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四、五)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
连续几天,有近千名农民为躲避日军的屠杀,拖儿带女逃到山里来,为解决这些难民的事情,李大柱与严正迅速召集来三个村的农会主任和妇救会主任,动员三个村的村民把这千余名逃难的农民,分别安置在了各村里。同时,游击队又招进一批青年人,允实到大队中。在这之后的几个月里,游击队除了作战训练外,便是帮助各村的村民引水开荒,整理农田。
在这一年的三月底,上级派人送来一份简报,把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逐一向第一游击大队做了通报。其中包括:上海沦陷、太原沦陷及南京城在1937年12月沦陷。还有日军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沿津浦铁路线南下,进攻台儿庄等地的战况。另外还送来一个写有《大刀进行曲》歌词、曲子的信件,要求第一大队在全体战士中学唱《大刀进行曲》这首歌。
很快,《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在第一大队的战士中唱开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我们的子弟兵,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我们团结一心冲上前去,看准那鬼子,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冲啊!……”
时间不长,上级又下达了一道命令,将各游击大队中的小队,升级为中队。党代表严正,改称教导员。大队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各小队升级后,副队长担任中队指导员。一大队一、二小队升级扩编后,各有战士八十余名,各编两个小队。其中,一中队一小队队长为马铁铲,二小队队长为胡进。二中队一小队队长为罗喜万,二小队队长为黄四海。三中队小队长为谭花。石木林在谭花当了小队长后,把他的那支驳壳枪交给了谭花。
部队扩编后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缺枪,多数战士都无枪。
时间不长,第一游击大队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将一大队领导的村自卫队改称为民兵队,并从一大队里派出六名当地的战士,回村担任村民兵队的正副队长。
李大柱与严正在办完这些事情之后,带领一中队移驻到下青石村开展农村工作。李大柱与严教导员在走之前,为了便于对二中队、三中队的领导,命令石木林代理副大队长,负责二、三中队的日常训练与管理。
每年的三月四月,都是农村粮食供给最困难的时候,常被称之为春荒。而日军在占领山东后,南下攻打台儿庄、进而要占领徐州,同样需要大量的军粮。李大柱与严正之所以要带领一中队进驻下青石村,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下青石村距进山的山谷最近,如果日军要进山抢粮,下青石村便首当其冲。他们两人在带领一中队进驻下青石村后,便动员村民们加高加固村子外的围墙,以防日军进山后发起突然的进攻。李大柱还专门带领一中队的干部们,察看了一下村外的地形地物,以备不测。
春荒,不只是老百姓能感觉到,第一游击大队的战士们也能感觉到。各中队的主食,已由过去的玉米面,改为高梁面、地瓜面,同时还要掺上许多的菜叶子,做成菜团子当饭吃。
在四月初的一个清晨,下青石村村民还未起床,一股进山抢粮的日伪军突然进入山谷,直接扑向下青石村。李大柱与严正都有一个早起的习惯。他们两人早起后,正由村南转到了村北。当他们发现突然进村的伪军后,立即拔枪朝伪军开火。清脆的枪声在村北头响起。
穆三叶也在一大早醒来,当他听到村子北面响起枪声后,立即从土炕上跳了下来,抓起驳壳枪,穿上鞋子站在了门外。
“集合,全队集合!”他大声地喊道。对穆三叶来说,打仗已经不希奇。他行伍多年,对枪声特别的敏感。但这枪声,对大多数游击队员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
一中队八十多人,仓促地集合在一起。“带好枪和大刀,马铁铲率一小队立即向村北出发,注意隐蔽,马上出发。”“是!”“胡进,你带四五两个班去村南,如果鬼子进了村,立即开枪。六班留下。”“是!”胡进也带人走了。
在马铁铲、胡进带人走了之后,穆三叶听了一下从村北传来的枪声,知道来者不善。
不多时,李大柱和严正回到了村公所的驻地。在李大柱和严正进门后,穆三叶发现大队长的左臂负了伤,他立即让卫生员给李大柱包扎住伤口。严正问道:“村南也派人去了?”“派了。胡进带了两个班去了村南。” 说话间,村南也响起了枪声。严正让李大柱先去休息,他对穆三叶说:“你马上派人把村农会主任、妇救会主任、民兵队长都找来,布置一下。”“是!”穆三叶立即让六班长派了三名战士分头去找人。他又对严正说:“我去村北看一下。”“好。让马铁铲带人顶住,可扔些石头、木头堵一下路。”“好。”穆三叶提着驳壳枪走了。
村农会主任、妇救会主任、民兵队长都来了。严正让农会主任、妇救会主任通知各家各户不准外出。他又对村民兵队长梁万说:“你立即通知所有的民兵,带着大刀、长矛、土枪前来集合。”“是!”梁万迅速离去。
穆三叶首先回来了,他说:“教导员,敌人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村北,以鬼子为主。村南主要是伪军,也有一些鬼子。村东西两面有围墙,往上爬困难,但要加强防守。”“好,你看敌人大约有多少?”“约有二百人,火力很强,有四五挺轻机枪。鬼子约有五十多人。”
民兵队长梁万回来了,他带来了六十多名民兵。梁万说:“教导员,民兵有土枪十杆,其余都是大刀和长矛。”“好。你派四十人去守卫村西边的围墙,发现敌人往上爬,立即开火。派二十人去东边的围墙,那边地势低围墙高,往上爬困难。”“是!”民兵们走了。
“穆队长,我去村北,你去村南,这里让李大队长负责六班,有情况时再商量。不论如何要拼死顶住。”“教导员,我去村北吧,那里敌人多。”“不用。我去吧,我要长长见识。”严正说完,跟李大队长打了一个招呼后,提着枪出了门。穆三叶去了村南。其实村外的日伪军也没想到这村子里会有许多带枪的人。一时间除了打枪之外,不知如何对付。过了一段时间,鬼子转过弯来后,以密集的火力向村口射击。
