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一、二)

学习(一)
在这一年的年末,第一游击大队与第三独立营,又参加了一场反扫荡。这场战斗,起因是驻扎在博山的日军大队长池田少佐率领一支由张店、淄川、博山等地的日伪军组成的一个大队,试图消灭驻扎在莱芜东北一带山区的八路军而发生的。
战前,第一游击大队、第三独立营奉命配合鲁中军区第一旅第二团与前来扫荡的日军作战。当前来扫荡的日军深入到苗山镇一带的山区后,三支部队利用大山与前来扫荡的日军展开了周旋,数天内打了多场伏击战,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最终迫使残余的日军逃回了博山城。
在与日军池田大队打了这一仗之后,第一游击大队扩编成四个中队,其中第一、第二两个中队全部换成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第三独立营穆三叶带的第二连,也全部换上三八式步枪,各部队的武器装备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1941年的春节过去了,春天来到了。这天,第三独立营接到鲁中军区的命令,调第三独立营前往军区的驻地进行整训。同时在命令上还特别要求石木林到军区后,参加军区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学习。
石木林接到这个命令后,专门去找严正和李大柱,请他们为自己配一名警卫员。严正与李大柱当即答应了石木林的这个要求,让胡阳刚跟随石木林前往军区去学习。严正在石木林走之前还特意说:“一大队等你回来,你还是一大队的人。”
第三独立营出发了。石木林带着胡阳刚,跟随独三营来到了鲁中军区的驻地。这里地处沂蒙山区的北边,东面是沂水县,西南面是蒙阴城,南面是沂南县,群山环绕,有大片的农田,物产丰富,是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这里的地形也不错,山势险要,山连山。北面的山上长有大片高矮不一的树林,多支山泉从山的高处向山下流去,让山区的老百姓们受益非浅。军区机关分散在山下的村庄里和北部山峰半山腰处的一些民房里,比较隐蔽。外人来到这里不经人指点,不易找到军区机关的重要部门。山里各村的抗日组织比较健全,外人来到这里,受到盘查后才放行。
石木林带着胡阳刚跟第三独立营来到这里后,经哨兵的指引,才找到住在半山腰上的军区组织科。石木林来到组织科的门外后大声地喊道;“报告。”“进来。”石木林推门进去,只见屋内有四五个人。
“你是来学习的?”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问道。“对,我在第三独立营代职,是第一游击大队的中队长,奉命来学习。”“叫什么名字?”那人又问道。“石木林。”“你就是石木林,军区首长都知道你,大名鼎鼎。”那人又说道。“石队长,这是我们组织科的彭副科长。”旁边有人介绍道。“彭先唐。”那人自我介绍道。“首长好。”石木林敬了个军礼。“看看,刀枪都带着,武装到牙齿。”彭先唐打趣道。他又说:“先填表,年龄是多少?”“十九岁。”“你才十九岁,年轻啊。籍贯?”“莱芜的。”“上过几年学?”“三年吧。”“会写字吗?”彭先唐不放心地问道。“会。”“那写几个字我看看。”石木林接过笔来,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写的不错吗,比我们这里的一些小干事写的还要好。对了,你的介绍信呢?”“在这里。”石木林急忙拿出了介绍信来交给了彭先唐。彭先唐看了一下后说:“严正还好吗?”“教导员很好。”“你是自己来的?”“我带了一个警卫员一块来的。”“好,你出门后沿山路往东去,走二里地,在半山腰处有一片房子,叫学员村,来学习的干部都在那里。那里有个姓严的管理员,让他给你安排住处,吃住学习都在那里。咱们这里距敌占县城不算太远,不准随便外出。不上课时,可以在附近的村里走走。军区机关都在这一片,不要到处去。”“是。”石木林答道。
离开组织科往东走了二里多地后,石木林在学员村里找到了姓严的管理员。严管理员简单地问了几句后,便领石木林二人来到村西南边的一间大房子外说:“你们游击训练班的男同志都住在这屋里,都睡地铺,你们两个怎么住,自己说了算。这个村子都是参加学习的人,这头住你们,东头住军区抗大班的学员。吃饭各吃各的,你们是干部学员待遇。”
石木林推门进了屋,只见屋内住满了人,只有一进门拐角处的地铺还空着。
