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游击大队

第一游击大队(一)
各铁匠铺的师傅们加班加点,用了十五天的时间,把三十把大刀打造出来了。这天严正与一位叫李大柱的中年人来验完刀,付了钱之后让年龄大的铁匠们离开了,但把石木林、陈小月、谭花、谭矿以及马铁铲夫妻留了下来。到了中午,又来了五十多号人。等众人在院子里坐下后严正开始讲话,他说:“今天我和李大柱两人,受山东省地下党组织的派遣,在这一带组建抗日武装。我们要举起抗日的大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组织力量,拿起刀枪,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军队已经占领我东三省,又发动七·七事变占领了我北平、天津等地,正在大力向山东省推进,我等中华儿女不能当亡国奴。乡亲们,矿工们,大家都是我们相熟的朋友,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请大家考虑一下,是否愿意参加抗日自卫队,举行武装起义,抗击日寇。”
严正讲完后会场上一片交头接耳的声音。几分钟后,多数人举起了手,并喊道:“我愿参加抗日自卫队。”
“好,不愿参加的人可以自行离去。”严正道。大约走了十几个人。石木林见马铁铲夫妻二人没走,便冲他们点点头。严正又说:“下面大家自己报名,我来登记一下。”他说完拿出一个小本子,让参加自卫队的人报了一下各自的姓名。马铁铲的媳妇突然说:“严先生,我不参加,我要给我男人生孩子。”她的话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好。”严正道。
马铁铲的老婆名叫陈菊花,年已十八岁,比陈小月大几岁。自从十几天前与石木林、陈小月打了一仗后,几个人成了好朋友,人称不打不相识。陈菊花时常从家里带些好吃的来,请石木林等四人品尝。
在人们登记的时候,谭矿悄悄地问道:“石哥,地下党是什么党?咱们不是都在地上吗?”
“这个……”石木林也无法回答他。等众人都登记完了,石木林问道:“严先生,你这个‘地下党’是个什么党?”严正一愣神,马上笑着说:“我刚才忘了说,我们山东地下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地下组织。在国民党统治下,也就是说在日本人没来前,共产党一直处在秘密的状态。今天,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从此,我们共产党人、共产党的组织,也都将走上抗日的最前线。我在这里说明一点,我和李大柱同志都是共产党员,是中共山东省委派来的,是来组织大家抗日的,不是组织当山大王。”
他的话引来一片欢笑声。
报名结束后,严正清点了一下人数,不包括马铁铲的媳妇,共计有三十四人。他说:“从现在起,咱们这支抗日自卫队正式成立了。下面,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严正,当过中学教师,做过矿工,办过夜校,以教学为主。”他讲完之后,李大柱站起身来说:“许多人对我还是熟悉的。我种过田,做过工,在农村组建过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矿上协助严正同志做过工人运动,也扛过大活,出过大力。当然,我的文化不及严正同志,但上过小学。”
“好,下面各自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大家初到一起,都互相认识一下,谁有什么长处,都可以讲一讲。”严正道。等他讲完之后,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站起身来说:“我叫孙大钟,是个木匠,别的不会干,打个桌子、板凳不在话下,谁家有活要干,找我。”“我叫穆三叶,行伍出身。在冯玉祥的队伍和张作霖的队伍干过多年,当过排长。咱别的不会干,就会打仗。”众人听了一笑。他又说:“我还参加过蒋冯大战,也参加过东北军与阎锡山的大战。过去是中国人自己打,以后就是中国人打日本鬼子。”等穆三叶坐下后迎来一阵掌声。又有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站了起来,他说:“我叫贾金贵,也是行伍出身,在韩复榘的队伍中当过班长。后来我爹没了,我就回家守孝,照顾老娘去了。现在老娘也不在了,严先生请我参加抗日,我就来了。”