村北、村南的游击队员不断有人中弹倒下。严正到村北后,要求战士们注意隐蔽,敌人不到近处不开枪。同时他要求马铁铲加强机枪火力。
鬼子指挥官见伪军冲了多次没能冲进村去,立即命令掷弹筒手朝村里进行轰击。只见那小炮弹一颗颗落下,村庄中升起一片硝烟。村南的日伪军同样发动了多次进攻,都被游击队员们打了回去。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快中午了,李大柱在接到严正的报告后,把六班的战士全部派到了村北。
石木林是在上午十点左右首先接到红石村的一个放羊娃的报告,他 说听到下青石村那边枪声很响。随后又有一个上青石村的村民赶来报告说:“石队长,我去下青石村亲戚那儿,在南边听到一片枪声,还看到许多穿黄衣服的人在打枪。”
石木林感到下青石村那里一定有重大的事情,他对陈小月说:“你快去集合三中队的人。”随后他高声喊道:“贾队长,立即集合二中队的战士,准备出发。”
贾金贵应声跑进门问道:“出了什么事?”“下青石村那边有枪声,老乡报告说有人在攻打下青石村。集合起二中队来,带足弹药,立即出发。”
二中队的战士,在队长贾金贵和石木林的带领下,迅速出动。很快,三中队的十几名小战士也跟了上来。两个中队的战士一路小跑,在中午时分赶到了下青石村的南面。远远的,可以听到该村村里村外传来密集的枪声。二三中队在距下青石村三百多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前方可以清楚地看见地面上趴着一片穿黄军装的人。
“可能是小鬼子,怎么打?”贾金贵问道。“再向前靠近一点,用机枪、步枪压住他们。”石木林道。
战士们跟着石木林、贾金贵又朝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后,分散开卧倒在地上。
“大家注意了,瞄准了再打。开火!”石木林命令道。
随着一片密集的枪声响起,进攻村南入口处的日伪军被打倒了十几人。随后日伪军掉过头来朝南边的游击队员们开枪还击。山野里一片枪声。
二三中队的战士们这一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真枪实弹对抗的压力,但战士们仍然在奋力还击。
此时在村南的日伪军士兵们,在南北两个方向的火力打击下,只几分钟便感到顶不下去了。部分伪军士兵开始朝村庄东的路上逃去,紧跟着日军士兵也朝那个方向逃去。“同志们,冲啊,不要让鬼子逃掉!”石木林大声喊道。
贾金贵知道必须紧追不放,这些鬼子伪军才会被彻底打垮。他也大喊道:“跟我追。”便带头冲出去。二中队的战士们边开枪射击,边迅猛地冲了出去。
石木林带领三中队的小战士们快步朝村南头走去。当他们接近那些被打倒在地上的鬼子伪军时,突然有向个鬼子从地上爬了起来,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枪猛冲上来。石木林眼明手快,抬起步枪开了一枪,这个鬼子应声倒地。不等他再开第二枪,又有几个小鬼子也冲上前来。石木林马上把手中的步枪朝最近的一个鬼子的脸上扔了过去,那个小鬼子迅速用步枪将其挡开。
“散开,小战士后退。”石木林大声喊道,并立即抽出了身上的大刀片。
小战士们散开了。站在最前边的是石木林、陈小月和谭花三个人。谭矿见姐姐在前边,马上喊道:“姐,我来。”谭矿手持一杆长矛,站在了姐姐的一侧。
此时站在石木林等三人对面的三个日军士兵,最初没把这一群小游击队员放在眼里,现在眼见这些半大的小战士,每个人手中都亮出了大刀和长矛,一时也惊呆了。
在村南村口的穆三叶等游击队员,也被突然从地下爬起的鬼子士兵惊住了。他们想不到这几个鬼子士兵会装死,还会朝三中队的小战士们冲过去。带枪的战士想开枪,却又怕伤了三中队的小战士。穆三叶手里捏了一把汗,嘴上却说:“不要开枪。”
站在石木林对面的是一个鬼子伍长,他看出石木林是个领头的,便挺起三八式步枪,“呀”的大喊一声,朝石木林刺了过去。石木林见对面鬼子的手臂一动,立即把手中的大刀横着拍了过去,只听“啪”的一声响,钢刀与钢枪撞在了一起。鬼子伍长手中的三八枪被拍向了一侧,不等这个鬼子往回抽枪再刺,石木林上前一步,大刀片往回一收,沿着枪身砍了过去。不等小鬼子弄明白,他的左手臂已被大刀砍了下来。鬼子伍长痛的哇哇大叫后退一步,枪也扔了。石木林不等他看明白,第三刀已抡了起来。那刀来得快, 眨眼间只听“咔”的一声,鬼子伍长连头带身子被斜砍了下去,身上的血立即飞了出来。另外两个鬼子见状大吃一惊,慌忙中举枪朝陈小月和谭花刺了过去。陈小月与谭花早有准备,各自挥起刀来,用同样的方法,将两个鬼子士兵砍倒在地上。站在他们身后的小战士们便一拥而上,用手中的长矛刺向这几个死鬼子。
在村北的日伪军,本来还有力量再拼一拼,但在受到从村南逃来的鬼子伪军的冲击后,军心开始动摇。当二中队的游击队员冲上前来后,再也撑不住了,扔下被打死打伤的士兵后,仓促向北逃去。“冲啊!”村北一小队的战士们见状,立即发起了进攻。
下青石村外的枪声终于停了下来,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街道上满目疮痍,砖石瓦砾满街都是。有的村民家中的房屋被炮火炸垮,被炸倒的小树横躺在街道上。还有十余个村民被日军的炮弹炸死炸伤,村里一片悲伤的景象。第一中队也损失惨重,牺牲、负伤的战士多达三十余人。二中队的战士虽无牺牲,但也有七八个伤员。三中队的小战士们在石木林、陈小月的带领下,进村后积极抢救战友和老乡。上青石村和红石村的村民也都赶来了,他们在村里协助游击队和下青石村的村民们处理战后的事宜。
很快,第一游击大队在下青石村的西山坡上,选择了一片地势较高,土层较厚的山坡地,挖出了十几个墓穴。在将牺牲的战士们埋入幕穴后,众多的老乡们来到了这里。坟,堆起来了。严正随后将战士们集合在烈士们的坟前,他说:“同志们、兄弟们,我们今天在这里与日伪军打了一仗,牺牲了十几位战友,现在让我们用最庄重的形式,为烈士们送行。”严正第一个跪了下去。李大柱、穆三叶、石木林、贾金贵等干部们纷纷跪下。战士们及在场的村民们,也都纷纷跪在了烈士们的坟前。“大家给烈士们磕个头吧。”严正道。众人向烈士们磕了头。“休息吧,弟兄们。休息吧,战友们。你们未做完的事,我们继续干下去。你们未打完的鬼子,我们将继续打下去。不把鬼子赶出中国,我等誓不罢休。”严正说完后站起身来,他又说:“同志们,站起来。”