“大家好。”石木林客气地说了一句话。他随后对胡阳刚说:“咱们住在这里,你的被子铺在下面,晚上盖我的被子。”
胡阳刚进门后对屋内的人都看了一遍,他发现有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战士。石木林和胡阳刚把被包放好,准备出门去弄点水喝时,有人问道:“同志,你们从哪来?”“我是第一游击大队的,我姓石,石木林。小胡是警卫员。”那人说:“我是第二游击大队的,我叫杜河。”“你好。”石木林主动上前与他握握手。
“我们大家自己介绍一下。”杜河道。“我叫候至常,泰安县大队的中队长。”“徐大山。”“谢子浮,四大队的。”“姜君玉,沂水县大队的。”“彭周迁。”“蒋苇。”“任达筑。”“王千龙。”“罗传国,县委宣传干事。”“吕念杰。”“段许存。 ”“曹达江。”“何永华。”“还有人出去了,可能一会回来。”杜河道。
“又有人来了,好热闹。”说话间门外进来几个人。“这位是才来的,也带了警卫员,官不小。”“我叫石木林。”“我叫唐朝平,县大队副大队长。”石木林主动与唐朝平握了一下手,发现他的手软绵绵的。“我叫史其陆,县委宣传干事。”“我叫叶源,县财经副主任。”
“看看咱们这位新来的同志,刀枪齐全,还带了手榴弹。乖乖,这屋里你是最全的,他这驳壳枪都比别人的大。”唐朝平酸里酸气在说道。石木林听了他的这一番话后没搭他的茬,只是注意地看了看这个县副大队长。唐朝平长了一付国字脸,嘴上长了几根黄黄的胡子,人有三十岁的样子。杜河在一边插话说:“咱们班还有几个女干部,与抗大班的女生住在一起,好像就等你了。”
“这位同志肯定是很忙,要不最后一个到。”唐朝平又说道。石木林没理他,只是对胡阳刚说:“你去搞点水吧。”“是。”胡阳刚答应着,拿起军用水壶出了门。唐朝平又说:“午饭我去看了一下,大锅白菜豆腐,还不错。”
胡阳刚把水灌了回来,石木林与他分别喝了一些凉水。
“开饭了,开饭了。”严管理员在门外喊道。
午饭后,石木林带着胡阳刚在学员村外走了走,他发现在山下村庄的各个路口处都有警卫人员在放哨。他们俩人从学员村往东走转过山坡去,发现北面还有一个大山谷。朝北望去,是重重叠叠的大山,一眼望不到头。朝东朝南望去,也是一片大山,环绕着山间这一大片的土地。农田里去年种的小麦,已经返青,长势良好。从北面山谷里流淌出来的山泉水,滋养着这片的土地和老百姓。
石木林与胡阳刚在往回走时,注意到学员村东边的山坡上,有一片平整的山坡地,像是平时进行训练用的场地。石木林回来时注意的看了一下抗大班的学生们,都很年轻,大多在十七八岁的样子,男生多女生少。
晚上,杜河跟石木林聊了起来,杜河说:“石队长,你们大队怎么样,跟鬼子打过几仗,战果如何?”“还行吧。”石木林道。“我们大队战况一直不太好,跟鬼子打了几次没沾到便宜,还有些伤亡,倒是跟伪军打仗搞到一些枪支弹药,再就是跟顽军打过。”“打仗最好是事先有谋划,有准备,选好阵地,以打伏击为主。再一个是能打时则打,不能打时不要硬打,不能把人打光了,以后就没法再打。”“我发现这小鬼子很能打,不好对付。”杜河道。“对。鬼子训练好,武器好,弹药足。我们缺枪缺炮缺弹药,训练也比鬼子差一些,在与鬼子打仗时,尽量利用好地形,鬼子中了埋伏,一样是害怕。”“石队长,我发现你懂的东西比我多。对了,你知道军区司令员叫什么名字吗?”“不清楚。”“刘海涛。我听说他是从延安派来的,还在苏联留过学。”“苏联?苏联在哪?”石木林问道。“不清楚。反正都说刘司令本事很大,我们来后听说他曾指挥部队打过两次蒙阴城,两次都打了下来,鬼子恨的了不得。”“好,打的好。”石木林赞扬道。“石队长,我发现你这驳壳枪比我们用的都长,还用木壳装着。”“我这是二十响的驳壳枪,枪管长,可以打快慢,木壳枪套可以和枪的把手卡在一起,当枪托用。”石木林道。“有这么多好处,让我见识一下。”“好。”石木林掏出枪来,把弹匣卸下来后,又打开枪膛看了一眼,见枪里没子弹后便把驳壳枪递给了杜河,其他人闻言纷纷上前来观看这支二十响的驳壳枪。
“好枪好枪,看这枪发蓝还没掉,好枪呀。”杜河道。“真是好枪,在咱们这里可是独此一把。”有人道。“怎么弄来的?石队长。”杜河问道。“日本人送的,都不打收条。”石木林止不住笑了起来。“哈……,等着也送我一把吧。”杜河道。“行,等鬼子上了门,就想办法搞一支来。”石木林大咧咧地说道。
外面的天越来越黑,突然从门外传来严管理员的说话声:“休息啦,该灭灯啦。”众人闻言只好躺在地上灭灯睡觉。
