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章 回家

作者: 王卫兵 点击:187 发表:2025-07-07 15:30:54 闪星:0

  回家了,回家了。当石木林与陈小月登上南去的火车后,两人的心情都非常复杂。石木林回想起自己在沧州住了三年多的时间,拜师学艺,打铁的技能已基本掌握。跟少林武师学武术的功底也打的非常的牢固,少林武师已将其最主要的功夫传授给自己,刀枪剑拳等武艺已全面掌握,攀墙越壁已不在话下。人离开了,但亲情难离。朋友、亲人、师傅,每每在脑海里转来转去。对于离开沧州,陈小月既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离开了父母,高兴的是能与小师哥长久的在一起。女孩子终归是要离开父母嫁出去的,自己喜欢小师哥,就是愿意嫁给他。何况这次是得到父母同意的,今后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要跟小师哥在一起。

  在石木林从沧州走之前,宋均长特地从警察局的武器库中找出一把清朝时期的官刀,送给了石木林。在火车上石木林把刀从刀鞘中抽出来,只见它寒光闪闪。刀的一面刻有“大清”二字,刀的另一面嵌着一条小金龙。

  “好刀呀,师哥。”陈小月在看了这把清军官刀后不住地赞扬道。“小月,你看这刀刀口非常整齐,刀背也没有砍过的迹象,说明它还不曾上过战场。”“小师哥,你看我爹给我打的这把刀,我爹说他用了个把月才打造完成,就是短了点。”“短点适合女孩子用,你爹给你拿着也就吓吓人。”“胡说。谁要欺负我,我就要让他看看我的厉害。”陈小月认真地说道。“你呀,快成穆桂英了。”“那你就是杨六郎。”“哈……”他们两人笑成一团。

  火车叮叮当当地走了一天一夜,陈小月靠在石木林的身上睡了很长的时间。过了济南,泰安站到了。

  “到站了。”石木林道。“到站了?到莱芜了?”陈小月问道。“没有。莱芜在泰安的东边,还有百十里路,出站后咱们去租辆马车。莱芜那边老家已经没人了,咱们去颜庄煤矿吧,我下井挖煤,你在家做饭,不能饿肚子。”“行,反正我嫁给你了,你说咋办就咋办。”陈小月道。

  说话间他们两人出了泰安站。其实石木林只是在小时候对颜庄矿有一点印象,并不知道挖煤是怎么一回事。但他知道一件事,挖煤的工人从井下上来后,把头即当面点钱。

  当他们两人在颜庄矿住下,简单的准备了一下后,石木林就跟着其他的挖煤工人下了矿井。不干不知道,石木林在井下干了半个月的时间,即发现这挖煤工非常苦,危险性还非常大。井下塌方、冒顶、瓦斯爆炸等事故几乎是常事,煤矿上不是死人就是伤人。矿井下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矿老板只管挣钱从不管工人的死活。石木林还发现,煤矿上的工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在家吃不饱饭,便到煤矿上来打工挣钱。许多人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煤矿上有两多:一是寡妇多,二是孤儿多。在石木林租住的房子隔壁,就有一对小姐弟,父亲下井死了后母亲改了嫁,丢下姐弟两人四处要饭吃。石木林自己要过饭深有感触,因而时常接济小姐弟两人。

  这天早饭后石木林对陈小月说:“师妹,这下井太危险了,不能再干。”陈小月马上说:“行,不要再下井了,我也觉得很危险。好歹咱们还有钱,吃饭没问题。”“那好。我发现这矿上挖煤工都要自己带工具,坏了还要自己修。我琢磨了,咱们再干老本行打铁,一样有饭吃。”“行,师哥,我和你一块干。”“光咱俩还不行,怎么也得三个人。”“那怎么办?”“隔壁谭家小姐弟可以让他们跟着咱们干,他们就不用讨饭了。”“行。”陈小月同意道。

  石木林隔壁住的小姐弟,姐姐叫谭花,十五岁,与陈小月年龄相仿,身高、长相也都相近。陈小月是平展的柳叶眉,而谭花的眉毛有些上挑。弟弟谭矿,十四岁,身高跟姐姐差不多,口宽、鼻阔、骨头架子也大一些。石木林说干就干,他把与陈小月商量的事跟谭花谭矿讲了后,小姐弟两人非常的高兴,这样以后他们可以不去要饭了。