战士们和老乡们都站起身来,严正又说:“同志们,乡亲们,我们这支游击队,是一支很小的队伍。我们这些人,也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人。但是,我们站起来,就要像一根柱子,顶天立地。躺倒,就要像一座山梁,横在日本侵略者的前面。我们,就是要在这大山里坚持抗战,就是要与老乡们团结在一起,战胜日本侵略者。同志们,乡亲们,我们游击队的战士牺牲了是烈士,老乡们在抗战中牺牲了,也是英雄,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是我们的榜样!”战士们回答道。
“同志们,我们再给牺牲的战友们唱支歌,就唱《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第二天,游击队从下青石村撤离了。走之前,严正从这次作战中 缴获的武器中拿出十支步枪,交给了民兵队长梁万,要求他积极组织民兵训练,有情况及时报告。
严正与李大柱离开下青石村后,带着二中队去了红石村。而石木林和穆三叶则带着各自的中队,又回到上青石村他们的驻地。
自从各小队长级为中队后,各中队的伙食便分开自己做,第三中队因此减轻了负担,训练的时间多了,休息的时间也多了。
从下青石村回来时,三中队的小队员们每个人的肩上都多了一支汉阳造步枪,彻底改变了过去有人无枪的局面。下青石村这一仗缴获颇丰,鬼子伪军伤亡大,仓促逃跑时留下了七十多条枪,还让游击队“捡”到一挺捷式轻机枪及众多的子弹、手榴弹。捷克式机枪留在了一中队,对一中队来讲,也是一种补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38年5月。此时的台儿庄大战已经结束,中国军队第三战区的部队,共毙伤日军第十、第五师团11900余人,取得了一场重大的胜利,也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5月的山区也迎来了夏天。山区里的小麦、玉米、高梁、棉花等农作物已开始茁壮成长。北飞的燕子也都住进了农户,早出晚归,做窝产卵,非常繁忙。
这天石木林带领战士们训练完毕后,从老乡家里借了一张渔网,带了五六个小战士到山谷中河的上游,捕了十几条鲫鱼回来。范云与谭花等人则去买来了十斤豆腐,准备用鱼炖豆腐当午餐。
范云在加入游击队后的几个月里,已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沉默寡言,人变了许多。
中午,陈小月、范云、谭花等人炖了一大锅的豆腐鱼,还把买豆腐时要来的豆腐渣,加上一些野蒜后,也做成了一个好吃的菜。还没等开饭,穆三叶进了三中队的门。“石老弟,中午做什么好吃的,这么香啊?”“是穆队长,你有空到三中队里来。”“怎么,你不请我,我还不能来了。有好吃的东西,也不打个招呼。”
穆三叶毫不客气地坐在了院子的石头桌旁,他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扁扁的小酒壶,打开瓶上的盖子,喝了一口酒。
“范大姐,先给穆队长上菜。”石木林有一种感觉,他认为范云与穆三叶很配。范云中等个头,人长的白,瓜子脸,丹凤眼。而穆三叶则一比她高出大半个头, 黑黑的脸上泛着红光。穆三叶的年龄有三十几岁了,他行伍多年,一直没结婚。如果不是严正有一个禁婚令,石木林早就想把这事给挑明。
范云很快送过来两样菜,石木林说:“穆大哥,先吃菜,看看合不合口味。”“好。”穆三叶吃了一口菜之后说:“好,鲜着呢,好菜。”
穆三叶喝了几口酒之后说:“妈的,上次打那一仗我就憋得慌。你看,咱不打鬼子,反让鬼子打上门来了,这小鬼子也太狂了。”他停了一下又说:“石老弟,你看咱们教导员和大队长总是在村里忙,对打鬼子不上心。”“穆大哥,教导员和大队长是为了建立农村党支部,他们不去抓,咱们这几个村子的党支部就建不起来。我听教导员说大队还要向东向北发展,重点向博山方向发展,扩大队伍、扩大根据地。”“这个我知道。可眼前咱们需要主动打鬼子,不打鬼子,要咱们干啥?”“穆大哥,你这个意见可以向大队长、教导员汇报一下,商量商量。”“那倒是。这小鬼子,你不打他,他们就太狂,不知道阎王爷长三只眼。”
石木林笑了。穆三叶吃了一大口菜,喝了一口酒后又说:“石老弟,我看你这些小兄弟将来可以顶起半个天来。上次你们拼大刀,可让我开眼界了。还没见别的中队跟鬼子拼大刀,是不是?”穆三叶转身冲着三中队的小战士们大声喊道。
“是。有石队长、有陈大姐教我们,我们不怕鬼子啦。”众小战士们一齐嚷道。
“石老弟,你这些小兄弟,几年后他们长大了,这小鬼子可就不好过了。”
“范云大姐,快给穆队长加菜。看看咱们还有好咸菜吗,也弄点来。”
范云很快又给穆三叶加了菜,石木林注意到穆三叶果然对范云看了一小会。
陈小月端上来一盘子咸菜来后说:“这是我们去年腌的酱菜,请穆大哥尝尝。”穆三叶吃了一口道:“石老弟,你怎么不早送给我点,这咸菜太好了。看来你这里净宝贝呢。”“我们这里宝贝多,就看穆大哥要不要?”
穆三叶大概也听出石木林话里有话,他说:“石老弟,你还净道道呢。”“哈……”他们两人一起大笑了起来。
时间不长,严正和李大柱及二中队的战士们回到了上青石村。这天,严正和李大柱专门召开会议,听听各中队长等干部对最近作战的意见和想法。在会上,穆三叶提出了他的意见。随后李大柱说:“我们组建游击队的目的就是要与日军作战。主动出击,也是我们的作战方针。但是打仗不能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不能没有根据地。打完一仗后部队需要休整、补充、训练。你是老行伍了,应该想到这一点。我看这样,这几天你准备一下,与石木林一起再到泰安、莱芜间去看看, 看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机会,让我们再打一仗,怎么样?”“好,我就是想去打仗,先去侦察一下。”穆三叶听了李大柱的话后,还是很高兴的。严正说:“我们现在的民兵工作还太弱,民兵手中的武器也太差,需要想办法加强民兵力量。我们住在这里,需要大量的粮食,这就给当地的农民增加了许多的负担。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向东向北发展,扩大游击根据地。在训练之余还要帮助老百姓种地,以增加粮食产量。今后我们要协助老乡多开垦土地,多种粮食。我看有的中队自己也开垦了一些土地,种了菜,这都很好。我们还可以养鸡,鸡长大后就有鸡蛋吃。打仗的事情等侦察敌情回来后再研究。好,还有事吗?”“没有了。”众人答道。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
