:“宛儿,给你爹磕头。”宛儿还依稀记得父亲骑着高头大马的英俊威武的样子,怎么就会成了一堆荒冢了呢?宛儿跪在坟前,不禁泪如雨下。明月说:“贤齐,咱们胜利了,你安心吧,我不但要把宛儿拉扯大,还要让她受良好的教育。”玉国敬了个军礼,说:“大哥,你放心。”

从墓地回来,赵婶交给玉国一封信,其实那是一封电报。部队叫玉国“速归。”

致远师傅问:“不是胜利了吗?难道还打仗?跟谁打?”玉国点了点头,又摇摇头:“中国,乱哪!哪天才能不打仗,让百姓过上消停日子!”

赵婶给玉国收拾东西,明月对玉国说:“你去歇歇吧,我帮你去喂马。”马拴在院子后边。明月刚刚摸索着过来给马捧起一把草,却见玉国跟过来了。玉国说:“恐怕日子又不安定了,我想留下来照顾你──们,也不行了。”明月说:“有些话,有些感情,刻在心里就行了。”说着,眼圈红了。玉国掏出一张纸给明月,那是一张订单。玉国在订单后写了几个字:“交过钱了,东西会有人送来。”然后自叹自语了一句:“排忧解闷吧。”

临走,玉国交给致远师傅一笔钱,说:“这些年,多亏您照顾,看来以后还得请您多照顾。”致远师傅说:“照顾是彼此相互的,钱我不能收。”玉国执意把钱留下:“这庙该修修了,算我捐给庙里的,钱不多,但至少可以让屋子不漏雨,院墙不至于倒塌。再说办学也用得着。”致远师傅双手合十说:“要这样说,那就先留下吧,愧领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目送着玉国骑着高头大马,远去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胜利的欢呼还未落定,新的离别已在眼前。从唐贤齐坟头的青草到玉国远去的马蹄,从明月泪水中的坚守到未说出口的情愫,战争的硝烟虽散,动荡的尘埃仍悬。那块"抗日烈士"的石碑,刻下的不仅是牺牲,更是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对"安稳日子"的执着——有人用生命换来了胜利,有人带着未竟的牵挂奔赴下一场风雨,而留在原地的,正用余生践行着对逝者的承诺。有些感情不必言说,有些坚守无关风月,只在那句"刻在心里"的默契里,藏着一个民族穿过烽火仍未凉透的人间烟火。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