  很快,石木林的铁匠铺就开张了。生意不错,四个小大人每天不停地忙活,生活也变了个样。

  天冷了。这天石木林等人刚点起炉灶准备开工,突然来了一位中年人,他开口道:“小铁匠师傅,开工啦?”石木林闻言瞧他一眼,这个人不像挖煤的,倒像一个教书先生。“先生有何事?”石木林问道。“我打件铁器,不知你这能打吗?”“您打什么?铁锨、铁铲、铁镐、耙子,你要什么就给您打什么。”“这个嘛,我打一把刀,铁匠师傅可会打?”“会。长刀、短刀、菜刀、杀猪刀,都会打。”“不要吹牛,我打一件长刀,有这么长。”那人用手比划了一下道。陈小月看了后都有点吃惊。“先生要那么长的刀干什么用?杀猪?杀狗?还是杀什么?”石木林问道。“这个嘛,说说也不妨,准备杀倭寇!”“杀倭寇?”石木林多少有点吃惊。但他没再问,只是说:“打长刀要多付钱,还要用几天的时间才能打出来。”“行,多少钱,几天时间?”那人问道。“两块银元吧,三天。”“三天?行。你能打好?”“能!打得好,刀算你的。打得不好,刀算我的。”石木林很有把握地说道。“那好,三天后我来看刀,先付定金,这是一块银元。”那人说完,放下钱后便离去了。

  等那人走后,谭矿问石木林道:“石哥,倭寇是个什么寇?”“这个嘛,有时间再说。我去找钢材,你把炉子烧好,准备打刀。”石木林知道,像这种要拿刀杀倭寇的人,都不是寻常人。

  三天的时间,石木林等人白天晚上都在加工打造这把大砍刀。到第四天的凌晨,刀做好了。

  天亮了,当石木林等人吃完早饭准备开工时,定刀的人来了。“铁匠师傅,刀打好了吗?”那人问道。“打好了。”石木林说完从货架上拿出了那把用三整天的时间打造好的大砍刀,他说:“试一下吧,这是双股的大号铁丝,您砍一刀试试,不崩刃、不卷刃。”那人接过大刀,举了一举后说:“这刀还是你来试吧,我拿着有点沉。”“好。”石木林说完接过了大刀,他一手拿铁丝,一手拿大刀,一刀砍下去,只见双股的大号铁丝立时断为两截。他随后举起刀来说:“您看先生,刀口完好。”

  “好刀好刀,赶上杨志的宝刀了。”

  “先生,杨志是谁?”谭矿问道。“杨志嘛,是《水浒传》中的一员大将,那故事叫‘杨志卖刀’。讲的是杨志没饭吃了,只好把祖传的宝刀拿去卖。那刀吹毛断发,一刀能砍断一摞铜钱呢。”他讲完后又说:“小师傅,我需要定做一批大刀,你能做吗?”“一批是多少?”石木林问道。那人伸开三指道:“三十把大刀。”“啊!”这一次又让石木林吃惊了。“这样吧,我看你自己也打不了,我已另请了几个铁匠,专门找了一个院子一块去打,工钱照付。你愿意吗?”石木林看了看陈小月等人后说:“行,只要有钱,我给你打刀。”“那好,你把这炉灶、家伙收拾一下,跟我走。”

  石木林等人立即把工具装上了小推车,跟着他往矿山的北面走去。

  走在路上,那人说:“小师傅,我知道你叫石木林,好像来的时间不算长。我叫严正,在莱芜城里当过教师,以后你就叫我严老师吧。”“行,这个是我小师妹,也是我媳妇,河北沧州的。那个姐姐叫谭花,弟弟叫谭矿,都是矿上的。”

  走了有数里地后来到一个大门前,这里除了有几间草房外,就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已经摆好了几个铁匠炉,每个炉灶前都有三四个人。他们中年长的占多数,也有几个青年铁匠。

  当石木林等人在严正的带领下进了院子后,马上有一个青年铁匠在说道:“看,来了几个小毛头。你们是来打铁,还是来混饭吃的?这打刀可不是打铁铲,随便打几下就行。“

  石木林没理他,张罗着把炉灶等工具架好。那个青年铁匠见石木林等人不理他,便走上前来说:“看你们这儿女将还不少,是杨家将吧。”石木林闻言有点上火,他说:“你才是杨家将呢。”“嘿,火气还不小。来,我看看你们打的刀,能砍动木头嘛。”“你算哪一壶?要看刀,先把你打的刀拿来看看。”“看就看。”那个青年铁匠回身拿来自己铺子上的钢刀,又拿来一根手腕粗细的木头说:“看着。”只见他手起刀落,那根木头棍断成了两截。

  石木林说:“好,你看着。”他又拿出了那根双股的大号铁丝,将其放在工具台上,手起刀落,只见那铁丝一刀两断。石木林举起刀来说:“看一下,这刀口是完好的。”

  这时众铁匠早已围了上来,纷纷喊道:“好刀。”“好刀。”而那个叫严正的中年人,此时倒像个局外人,坐在一边抽起了烟。

  刚才比刀的青年铁匠仍不服气,他大叫道:“你会打刀,会用刀吗?看我的。”说完,他让众人闪开,让出一大片空地,手握他那把大刀在院子里舞了起来。石木林用心看了看他那架式,感觉他那刀舞的有些飘,脚步也不稳,有点像杂耍。