穆三叶与石木林准备了一下后,第二天便出发了。他们翻过山后经过颜庄车站外时,发现车站已被鬼子给占领。车站内停了一列日军的装甲列车,车上的枪口炮口虎视眈眈地指向车站外的老百姓,还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机枪声。石、穆二人一路向北走去,他们绕过莱芜城,沿莱芜至泰安的土公路往西走去。穆三叶在路上发现日军在这两地间新架设了电话线,他说:“打起仗来,如果阵地上与指挥所之间有电话联系那就太方便了。上级下达命令或下级向上级报告情况,都会很及时。战场上的电话是野战电话,与县政府里用的电话不同,可以背着跑。如果我们要跟鬼子打仗,就要先割了他的电话线。”石木林听完后点点头。
走在路上,穆三叶与石木林遇见一个赶毛驴车的商人,他们上前与那人搭话,从这个人的口中了解到,日军驻莱芜城的士兵大多已调走,只有三十几个鬼子士兵和二百多伪军在守莱芜城。穆三叶听了后心里一动,他悄悄地跟石木林说:“咱们往回走吧,到莱芜城去看看。”
当天下午,穆三叶与石木林经过一番准备后,各挑了一担木柴,混进了莱芜城。莱芜是一座小县城,城内为十字型大街,东西南北纵横全城。进城后穆三叶与石木林走街窜巷,了解城中日伪军的情况。他们发现,城里的敌人果然不多。有一百多伪军士兵驻守在四个城门上,机动兵力只有一百余人。鬼子集中住在城内的警察局里。
穆三叶与石木林,在侦察清楚敌人的情况后,卖掉木柴吃了一顿饭便立即出了城。
回到上青石村后,穆三叶向严正和李大柱汇报了他与石木林侦察到的情况,也讲了单靠一大队的兵力攻打莱芜城有困难。
李大柱沉思了一会后说:“听说二大队在新泰东边山里打游击,我们可以与他们联系,与二大队一起去打莱芜城。”严正说:“可以。明天我带一个战士去一趟,三天内回来。”“教导员,我认为在打莱芜城前,还应在城外的公路上埋下炸药,防止鬼子突然从泰安进莱芜城。”穆三叶道。“可以。我们还有一些炸药,有起爆器等,可以办。”李大柱道。
严正在第二天带着谭矿去新泰东边的山区,去找第二游击大队了。三天后严正与谭矿回来了。严正说:“大队长,我已经与二大队的大队长、教导员联系好了,咱们明天出发,后天上午九点钟,与二大队一南一北从两个方向攻打莱芜城,力争一举占领莱芜城,消灭城内的鬼子伪军。”“好,把各中队的干部们找来商量一下作战计划,看如何打这一仗。”李大柱道。
第二天一大早第一大队出发了。部队翻过大山后隐蔽到达莱芜城南,并与第二大队取得了联系。随后两个大队又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发起进攻的时间与方式。在第三天天亮前第一游击大队首先出发,前往城北。在绕过莱芜城后,石木林带领三中队向西行进,在距莱芜城约两公里外的泰莱公路上埋下了炸药,以防备泰安的日军突然出现在莱芜城外。在三中队出发前,严正从二中队调了两个班的战士到三中队去,以增强三中队的作战力量。
在攻城前,李大柱把攻打城内鬼子的任务交给了穆三叶。李大柱知道这项任务必须交给一中队才能够完成。交给二中队的任务是占领莱芜城北城门,以防东、西两个城门上的伪军发起进攻。二大队在城南的任务是:占领城南门,进城后迅速攻占县政府大院,以防驻守在那里的伪军士兵发起反攻。二大队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在占领城南门后,对颜庄方向进行警戒,以防日军从南面袭击一二大队。
上午九点钟,城北门外的土公路上出现了一队身穿伪军制服的士兵,还有一些肩扛柴草的青年农民跟在后面。当这些人行至城北门后,一个身背驳壳枪的伪军官,突然抽出身上的驳壳枪后说:“你们几个站岗的,都把枪放下。”“长官……长官,您……”站岗的伪军士兵们望着这个要进城的伪军官。跟在伪军官身后的十余名身着伪军制服的战士,立即上前将四名站岗的伪军士兵的步枪夺了下来。很快,在他们身后众多肩扛柴草的青年人,纷纷从柴草中抽出步枪机枪等武器,快步冲到城门内。二中队的战士,借助一中队巧夺城门的机会,没放一枪一弹,便俘虏了北城门上一个小队的伪军士兵。
“快,一中队的战士跟我走!”身穿伪军军官制服的穆三叶大声喊道。一中队的战士们,紧跟着穆三叶快步朝警察局跑去。
城内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见这伙伪军士兵在大街上奔跑,纷纷让开道路以免为自己带来麻烦。
此时穆三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最担心现在二大队攻城。如果现在城南门外枪声一响,势必让城内的鬼子士兵提高了警惕性,再打就困难了。在一中队的战士快到警察局门前时,穆三叶让战士们停下脚步,整理好军装,肩扛步枪机枪,列队朝警察局大门外走去。
此时在警察局大门外有两个鬼子士兵在站岗。当他们看见这一队皇协军士兵沿着大街走来时,并未引起他们的警惕。突然间从城南门外传来了枪声,让两个鬼子士兵有点吃惊。那轻机枪的射击声,如同炒豆子一般在叫响。
穆三叶听到城南门外传来的枪声后,朝两个鬼子士兵看了一眼,发现他们已经把三八枪握在了手上。
“打!”穆三叶大喊了一声,他率先朝一个鬼子开了一枪。
“砰”的一声枪响后,又传来“砰”“砰”两声枪响,两个站岗的鬼子士兵倒了下去。“冲啊!”穆三叶大吼一声,带头朝警察局的在大门内冲了过去。
一中队有部分战士冲进了警察局的大门内,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穆三叶最初的想法是,攻入警察局之后,打得突然一些,或许可以把这几十个日军士兵给消灭掉。然而日军的反击也是非常的迅速。冲入伪警局的战士中有多人中弹牺牲,迫使战士们又退了出来。
穆三叶一边加强攻击火力,一边对孙大钟说了几句话,孙大钟立即带了二小队的战士朝伪警局大院的后边跑去。
很快,孙大钟率领二小队的战士从后墙翻入院内,迅速把手榴弹投入到日军士兵固守的房屋内。随着一阵阵爆炸声响起,屋内日军士兵的射击声逐渐地停了下来。
穆三叶率领一小队的战士们进入伪警局的大院后,与二小队的战士们从日军固守的房屋内搬出了两挺歪把子机枪,两具掷弹筒,几十支步枪和许多弹药。
二大队的战士也顺利地攻进了县城,消灭了一百多名伪军士兵。
李大柱和严正来到了伪警局内,穆三叶说:“大队长,我想应该派人到三中队那里去看一下,如果有鬼子援兵,他们那里的人太少。”“对。你立即带一小队去石木林那里,等这里打扫完战场,走之前派人去通知你们。”“是!”穆三叶立即带领一小队的战士们出发了。