第二天天不亮,游击培训班的学员们便纷纷起床,开始到野外活动。石木林与胡阳刚起床后,带好枪支便来到村东边的小河边洗脸,初春的河水非常清凉。石木林刚洗了一把脸,便猛然听见从学员村的西边及山下的村庄里,传来一阵阵密集的枪声。随后那枪声越来越近,还伴随着机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培训班的学员和抗大班的学生们,纷纷从房屋内和院子里跑出来,快速地朝东边的大山谷里跑去。还有人在跑动中大声喊道:“鬼子来啦,鬼子来啦。”
“石队长怎么办?”胡阳刚急切地问道。“咱们的手榴弹和大刀还都在屋里,要去拿出来。”“好,我跟你一块去。”胡阳刚道。石木林抽出了驳壳枪, 顶上子弹后与胡阳刚迅速朝回跑去。石木林这几年与日本鬼子打过许多交道,他从心里早已不怕小鬼子了。
他们俩人借着夜色悄悄地转回到住处时,发现屋内的油灯还亮着,有的干部连枪都没带就跑了。石木林让胡阳刚进屋把俩人的大刀和手榴弹带好,便沿着村中的道路朝村子东走去。
大山里枪声四起,手枪声、步枪声和机枪声时起时落。此时的石木林搞不清来了多少鬼子,他只是小心地注意着村内的情况。当他们二人走到村子的东头时,从一间屋里传来一阵女人的呼叫声。石木林心想不好,可能有女学员让小鬼子抓住了。“小胡,你在外面,我去看一下。”石木林迅速来到那间房子的门口往里看了一眼,发现有一个小鬼子正在与一个女学员在厮打。石木林一刻也不敢停,举枪便打,只听得“砰砰砰”连响几枪,屋里的鬼子士兵应声倒下。
“快,准备走!”石木林边说边走到屋里,一把抓起鬼子立在墙边的三八式步枪。还没等他们走出门,只听得外面传来一声枪响,跟着又传来一声手榴弹的爆炸声。石木林急忙躲在了屋门口的墙后边,他发现胡阳刚趴在院子里的墙角处。
“小胡小胡。”石木林轻声喊了两遍,胡阳刚没动静。石木林站起身来往外走了一步,马上看见有两个鬼子士兵持枪冲进院子里直奔屋内而来。石木林想抽出驳壳枪已来不及,便立即握紧手中的三八枪迎面而上。为首的鬼子先是一愣,马上持枪冲上来。石木林以快对快,把大枪横着一扫,啪的一声,与前边的这个鬼子的大枪碰在了一起,鬼子的刺刀从他胸前划了过去。石木林不等鬼子再顺过枪来,一步上前大吼一声“杀”。只这一枪便将为首的鬼子士兵刺倒在地上。后边的鬼子士兵后退一步,手持大枪与石木林怒目相对。当他们俩人持枪转了半个圈子时,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持枪的鬼子被打倒在地上。随着这声枪响,胡阳刚从地上一跃而起。“好样的,有伤吗?”石木林问道。“没有。”“准备走。”石木林道。
他们三人刚走到院子门口时,只见有五六个鬼子从村东头跑了过来,边跑边朝身后开枪射击。石木林见状二话不说,抽出一颗手榴弹,拉出导火索后便扔了出去,只听“轰”的一声响,有三个鬼子被炸倒在地上,还有两个鬼子发疯般朝村西头跑去。
“快打。 ” 石木林边说边拉动三八枪的枪栓,随后将大枪一顺,“砰”的一声枪响,只见一个鬼子应声倒在地上。胡阳刚跟着连开数枪,将另外一个鬼子士兵打倒在地。石木林在朝外观察情况时,听到身后有响声,便朝身后扫了一眼,只见刚才那个被救的女学员正在收集地上的枪支。当石木林再次朝门外看去时,发现从村东头跑来十余个八路军战士。当他们跑到被炸死的鬼子身边停下来后,对这几个死鬼子有一些不解。
“你们是哪一部分的?”石木林站在门口在问道,他这会把驳壳枪握在了手上。“我们是第一独立营的,你是谁?”“我是干部培训班的,石木林。”“这几个鬼子是你们打死的?”“对,那边还有两个。”石木林走出门来。“好,我们去看看。”独一营的战士从被打死的鬼子身边拿走了那几支三八枪后,又朝前跑去。
“小胡,去把鬼子身上的子弹手榴弹都解下来。”“是!”胡阳刚立即跑了过去。
大山里的枪声逐渐地停了下来,天也放了大亮。随着枪声的停下,跑进山的学员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当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进村后看见石木林等三人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徐大山首先问道:“石队长,你们没进山?”“没有。”“这几个鬼子是你们打死的?”“对。”培训班的学员望着石木林等三人,显得很尴尬。
“鬼子被消灭了,大家往回走吧。”石木林主动说道。
到了上午九点多钟,军区部分领导和第一独立营的部分干部,先后来到学员村里。石木林把缴获来的枪支弹药等物品全部上交了。组织科科长袁玉虎来了后专门找石木林问了一下早上战斗的情况。袁玉虎对这个石木林特别的欣赏, 一年前就想把他调来学习,只是当时感觉他还年轻,需要在战斗岗位上多锻炼锻炼。袁玉虎认为,像石木林这样的干部,是可以挑重担的。
而石木林对这场战斗的胜利确难以高兴起来,他搞不清军区驻地为何会遭到鬼子的突然袭击?
