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苦练成精兵

父亲一直是一个要强的人,长期战争岁月的励练让父亲对一名军人的使命感有了切身的体会。他懂得要成为一名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一流的军事技能,何况他现在还是一名带兵的排长。
凭借着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和热爱,父亲满腔热忱地投身到狠抓军事技能的日常训练中。为了给战士们做好表率,父亲带头苦练各项军事技能,不断自我加压。
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悄悄起床,一个人来到训练场做热身活动,随后开始进行耐力训练和有氧负重训练。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战士们随着早晨开始出操的时候,父亲早已着装整齐的第一个站在操场上。
开始战士们并不知道父亲每天一个人在操场上独自训练的情况,后来被站岗的哨兵发现了,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全连都知道了父亲坚持每天早起一小时训练的故事。父亲排里的战士也自觉早起,跟随父亲一起上训练场,很快就带动了影响了全连战士。
于是,早晨的连队训练场上,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当黎明的阳光还躲在云层里的时候,战士们都悄悄起床了,来到训练场。战士们有的在进行慢跑和热身,有的在作准备活动,有的在单双杠上做引体向上,有的在踢踢腿、伸伸腰。等到六点起床号响起时,全连都已经到了,司号员哭笑不得的说:“得,以后我也别吹起床号了,六点一到,直接吹集合号得了。”
王德顺手一挥说:“行了,就这么决定了。”
从那以后,原本的起床号就变成了集合号,父亲带领自己的二排从最基础的体能抓起,除了早晨加练外,晚上继续加练,战士们都卯足了劲,你追我赶,火热的军营一派生机。
父亲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当他感到战士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体能储备后,就根据训练大纲,提前强化训练科目的辅助训练。
射击是军人最基础、最常规的技能,尤其是作为新中国刚刚组建的公安军战士,在今后的抓捕敌特和对敌斗争中,很有可能是在人群密集的城市和乡村中进行,因此每一个战士都必须练就一枪毙敌的本领,这一点父亲认识非常清楚。
父亲每天都和战士一样端着步枪练习瞄准,体验训练的强度,琢磨如何有效提高射击的精准度。按照步枪卧、立、跪的三种姿势,父亲提出了卧姿无依托、跪姿单手支撑、站姿负重的要求。就是在200米的卧姿训练中,取消枪支的依托点,依靠手臂肘作支撑,练就战士的臂力与平衡能力。在150米跪姿射击训练中,父亲要求战士仅凭左手托住枪支,右手背在身后,保持一定的时间量。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左手手臂的肌肉,保持枪支的稳定性,当腾出的右手握住枪托时,已经习惯单手托枪的战士就会轻松自如。而100米的立姿瞄准,在枪支下端挂上一块砖,依靠枪托、肩部和手臂的三角支撑原理,保持枪支的平衡。当砖块负重拿掉后,就会觉得枪支很轻,持枪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由此促进射击的准确性。
父亲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他坚持每天和战士一起大运动量训练,所有要求战士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因此父亲的射击水平一直都是全连前茅的,还曾经代表团里参加师里的射击比赛,在全师的速射、点射和行进间移动射击都是全师前列的。
在加强射击训练的基础上,父亲带领战士们投入到更为艰苦的体能训练和投弹训练中。
体能训练没有别的办法,唯有坚持每天大运动量的长跑,增强肺活量和腿部肌肉,这方面父亲是有扎实功底的。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父亲跟随陈毅司令员,转战南北,在运动中练就了一双铁脚板,因此父亲的身体素质很棒,对他来说这不算难事,因而每次训练父亲都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领跑,压住脚步,保持队伍有节奏的匀速向前。
相比之下,投弹对父亲是一个考验,因为父亲之前一直是新四军军部的警卫战士,直接参加前线的战争,和敌人面对面的厮杀并不多。
为了达到五十米以上的优秀标准,父亲每天坚持通过单双杠引体向上和臂力训练,增强腰腹和手臂力量,最终父亲在全连干部中率先达到这一标准,也是全连前十名中唯一的干部。除了远距离投弹外,还有定点投弹,这难度更大,要求很好掌握好助跑、侧身、展臂以及力量轻重等要素,否则不是远了就是距离不够。
父亲依然拿出刻苦和爱动脑筋的特点,细心钻研投弹的每一个细节,最后他发现投准的关键在于助跑的步履大小和步数,步伐迈的大了和多了都容易过头,相反少了也不行。很多次父亲都是只差一点点,但是父亲对自己很苛刻,规定自己必须要投到白色圆点的中间才算合格,最后父亲的韧劲占了上风,他全部达标,别说在连队,在全团的连排长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父亲很快就在全团的排长里冒尖了。
在父亲的身先士卒下,他的二排整体的训练水平和实战演练水平都在连、营名列前茅,然而父亲并不满足,他又把目标瞄准了班战术动作和排战士合成演练等高难度科目上。
班战术要求每一个战士都必须拥有较高的战术素养和水平,还要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配合精神,这些要素缺一不可。为此父亲一个班一个班亲自带班,和大家研究如何加强相互间交流与互动,只有在相互间高度信任与熟悉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提高班战术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人枪合一、全班战士拧成一股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了然于胸。父亲的二排三个班个个是全团的尖子班,全排整体水准也是拔尖的,不仅如此,父亲带出来的班操练动作、分解和合成、排队列动作展示都是团里的示范班、示范排。
每次团里进行会操或训练成果汇报会时,父亲总会被点名带领他的二排为全团各部队作各项科目的演示,每当上级要搞军事比武时,父亲都会被点名带队参赛,还成为团里集训队的教官,向来自各营连精英传授自己带兵训练的体会和经验。不少兄弟连队还会组织来到父亲的连队参观父亲带队训练,邀请父亲去为他们连队进行现场讲解,父亲总是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向战友和首长作汇报,这时候的父亲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一名尖子排长,引起了师团首长的一致肯定和关注,尤其是那位将父亲从赴朝参战名单中截留下来的老首长闻讯后更是无比欣慰,感叹道:“到底是陈老总身边的警卫战士,就是不一样,是个好苗子。”
鉴于父亲的优异表现,父亲被点名参加了师干部教导队的集训,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对父亲的褒奖,也预示着父亲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然而父亲却把这作为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懂得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还是保持自己一贯低调的作风。在教导队父亲成为了一群排长中的区队长,父亲同样以优秀的技战术水平和严谨务实的带队风格,赢得了这些对父亲早已刮目相看的排长的侧目。以后,父亲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又陆续两次被点名参加师团两级教导队集训,并先后两次被脱产送到速成中学补习文化,从而为父亲日后进入军校学习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编者按】父亲作为带兵排长,以军人使命感为动力,投身军事训练。他以身作则,每日早起加练,带动全连积极性;在射击训练中创新方法,通过无依托、负重等方式提升精准度;面对投弹难题,刻苦钻研终达优秀标准。他注重团队协作,将二排打造成全团尖子排,多次承担演示、参赛任务,获上级肯定。父亲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爱动脑筋的特质和身先士卒的作风,从实战训练中脱颖而出,为军事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彰显军人过硬的素质与担当。编辑:李亚文