不等穆三叶带人赶到三中队的伏击地点,公路上已经打响。石木林带领的三中队在伏击区内,迎来了一支日军骑兵巡逻队。这些鬼子骑兵,是奉日军驻泰安城防司令的命令,前往莱芜巡逻的。
三十多名日军骑兵,在公路上成一路纵队,不紧不慢的行进着。当日军骑兵进入伏击区之后,石木林一声令下,战士们摇动了手摇起爆器,只听得公路上从东向西,连续不断地响起了六次大爆炸声,浓烟四起。随着这六起大爆炸声的响起,骑在战马上的鬼子士兵,被炸的人仰马翻,尸体横飞。
“打!”石木林在硝烟散去后大喊一声,战士们立即朝趴在地上的日军士兵开了火。这一仗打的痛快,这三十多名日军士兵没来的及开枪,便被三中队给消灭了。
等穆三叶带领一小队的战士赶到战场上后,只见战场上一片狼籍,众多日军士兵被炸的尸首分离。未炸死的战马,躺在地上直喘粗气。三中队的小战士们与配合三中队作战的二中队的战士们,已经开始在公路上打扫战场。
石木林见穆三叶带人来了,便迎上前去说:“穆大哥,消灭了三十多个鬼子骑兵,你看这是大马刀,这步枪有点短。”“这是三八式骑步枪。”“你看这是什么?”石木林递过来一个长方形的皮盒子。穆三叶打开看了一下后说:“这是望远镜,是好东西,对打仗很有用。”石木林接过望远镜来往远处看了一下,果然可以看见几里地外的地方,而且还很清楚。
一二大队打下莱芜城后,部队迅速扩大,各自发展到四百余人。为了避免日伪军的袭击,两个大队撤到了莱芜城西南几里地外的村庄中休息,只留下少数人员在城内筹集粮食等物资。几天后,莱芜城被国民党顽军秦启荣部给占领。秦启荣部占领了莱芜后,杀害了一二大队留在城内的干部战士,抢走了两个大队在城内筹集的大量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一二大队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部队进行突袭,一举消灭了秦启荣部,俘虏了秦部近千名士兵,缴获了八百多支各类枪支及一批弹药。秦启荣只带了少数人员逃出了莱芜城。
随后一二大队前往博山,合力打下仅有少量鬼子士兵把守的博山城。之后二大队向南返回蒙阴游击区,一大队则返回上下青石根据地。
在部队住下后的第二天上午,李大柱、严正着手对部队进行整顿。经过整顿后,一二中队各编有一百六十余人,三中队扩编后也编有八十多人,仍然都是十八岁以下的小战士。
一大队的干部战士,在连续打了几仗后,打鬼子的信心增强了,同时每个战士的手中都有了一杆钢枪。大队还把部分枪支分给了村民兵队,以加强他们的作战实力。
第一游击大队休整了一个星期后,这天严正、李大柱又把穆三叶和石木林找了去。严正说:“穆队长,部队休息了一段时间了,你明天与石木林再到泰安那一带搞一次侦察,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目标让我们再打一下。不管是否搞到情报,在三至五天内回来。”
“是。”穆三叶与石木林回答道。他们俩人经过简单的准备之后,便出发了。
5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气候不冷不热,非常宜人。这个时期的鸟儿正处在繁殖期,每天出出进进,四处捉虫子。穆三叶与石木林爬上了西边的大山,山上各种野花竞相开放,远处的野兔不时地在草丛中站起身来四处张望。登高望远,大好河山一揽无余。
“穆大哥,看来以后这侦察工作就是咱俩的。”石木林道。“你知道干侦察需要什么吗?”“需要什么?”石木林一时摸不着头脑。“智慧和胆量。干侦察要遇事不慌,沉着。只有沉住气,才能干好侦察。这里面,智慧是第一位的。你看过《三国演义》,三国中第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是诸葛亮。当然,三国中其他人也都很有智慧。像 ‘火烧连营’、‘火烧战船’、‘草船借箭’,都和智慧有关系。当然古代能打仗、有智慧的人不止一个诸葛亮。汉朝大将韩信也很有智慧。像‘背水一战’、‘半渡而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胯下之辱’都与韩信有关。打仗就要动脑子。当年傅作义率一个师七千人孤军在涿州守城达三个月之久,张学良率数万人马动用飞机、大炮和坦克硬是没有打下来,就是一个例子。”“涿州那么重要吗?”“涿州居平保之间,北距北平百里,南距保定百里,东南距天津二百里,为平津保三角地带之要冲,紧扼北平之咽喉。当年是张作霖坐镇北平指挥打涿州。”“是这样。”石木林道。“打仗要有智慧、有勇气、有胆量、要随机应变,才能以弱胜强。”穆三叶最后说道。
穆三叶这一席话,给石木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石木林与穆三叶日行夜宿,在第三天早上绕过日军驻守的范镇后,来到了范镇西边的赢汶河边。他们两人就要进泰安城了,但他们身上还带着驳壳枪。穆三叶说:“石老弟,咱这枪怎么办?”石木林往远处看了一眼后说:“那边有个打鱼的,到那边想想办法。”
当他们来到捕鱼人的身边后,发现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他的鱼篓里已经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活鱼。
“大爷,您这鱼卖吗?”石木林问道。“卖,你要多少?”捕鱼的老人看了一眼石木林与穆三叶道。
“这个……”石木林回头看了一下穆三叶。穆三叶说:“您给我们用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装上十条活鱼,一块大洋吧。”
“中,中。”老人连声道。他很快用两个篮子分别装上了十余条大小不等的活鱼。穆三叶给了捕鱼老人一块大洋后,便与石木林各提了一个篮子转身离去。
他们两人来到泰安的东城门外,只见在东城门外站岗的都是些伪军士兵。穆三叶与石木林沿着大道朝城里走去,城门外伪军士兵盘查的不算严格,只是简单的搜搜身之后,便放他们进了城。进城后走了不远,只见前面站了一排伪军士兵,在他们的身后,用绳子捆着十几个青年人。
“穆大哥,这伪军怎么一大早就在这里抓人?”石木林道。他们现在感觉有点进退两难了。穆三叶轻声道:“我看不打紧,先过去再说。”他们二人提着鱼篮,慢慢地向前走去。
在那一排伪军士兵的前边,站着一个伪军军官。而在伪军士兵身后不远处,放着一张桌子,桌子边上坐着一个身背手枪,头戴大墨镜的伪军军官。
当石木林走到前边的伪军官的前方时,那个伪军官喊道:“干什么的?”