随后其他的人也都讲了各自的情况,多数人是农民或矿工,其中还有几个人在家打过猎。等大家讲完了,严正又站起来说:“刚才大家都讲了讲自己的情况,我看小铁匠石木林等人没有讲,我来介绍一下。石木林和马铁铲都是铁匠。石木林这个铁匠还会用大刀,大刀用的好。前些天他和马铁铲打了一架,力拔头筹。”严正的话引来一片笑声。他又说:“从现在起,我们这支队伍的主要武器就是大刀,我刚才与李大柱同志商量了一下,就请石木林做刀术教官,这是一。第二,我们下一步要搞到枪支来武装我们自己,也要有教官,就请穆三叶做军事教官,请贾金贵做副军事教官,大家同意吗?”“同意。”众人答道。“另外,再宣布一下,从今天起,由我担任抗日自卫队的党代表,李大柱同志担任自卫队的队长。从明天起,所有的人都集中到北面那个小村庄里学习大刀的使用方法,我和李大柱都不例外。再一点,宣布一下纪律。自卫队成立的事不得对外乱讲,开始训练后不得随便回家,有事请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矿工上工有时间规定,学生上学也有纪律规定,咱们这支队伍也要有纪律规定。现在不想干的,还可以走。吃饭的事由我和李队长负责。好,现在解散,回家准备一下,带好铺盖,明天集中训练。
第二天,自卫队集中起来了。队伍在距颜庄矿以北十余里地的一个小村庄里训练了二十几天的时间后,传来消息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日军的压迫下,从省城带头逃跑,日军一枪未放便占领了济南。不一日,又传来消息说,莱芜城中的国民政府官员、警察等都已从县城中逃走,城内有钱的人家也大都逃往乡下去。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严正先是一愣,他想了想后说:“老李,咱们马上带人坐大车进城去,看看能不能从县政府、警察局搞到有用的东西。”“好。”李大柱答应道。严正又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马上进城,带十把大刀。到城里后,去警察局、县政府看看,看能搞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样,由穆三叶带部分人去警察局,由李队长带部分人去县政府,几位女将留下来看家,马上出发。”
三十几个人,有坐大车的,有在路上跑的,紧赶慢赶来到了莱芜城。只见城里大街上人已不多,李大柱和严正将人一分为二,各自向县政府、警察局奔去。石木林在沧州时学过用枪,知道枪的重要性,他跟着穆三叶来到了警察局的大院内,只见这大院里已空无一人。在大院的一间屋子里,他们发现了警察丢弃的枪支弹药,众人纷纷从地上捡起散落的枪支来。等大家把枪背在肩上后,穆三叶清点了一下数量,计长短枪十一支,子弹带十条,另外还有几箱步枪子弹。穆三叶看了一下手中捡来的一支手枪后,随手将其交给了严正,他说:“党代表,这支单打一的手枪给你啦,其他人都背步枪。”
很快,李大柱那边也传来消息,他们从县政府那边捡到十余袋子粮食、咸盐,还捡到十几本旧书及一口大铁锅。一行人高高兴兴地往回转。走在路上,穆三叶说:“大家不要乱用手中的枪,小心走火伤了人。回去后检查一下,我再教大家如何用枪。”
从县城回来后,严正、穆三叶又带人去了矿上,从矿上保安队那里缴了三支枪。其中有一支手枪,穆三叶拿着那支手枪看了看后说:“这枪还可以,只是老了点。”谭矿悄悄地问道:“这枪还有老的?”“小毛头,你不懂。”穆三叶道。
在自卫队收缴了矿保安队的枪支后,矿老板也跑了,矿上的矿工大多回了家。自卫队有了这十四支枪之后,穆三叶与石木林分了一下工,分别在每天的上午、下午组织队员们练习使用步枪和大刀。
这天,严正与李大柱开始商量起义队伍的驻地问题。严正说:“在上级没有通知前,我们临时驻在这里,但这里肯定待不下去,日本人来了,是一定要占领颜庄煤矿的。”
莱芜县城至颜庄矿这一带,东面、北面都是大山,山连山。在颜庄矿的南边,还有多座煤矿,盛产煤炭,并有铁路相连。莱芜城的西边是泰安城,西南边是徂徕山区。严正认为要找一个能安身的地方,只能往东或往北面去寻找。严正一直在研究一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水浒传》,他心想,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以水泊梁山作为自己的立足之地,以利与官军对抗,我们这支队伍要与日军打仗,也要有一个立足之地,占有地利后再与日军相抗衡。否则,自己这点人马会让日军一口吃下去。
严正讲了自己的想法后,李大柱赞成他的意见。严正还开玩笑地说:“以后我就是吴用,你就是宋江。”
第二天,严正带着石木林出发了。他们决定往东去,翻越东面的大山,看看东面山里是一个什么情况。
出发前,石木林把自己的枪支弹药带好,又带上了他那把清军大刀,便跟着严正出了门。他们俩出了村后便一路向东走去,向那不知山有多高,路有多长的大山走去。山是荒无人烟的山,山高石头多。山上除了长有低矮的山枣树外,便是茅草及各种不知名的小草。石木林边走边问道:“党代表,您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共产党是一个什么党?”“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抗战前我们共产党处在一种秘密的状态中,一般人很少知道。这是因为国民党在镇压共产党,被抓后一要做牢,二要杀头,是提着脑袋干革命。参加共产党就是为了一个信仰。就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为人民谋福利。