很快,鲁中军区开始调整警卫部队的驻地。
在当天下午一点多钟,培训班学员宿舍里来了一个干部,他大声说:“干训班的学员,到教室里开会。”等所有的学员都在教室里坐下后,那个干部自我介绍说:“我是教员郑孟刚,现在宣布一个通知。任命石木林同志为培训班的班长。同时,培训班编为两个小组,我念一下第一小组的名单:杜河、候至常、徐大山、谢子浮、姜君玉、彭周迁、蒋苇、任达筑、王千龙。第一小组由你们九人组成,组长是杜河。第二小组人员:唐朝平、罗传国、吕念杰、段许存 、曹达江、何永华、史其陆、叶源,女同志田玉珠、钟香玉、方喜芹都编入第二小组,组长由唐朝平担任。看看谁有意见?”教室里一片肃静,突然唐朝平开口讲话,他说:“我有意见。我是县大队副大队长,怎么能让石木林来领导我?按照组织规定,是上级领导下级。”“谁还有意见?”郑孟刚又问道。他见无人应答便说:“唐朝平的意见我会向上级反映,会就开到这里。”郑孟刚说完便出了门。
郑教员刚走出教室的门,唐朝平便站起身来说:“石木林,你不就是早上打死了几个鬼子吗,有什么了不起。咱们这里是培训班,不是战场,你识多少字?上过几年学?你对大家说说。”
众人见状都把目光转向了石木林。石木林感到唐朝平这样讲有一点可笑,但同时他也感到唐朝平的说法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于是石木林慢声地回答道:“我是没上过几年学,小学没毕业,字也认得不多,你认为你识字多就写个字让大家看看。”“告诉你,我是中学毕业,认得字多啦,我现在写个字你看看。”唐朝平说完便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鼎”字。“石队长,你认识这个字吗?看看大家有谁认识这个字?”唐朝平自鸣得意地站在黑板的一旁。一时间众人看了这个字后无人应答,石木林站起身来说:“这个字念‘鼎’。这个鼎是古代王朝的一个器物,是权力的象征。古人有‘力举千斤鼎’的说法,就是这个鼎字。”
学员们闻言后一齐鼓起了掌来,杜河心想,这个唐朝平有点欺负人。
石木林等大家的掌声停下后又说:“唐副大队长,学习班不是战场,但不是战场不等于就不打仗,早上鬼子的到来就是一个例子。你是副大队长,应该懂军事,我问一个问题,你说那小鬼子的歪把子机枪哪个地方歪?”“这个……”唐朝平半天没有答上来,他平时就没有注意这件事。杜河笑道:“是枪托歪。”“对,是枪托歪。”唐朝平急忙说道。“那我再问一下,枪托朝哪个方向歪?”“这个……”唐朝平头上开始冒汗了。“不知道?你文化高,是中学毕业。你知道山东有个‘长勺之战’吗?是谁跟谁战?”
唐朝平现在感到有一点后悔,石木林则再次问道:“你是副大队长,那个伏击战与山地战有什么区别?”