  “怎么样小铁匠?你也试试,比试比试。”那个青年铁匠在挑战。石木林感到不压压这个人,其他人就不会拿他们当回事。谭花和谭矿也在望着石木林。

  “对,这位小师傅,你能行吗?比比看。”有人在起哄。

  “好。”石木林随手拿起了打铁用的长铁钳子,朝那人走过去。

  “石大哥,你能行吗?要不你也拿着刀。”谭花见状担心道。“石大哥。”谭矿也喊了一声。石木林没停下脚步,他来到那个青年铁匠前说:“先留个名,不要等我这铁钳打下去,人死了连个名都没有。”那个青年人马上说:“老子叫马铁铲,你叫什么?”“石木林。”“好,看刀。”说话间,马铁铲抡起大刀砍了过来。石木林扎下马步,用长铁钳挡了一下。马铁铲拿着大刀砍下去后感到对方的力很沉,便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跟着又砍过来第二刀。石木林再次架住。马铁铲心里来了气,第三刀斜劈了下来。

  “啪”的一声响,第三刀被石木林再次挡了回去。石木林心想,事不过三,他不再等马铁铲砍出第四刀来,快步上前,一脚将他踢翻在地上。石木林刚想转身,传来一个女人的叫喊声:“当家的,看我的。”说话间从人群后边站出一粗壮的女子,她手提一根长木棍,连喊带叫冲上前来。那女子二话不说,抡起大木棍朝石木林砸去。石木林见状连退几步,只听陈小月喊道:“师哥,快给你刀!”

  陈小月感觉这个女人来者不善,忙把大砍刀递到石木林的手中。众人有些吃惊,严正同样是很惊奇,他想说什么,又一想这个石木林还不至于用刀去砍那个女人,他决心等等看。

  谭矿看了说:“师姐,她是谁?”“母大虫。水浒上有个母大虫,我看就是她!”陈小月道。

  那女子一棍没打中,第二棍又抡了过来。石木林用刀身架了一下,感觉这个女人很有劲。那女人两棍没打中,第三棍横扫了过来。石木林往后退了一大步,又让了过去。有人喊:“马铁铲,还不劝劝你媳妇。”

  石木林注视着那女子,只见她第四棍又从头上劈了下来。他扎稳步子,用刀锋迎了上去,只听咔嚓一声响,那女子手中的木棍断为两截。

  “别打了,停停吧,马家媳妇你打不赢。”有人在喊道。那女子越听越生气,她把手中半截棍子扔掉,赤手空拳冲了上来。石木林又退了两步,他感到不好办。只听陈小月喊了声:“师哥,看我的。”

  陈小月早已看出这个女子不善,不打服她,她没完。陈小月快步上前,接住那女子的拳,两人你来我往交起手来。这女子果然有两下子,比她男人强多了。陈小月在接连挡住那女子的两个飞腿后,看到空档,快步上前,瞬间擒住她的右腕,不等她回过神来,一把将她掀翻在地上。

  “好身手。”众人拍手叫喊道。“还不快拜师傅。”又有人起哄道。

  “好,大家住手吧,不要伤了和气。石木林小师傅身手不凡,这位小师妹也了不起,大家歇歇,咱们今天还有正事呢。”严正走上前来,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马家老婆,还不拜师傅。”还有人不算完。那女子本已起身走了几步,闻言转过身来,冲着陈小月鞠了一躬。“这就对啦,不打不成交。”又有人在打趣。

  严正看看无人再说话,便说:“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打造三十把大刀。前几天有人问我打那么多刀干什么,我说杀倭寇。今天就明说了,是为了打日本人。日本鬼子,历史上就是倭寇。目前,日本军队已占我东北三省多年,近日又占领我华北广大地区,正大力向山东推进。我等中华儿女,有责任保卫中国,保卫国家。中国人不能做亡国奴。今天请各位铁匠师傅来,打的这三十把大刀,就是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用的,请大家在十五至二十日内,打造完毕,钱照付。”

  “严先生,我们会尽力而为,尽早打出这三十把大刀。”一位老铁匠大声的说道。“好,拜托各位啦。”严正说完后随即离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从沧州学艺到泰安谋生,石木林凭借打铁技艺与武术功底,在颜庄煤矿的艰苦环境中寻得生计。而从放弃危险的挖煤工作重操旧业,到接纳孤苦的谭家姐弟,既展现了他的生存智慧,更流露着底层人物间的守望相助。严正的出现成为故事的转折点,一把为杀倭寇而打造的长刀,将几个年轻人的命运与家国大义相连。铁匠铺里的技艺比拼、武术较量,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展现,更暗含着民间力量在国难当头时的觉醒。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