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是为穷人谋利益的,是为了广大的老百姓,是为了推翻旧制度,使人民不再受剥削,不再受压迫。而国民党是为富人谋利益的,是要维护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这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我中华,力图灭亡中国,让中国人民成为亡国奴,这是我们不能答应的。所以我党就要与全国人民,包括与国民党一起团结抗战,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党代表,日本有多大?它们为什么要侵略我们中国?”“这个嘛,在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我在学校里曾收集过有关日本的资料。日本是一个岛屿形的小国,多地震。日本人思维狭窄,但侵略扩张的野心确非常大。自高自大,还非常的狂妄。日本人崇尚武士道,凶狠恶毒。日本国土狭窄,多山,缺少矿产资源和土地,这就是日本人为什么总是喜欢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日本与中国有过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又占领朝鲜,并以朝鲜为挑板,占领东三省,为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日本人还曾与俄国人在中国的旅顺展开一场大战,最终以俄军战败、日军胜利而告终。日本侵略中国,就是希望夺取更多的土地、矿山,来扩大日本人的统治范围。”“日本为什么被称为倭寇?”“日本在唐朝时叫倭国。到明朝时,明军多次在朝鲜与倭国军队作战,并大败倭军。倭国的海匪在明朝时多次入侵我们中国的沿海城镇,杀人、抢夺财物,作恶多端。”“那我们中国军队为什么总是打败仗?”“我们四分五裂,积贫、积弱、唉……“严正长叹一声后又说:“我们中国不是朝鲜,地大、人多,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决不会战败投降的。《孙子兵法》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要跟日本侵略者打仗,就要做长期的准备,要打十年二十年,一直打到侵略者无力打下去。”
“啊?哈……”石木林听了严正最后这句话后大笑起来。
严正与石木林在爬过第一道山梁后,远远望去发现远处仍然是一座大山梁。在这山沟里除了有几间小石头屋子外,只有杂草、石头及矮小的灌木丛。山坡上不时有野兔蹿出,小鸟在天上飞,不停地鸣叫着。严正与石木林开始爬第二道山梁。当他们登上这第二道山梁后,向东边望去,发现仍然是一条横着的大山梁。严正说:“这里可能是泰山山脉与沂蒙山脉的交汇处,所以这里的大山一座连一座,山连山。 这山看样子还不好爬。”“党代表,咱们还要继续往里走?”“对,咱们先到山下去,找点水吃点东西。”严正道。
来到山下,果然有一条小水沟。石木林与严正洗了洗脸,又喝了一些凉水,便开始吃早上带来的玉米饼子。这里石木林昨天特意让小师妹做的。
“哎……”石木林无意间冲着大山喊了一声,只听那声音在山间不停地回荡。石木林有了一个新发现,这声音在山里面可以传的很远。当他们两人爬上第三座大山梁时,只见身后的太阳已开始西落,红红的,煞是好看。
“党代表,看,这山下那边像是有村子。”石木林朝山下指去。
“好啊好啊,有村子就有人家。这里看来比西面两个山沟要大,要开阔,你看那村子里树还不少呢。”严正道。
很快,他们两人来到了山下,朝村子方向走去。他们走了约两里地后进了村庄。村里一个头发白了的老汉见到村里突然来了两个背枪的人后吃了一惊。严正看到这个老汉后上前问道:“大爷,你们这村子里有保长、甲长这样的人吗?”“有,有。你们是干啥的?找保长有啥事?”“我们是抗日政府派来的,到你们这里来看看。”“抗日政府?”老汉有点迷惑,他又说:“是政府派来的。喂,小狗伢,你领他们去找保长。”老汉冲一个小男孩说道。
严正与石木林跟着那个小男孩来到村里一处最好的房子大门外,那男孩说:“保长就住这儿,你们进去吧。”小男孩说完便走了。严正、石木林推门进去,院子里一只大黄狗跑出来,冲着他们两人汪汪乱叫。一个四十多岁、微胖的男子从屋内走了出来。当他看见院子里两个背枪的人后,吃了一惊。“二位、二位老总,有何贵干?”“我们是抗日政府派来的,到你们这里了解一下情况。”严正道。“抗日政府?那好、那好,屋里坐。”