唐朝平现在是一脸的尴尬,他恨不能钻到石桌底下去。而教室内的干部们则都笑开了,他们想不到这个石木林会知道这么多的事情,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石木林起身出了教室的门,他一边走一边在想,这个唐朝平跟自己闹矛盾,不就是为了一个班长吗。石木林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人。他后来在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写的《矛盾论》后才知道,世界上普遍存在着矛盾,各种矛盾渗透在国家、社会和阶级间。
杜河在石木林出门后说:“唐副大队长,你跟石队长争什么?有什么可争的?”谢子浮说:“石队长能打能杀,是条好汉,知道的事也不少,我看他当班长就很好。”但唐朝平并不这样想。
学习(二)
第二天上午八点钟郑教员来了,培训班的学员们已经坐在了教室内。“准备上课。”郑教员一脸严肃地站在黑板的前面,他又说:“班长石木林,从今天起老师进门站到讲台上,你要喊‘起立,敬礼’,老师还礼后,请同学们坐下,开始上课。今天就练一下。”郑孟刚说完便又回到教室的门口,重新走上了讲台。
“起立!”石木林大声喊了一声后,全班学员都站了起来。“敬礼!”石木林再次喊道。学员们立即向郑教员举手敬礼。郑教员还礼之后说:“好,坐下,开始上课。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多篇毛泽东主席的著作,包括《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另外还要学习军事课,包括《步兵操典》、《兵器》、《筑城》、《射击教范》等课程。本子都发了吧?”“都发了。”石木林道。“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凡是我写在黑板上的,大家都要记下来,不写的不要记,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很长,重点学重点记,以后如果印出来,就发给大家进行学习。今天首先学习《论持久战》。《论持久战》问题的提出:(一)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当郑孟刚念到“我们共产党人”时,他转身在黑板上写道:“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当他念到“八路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后又写道:“八路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郑孟刚停下笔来说:“在这里,我们先讲一下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郑孟刚在黑板上写道:“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主义的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随后郑教员又写道:“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郑教员停下笔后说:“为什么是持久战?《孙子兵法》讲:‘久则钝兵挫锐。’‘兵贵胜,不贵久。’‘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战争久拖不决,可以拖垮侵略一方的国力、财力和人力,给侵略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最终使侵略一方的国家垮台。毛泽东主席讲:‘抗日战争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郑教员说完之后,又把这一段文字写在了黑板上,他又说:“我们每一个干部战士都应记住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这一论述。”
几天后郑教员在讲到武器的问题时说:“毛主席在他的文章里专门讲到武器的问题。毛主席说:‘武器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我们八路军现在正是这样,是在用落后的武器与敌人作战的。”
上了几天课之后,培训班的干部都把任命班长的事忘掉了,但唐朝平心里仍然不平衡。这天下课后,唐朝平见郑教员出了门,便放下手中的笔跟了出去。唐朝平几步赶上郑孟刚后说:“郑教员,我那天提的事怎么样了?”“什么事?”“就是当班长的事。我是副大队长,那个班长应该我来当。”这一次唐朝平把话说的很明确,不再说上级下级了。“那事我已经跟组织科反映了,也许一两天内就有答复。我劝你把心放在学习上,不要为了一个班长闹别扭。”“那不行,论年龄我比他大,论资历我比他长,论职务我比他高,这事就要论一论。”郑孟刚停下脚步看了唐朝平一眼后说:“那好,我再去一趟组织科。”
唐朝平回到了教室里,他大声地说:“同志们,明天我请客。”“唐副大队长,你请什么客?”女干部田玉珠问道。“一两天内我就能当班长啦,今天让我把郑教员说的无话可说。”杜河道:“那祝贺你了,祝你升任班长。”教室内传来一片大笑声。石木林嘲笑道:“唐副大队长,你那么喜欢当班长,我们第一游击大队的班长随你挑。”“哈……”众人又笑了起来。石木林没好气地说:“我就不明白这个班长有什么好当的?是多发钱还是吃饭时多给你盛菜?你那么喜欢当你只管去当好了。”众人又是一阵笑。