“卖鱼的。”石木林随口答应道。桌子边上的伪军官站起身来快步走上前来,他看了一眼石木林,又朝他的鱼篮子看了一眼道:“你卖鱼,怎么卖死鱼?”“死鱼?这鱼离了水就死了。”石木林感到这个问话的伪军官的话音有些耳熟,他朝那人看了一眼,一时想不起他是谁。
“鱼离了水就死,那青蛙离了水怎么不死?”“你……你这是什么话?”石木林有点生气,心想这个家伙在故意找麻烦。
“敢卖死鱼,给我带走。”那个伪军官命令道。他又说:“张飞浩,让人替他们二人拿着篮子,跟我走。”
马上有两个伪军士兵上前拿走了石木林、穆三叶手中的篮子。“那是我们的篮子,还要卖鱼。”石木林干脆喊了起来。他随后看了一眼穆三叶,心想这打又打不成,走也走不了,怎么办?而且他们两人的驳壳枪还都在篮子里藏着呢。穆三叶小声说:“走吧,看看再说。”穆三叶见多识广,他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那个伪军官走了没几步,便有一个士兵牵过来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伪军官一跃便骑了上去,头也不回往前走。
这个伪军官的上马动作,一下子让石木林想起了他是谁。
往西沿大街走了没多远,又向北转一个弯,只见一个朝西的大门上挂了一个大牌子:泰安城皇协军大队。伪军官从战马上跳了下来,朝大门里走去。那个名叫张飞浩的伪军官上前跑了几步问道:“大队长,把这俩人关哪里?”“让他们到南边那个小房间里换换衣服。先让他们洗个澡,洗澡后换皇协军的衣服,再给他们换双鞋,然后再说。那两个篮子,送到你姨那里,中午烧鱼吃。”
“是。”张飞浩答应道。
进了人家的门,就要受人管。石木林与穆三叶按照伪军官的吩咐,首先去洗澡。洗澡时穆三叶说:“石老弟,我看这人不像是要害咱们的,他好像对你有点意思。”
“我知道他是谁了,到时候再说。”石木林道。
洗完澡后,石木林与穆三叶按照伪军官张飞浩的吩咐,换上了伪军制服。
快中午了,张飞浩来到了大院南的小房间里,开口道:“二位,我们宋大队长有请二位,请跟我走。”
在张飞浩的带领下,他们几个人在大院里三拐两拐,来到一个小院子里。石木林、穆三叶进了这个小院子后,让他们眼前一亮,这里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色。
“二位,请进堂屋。”张飞浩道。
石木林与穆三叶进屋后发现,在这间屋子的中间,已经摆上了八仙桌,有几道菜也已经摆在了桌子上。当他们二人刚站定,那个戴墨镜的伪军官从里屋走了出来。他首先坐下,又朝穆三叶说:“这位年长的兄弟先坐下,我有话要问问这个小兄弟。”
穆三叶坐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感觉没有错。
“这位小兄弟说说吧,你们是哪一路的?是六路、七路、还是哪一路?”石木林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反而直言道:“宋大哥,摘下墨镜来吧,你快把小弟吓死啦。”“好。”宋均长伸手把墨镜摘下来后又说道:“石木林,你还认识你大哥?我还当你把我忘了呢。说说吧,这一年的时间,在哪里发财?发财发得还玩起了驳壳枪。”石木林心想:看来瞒不过他了,但现在还不能直说。宋均长站起身来,走到旁边的一张小桌子边,掀开一块白布,只见下边盖着两支乌黑的驳壳枪。宋均长拿起一支枪道:“石兄弟,你是打八路、打九路还是打十路?”
没等石木林说话,便听一个女人道:“这不是咱们石兄弟吗?你去年一走,再不见人影,你大哥、大爷都想你呢。”
石木林急忙转身说道:“是大嫂。”穆三叶也急忙起身道:“嫂子。”
小荷才露尖尖角(五)
“这位大兄弟快坐吧。石兄弟,你大哥今天回来说把你抓来了,还拿回来许多鱼,让我给你们做鱼吃。快坐快坐。当家的,还没吃饭呢,别老是问这问那的,石兄弟从来不会当坏人。这位兄弟,高姓大名?”
“兄弟穆三叶,跟石兄弟一块的。”
“快坐吧,石兄弟,大哥没把你当外人。我今天一看见你进城,心想这就是我要找的人。‘大海捞针’,把你捞来了。大哥这里现在非常缺人,尤其是缺能干事的人。你也不用说你在干什么,今天光喝酒吃饭,吃完饭后睡觉,等睡觉起来再说。这两支家伙,吃完饭后你们就拿回去,但不准出大门。”“是,大哥。”石木林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吃过晚饭后,宋均长关上堂屋的门后说:“这位穆兄弟,你们在一起多长时间了?”“宋大哥,你相信他就像相信小弟一样,我们是生死之交,他也是我大哥。”石木林道。“好。我上午问你的话,你都没回答,现在没有别人了,说说你的事吧。”“宋大哥,我先问一下你怎么干起这个了?”石木林抓着自己身上的黄制服问道。“这个吗,也是迫不得已。我现在是泰山压顶,上有老,下有小。”“宋大哥一定要问我在干什么,咱明人不说暗话,干这个。”石木林用手比划了个八字。宋均长看后愣了一愣后又说:“和我猜的差不多,你感觉能成事吗?”“有全国人民的努力,我看能行。”“但现在日本人力大势大,国军一败涂地。”“大哥,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回旋之地。近日国军在台儿庄大捷,毙伤日军一万余人,便能说明问题。”“台儿庄大捷?我 说最近火车拉来许多日军伤兵,还有这事?”“日本地窄、国小、人口少,长久打下去难以支撑。”“但日本人枪坚炮利,军力强大。”“中国地大人多,资源丰富,只要团结一心,我认为可以长久地坚持。”宋均长听后有一些吃惊,心想这个小兄弟的见解与自己有很大的不同。他微微点头,转变话题道:“石兄弟,到大哥这来干吧。我这里人手紧缺,十分需要人呀。”“那你说说,缺到什么程度?”“前些日子皇军加上皇协军一千余人,在泰山西边与八路打了一仗,皇军、皇协军损失很大。当时皇协军大队近四百人,战死战伤三百多。大队长不幸死在了战场上,我这个副大队长跑得快,才活着回来。八路军在日军毒气弹的攻击下,也战死百十人。”
石木林闻言与穆三叶互相看了一眼,他说:“宋大哥,你认为日本人相信你们皇协军吗?你们皇协军死伤三百多,你不认为日本人拿你们当炮灰?”“这个……”宋均长没能答上来。“宋大哥,可以告诉你,我们已经与日军打了好几仗,打死的日军虽然不多,但天天打下去,鬼子也长久不了。”宋均长闻言又有一些吃惊。他发现这个小兄弟已经不再是在沧州时的那个小兄弟了,讲起话来有板有眼,一套一套的,一点不比别人差。
穆三叶在一旁听了他们两人的对话后,也很佩服石木林。
“今天就到这儿吧,我再考虑一下。石兄弟我知道你喜欢读书,这里有本《西游记》,还有一本《百战奇略》,你拿去看,咱们明天再说。”宋均长道。