等严正和石木林在屋里坐下后,那人说:“不知二位老总想了解什么情况?”“你是保长,叫什么名字?”“高发财。”“这村子叫什么名字?”“上青石村。”“这周围还有村庄吗?”“在我们村的北面,还有一个下青石村。在东边,就是在小河沟的东面,还有一个红石村。”高发财介绍道。严正拿出一个小本子来记了记。“你们村有多少户,有多少人口?”“有一百多户吧,有四五百口人。”“下青石村离你们村有多远?”“大约有十里多地吧,和我们村差不多大。”“东面红石村呢?”“也差不多。”“你们这个山谷有多长?通往何处?”“我们这里南北大约有二十里地,很远的地方没人去过。往北通往博山等地,往南都是大山沟,没人去过。”“看你们这里两道山梁间还很宽。”“宽的地方有四五里地,窄的地方也有二里多地。”“红石村离这里有多远?”“那村在河的那边。从这里过了小河后,再往北走,在一个山腰处,离这里约有五六里地吧。” “好,我们两个今晚就住在这村里,有地方住吗?”“有。村北面有个村公所,是专门接待政府来的人。有院子,有房子,连锅灶、水井都有,我这就陪您二位去。”石木林心想,他巴不得我们赶紧走。严正与石木林跟着高发财,往村子北面走,沿途遇见一些村民,都站在不远处观看。
高发财边走边说:“这两位是政府来的,政府来的。”进了村公所,等严正和石木林住下后,高发财又找人为他们送来了柴火和吃的物品。严正与石木林吃过晚饭后,又在村里转了转,走访了一些农户,看了看该村的地貌。
第二天一早,严正与石木林便朝下青石村走去。约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该村。冬天,农田里没活干,村民们都在家里猫冬,不出远门。严正二人进村后,在村民的指引下顺利地来到该村的保长家里。“二位是……”“我们是抗日政府派来的。”严正道。他又说:“你是这村的保长?”“正是、正是。”“叫什么名字。”“范不莱。”“你们这里到山外有多远?”“还有二十几里地吧,是山路,不好走。”“知道日本侵略中国吗?”“知道、知道。我们虽在山里,但山外的事还是知道一些的。”石木林看看这个保长,中等身材,人也不胖,脸有些长,年龄有五十岁的样子,看样子身体还结实。严正说:“现在山东省国民党政府已经逃跑,省城济南已被日军占领,今后这一带就由抗日政府接管。抗日政府准备派人到你村来,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希望你能积极的配合。”“一定一定。老夫不才,愿为抗日大业出力。我看过山外的报纸,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愿尽一点微薄之力。”“那好,你这村有村公所吗?”“有。就在离我这儿不远处,房子虽不大,但住二三十人还能行。”“那好,我们在村里转转,过些天队伍就开过来。”严正对这个保长的印象还不错。他们两人离开保长家后,在村里村外各处转了转,并走访了一些农户。他们发现这村子里比村子外的地势高出两米多,村子建有围墙,还有石头垒起来的拱形石门,可用于防守。在村子北面、南面,各有一个晒谷场,面积较大。村外的农田里庄稼早已收割,地里一片荒凉。严正发现,村庄周围的土质还不错,种小麦玉米,产量应不低。村子里富户不多。富起来的农户,多是靠在博山、淄川等地经商富起来的,村里的阶级矛盾不算突出。下青石村民的房子多是用青石或鹅卵石修建而成的,冬暖夏凉。村里的树木不少,主要有榆树、槐树等。在村外的山坡上长有柿子树、山核桃树等树木。在村外,还有一大片的水浸地,深浅不一。水中枯黄的芦苇在寒风中不停地摆动。再往山外,则有一条大山谷,河水从山谷里流向山外。村民外出,则要经过山谷里的一条小路往外走。
第一游击大队(二)
第三天,严正与石木林返回了颜庄矿北小村庄的临时驻地。他们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当他们两人一进门,便看见队长李大柱等许多人已在屋内等他们。
“哎呀,党代表,军师呀,你们可回来了。我这急得头发都掉下来了。”“有情况?”严正问道。“前两天莱芜城被国民党秦启荣部占领,之后鬼子从泰安来,秦启荣的队伍一部投降,一部逃跑。另外,省委派人送了一封信来,让你到泰安城南篦子店去报告这里的情况。再一个是昨天矿上来了二十几个矿工和子女,他们要求跟我们走,参加抗日自卫队打鬼子。矿工们还带来五箱矿上用的黄色炸药。我看了一下,都包得很好,是管状炸药,还有导线和电起爆器。”“放哪啦?”“在院子的东南角上。那个东西太危险,我让人专门看着。新来的矿工都是些壮小伙,说回家也挨饿。矿工子女有八个,男孩女孩都有,都十三四岁了,我让陈小月先管起来。”“好,等我去篦子店后,再定下一步的行动。”“好。”李大柱答应道。
几天后严正从篦子店回来了,他召集起全体人员开了一个大会。在会上严正说:“同志们,目前我们山东的抗日工作发展的很快,省委在徂徕山上组建了一支一百六十人的队伍,举行了起义,并建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四支队目前正向津浦铁路南一带发展。现在,入侵我们山东的日军有第十师团和从青岛上岸的日军第五师团。日军这两个师团,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山东,并沿津浦铁路一路南下。当然,我们山东的抗日武装起义也发展的很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黑铁山和文登的天福山成立了抗日武装。