方喜芹说:“石班长,我听说那天你一枪就把鬼子给刺倒了,给我们讲讲吧。对了,抗大班的女学生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哈……”众人闻言又是一阵笑。
“打鬼子是一件平常事。鬼子也是肉长的,中了枪也要躺地下。你只要把军事练好了,打鬼子没什么太难的,当然打仗还要讲战术。”石木林道。钟香玉说:“石班长,我看你还带了一把大刀,那刀你也会用?”“对。我们最初拉队伍时没有枪,所有的人都用大刀,后来有了枪之后,就要练习刀对枪怎么用,枪对枪怎么用。刀在我们一大队里是一种最基本的武器,如果子弹打没了,就要用大刀去拼杀。现在我们一大队什么武器都有,像三八式步枪,汉阳造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日造歪把子机枪都有,每个中队都有四五挺轻机枪,干部人手一支驳壳枪,二十响的驳壳枪就有好几支。你看我那警卫员都带着驳壳枪,我们跟鬼子大仗小仗都打过,有些仗打的很吃力,但最终也打了下来,武器装备大变样。”
几个女干部听后带头鼓起了掌,等掌声停下,杜河说:“我们虽然也打过一些仗,但对战法战术仍然有些不清楚。你那天说伏击战、山地战,也给我们讲讲吧。”“咱们不是有个唐副大队长吗,请他讲讲不成吗?”石木林心里仍然有气。唐朝平闻言,一拍屁股出了教室的门,在他的身后传来一片哄笑声。石木林开始讲解伏击战与山地战。
第二天吃过中午饭后郑孟刚来了,他说:“干训班集合,到村东操场上开会。”
“全体集合。”石木林大声的喊道。干训班的学员们立即集合了起来。石木林又喊道:“立正,向右看齐。前后左右对齐啦,向前看,报数!”“一、二、三、四……二十。”“报告,全班集合完毕。”“好,立即去东操场。”郑孟刚道。
当石木林带着培训班的学员来到大操场上时,发现抗大班的学员们已经都来了。石木林还发现在抗大班的北边站了一大片的战士,在他们的前边摆放了几十挺轻重机枪和小炮。石木林对这支部队前排站的一个干部感到眼熟,注意看了一下,竟然是营长宋均长。
培训班的学员们很快便列队完毕,石木林朝主席台上望去,发现主席台上站了许多人。他们是组织科长袁玉虎,副科长彭先唐,敌工部部长郑克明,军区干部学校主任吴如燕,教员郑孟刚。
“开会了,大家就地坐下。”彭先唐大声说道。等全体人员坐下后彭先唐又说:“同志们,今天我们专门组织山东抗大分校鲁中军区班的学员,干训班的学员和军区第三独立营的全体官兵开个大会。下面,请郑部长讲话。”
郑克明说:“军长首长都外出检查工作了,今天由我代表刘司令、田政委讲几句话。我们今天在这里,再为第三独立营开一个欢迎大会。第三独立营是一年前起义的,调到军区驻地时间不长,我们对以宋均长同志为首的起义官兵加入到八路军行列中,表示热烈的欢迎。据我了解,起义部队中的战士大多是穷苦人出身,部队中的干部,也多是我们派进去的。宋均长同志在担任皇协军大队长时,为我们开展策反工作提供了许多的帮助,为我们派进去的干部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宋均长同志还为八路军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为打击日寇,为部队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军区首长特别提出要大力表扬宋均长营长,感谢他为抗日工作做出了一份贡献。下面,就请宋营长上台戴大红花,领奖品,大家欢迎。”
在掌声中宋均长几步走上前去,一个立正向各位首长敬了一个军礼,又转身向全体人员敬了一个礼。一个女学员上前为他戴上了一朵大红花。
郑部长又说:“对宋营长,给他什么样的奖励都不算多,在现在的条件下,只能奖给他一条军用呢毯和一支高级钢笔,一个笔记本,大家欢迎。”
宋均长同志再次给全体人员敬了个礼后回到了本部队队前。
彭先唐说:“下面,请组织科科长袁玉虎同志讲话。”
“同志们,刚才郑部长讲了第三独立营起义的情况。第三营的官兵们起义后,多次参加与日军的作战行动,在战斗中打的艰苦,打的顽强,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起义部队的官兵们,你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袁玉虎的这句话,迎来一片热烈的掌声。他又说:“我们还要讲讲促成泰安皇协军大队起义的两个重要的人物。第一个是石木林同志,他今天来了,现在是干训班的班长。另一个是穆三叶同志,他今天也来了,他现在是第三独立营的连长。你们两个站到前边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石木林朝独三营那里望了一眼,见穆三叶开始上前,他也马上朝前走去。
“好,你们两人面朝大家。石木林和穆三叶同志是促成泰安皇协军大队起义的重要人物。他们俩从一开始就参与策划起义的事情。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潜伏在日军占领下的泰安城内做起义工作,侦察敌情。当时,他们两个都已经是第一游击大队的中队长,他们是最大的英雄。他们不但参与策反工作,还多次将日军扫荡的情报送出城外,为我们八路军、游击队歼灭日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家可以看看三营前边摆放的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机枪和那九具掷弹筒,这些武器都和石木林、穆三叶有关系。同志们、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我们中国人民要打垮日本侵略者靠什么?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努力,靠我们每一个人拿起枪来打鬼子。这里还要讲一下前几天鬼子来偷袭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军区领导有责任,工作没做好,军区首长为此调整了警卫部队的布置。我在这里,代表首长向抗大学员们表示道歉,军区首长已经做了决定,为抗大学员们发枪,并进行军事训练。现在我们首先要为石木林、穆三叶同志发奖,奖励他们为抗日大业做出的贡献,给他们戴大红花。”袁玉虎道。