石木林与穆三叶回到他们住的那间屋子里后,穆三叶摸着脸上的胡子说:“石兄弟,看来你们的关系不一般。”“那当然。当年在沧州时,我与宋大哥的关系,和现在与你的关系差不多,好着呢。”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石木林与穆三叶又被宋均长请到他住的那个小院里。一进院门,石木林立即看见了宋均长的儿子宋鼎。“宋鼎。”石木林喊了一声。“是小石叔。”宋鼎立即跑了过来。“我很想你呀,小石叔。”他拉着石木林的手说道。“我也是。看,长高了。那个是谁?宋莲。”“宋莲过来。”宋鼎喊道。宋莲还不到两岁,她迈着小步跑了过来。石木林忙把她抱了起来,说:“还认识小石叔吗?”“嗯。”“长大了许多。”石木林道。
说话间从堂屋里走出了一位老着。“小石头。”石木林忙把宋莲放下,他说:“宋爷,您好。”“好,好,还没死。哈……,看你这小石头长成大石头了。来,到屋里来,跟老夫说说话。这位是穆……”“大叔,我叫穆三叶,跟石老弟一块的。”“我听说了,屋里坐。”
石木林进了门,只见宋均长与媳妇一同从里屋里走了出来。
“小石头,都坐吧,先喝茶,今天老夫来听听你的高见。”宋东安道。“宋爷, 我哪有什么高见,你想问什么?只管讲。”宋东安开口道:“你现在住在哪里?”“和农民住在大山里。”“吃的、喝的都有吗?”“有。粮食从地里长出来,喝的是山泉水,瓜果桃梨四季都有,比在城里省心了。”“那农民的生活怎么样?”“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生活好多了。”“那,那些人常去吗?”“那些人……”石木林想了想后明白了宋东安指的是谁了,他说:“不常去。我们在大山里面,离县城远,那些人去过一次抢粮,还让我们打了回去,到是我们常到城里去打仗。”“真的?”“对。”石木林指指穆三叶又说:“那一次穆大哥带的队伍让日本人围住,打了一个白天,还是打胜了。”“不简单,你们现在敢跟东洋人干,了不起。年青有为,老夫老啦。”“宋爷,您还不老,在山里比您年龄大的人都参加农会,组织起来为国家出力。现在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不当亡国奴。古人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本人现在强,但长久打下去就很难说。我们中国地大人多,日本地窄人少,迟早会有一个结果。台儿庄大战日军伤亡一万多人,平型关大捷消灭日军一千多人,都是证明。日本鬼子一而再、再而三侵略我们中国。早有甲午海战割地赔款,后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东北。我们教导员说了,我们站着要像一根立柱,躺倒也要像一座山梁。我们能当亡国奴吗?不能!我要过饭,知道没饭吃要饿肚子。我受过苦,知道穷人受苦没衣穿。有个《义勇军进行曲》说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我们游击队,是一支不大的武装,已经与日军多次交战。日军的三八枪、歪把子机枪我们都有。缴获的日军大马刀,已经武装了我们三中队的小战士。我们中国人民要团结在一起,要打败侵略者。在山区,农民、妇女、青年人都组织起来了,许多人都背起了钢枪和大刀,抗击日寇。宋大哥送给我的那把清军大刀,也多次在战场上与日军交战。兵法讲打仗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现在就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打仗是要死人的,我们游击大队招人时第一件事就是问参加游击队的人,怕不怕死。怕死的可以回家去。古人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日本人的强势,迟早会消耗光的。我们的弱势,迟早会上升为强势。有道是,山不转水转,地不转人转。我们三中队的战士,都是十八岁以下的小战士。我们教导员讲,就是要培养一些小战士,把这个仗,持续不断地打下去。”
“不简单,不简单,你们还有长久的打算。”宋东安道。他同时对石木林的见解感到吃惊。
“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宋均长频频点头。
“石兄弟,陈小月还在吗?”杜秀娟问道。“在,她现在是我们三中队的负责人之一。我外出了,三中队的事就由她负责。”
宋均长一边听石木林讲话,一边在想:这个石木林,变了,变了。
吃过午饭后,宋均长又把石木林与穆三叶留了下来。这一次,宋均长决心跟石木林交个底。他说:“石老弟,我已经跟你嫂子和宋爷商量过了,今天就交个底。大哥这里现在有两百个新兵,急需有人去训练他们,日本人也在催这件事。我觉得我这些人马不能交给日本人去训,而我这里的军官能力又差一些。我现在不管你是什么人,你带人来帮我训练新兵,训好之后咱们再说。你和穆兄弟都到我这里当中队长,管吃管喝。”
石木林想不到宋均长有这样的想法,他与穆三叶对看了一眼后说道:“宋大哥,你的这个意见,我们需要回去请示一下,是否可行我会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你一个答复,五六天吧。”“好,咱们一言为定。你们明天一早出城,我给你们准备特别通行证,保证你们一路顺利。”“好,一言为定。”石木林答应道。
第三天一早吃过早饭后,石木林与穆三叶上路了。他们出了泰安东城门后一路东行,走到距范镇还有几里路的一个村子外时,俩人感到有些口渴,便来到村外的一个小茶馆里想喝点茶水后再往前走。进门后石木林与穆三叶见里面还坐着两个身穿黑衣服的人,也没太在意。当他们二人要了茶水和一盘花生米之后,便把身上的黄色制服税了下来,露出了他们原来穿的那身衣服。石、穆二人刚喝了一口茶,那两个黑衣人手持驳壳枪朝他们二人走了过来。
“二位兄弟上哪去?”其中一人发问道。“我们回家。”石木林道。“回家?我看二位是皇协军的人,是逃兵吧。”那人道。“你们二位有事吗?”石木林问道。“有事!抓逃兵。你们要想从这里过去,就得花钱,老子是便衣队的。”那人气势汹汹地说道。
“好说好说。”穆三叶见状马上拿出了几个大铜板,放在了桌子上。
“就这两个臭铜钱,还想往回走?都拿出来。”那个人说道。石木林说:“您二位先把枪收起来,钱好说。”“好,看你们也跑不了,老子认钱不认人。”那个说话的人先把驳壳枪收了起来,又对他的同伙挥了挥手,示意他也收起枪来。
等便衣队的人收起枪来后,石木林朝穆三叶使了个眼色开始出手。他上前一步,瞬间擒住身边黑衣人的右腕,一个反扣,将其拿住。“跪下!”石木林大喝一声。
穆三叶则一个飞拳,打得他跟前的那个黑衣人一头摔了出去。不等他二人弄明白,他们的驳壳枪已落入石、穆二人的手中。
“别打了。”店老板闻声走了出来。“不关你的事,靠边站。”穆三叶喝道。
石木林说:“你两个,老老实实朝外走,朝前走。”等出了门之后,石木林又说:“朝东走。”
石、穆二人押着两个黑衣人往小村庄的东边走去。等离小村庄较远后,石木林让他们二人站住,问道:“你们便衣队是个什么队?”“便衣队是特务队,我们队长你们应该都认识。”其中一个人答道。“便衣队是干什么的?”“我们管抓抗日分子,国军或八路军。”“还有吗?”“为……为皇军刺探情报。”“那好,把你们身上的枪套、子弹带都解下来。”两个便衣队的人乘乘地解下腰上的子弹带和身上的枪套,交给了石、穆二人。