上级同意我们这支起义队伍向莱芜城东发展,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授予我部第一游击大队的番号。我们大队,由李大柱同志担任大队长,我担任大队党代表。在会前,我和李大柱同志商量了一下,决定本大队下设三个小队。这里我宣布一下各队正副队长的名单。一小队队长穆三叶,副队长孙大钟。二小队队长贾金贵,副队长丁晓青。三小队队长石木林,副队长陈小月。你们六个人坐到队伍的前边来。”严正等穆三叶等人坐好后又说:“各小队的名单都在这里,开完会后就按这个名单分配人员。枪支主要集中在一、二小队里。这样,不算我和李队长,有五十六名成年战士,另外还有十二名年龄较小的战士,都集中在三小队里。”严正在讲完第一大队的人员情况后又说:“目前在省委领导下的第四支队发展的很快,人员已达五百多人,已经与日军打了几仗,消灭了几十个日本鬼子。同时,省委还派出负责人,到沂蒙山区发展抗日武装,组建游击队。这其中包括临沂、蒙阴、沂水、费县等地。我们的情况报告上级后,省委同意我们向莱芜东的山区发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组建抗日政府,在山区发展抗日武装。也就是说,我们的任务是要在博山至莱芜一带建立根据地,整顿队伍,扩大武装力量。我们现在现有的这些人不多,还要大力发展抗日力量。”
会场上传来一片掌声。
等掌声停下,李大柱说:“我们在山里的驻地,前几天严正同志和石木林同志到山里去时已经选好。我们要在山区里长期扎根,要创建游击根据地,就要与当地的老百姓搞好关系,团结民众,设立抗日政府。我在这里宣布几条纪律:一、不准随意吃、拿老乡的东西,要尊重老乡,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更不能打人、骂人。如果有那样的情况发生,将予以严惩。部队吃的粮食、用的钱,由我和严正同志到各村去征集。大队中每个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知道什么是老百姓。每个战士都要学会遵守纪律,做到令行禁止。我们还将在大队中发展党员,在当地农村发展党组织,建立农会和妇女救国会。只有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农民才会支援我们、拥护我们,部队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
会场上传来一片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一早,第一大队出发了。在部队越过第一道山梁后,穆三叶带人把那几箱黄色炸药藏进了山沟里的小石头房子里。天黑前,第一大队到达了上青石村。
经过一天的忙碌,一大队三个小队都安排好了驻地。三小队住在村南的一个破庙里。之后,经过几天的辛苦,一大队的战士们在破庙旁为三小队建起了几间草房子,同时还建起了围墙。
在部队安顿好,又进行了几天的训练后,严正与李大柱把全体人员召集在了一起。严正说:“我们训练了几天了,今天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训练上还有哪些做的不足,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请各小队队长汇报一下你们的工作情况。”穆三叶闻言站起来说:“我先说一下枪的情况。这几天我与贾金贵把十几支枪都检查了一下,最好的枪是石木林用的那支德国造的毛瑟步枪,那枪打得远,枪况也比较好。其他枪即有汉阳兵工厂造的,也有太原、东北等地兵工厂造的步枪,枪况较差,还有一支步枪打不响,只能当烧火棍。”众人听后一阵的笑。“这样,除了两支手枪外,能用的步枪只有十一支。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枪练的不好,就不是我们打鬼子,而是鬼子打我们。不管我们是叫自卫队,还是叫游击队,都与军队一样带有军事性质,要打仗。所以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我在东北军当兵时,见过日本军队的训练,非常严格,三天两头把队伍拉到野外去训练。有时日本鬼子还找个理由抓中国人当活靶子练刺刀,杀人不眨眼,非常的疯狂。”穆三叶的这一段讲话,让在场的游击队员们大吃一惊,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穆三叶又说:“我们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前几天在训练时有人打盹,让我踢了他两脚,他骂我是国民党。可以告诉大家,我从未参加过国民党,只是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队伍中干过。不管你是什么军队,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否则上了战场是要吃败仗的,你打不准敌人,敌人会一枪把你放倒。在军队里,严就是爱,宽就害了你,会让你站着上战场,躺着下战场。”