抗大学员班的两个女学员跑上前来为石木林和穆三叶戴上了大红花。其中给石木林戴花的女学员轻声说:“我是你那天救的那个学员,谢谢。”她说完后脸一红跑了下去,台下传来一片掌声。
袁玉虎继续说:“军区还要奖励他们每人一条军用呢毯,每人一个日记本和一支钢笔,大家欢迎。”
石木林和穆三叶在向台上的首长敬礼之后,接过奖品后返回本队
彭先唐说:“今天还有最后一件事情,宣布几项命令。第一项命令:鉴于石木林同志在策反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经军区党委研究,决定任命他担任第一游击大队的副大队长。”
学员们和战士们热烈地鼓掌欢迎。
“第二项命令:鉴于穆三叶同志在策反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经军区党委研究,决定任命他担任第三独立营的副营长。”
学员们和战士们再次热烈地鼓掌欢迎。
“第三项命令。经军区党委研究,撤销唐朝平的副大队长职务。命令宣布后,唐朝平到组织科报到,另行分配工作。”众人闻言一片惊讶。“另外,再宣布一个决定:干训班与抗大学员班合并,统称抗大干部培训队,吴如燕同志担任抗大培训队主任。同时,合并后要开展军事训练工作。这项工作由干训班班长石木林负责,干训班的军事干部,也都要参加培训抗大学员学习军事的工作,具体事情,由石木林拿出办法来。好,散会。”
散会后石木林没有回到教室里去,而是去找培训队主任吴如燕。吴如燕是军区刘司令员的妻子。当石木林在吴如燕的办公室里见到她时,吴如燕也刚进门。
“吴主任。”石木林在门口喊道。“是石副大队长,快进来。”吴如燕自上次鬼子偷袭后,知道了石木林这个人,加上今天他站在台前领奖,感觉这个青年军人与其他干部确实不一样。身材比一般人要高一些,做事干练,能打能战,看样子一般人不是他的对手。
“吴主任,以后您就叫我小石就行,不用叫副大队长。”“从今天起你就负责抗大班学员的军训工作,你就是他们的教官,有什么事只管讲。”吴如燕说话也很痛快。“第一是抗大班有多少学生?”“两个班合在一起有四十二个学生。男学生三十人,女学生十二人。今天给你戴花的那个女学生叫方春燕,是你救的那个女学生,她特别感激你。”“换了别人也会救她。”吴如燕听后笑了笑,她又说:“那你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彭副科长说让干训班派人培训抗大班学员的军事技术,但我不了解干训班干部们的情况,不知他们的军事技术是高是低,需要摸摸底。一是射击的情况,二是刺杀的情况,三是投弹的情况。这三项是一个军人最基本的军事技术,如果这三项过不了关,这个教官就不能让他来担任。”“这个我同意。我虽然对你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从那天你带着警卫员打死了七八个小鬼子来看,就很了不起,抗大班的男女学员都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好,你说吧。”“首先需要用步枪,第二需要用子弹手榴弹,第三需要用木枪来做训练,还要有防护装具。”“那你需要多少子弹手榴弹和木枪?”“木枪得有二十支,比着三八枪的长度做。子弹每人二到三发,手榴弹每人一颗。步枪先领二十支,干训班的干部们每人都要打打看,还要先训练一段时间才能行。”“我同意你的意见。打不好枪,不要说消灭鬼子了,保护自己都办不到,你们干训班的训练,我和教员们也都要参加,要不如何去说学生。这样吧,我给军区写个报告,请上面批一下。”
石木林办完这件事情后,快步来到干训班的教室外,当他推门进去后,只听杜河喊道:“起立,敬礼。”干训班的学员们全体起立,齐刷刷地向石木林敬了一个军礼。石木林急忙还了一个礼后说:“大家以后不要这样,都是好兄弟、好姐妹。”“石副大队长,你有那么多的英雄事迹,我们都不知道,有的同志还看不起你,实在对不起。今后你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你学习。”杜河道。“大家都坐下,我们还有事要说。”等众人坐下后石木林又说:“上级把训练抗大班的任务交给了干训班,我想知道大家的军事技术怎么样?”“石班长,我们这些中队长,可能军事技术不如你,罗传国他们那些行政干部更不行。”侯至常说道。“我已经跟吴主任讲了,干训班的人都要参加训练,并从中挑出四名军事技术好的同志,参加培训抗大班学员的工作。咱们班先练上半个月,从射击、刺杀、投弹开始练,大家想在战场上保护自己,就要多练几招,练精练强。”田玉珠说:“石班长,今后你就是我们的教官,我们几个女同志商量了,你们的脏衣服,以后我们包了,但军事训练上的事,你们就要包下来。”“那好。咱们班多数人都带着手枪,手枪同样要组织训练。没有手枪的,也要练,争取以后大家都有一支手枪。从今天起要先把我们这个班办好,尤其是不能像上次遇上鬼子的袭击后,像散了的羊群一样,怎么能行?我们不论是什么干部,都要枪不离身,人不离枪,人在枪在,有情况时就能开打。”杜河说:“石班长讲得对,上次的情况说来都让人脸红。”“还有一件事,我们还有几个警卫员,也组织起来让他们学习识字,学点文化。”石木林道。“我同意。”杜河道。“唐朝平走了,二组的小组长就由罗传国来担任,负责第二组的学习和训练。”石木林道。“好。”罗传国回答道。