“你们两个朝东走,不准回头。”石木林心想,这两人不能留下来。他朝穆三叶使了个眼色后,两人迅速打开了枪上的机头,并同时举起了驳壳枪。很快,从驳壳枪里传出了连续不断的响声。随着清脆的枪声响起,两个特务应声倒地。
“穆大哥,真是好枪,这枪还能打连发,你看这下边像是装了个弹匣。”石木林道。“这是二十响的驳壳枪,从枪上的标记看,是汉口兵工厂造的。”穆三叶答道。
当他们两人往前走了有几百米之后,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阵阵的马蹄声。石木林与穆三叶回头望去,只见有几个身穿黄制服的人,骑在战马上飞驰而来。他们两人不知是何人追来,便手持驳壳枪面对来人的方向。等那几匹马跑近了,只听得一个女子喊道:“石兄弟,等一下。”
当那个女子与两个随从停下马来后,石木林发现,竟然是大嫂。
“大嫂,为何而来?”石木林问道。“你大哥让我给你送一百块大洋来,算是鱼钱。那两个人是你们打死的?”“对。是特务队的人。”石木林道。“你们骑马走吧。我这里还有两匹马,让宋飞跟你们一块走,到了莱芜那边,让宋飞把马带回来,他是本家侄子,放心吧。”杜秀娟道。
穆三叶骑过马,他一下子就骑到了战马上。石木林没骑过马,他试了一下,也坐了上去。杜秀娟看出石木林没骑过马的情况,她说:“石兄弟没骑过马吧,你那匹马很老实,抓好缰绳,坐稳了,踩好脚蹬子就行了。再用腿夹一下马肚子,它就往前走。”
石木林坐在马上跑了一小会后,便适应了骑马。他们三人经过范镇,一路朝莱芜方向跑去。
在路上,石木林与穆三叶商量之后,决定还是爬山回上青石村,这样更安全。天黑前他们来到了莱芜城的东山下,石、穆二人把战马交给了宋飞后,便快步上了山,摸黑朝东南方向的上青石村赶去。
天亮了,当石木林与穆三叶靠近上青石村的北村口时,遇上了陈小月。陈小月自从石木林被派出侦察泰安城的敌情后,便一直心神不定,天天到村北边去张望。这泰安城不是荒山野地,那里是日本鬼子驻守的城市。今天陈小月一大早就起了床,才走出北村口,便看见石木林与穆三叶朝自己走来。
“石哥,石哥。”陈小月感觉有点像做梦,她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
石木林则呆住了,他想不到陈小月会这么早就出了村。他说:“别这样,让穆大哥看了多不好。”“我不管。”陈小月生怕自己一松手,石木林就飞了,穆三叶在一旁只是笑。
“石队长、穆队长回来啦。”说话的是范云。范云近来也睡不着,她有心事了。范云一大早见陈小月出了门,便也跟了来。她快步来到近前,看了一眼穆三叶,又看了一眼石木林与陈小月,不好意思地笑了。
石木林与穆三叶来到了三中队的驻地,在这里吃了早饭。
饭后,石木林与穆三叶快步朝大队部所在的村公所走去。还没进门,只见大队长和教导员已迎出门外。
“好,回来后先去看媳妇,这任务都扔到一边去。”李大柱笑笑道。“你们这驳壳枪还都多了一支,手里提了什么东西?看来在外面发了财,要不满脸都是笑。”严正道。
“大队长,教导员。”石、穆二人齐声道。
“你们多出的这支驳壳枪有点特别,是木枪套?”李大柱注意到他们俩人多的那支驳壳枪的外套与众不同。“大队长,这是二十响的驳壳枪,能打连发,送给您了。”石木林道。“你这小子跟老穆出去一趟,真是发了财。”李大柱接过那支二十响的驳壳枪来看了看。穆三叶也把他缴获的那支驳壳枪递给了严正。他说:“教导员,这二十响的驳壳枪很好用,打的快,可以当机关枪用。”“我看这家伙还越来越先进,下一次鬼子就该送大炮了。”“哈……”几个人一齐大笑道。
等石木林与穆三叶在大队部坐下后,石木林把手上提的那个装钱的袋子放在了桌子上。“这是什么?”李大柱问道。“钱,一百块大洋。”穆三叶说道。“一百块大洋,我说你们发财了吧,哪来的?该不是小鬼子送的?”李大柱道。“差不多,是皇协军送的。”穆三叶道。“皇协军?你们跟皇协军拉上了关系?”严正道。“是石老弟的关系,让他跟你们汇报。”
严正与李大柱闻言,把目光转向了石木林。石木林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大队长和教导员汇报了一遍。
“这个伪军大队长请咱们帮他去训练伪军,你认为可靠吗?”严正问道。“宋均长人本不坏,不是那种吃喝嫖赌之人。从他第一天和第二天与我们的谈话来看,他已有了许多转变。他不想让鬼子训练他的皇协军,就是不想最终成为鬼子的附庸。宋均长现在有点像钟摆,如果我们使一把力,拉他一下,他就可能到抗日队伍里边来。即使拉不过来,今后在打仗时让他们只开枪,不伤人,也是可以办到的。”
穆三叶在一旁听了直点头,他心想:这个小兄弟,言之有理。
石木林停了一下后又说:“关于这个钱的事,这是我们出城后,宋均长的媳妇带了两个随从,骑马从后边赶上来送的,说是鱼钱。我觉得,宋均长还是想看看我们是否真心想帮他。当然,另外一种可能是他想送出一些钱来,做为他日后脱离鬼子后用来安家的费用。”“有道理。”严正道。他转向李大柱道:“李大队长,你看这钱怎么办?”“我认为石木林的看法有些意思。这钱不是缴获的,是人家送的,就让石木林先收起来,将来一旦有用,即可拿出来。老严你看呢?”“这个办法行。关于宋均长的事情,石木林写一下,我们需要向上级报告后才能做决定。”“对。”李大柱同意道。
“马铁铲的老婆生孩子了,你们一起去看。一会大队准备杀几只羊,你们去时带只羊腿去。”“是。”石、穆二人回答道。
巧得很,第二天上级派的交通员来到了上青石村。交通员送来了上级的文件。严正打开文件后看了一下,只见上面写道:
第一游击大队:
党中央为了统一山东地区各支队的领导,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由张经武同志任指挥,黎玉同志为政委,鲁中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恢复使用第四支队的番号,你大队今后由第四支队、鲁中区委共同领导。
鲁中区委
严正看完文件后,随即把文件交给了李大柱,之后他把石木林写的报告封好,交给了交通员。
【编者按】《小荷才露尖尖角》(三至五)主要讲述了抗日时期第一游击大队的斗争历程:日军突袭下青石村,游击队与村民协同作战,虽损失惨重但击退敌人,战后安葬烈士并誓师抗战;穆三叶、石木林侦察莱芜城敌情,联合第二游击大队智取莱芜城,三中队设伏炸毁日军骑兵队,后又击溃抢占莱芜的国民党顽军,队伍扩编壮大;二人再赴泰安侦察,偶遇旧识伪军队长宋均长,经周旋争取其倾向抗日,获赠资金与武器,返程中击退特务,安全归队后向大队汇报,上级文件明确该大队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及鲁中区委领导。文字以抗日游击斗争为背景,串联起下青石村保卫战、莱芜城攻坚战等战役,既展现了游击队在装备简陋、补给匮乏下的顽强抗争,也刻画了石木林、穆三叶等战士的成长与智慧。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