穆三叶的这段话,引来一片的掌声。等掌声停下,严正说:“同志们,穆队长说的对,平时训练就要有严格的标准,严就是爱,宽就是害。古人讲:‘慈不掌兵。’我们要练好本领才能杀鬼子。穆队长,你看我们要多长时间才能打仗?”“一个月以上。不光要练好射击技术,刀也要练好。我们现在缺枪、缺刺刀,许多战士都没武器。上了战场怎么打?空手上战场,那是在送死。再一个,有枪的战士,子弹打完了怎么办?所以我们要下力气练刀。另外,战场上打仗,还有一个战术问题,都需要学。有句老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装备制造西洋武器,包括步枪、机枪、大炮等,在作战方面我们也要向洋人学。日本军队不光是武器好,他们的训练、武器的使用和战术方面都比国军强,要不东北军枪炮一响,立马往关内跑。”
“哈……”会场上传来一阵笑,但这个笑是苦涩的笑。严正说:“枪不能乱打,子弹不准随便用,除了打靶外,要为打鬼子留足子弹。”李大柱说:“这个意见很好。下面请贾金贵讲一下。”“我没意见,穆队长讲的话都代表了。”“那好。石木林,你是三队队长,讲讲你的意见。”李大柱道。
“好,我讲一下刀的事情。我们现在刀不够用,需要再打一批大刀,尤其是三小队的战士人小力单,需要给他们打造几把轻一些的大刀。我的意见是,把我和马铁铲原来用的铁匠炉、工具等东西找回来,再打造一批大刀。第二,在大刀的使用上,要把基本套路都学好,短时间内比较难。我与穆队长、贾队长商量过了,认为只要练出几招实战刀法,用来应对日军的刺刀就能行。当然套路还要练,多练几招打仗时更好。据穆队长讲,日军的刺刀凶、狠、快,但变化少。用大刀来对付刺刀,只要用几招实用刀术,就有能力战胜鬼子。”“那你们研究出来了吗?”李大柱问道。“差不多了,三招内制胜,能多掌握一些方法当然更好。”石木林道。众人听后鼓起了掌。
“好。你们三小队基本上都是小战士,年龄大多在十三四岁,只有你那一支枪,刀也只有两三把。练刀练枪时要轮着练,不论刀枪都要练好。你提出把你和马铁铲的铁匠炉找回来,这个意见很好,我们是需要再打一批大刀,同时还可以打造一批长矛。穆队长讲的对,我们不能赤手空拳上战场。再一件事,今后全大队的饭,先由三小队负责做,一二小队集中时间搞好训练。马铁铲的媳妇也跟来了,让她帮你们做做饭,我们管她吃饭。”严正道。大家听后一阵笑。严正又说:“今天还要申明一件事,除了马铁铲带了媳妇来外,其他人一律不准结婚。石木林和陈小月是结了婚的人,但今后不准住在一起。”众人听了又是一阵笑。“咱们要全力以赴准备打仗,不能抱个娃娃上战场。最后还有一件事,就是学一首歌,歌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我来教。”严正说完拿出一块黑板,在上面写起了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是个什么曲?”游击队员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第一游击大队的队员们是由当地的矿工和赤贫的农民组成的,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部电影的插曲。
严正在黑板上写完歌词后又说:“我把歌词念一下,不识字的战士用心记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们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大家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这是我们中国人民抗战的歌曲,我们一定要唱好它!”严正高声说道。“起来……唱!”严正开始教游击队员们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在村公所的大门外,许多老乡在观看这支学唱歌的队伍,他们感到这支队伍很特别。
第二天,石木林与马铁铲带着三小队的战士,到颜庄矿外去找他们的铁匠炉,两天后便把两架小推车上的铁匠炉及工具,全部运到了上青石村。
而严正和李大柱,则在第二天把上青石周围几个村庄的保长、甲长和农民代表们都请到上青石村村公所开了一个会。在会上严正说:“七·七事变后,我们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动员全国人民起来抗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现在,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贫富,只要愿意抗战,就要团结在一起。也就是说,要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今后,在我游击区管内的村庄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免交一切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对抗战费用,施行合理负担。