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每天上午都在学习《论持久战》这部著作。郑教员这天在上课时说:“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这篇文章里写道: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郑教员随后在黑板上写道:“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之后郑教员又说:“毛泽东主席在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一节中写道:‘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游击战了’。”郑教员停下笔后说:“这里我们要讲一下游击战的作战方针。从红军时期我们就打游击战,毛主席对游击战做了一个总结,制定了一个十六字的作战方针,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郑教员很快把这十六个字写在了黑板上,他又说:“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瓦解敌人的军力,消耗掉敌人的物力、财力,迫使日本侵略者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郑教员的话迎来一片掌声。
干部培训班的学 员们,每天都在认真地学习毛泽东主席的文章,他们从毛主席的文章中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受益非浅。
这天上午郑教员讲完课后刚出门便遇见一位身背驳壳枪的军人,他说:“同志您找谁?”“我找石木林。”“他在教室里,你是三营的副营长?”“对。”来人道。郑教员点点头快步离去。
“石副大队长,你还不请我的客?”穆三叶人还没进门,便扯着嗓子喊开了。石木林刚好把黑板上的文章抄完了,他一听便知道是穆三叶的大嗓门。石木林紧走几步来到了门口,也大声说:“穆大哥,你怎么有空到这里来?”石木林不等他答话,拉着穆三叶进了教室的门,对同学说:“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第三独立营的副营长,穆三叶同志。”杜河首先站起来说:“见过见过,欢迎欢迎。”其他学员也纷纷起身与穆三叶握手。石木林见几个女同学只站着不讲话,便主动介绍说:“我们这里还有几个女干部,都是各县妇女部的副主任。”田玉珠、钟香玉、方喜芹三人大大方方地上前与穆三叶握握手。
“大家都坐下,我来介绍一下穆三叶同志的情况,他是我们第一游击大队的创建者,是第一游击大队的军事教官,第一游击大队创建后打了许多大仗,取得许多战果,都离不开穆三叶同志传授的军事知识,他是第一游击大队的功臣,我就是他的学生。”
学员们听后一起鼓掌。
“嘿……”穆三叶让石木林的一席话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说:“大家不要光听石老弟的,他人小鬼大,学了东西从来不谢我。我今天来,是让他请我吃饭的,他来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去看看我老穆。”
教室里传出一片笑声。石木林说:“你先坐着,我去找小胡。”方喜芹闻言快步上前说:“我和小胡一块去。”
方喜芹猜到石木林要让胡阳刚去买食品,便如此说。
田玉珠、钟香玉马上也都站起身来说:“我们也去。”
中午这顿饭让大家都吃的头上冒了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买了几斤羊肉、豆腐,再加上一些青菜炖了一大锅,让众人吃得很高兴。
穆三叶地说:“这饭太好了,快赶上过年了。”石木林趁机说:“穆大哥,小弟想找你借点东西。”“借什么,只管说。”“上级交给小弟一个任务,训练抗大班学员,我准备先测试一下干训班的射击、投弹等项目,需要用子弹、手榴弹和三八枪。”“子弹你想用多少?”“每人三发子弹,二十个人六十发子弹,手榴弹二十颗,还需要用草人。”“这个行,这点东西我说了就算。大家还不知道,石老弟还在三营当过参谋长,跟每个人都熟悉,欢迎大家到三营去参观。”穆三叶笑道。
干训班的学员一阵笑,他们已经知道石班长不一般。
穆三叶又说:“你们有射击场吗?”“没有,需要另外再准备。”“这样吧,三营现在就住在北面的山里面,是原独一营的营区。从你们东边的操场往北面山谷里走约二里地就到了,我们那里各种设施齐全,要什么有什么,你要测试打靶投弹,就到我们那里去,保证大家欢迎你们去。”“好。”石木林笑笑道。
【编者按】《学习(一、二)》以石木林的成长轨迹为主线,串联起抗战时期鲁中军区的战斗与学习生活。从反扫荡的实战淬炼,到干部训练班的理论深造,既展现了八路军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作战——伏击战中的智勇、突袭时的果敢,也呈现了革命队伍的成长路径——通过学习《论持久战》等著作统一思想,借助军事训练提升战力。石木林的实战智慧与成长蜕变、唐朝平的投机虚荣形成对比,更凸显出革命队伍选贤任能、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