农民要交公粮,经商的商户要为抗日队伍交一部分费用,富人与穷人分别负担公粮,以支持抗战。总之。各阶层爱国人士,要汇集成一股抗日洪流,要坚持长期的抗战,以打败日本侵略者。从明天起我们要在各村成立农会,即‘农民抗日救国会’,还要在各村成立‘妇女抗日救国会’及村‘抗日自卫队’。这些工作,从明天起由我和游击大队的大队长李大柱负责。同时,各村的抗日组织统一由本游击大队领导。各村有刀的拿出刀来,有土枪的拿出土枪来,农忙时种地,农闲时集中训练,这些工作全部由游击大队负责。我们游击大队,将积极支持农民开垦土地,扩大耕种面积,多种粮食,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将在农村中创建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各村的保甲长、农民代表回去后,要积极向广大农民做宣传,积极为游击队筹集粮食、钱款,以支持抗战。下面请各村的保长们发言,表明你们对抗战的态度。”
几个村的保长们互相看了一下后,下青石的保长范不莱说:“我是下青石村的保长,我赞成严先生的讲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回村后,将积极为游击队筹集粮食和钱款,确保抗日队伍有饭吃。”红石村的保长于树根说:“我赞成严先生的讲话,我们红石村愿意支持抗战,愿为游击队筹集粮款,我回去后将积极与村民协商,为游击队筹粮。”上青石村保长高发财随后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时间过得很快,穆三叶把用步枪打固定靶、打移动靶的方法都传授给了游击队员们。石木林那里,也把打造好的大刀和长矛分发给了各小队。因为三小队的战士年龄较小,他们主要装备的是长矛。
不要小看长矛这种兵器,《吴子兵法》中讲:“教战之令,短者持矛,长者持弓弩。”这个短者,即为个子矮的士兵。长矛,在冷兵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石木林在打造大刀长矛工作之余,也把如何用大刀来应对上了刺刀的步枪的方法,教给了大家。石木林、穆三叶和贾金贵三人还用木刀进行了演练,使战士们在短时间里掌握了在实战中如何用大刀与敌人拼刺刀的技术。
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第一游击大队的战士们,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天,穆三叶按照严正和李大柱的要求,开始给游击队员们上军事课。穆三叶说:“同志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枪支的使用方法,学习了刀对枪的方式方法和枪对枪的方式方法,并且打过固定靶,也了解到移动目标如何打,这些都是一支部队和一个战士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今天这节课,讲一讲战法。一般我们常用的有伏击战,有阻击战。在山区里作战,有山地战的战法,进攻时有进攻的战法,撤退时有撤退的战法。如果要攻打县城,就要用攻城的办法去作战。总之,战场上仗怎么打,用什么办法打,要由指挥员来确定。比如打伏击战,即有单面伏击,双面伏击,也有三面伏击或攻击。三面伏击或攻击即‘围三阙一。’也就是采用放开一面,虚留生路,之后用追着打的办法去歼灭敌人。另外还有多面伏击的战法,也叫‘打狗法’。采用什么方式作战,要根据我们的任务性质及人员的多少来确定。比如说我们打一辆汽车或两辆汽车或少量敌人时,可采用单面伏击,也可采用双面伏击,即可将其拿下。在打伏击前,我们还要选择有利的地形,利用地形来打仗。在《孙子兵法》中专门有个地形篇,讲的就是地形的利用。第二,情报。战前情报必须准确。没有准确的情报,难以打胜仗,这就要求我们在战前搞好侦察,为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提供可靠数据。在有了情报之后,我们还要提前布置兵力,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是敌人到了眼前还不打,那是在等死。什么是提前布置兵力?什么是提前做准备?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用火攻战法去打仗,那就要提前布置。要设下伏击点,准备下柴草,才能用火攻。我们打伏击,同样是要提前布置和准备的,否则这个仗就不能打。第三,讲一下阵地战法。阵地战,也是要在预设的阵地上打仗。有可能是打阻击,也有可能是打伏击。打阵地战,应先预设阵地,修建工事,用以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第四,进攻战法。即敌人已设下了阵地,而我们要将其打下来,就要用进攻战法。我在军队时,不管是冯玉祥、老蒋、张作霖,在进攻对方的阵地时都是先以炮火轰击对方,之后以机枪掩护,再发起冲锋。进攻是一种比较难打的仗,往往会有大量人员的牺牲。第五,山地战。山地战也是一种难打的仗。从山上往下打容易,从山下往山上进攻难。防守一方要利用好山上的地形地物来掩护自己,还要注意自己的侧翼不被敌人突破、包抄。进攻的一方同样要利用好地形地物掩护自己,同时还应从侧翼利用山体、洼地、水沟、树木做掩护,迂回包抄敌人的侧后部,以打败山上设伏的敌人。在战场上打仗,要随机应变,没有固定不变的战法。能打时则打,不能打时则走,但要有命令。”
会场上传来一阵掌声。
等掌声停下后,穆三叶又说:“下面讲一讲人的问题。打仗没有人不行。没有人再先进的武器也是一堆废铁。汉朝大将韩信讲士兵要‘多多益善。’我们与日本人打仗,就要以多打少,以十打一的办法来消灭日本鬼子。以多打少,减少伤亡,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第二,关于武器。现在打仗,仅靠大刀、长矛能行吗?不行。大刀长矛只能做为辅助兵器来使用。日本鬼子敢侵略我们,就在于他们有先进的武器,有强大的进攻能力,再加上还有良好的战术训练,所以日本帝国就敢于发动侵略战争,就敢于攻打貌似强大的中国军队。像我们这样小的游击队不训练能行吗?不行!不训练,上了战场肯定是要打败仗的。第三,再讲一下战术。不论是古人打仗,还是现代人打仗,都要讲战术。如‘围魏救赵’、‘十面埋伏’、‘半渡而击’、‘背水一战’等等,都有战术在里面。古人打仗决非只是双方对阵在拼命,没有适当的战术,人再多也会打败仗的。下面我们总结束一下要点:打仗一要有人,要有经过训练的士兵才能去打仗。二要有适当的战术,战术适当才能打胜仗。三要有适当的武器装备。现在是火器时代,单靠冷兵器无法打胜仗。第四,要有准确的情报。要了解敌情,不了解敌情,同样是要打败仗的。孙武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前面我讲了很多,有人问我打鬼子怎么打?我认为打伏击战是最好的方式。鬼子武器好,训练好,不打伏击战我们肯定是打不过他。另外还要讲一下遭遇战。在有些时候敌对双方有可能突然间相遇,这个时候就要先敌开火,猛打猛杀,全力进攻敌人,才能打败对方。古人讲得好:‘两军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意思。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大家欢迎。”严正高声喊道。会场上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石木林感受深刻。他感觉正如古人讲的那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石木林把穆三叶讲的内容都记了下来,受益非浅。
时间过得很快,日本军队在占领济南、泰安、青岛、烟台等大中城市后,又先后占领了滕县、临沂、蒙阴、莒县等县城。国民党军队张自忠部和王铭章部,先后在临沂、滕县等地与日军第十师团、第五师团展开激战,消灭日军五六千人,大快人心。
第一游击大队的游击队员们,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军事技能提高很大,大家都希望能与日本侵略者真刀实枪地干一仗,也为山东的父老乡亲们出一口恶气。为此,李大队长和严党代表特地派穆三叶带着马铁铲去泰安、莱芜一带去侦察敌情,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让游击队的战士们与日军打一仗。在李大柱和严正派出穆三叶等人后,红石村的农会会长请他们两人去红石村开展工作。李大柱与严正在离开前,把石木林和贾金贵找去,安排了一下他们两人不在大队时的工作和训练等相关的事项,并让石木林暂时代理大队长的职务,有事时及时向他们报告。严正同时告诉石木林和贾金贵,发展他们六个正副队长加入共产党组织的事情,已上报给了泰安区委,批下来后,他们这六个人将是第一游击大队的第一批党员。
【编者按】从三十把大刀的淬火,到游击队员的练兵备战,一群矿工、农民在烽火中聚成抗日力量。缺枪少弹,便以大刀长矛为刃;不懂战术,就从《孙子兵法》与实战中求索。严正的信仰、穆三叶的谋略、石木林的刀术,熔铸成“不愿做奴隶”的呐喊。字里行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处处可见“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真切:是陈菊花那句“要给男人生孩子”的烟火气,是战士们苦学刀法时的汗水,更是严正那句“打十年二十年也要胜 的坚韧。这便是历史深处最动人的力量——寻常巷陌的勇气,终将汇聚成民族的脊梁。这支队伍的成长,正是民族危亡时,普通人用热血书写的抗争史诗。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